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古代文化

古代生育风俗——产房

历史大观园 古代文化 2020-06-17 22:52:42 0


在现代都市人的概念之中,产房是在医院中的。那洁白的产褥、严肃的气氛、恒定的室温、慈祥的医生、穿梭往来的助产士,还有钳子、手术刀,甚至还有给初生婴儿称体重与量身高的器具;尽管腹痛阵阵,腰酸不已,但在经过最后一阵撕心裂肺的疼痛之后,伴随着婴儿“哇”的一声啼哭,一切痛苦均化作了欣慰……凡有过生育经历的女性,想必对产房都会怀有这样一种特殊的亲切感。

佛祖释迦牟尼出生图现代的产妇大多是采取卧位分娩的,而在古代,妇女分娩是没有固定体位的,有站位、蹲位、坐位、跪位等等。以仰卧位作为常规分娩体位大约只是近三四百年的事情。近年来,国际医学界推广“人性化分娩”,提倡产妇在分娩时,可以自行选择体位,如:坐位、蹲位、站位、跪位、俯位、侧位、半卧位及坐位等,只要产妇自己觉得舒服,可自由选择体位。

在古代,分娩多半是在家中临时为孕妇准备的产房中进行的。据《礼记·内则》篇记载,先秦时孕妇在临产那月的月初,就须迁入“侧室”(厢房)居住。丈夫每日两次派人去问候。当产期将临、阵痛发生之后,丈夫还要亲自去慰问。但这时妻子不能直接同丈夫见面,丈夫的问候,只能通过照护孕妇的保姆来传达。宋代宫廷也为宫中产妇布置产房,叫作“产阁”,她们用大量的绢罗装饰房间,起到防止光线射入、外风吹入的保暖作用。

在少数民族地区,产房的设置更因各民族的习惯不同而呈现出五花八门的情景。如满族的产房不许设在西屋;基诺族的产房只能在楼梯下炒茶叶用的小房内;傣族的生育地点是火塘处;独龙族流行室外生育,生下婴儿洗净后方可抱回室内;族和撒拉族的产妇古代分娩石是在羊圈里分娩,可能是将新生儿当成牛羊看待,认为命贱好带大,长大后也像牛羊一样健壮;巴蜀一带的产妇是在水中分娩的,也许他们认为人是由水中生出来的;汉族有不少地区临产之妇必到婆家生产,绝对禁忌在娘家生孩子。

旧时上海地区产儿时要把箱子、柜、抽屉打开,“开”谐音开骨盆的“开”,喻生孩子快、不难产。湖北一带,当婴儿迟迟不肯落地时,接生婆要打开箱子,并把所在带盖的家具统统揭开,开门开屉,同时唱催生歌:“大柜小箱开了口,娃子才敢往外走。”如果胎儿仍未拱出产门,接生婆就要撑开伞,扔掉帽子,叫做“撑天眼”,并开口唱道:“撑开了挡天眼,娃子才好把路赶。”

婴儿产下后,接生婆常常要检生,她手举新生儿,把其两腿张开,让众人看清新生儿的性别,若是男孩,就大声报喜:“恭喜贺喜,添了个官人!”

对婴儿的胎盘也要进行特殊的处理。胎盘古时又称胞、胞衣、胎衣、人胞,中医又称其为“紫河车”。许多地方都要用瓶钵盛好密藏起来,使其勿受鬼怪神灵的侵害,以保障婴儿无病无灾地成长;有的地方则要把胎盘用竹篮盛着挂到野外树上,让鸟儿来吃,认为这样的小孩能得天助,容易养大。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gdwh/9150.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