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明清光辉

大明湮灭——大西军入主云贵

历史大观园 明清光辉 2020-07-05 16:23:27 0


崇祯年间,由于天灾人祸,乱民四起,海内鼎沸,各地农民起义军高达数百支。而这些起义军在与大明政府斗争及相互间的搏杀过后,最终胜出的两大势力就是李自成的大顺军和张献忠的大西军。

崇祯十六年,李自成在襄阳建号称王;同年,张献忠也据武昌建政称大西王。

张献忠改武昌为天授府,改江夏为上江县,设六部和五军都督府,开科取士,招揽人才,委派地方官吏,小朝廷建得有模有样。

李自成对张献忠的做派极其不满,派人吓唬说:“老回回已降,曹革左皆死,行及汝矣。”

李自成兵强、张献忠兵弱,且明将左良玉的大军正在和张献忠交战,张献忠自知无法与李自成抗衡,于是弃武昌南下。

从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九月至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初,张献忠二十万大军攻岳州、取长沙、陷衡州、克永州、下袁州、袭吉安,连占吉水、永新、安福、泰和等县,迅速控制了湖南全部及湖北南部,广东、广西北部的广大地区。

同期,李自成挥师东出,直取北京,大有取代明室之势。

为了避免与李自成在中原相逐,张献忠有多远走多远,移师四川。

进军四川的过程中,除了在夔州万县因大雨长江水涨,停留了较长时间外,接下来全程都顺风顺水。

大军连克梁山、忠州、涪州、泸州,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六月二十日占领川北重镇重庆。

万历帝的第四子瑞王朱常浩就是这时候被张献忠处死的。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七月初四日,张献忠兵分三路向四川首府成都挺进,八月初九日攻克成都。

张献忠进入成都,分兵四出,短短两个月,就控制了四川大部地区。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十一月十六日,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建国号“大西”,改元“大顺”,以成都为西京,设置左右丞相、六部尚书等文武官员,四个养子全部封王,其中孙可望为平东王,刘文秀为抚南王,李定国为安西王,艾能奇为定北王。

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五月,南明弘光政权灭亡。十一月,清朝采用剿抚兼施的策略,一面以何洛会为定西大将军进剿四川,一面派人下诏诱降张献忠,劝说他归顺清朝。诏书说:“张献忠前此扰乱,皆明朝之事”,对张献忠曾经的造反行为表示谅解,称“张献忠如审识天时,率众来归,自当优加擢叙,世世子孙,永享富贵”。最后,又语含威胁地说“倘迟延观望,不早迎降,大军既至,悔之无及”。

张献忠一概置之不理。

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清朝改派肃亲王豪格为靖远大将军,和吴三桂等统率满汉大军,全力向四川扑来。

为了北上陕西抗击清军,张献忠决定放弃成都。

行动前,他将自己的妻妾儿女一股脑杀尽,甚至连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幼子也不放过。

张献忠性情残暴,以杀人为乐,他身边的人见惯不怪,可这次杀妻斩子,也真大出众人意料。

然张献忠却有自己的一番说辞,他对孙可望说:“我亦一英雄,不可留幼子为人所擒,汝终为世子矣。明朝三百年正统,未必遽绝,亦天意也。我死,尔急归明,毋为不义。”

这年七月,张献忠将四十万大军分成四部,由孙可望等四名养子分别率领,浩浩荡荡,直向陕西进发。

十一月底,在西充凤凰山,张献忠与清军隔太阳溪相遇,中箭身亡。

张献忠的死和李自成一样,都是因为脱离了大部队而遭遇了意外。

但与李自成死后大顺军的分裂不同,张献忠虽死,因为在死前已明确地指定了事业的继承者——孙可望,所以,在他死后,大西军仍然是一支完整的狼虎之师。

孙可望,本名可旺,小名旺儿,陕西米脂人,世代务农,是个标准的农家子弟。

孙可望自少英俊,会来事儿,机变百出,投身到张献忠军中,善解人意,很得张献忠喜爱,不久收为养子。

孙可望之外,张献忠还收有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三养子,但因孙可望年纪稍长,且略识诗书,故位在其余三人之上,军中咸以“大哥”相称。

孙可望治军严谨,遇事镇定,即使骤逢强敌,仍能率部坚立不动,敌畏称之为“一堵墙”。

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张献忠兵袭南阳,负重伤,几欲死,是孙可望死护突围,这才从将张献忠从鬼门关上拽了回来。

