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明清光辉

大明湮灭——逃还是不逃

历史大观园 明清光辉 2020-07-05 16:23:01 0


广州既下,李成栋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永历政权。

其于广州短暂休整了一个月,于顺治四年正月十六日提师向肇庆进发。

永历政府的军事武装在和绍武争锋时已耗损殆尽,哪敢与李成栋的狼虎之师相抗?

当绍武政权败亡的消息传到肇庆,百官皆忙着逃窜。

永历帝领着他的政治班子于一六四六年(顺治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恓恓惶惶地离开肇庆,遁入广西。

永历元年正月初一日,永历到达梧州,但在梧州无兵可调,只好经平乐府逃往桂林。

也幸亏永历见机得快,肇庆、梧州两地兵力的确不足以阻挡李成栋军的进攻,坐守这两地,只能是死路一条。

顺治四年正月十九日,李成栋部尚未到达高明,留守肇庆的明两广总督朱治涧已经弃城而逃。

李成栋留下部分兵力镇守肇庆,自己领主力继续追往梧州。

梧州明军守将陈邦傅心胆丧裂,也于二十八日夜间弃城奔走。

苍梧知县万思夔大为气愤,为了激励士气、鞭挞有投降逃跑思想的人,他用木头制作了一个大乌龟,命人拖着沿街大喊:“降敌者似此!”

然而没有用。

二十九日,李成栋兵迫梧州,明广西巡抚曹烨早早打开城门,伏降道旁。

清军不费吹灰之力而进驻梧州。

万思夔气得直吐血,离城出逃之际,不忘在悬挂在县衙门口的木龟上以朱墨写上“曹烨”二字。

不过,李成栋这时候无暇理会万思夔这种小虾米,在梧州休整期间,他的目光瞄准了一条大鱼。

这条大鱼就是永历朝廷的首席大学士丁魁楚。

当林佳鼎大军被绍武军队消灭时,丁魁楚就已经对永历政权失去了信心,觉得在这个流亡朝廷里混,其结果只有一个——陪葬。

所以,当永历帝从梧州出逃,丁魁楚没有跟随同逃,他指挥亲军护卫着自己的家眷和多年搜刮得来的大批金银财宝驾船避往岑溪。

凭着这些家财和自己在永历朝的身份和地位,丁魁楚准备和李成栋做一笔交易:献宝且投降,希望能保存一家老少,并在清朝任一官半职。

李成栋是个痛快人,答复简单明了:许以丁魁楚两广总督的职位。

虽说丁魁楚原先在弘光朝就是担任两广总督,但档次不一样,两广总督可是目前清廷设置在两广地区最大的官儿。

这个价位,远远地超出了丁魁楚的期望值。

丁魁楚的头脑一热,就傻乎乎地出来向李成栋投降了。

可是,他也不想想,李成栋本人不过是清广东提督,在他上头,还压着一个两广总督佟养甲,别说他的话不能作准,就算能作准,他又怎么可以让投降在他膝下的丁魁楚反居在他之上呢?

丁魁楚,真是愚不可及呀!

他刚一探头,李成栋的副将杜永和就把他斩杀了,没收了他的全部家产,该家产,据说仅白银一项就多达八十余万两。

曾一度在永历朝作威作福的丁魁楚就落了这么一个可耻、可怜、可笑的下场。

再说永历帝那边。

永历帝已经逃到了桂林,但桂林的防护情况并没好到哪儿去。

除了继续逃,永历帝别无选择。

问题是,往哪个方向逃?

幸好,永历政权得到许多实权人物的支持,诸如何腾蛟、堵胤锡等。

何腾蛟听说李成栋已经入粤,永历帝性命攸关,便早早安排了部将刘承胤南下迎驾。

这次迎驾,跟上次迎隆武帝不同,这次是真心的。

隆武帝死后,何腾蛟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懊悔不已。

负责迎驾的刘承胤是湖南的一个大军阀,在武冈经营多年,手下有一支近十万人的军队。

见到了刘承胤派来的使者,永历帝不啻喜从天降,迅速将逃亡的地点定在了武冈。

对永历帝的这个决定,大学士瞿式耜持反对意见。

瞿式耜是一个真正的猛士,在他的字典里,从来都不会存在“怕”字。

当初,永历帝从肇庆往西逃走时,他就极力反对过。

原本,瞿式耜屯兵峡口,想阻清兵西进,但永历帝不同意。

瞿式耜退而求其次,请求留守肇庆,永历帝也不允许。

瞿式耜只好跟随永历帝由梧州逃到桂林。此时永历朝廷的许多大臣,不是弃职而逃,就是投降清军,追随在永历左右的就只有瞿式耜一名重臣。

在桂林,瞿式耜力主建立一个稳固的抗清基地,他分析形势说:“广西地处山川上游,敌人明显难以开展仰攻。我军兵士大量屯驻在湖南、湖北,而且道路四通八达,可从南宁、太平出云南;也可从柳州、庆远往贵州。另外,左、右江有四十五洞土狼标勇,他们久享国家恩德,三百年来忠心事明,已经足以据守。”

