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明清光辉

晚清卷——政体类型知识“概念工程”在晚清中国思想界的起步

历史大观园 明清光辉 2020-07-06 00:42:56 0


19世纪以降,在大清帝国被迫和西方国家开始密切互动的脉络里,认识时局变化、知悉异域情势的诸种著述,陆续问世,诸如魏源纂辑的《海国图志》(1842年首度出版,共60卷;1852年增补为100卷出版)、徐继畬编撰的《瀛寰志略》(1848年初刻)等,率皆为一时名著。这些著述总汇为足可让人们了解世界局势的“知识仓库”,任何读书人都可以随其关怀所至,自由进出,据以了解域外国家的历史沿革及现势,认识与理解世界局势的变化,采撷吸纳各式各样的“思想资源”,开启自身独特的知识、思想旅程。“知识仓库”蕴涵了关于西方政体类型的知识、信息,这正为晚清中国的政治思维添加了新鲜的素材,让士人得以知晓在中国的政治传统之外,别有天地。在1845年前后,葡萄牙人玛吉士(Jose Martins-Marquez)撰成的《新释地理备考全书》,就有这样的概括:

欧罗巴中所有诸国,政治纷繁,各从其度。有或国王自为专主者,有或国主与群臣共议者,有或无国君,惟立冢宰执政者。

域外诸国的政体,纷繁无已,这段话是当时的“知识仓库”里首度提到的概括论说(此后,内容更为繁富的类似概括论说,更陆续收录于“知识仓库”之中)。对比大清帝国皇帝自身“乾纲独断”的政体,“国王自为专主”的制度,并不让人陌生,只是,它还提醒人们,世界上还存在着与君主制大相径庭的政治制度,其中一种是“国主与群臣共议”的制度;另一种则为“无国君,惟立冢宰执政者”的制度。而且,放眼望去,后两种制度,竟然普遍地存在于域外世界,更自成法度,运作不已。

就“国主与群臣共议”的制度而言,其内容包括两个要项:一是存在着一个可以限制统治者权力的体制;二是这个可以限制统治者权力之体制的部分成员,经由“推选”产生,英国则是这等制度的典范国家。就“无国君,惟立冢宰执政者”的制度来说,亦普遍于世,《新释地理备考全书》即谓欧洲有“苏益萨”国,由22个几乎都“不设君位”的小国组成,如“伯尔尼国”,“不设君位,共立官长二百九十九员,办理国务”等。徐继畬的《瀛寰志略》则记述,欧洲有一个叫作“瑞士”的国家,“初分三部,后分为十三部,皆推择乡官理事,不立王侯”,还誉之为“西土之桃花源”。

惩硕鼠之贪残,而泥封告绝,主伯亚旅,自成卧治。王侯各拥强兵,熟视而无如何,亦竟置之度外,岂不异哉?

徐继畬赞誉瑞士制度“惩硕鼠之贪残,而泥封告绝”,显示了他认为此等制度具有可以祛除政治弊病的特点。

魏源纂辑的《海国图志》总汇相关资料为一帙,即引用了《新释地理备考全书》与《瀛寰志略》的叙述,不仅确定了“苏益萨”即为“瑞士”,是“不设君位”(或如《瀛寰志略》所云“不立王侯”)的国家,并且传达了徐继畬的好评。此外,这种制度非仅行之于瑞士,且在明代之后始纳入中国地理知识范围的美洲(当时或以墨利加州,或以哑美哩咖州称之),其中有许多国家,它们也实行了一种与瑞士甚为类似的政治制度。

各国朝纲多有不设君位,大半皆立官宰理。其宰理之员,有黎庶公举者,有历代相传者。

这些国家的分别述说,可见其大概情况,笔者从《新释地理备考全书》与《海国图志》的记述中略举数例,可见一般(参见表25-1)。

表25-1 《新释地理备考全书》与《海国图志》100卷本中提及各国对“不设君位”政体的论述

晚清卷——政体类型知识“概念工程”在晚清中国思想界的起步

这种“不设君位”的制度,在域外国家非仅确有其实,且在“知识仓库”的积累里,此等制度还有一个俨然已成典范的国家——美国。关于它的知识/信息,在“知识仓库”亦可谓丰富。人们既可以掌握美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样态,也对之有相当一致的好评。如徐继畬赞誉美国制度“创古今末有之局”;魏源则说美国元首(他用的词语是“大酋”)由“公举”产生,非仅“不世及”“不四载即受代”,另举他人继任,是“一变古今官家之局”的制度,而且“人心翕然”,不至于天下大乱,真是合乎“公”的理想的制度;梁廷枏的《海国四说》,包括专门述说美国的《合省国说》,也赞誉美国制度改变了“君治于上,民听于下”的规则,并实现“视、听自民”的理想,而且由于“任期”的关系,美国总统(他使用的词语是“统领”)不会“贪侈凶暴”。

简而言之,玛吉士以“国王自为专主”,或是“国主与群臣共议”,或是“无国君,惟立冢宰执政”,来对西方国家的政体类型进行概括,这在“知识仓库”里都可得到确证,对瑞士、美国等“无国君”之诸国政体的认知,也引发各方士人的思考和得到好评。可以说,政体类型知识的“概念工程”,在晚清思想界一开始就有回响;此后,随着“知识仓库”的扩充,陆续增添各式各样的相关知识,更是涟漪泛远,激荡无限。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mqgh/19470.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