所以,孙可望既是张献忠的养子,也是张献忠的再生父母。没有孙可望,张献忠做不成大西政权的事业。

敢战之外,孙可望的口才还特别棒。

张献忠全军被困于谷城,眼看就要坐以待毙。孙可望挺身而出,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和官军周旋,最后成功地实施了诈降计,为大西军的咸鱼翻身奠定了基础。

综上种种,他被张献忠指定为事业接班人。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张献忠在成都称帝,置平东、安西、抚南、定北四将军,于蜀王府内,建东、西两王府,孙可望得封为平东将军,居东王府,人称“东府”,地位仅在张献忠之下。

张献忠命毙西充,清军随后紧迫,大西军群龙无首,所幸孙可望勇挑重担,颁谕说:“皇上(指张献忠)汗马血战二十余年,抚有西土,皆赖众将戮力同心所致。皇上方欲驰骋燕、赵,还定三秦,为天下除残去暴,开万世不拔之基,不意创业未半,中道崩殂。诚此危难存亡之秋,尔等各营大小将领务必同心协力,克成大事。”

谕令一下,欢声满营,众人都自动自觉遵守孙可望的约束,军心如一,队形不散。

于是,孙可望与安西将军李定国、抚南将军刘文秀、定北将军艾能奇,率大军由顺庆南下,强渡长江天堑,克重庆,下綦江,进入黔北。

随后,取遵义,渡乌江,占贵阳,下定番、永宁,黔西诸郡均望风瓦解。

与解体后四处飘荡的大顺军余部不同,大西军以贵州为基地,休整士马,稳扎稳打,发展自己的势力。

不过,贵州地瘠民穷,部队的发展并不十分理想。

恰巧,云南阿迷州土司沙定洲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叛乱,逐走了明朝黔国公沐天波,称霸一方。

沐天波的副将龙在田在张献忠谷城诈降时与孙可望相识,听说孙可望屯兵贵州,便派人前来求救,说:“如果将军能打着替沐天波伸张大义的旗号来讨伐沙定洲,则云南全省可一举而定。”

云南比贵州富庶得多了。

孙可望大喜过望,伪称沐天波妻弟所借之兵,打着为黔国公复仇的旗号疾趋云南。

这支大西军从北打到南,又从南打到北,可谓身经百战,沙定洲手下蛮兵岂能与之相比?而且,沐家世代为云南管理者,沙定洲发动这场叛乱打破了云南两百年来的安宁,很不得民心,孙可望等人此来,乃是以正义讨伐邪恶,得到了民众的支持,沿路长驱而来,毫无障碍,一个月不到,就抵达昆明。

大军进入昆明之日,城门不闭,各民人户俱设香案迎接。

昆明诸生金公趾建议孙可望说:“大明开国三百年以来,云南和贵州的土司一直受沐氏一家管理,只要沐家有征调他们的需要,早上发出命令下午就能到达,将军应该及早迎黔国公沐英回昆明并和他一同管理云南,这是上上之策。”

张献忠死前也曾叮嘱孙可望,说:“我死,尔即归明,不可为不义。”所以,对金公趾的建议,孙可望并无异议,派人迎还沐天波,相约“共扶明后,恢复江山”。

沐天波、明云南副使杨畏知等人与孙可望达成以下妥协:

一、不用大西年号;二、不妄杀人;三、不焚庐舍、淫妇女。

其后,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领兵四出平乱,仅仅一年,除普洱、东川外,云南十八府悉皆平定。

平定了云南,大西军兵力亦随之大量扩充,拥兵三十余万。

有此兵威,孙可望又发兵守四川之大渡河,贵州之镇远,中路之雪山关……总之,凡可以入滇之路,悉扼守之。

四将军据有了云南,旋即同时称王,孙可望称平东王,李定国称安西王,刘文秀称抚南王,艾能奇称定北王。孙可望以大哥的身份充当“盟主”,主持军政重务。

孙可望在发展经济上很有一套,他招抚百姓回家务业,友情提供耕牛、种子;改革税制,实行“条编半征”制,免租减税;设官管理矿务、盐政,鼓励百姓开采金银铜铁等矿,在省城及下关,设炉铸“兴朝通宝”钱币;在吏治方面,重廉吏,除贪酷,不时差人易服色,暗察访等等。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mqgh/19186.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