瞿式耜还准备施行“修纪纲,布威武,抑权阉,招俊杰”等系列方针,可是时间太仓促,未能实施。

现在,永历帝不但要往西逃走,还拉上了他一起走。

要知道,永历帝身边已经没有可供驱使的军队了,为了保障逃亡路上的平安,只能指望瞿式耜手中那支新募不久的杂牌军。

而事后也证明,逃跑的确是唯一的选择,如果不是逃得及时,永历帝可能已经成为李成栋的阶下之囚了,说不定,也像绍武帝一样,魂归阴间地府去了。

不怕死,虽说是一项让人钦佩的品质,但只是一味不怕死,那也成不了大事。

崇祯帝不怕死,结果怎么样?魂断煤山。

弘光帝也不怕死,逃得太晚,被清廷擒杀。

隆武帝更不怕死,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死是死得壮烈,却极其不值。

正是因为这些大明帝国灵魂人物的相继死去,才使大明王朝的军心、民心一次次瓦解。

并且,因为他们的死去,大明的文武官员在拥立新君问题上总会引发一场场旷日持久的内讧,劳神费力。

所以说,要成大事,不能单凭一时血气之勇,要灵活,审时度势,因时而变。

楚汉相争时,汉高祖刘邦逃命的次数还少吗?为了逃命,他甚至不惜将自己的骨肉从车子上推下来,可谓狼狈至极,可是,终于成就了两汉泱泱四百年的光华。

最不济,看看南宋高宗赵构,是个历史上最具知名度的“逃跑皇帝”,虽然逃得灰头土脸、狼狈不堪,但,最后不也延长了宋祚两百年吗?

话说回来,瞿式耜反对逃跑也有他的理由。

他的理由是:“中兴之主身负中兴重任,海内万民也都看着您恢复旧疆、报仇雪恨,可谓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无数人的视线,您又怎么可以总是想着如何逃跑、如何躲避敌人,而不思自强自立呢?”

他谆谆告诫永历帝说:“半年之内,三四播迁,兵民无不惶惑。上留则粤留,上去则粤去。今日之势,我进一步,人亦进一步,我退速一日,人来亦速一日。故楚不可遽往,粤不可轻弃。”最后,瞿式耜不无遗恨地叹息道:“今移跸者再四,每移一次,则人心涣散一次。人心涣而事尚可为乎?”

可是,不逃,巴巴等死啊?

等死就等死,瞿式耜下了决心不再跟永历一起逃了。

他认为,一旦自己离去,便将省城拱手送人了,恳求留守桂林,以稳定广西局势。

这次,永历帝有将军焦琏护驾,同意了他的申请,传旨:“准卿以兵部尚书特进太子太傅,留镇西土。”

事实再一次证明永历帝的逃跑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月,李成栋手下的一股清军经平乐推进,陈邦傅拔营而去,逃往柳州。

到了柳州还不算,陈邦傅还开始着手办理降清事宜了,他屡派使者与佟养甲、李成栋联络,洽谈投降细节。

桂林城内外,一片风声鹤唳。

三月十一日,数百名清军前锋士兵数百人突然冲入城中,桂林大乱。

危急之际,焦琏护送永历到了武冈,又率军返回了。

焦琏,字瑞庭,陕西人。行伍出身,勇猛善战,平蛮将军杨国威中军官。

焦琏回来时,清兵已杀入文昌门。

焦琏二话不说,立刻与清军展巷战,他本人一马当先,提刀搏杀,阵斩了清兵中冲锋者数十骑,终于把这股清军击退。

焦琏也因此得加太子少师、左都督,封新兴伯。

小股清军暂时退去了,李成栋的主力大军很快就会到来。

瞿式耜和焦琏静静地等待着暴风雨的到来。

然而,一直等到五月下旬,迎来的只是一小股由平乐、阳朔方向袭来的清军。

瞿式耜命士兵充分利用司礼监太监庞天寿主持铸造的西洋大炮,连续轰了几十炮,这股清军在炮火的震慑下,悻悻而退。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出现清军的踪影,真是奇哉怪哉。

实际上,只要查阅一下《明清史料》丙编第七本关于顺治四年春夏之交这段时间的相关材料,就不难发现,在这段时间内,进行广西境内的清兵,只有李成栋一部而已。而李成栋这一部的总兵力有多少呢?根据李成栋在顺治四年五月二十五日向清廷所作的报告:“职所统原部北来官兵吴淞旧额四千一百三十一员名。”就是这样人数有限的四千一百人中,步兵占了绝大部分,骑兵只有三百名。按照李成栋自己的说法:“历浙抵闽以及入广,万里驰驱,冲锋破敌,险阻备尝,病故及阵亡者,人马已损失过半矣。”虽说李成栋占领广东后也收编了不少南明降兵降将,但这些新收编的“清兵”事清之心肯定不那么可靠,作战能力也大打折扣,而且,李成栋在带兵“追捕永历”的过程中,也会留下相当数量的人马交由两广总督佟养甲带领,以镇守新占领的广东。所以,进入广西境内的清军人数多不到哪儿去,而且,李成栋带领的主力仅到梧州,便掉头返粤了。那么,流窜及进犯桂林的只能是李成栋留在广西的小股武装,人数更少。

不过,瞿式耜为了鼓舞远在武冈永历帝,还是将守卫桂林的胜利极力夸张、铺陈。

在瞿式耜的口中,“桂林大捷”还不止一次,是两次,三月十一日一次,五月二十五日一次,他称:“此两番大捷,实年来仅见之事,而唯其仓猝无备之危城、枵腹未炊之战士得之,尤为不经之事也。乃知天扶国运,事在人为,势至万难,须拼一死。兵法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则桂林近事,其彰明较著者也。”

因为瞿式耜的疏文,许多不解内情的人人云亦云,渐渐将这所谓的“桂林大捷”演绎得越来越神奇,越来越精彩,读来让人心摇色动、目眩神飞。《东明闻见录》甚至称之为:“南渡以来,武功第一。”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mqgh/19174.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