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古代文化

古代货币——南朝货币

历史大观园 古代文化 2020-06-17 16:56:46 0


宋、齐、梁、陈四朝,史称南朝,从公元420年刘裕灭东晋建立宋王朝起,至公元589年隋灭陈止,共计170年。鉴于两晋和以前各朝货币混乱的经验教训,均不敢铸行大钱,深忌通货膨胀,主张实行通货紧缩政策。在当时南北对峙形势下,南朝国土日小,人口日少,生产增长不快,军政开支庞大,财源短缺,物资匮乏,亏耗日巨,物价暴涨。再加上这四朝的统治者争权夺位,相互残杀,结党营私,荒纵暴虐,社会动乱不已。于是多在钱币重量、成色、币材及数量上大做文章,意图以此来应付困境。当时对此颇多争论。如刘宋时范泰反对尽收民间藏铜来铸钱。周朗主张限制货币的作用。沈约则从主张限制货币到主张完全取消货币。这些议论对当时的政府决策有一定影响。刘宋初建国时,采纳范泰意见,不增加铸钱。文帝实施一些减轻民众负担的措施,形成30余年的“元嘉之治”。元嘉七年(430),立钱署,铸“元嘉四铢钱”,形制同五铢钱,质量较好,推行较顺利。至元嘉中期,钱币流通相对平稳。后期渐次减重,引起私铸增多,钱恶值贱。元嘉二十四年(447),准刘义恭建议,行大钱,以五铢钱一当四铢钱二,公私均感不便,旋即取消。当时沈演之、何尚之等均对铸大钱驳斥,认为货币数量过多,会刺激物价上涨,动摇国本。孝武帝孝建元年(454),改铸“孝建四铢”,重1.2克,钱文为薤叶书,钱益薄小,百物踊贵。废帝永光元年(465),又铸孝建、永光、景和三种二铢钱,更轻小恶劣。且私铸成灾,大小轻重不一,质量更差,如“未子”或“来子”,无轮廓,不磨镱。最轻小者叫“荇叶”、“鹅眼钱”、“纟延环钱”,一千钱积起来不到三寸长,入水不沉,极易破碎,斗米万钱,商旅裹足。造成一次历时20余年的恶性通货膨胀。明帝泰始元年(465)整顿钱制,废钱署,停铸钱,禁私铸,专用古钱,准钱谷通用,大力收缩通货,结果造成宋末市场钱荒。

萧齐(南齐)继续加强紧缩通货,很少铸钱。仅有一次令刘浚在四川试铸,因成本太高而停止。由于多方过分收缩,又引起钱荒。

萧梁铸钱种类很多,钱制更乱,因而引起一次长达数十年的恶性通货膨胀。综其原因,除萧梁政治腐败、内部争权外,关键在于梁武帝萧衍自以为是,昏庸懦弱,轻信南下来降的侯景,任其揽权行霸,肆意暴虐,终于被囚台城饿死。随之四方兵起,战火蔓延全国,生产停滞,库空如洗,就赖实施铸币减重减值来对付,最终专用铁钱,更加速其政权解体。晚期国土分裂为三,互相攻伐,为强邻所吞并,国亡族灭,一败涂地。据《古今图书集成·食货典》卷三四六载:“梁初,惟京师及三吴荆郢江湖梁益用钱,其余州郡则杂以谷帛交易,交广之域全以金银为货。”武帝始铸“大样五铢”和“公式女钱”,分别各重三克多和二克半,前者肉好周郭皆备,后者无外郭。二品并行。民间或私以古钱交易,有直百五铢,太平百钱,五铢女钱,定平一百,五铢雉钱,五铢对文等。普通四年(523)禁用铜钱,铸行铁五铢,值更低,引起大量私铸。晚期铁钱堆积如山,币值惨跌,交易者以车载钱,论贯使用,不复计数。敬帝太平二年(557)铸“四柱钱”,正反面各有两个星点,故称四柱,钱径2.3厘米,重2.3克,色发暗,一当细钱二十,后改当十。细钱指当时私铸二柱钱及鹅眼钱。后铸正面有二星点的“二柱五铢”,禁用细钱。因铁钱贬值,铜钱价贵,出现“短陌”现象,有人以70或80为陌者,90以上称为长陌。政府屡令足陌,民间不理。武帝末年,竟以35为陌。

陈初,承梁丧乱之余,铁钱不行,钱货混乱。市间杂用二柱钱和鹅眼钱,其价相同。但二柱钱重而鹅眼钱轻,民间乃私熔钱牟利,又间杂以锡铁。文帝天嘉三年(562)“改铸五铢”,重约2.5克,一当鹅眼钱十。宣帝太建十一年(579)铸“太货六铢”,以一当五铢钱十,后改当一,与五铢钱并行,重约6.5克,是六朝钱中最精美者。但因不便使用,旋废,仍用五铢钱,直至陈亡。其岭南诸州多以盐米布交易,不用钱。陈朝疆域狭小,因原来三梁各地多被强邻吞并,陈钱的流通范围也很狭窄。

综观南朝货币状况,以紧缩通货为主,形成一次货币平稳,两次通货膨胀,三次通货紧缩。从全局看,是乱多于治,对民众造成重大危害。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南朝败亡原因。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gdwh/8740.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