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古代文化

古代生育风俗——剪胎发

历史大观园 古代文化 2020-06-17 22:52:20 0


今在一些大都市著名的笔庄,如上海的周虎臣里,常可见到一种特制的笔——笔杆上刻有”×××胎毛笔”,笔的下端是柔软的略显金黄色的毛,它是用婴儿的胎发制成的。在婴幼儿发型儿出生之后,胎发留到一定的长度时,父母往往会请理发师将它小心翼翼地剪下,然后请笔庄精心加工,制成一支具有特殊意义的毛笔,留作孩子的终身纪念。。

在古代,落胎发一般在婴儿满百日时进行,男婴剃的发式是“角”,即只留头顶两边的两撮头发;女婴是“羁”,即留头顶纵横各一撮。后来则有满月剃头的习俗,但形式各异。古人认为婴儿的胎发是从娘胎里带来的,不能剃光,一般要在额顶留一绺“聪明发”,脑后留一绺“撑根发”。江苏吴县男孩留的是桃形发,表示长寿;女孩则前后左幼儿发型右留四丛,扎小辫儿。广东东莞男孩在头顶囟门处保留一撮一寸多的胎发,叫做“孝顺发”或“舅舅发”,意为不忘养育之恩;后脑勺也留下一撮胎发,用来扎成小辫,这样就能揪住孩子不让阎王爷抢走。

剃下的头发要妥为收藏。宋代时,常将胎发搓成团,用红绿线穿起,挂于堂屋高处,认为这样可使婴儿将来有胆有识。若干年后,本人如果有病,胎发还可入药治病。浙江嘉兴农村,至今还保存着做“头发团”的仪式,即将剃下的胎发和从小狗、小猫身上拔下的毛混在一起,喷上茶叶水,搓成头发团,挂在床头,以为可以镇邪。

我国各民族剪胎发的习俗各不相同。河北省在剃头时把胎发剪下拴在手上,认为有保护作用。山东临沂一带婴儿在一百天时剪胎发。这天,先由舅舅剪第一刀,再由三个不同姓氏的女孩接着剪。剪下的胎发被收在一个布袋里,放在灶君像前,然后任其随风飘去,大人嘴里还要念道:“随风走,活到九十九;随风刮,活到八十八。”

<meta charset="UTF-8"> <link href="../styles/0040.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未知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gdwh/9147.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