首页 > 百家文化 > 古代文化

古代服饰民俗——订婚服饰

历史大观园 古代文化 2020-06-17 23:01:53 0


订婚较之定情,虽说都是男女感情的联结与肯定,但订婚显然是形式重于感情,而定情则感情重于形式。订婚被认为是正式婚礼前的序幕,实际上却不仅是心理的,而且也是带有法规性的契约。无论两人是否相爱,都必须以这样一种民俗事象,以一些相关的服饰来将二人拴在一起,并步入婚程。无论其后可能出现何种情况,二人都已算作是正式夫妻。一旦有了裂痕,而且双方都认为没有必要正式结婚时,也总要再通过一些民俗形式解除婚约。总之这不是男女私情的事,而主要在于公布于世。

欧洲人,特别是西欧人对订婚仪式十分重视。当饶有趣味的求婚过程进行到一定程序时,情人之间自然产生一种依恋之情,这时他们会以一种令土著民族感到过于做作而且乏味的形式通知自己的父母亲。

如亲爱的妈妈:

我认识了一个锡拉丘兹的男人,他叫杰里·博伊德,很有魅力。我很想让你见见他。不知我能否把他带来跟你和爸爸一起度过下个周末?请尽快告知。

爱你们的苏。

父母接到这类便函或电报后,应准备接待有可能成为儿媳或女婿的人。并安排双方父母见面。订婚仪式前,未婚夫可以自己到珠宝店去,说明他可以付多少钱,看看有些什么可供挑选的戒指,然后把未婚妻带到珠宝店让她自己选择。姑娘们有时喜欢选择诞生石,而再婚的女性就不太在乎这些了。传统习俗是这样排列的:

一月——石榴石;二月——紫晶;三月——蓝宝石、血纹绿宝石或碧玉;四月——钻石;五月——绿宝石;六月——珍珠;七月——红宝石;八月——缠丝玛瑙、橄榄石或光玉髓;九月——蓝宝石;十月——蛋白石;十一月——黄玉;十二月——绿松石或天青石;订婚戒指是女方在公布结婚那天佩戴的,当然并非是合法婚姻的必需品。至于订婚仪式的具体时间,可以通过给亲友写信,打电报、电话,也可以登报。盛大的订婚仪式就以在这姑娘左手无名指上戴上订婚戒指而告终。

当然,同在西欧,还有些偏远城乡继承着古代的民俗遗风。英格兰北部的女孩子喜欢以不同颜色的紧身衣向男性表态,其不同色彩表示的不同心意,恰恰与交通信号灯一致。绿衣表示:“我愿意恋爱,来吧!”;黄衣表示:“机遇是有的,如果合我意还是有成功的机会的”;红衣则表示不愿接受。不过,紧接着的订婚戒指就缺乏这种独特风采了。按英国大多地区的婚俗来讲,姑娘在收到未婚夫送的订婚戒指时,也送给未婚夫一件礼物,可以是金链扣,也可以是手表,或是一枚图章戒指等等。

由此可见,欧洲人注重订婚,而且总是围绕着这枚订婚戒指。前面已经说过这个习俗由来已久。到了15世纪,人们在戒指上使用了金刚钻,镶有钻石的戒指,被人们认为是最理想的订婚饰品。在相当多人的心目中,不同宝石的象征,还带有深厚的民俗观念。如红宝石被认为是爱情专一的象征,它帮助戴它的人抵拒肉欲的诱惑,获得名誉和尊敬;蓝宝石象征不灭的感情;绿宝石象征希望;紫水晶被认为有保护作用,可以防止梦魇和酗酒;月长石据说会带来好运;绿松石在毒品面前颜色会变淡;蛋白石则有邪恶的名声。对于这一类象征,在西欧各地也是有同有异。

除了欧洲以外,其他地区也有很多同属服俗和民俗的订婚服饰及其仪式。印度人订婚后,由男女双方的姐妹给一对新人的脖子上挂一串纸币,祝他们幸福美满。这种既浪漫又现实的项饰,是人人都欢迎的特殊服饰物。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帕坎人(也译普什图人)在举行订婚仪式时,姑娘回避。如果女方是处女,女家必须给女婿一根针和一块手巾。而男方在订婚至结婚这段时期里,每逢节日都要给姑娘送去贵重的服饰。斯里兰卡的维达人,却是男方毫不客气,自订婚之日姑娘拿出一条亲友编织的腰带为小伙子系上,男方回赠一缕头发开始,一直到拜亲为止,男子使坏一条腰带,就交还给女方,再换一条。这也难怪,因为订婚后未婚夫只能使用未婚妻制作的腰带,姑娘也是始终将男子赠送的头发佩戴在自己的头上或细心地保存起来,直到临死时烧毁或传给自己的女儿。

我国瑶族人有一种出现在婚俗中的服饰,介乎在定情与订婚之间。那就是青年男女产生爱慕之情以后,分别去拜见对方的父母和兄嫂,认识对方的弟弟和妹妹。这在当地叫“定亲”。定亲时,女方必须送给男方和男方所有家庭成员每人一双鞋,叫“定亲鞋”。在做鞋前,姑娘要把男方家庭主要成员的情况了解清楚,然后根据他们的不同身份和特征,给每个人做一双不同图案、表示不同含义的布鞋。送给男方祖父母的鞋,鞋底要纳上北斗星,意为祝福者人像北斗星那样永远闪光发亮,健康长寿;送给男方父母的鞋,鞋底要纳一老松树,意为像松树那样挺拔强壮;送给男方弟弟的鞋,鞋底要纳一株竹笋,意为祝弟弟像新竹一样长大成才;送给男方妹妹的鞋,鞋底不纳花样,而在鞋面上绣一朵美丽的红花,赞颂妹妹像花儿一样漂亮;送给自己未婚夫的鞋,则要在鞋底中间用红线纳一颗心,表示将自己的心掏给对方,永远与丈夫心心相印。鞋,必须由女方自己亲手制作,如果弄虚作假则可能导致婚事告吹。

现实生活中,定情服饰品和订婚服饰既带有一定的民俗普遍性(全世界都存在),又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细分则风格各异),最突出的是区域性(在某一区域盛行)。只要稍稍浏览一下全世界各民族的有关服俗,就会发现中国人讲究文学性和艺术性。特别是中国的五十余个少数民族,他们不太重视订婚的固有仪式,却十分热衷于诗意颇浓与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因而定情服饰品的制作和赠与都洋溢着青山绿水之情。与此相异的是欧洲现代社会非常讲求订婚仪式的庄严和隆重。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gdwh/9169.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