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明清光辉

大清风云——扶不起的大清国

历史大观园 明清光辉 2020-07-05 14:55:14 0

对于革命,统治者从来只有一个政策:镇压镇压再镇压。镇压命令虽然是由载沣下达的,但载沣委实是一个软弱的人,看到大清帝国风雨飘摇,他经常被吓得一个人偷偷哭泣。汪精卫行刺他后,他有时吓得连家都不敢回。

宪政也不管用

让家天下的封建皇权实行宪政改革是非常困难的,如果没有外敌的入侵,清廷可能永远都不会想到要进行宪政改革。

载沣掌权后,本来是不打算进行宪政改革的,但是来自国内外的压力非常大,他不能不有所作为。清廷从实行宪政的第一天起就表现出迫不得已的姿态,这注定了他们不可能是真心改革。

宣统登基第二天,载沣宣布预备立宪按原计划执行。各省的督抚担心载沣只不过是做做姿态,联名上书,要求清廷立即召开国会,讨论宪政事情,但遭到载沣的拒绝。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反清活动也日益高涨,各地不断出现暴乱和攻打衙门的事件。对此,载沣也没有什么良策,无非就是镇压。

预备立宪开始后,也进行了一些改革,首先是官制改革。官制改革主要是模仿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建立内阁,并设立总理大臣一名,左右副大臣两名,各部尚书均为内阁政务大臣。官职改革大体是模仿三权分立制度,废除了清朝的三法司制度,也就是说废掉了都察院、大理寺和刑部,改而建立一套完整的司法系统。除了在中央,在地方上也进行了一些官制改革,这些改革虽然都很好听,但并没有收到实质性的效果。

在官制改革中,设立了资政院,资政院是一个临时性的机构,相当于国会的前身。资政院的主要事务是做好国家预算、制定国家政策、负责税收和公债等事务、制定和修改法典(但不能制定宪法)等等。

如果说资政院相当于西方国家的上议院的话,那么谘议局就相当于下议院。谘议局的议员由各省督抚推荐和考核,部分地反映了民意。但这些改革其实根本还是换汤不换药,真正的权力还是操纵在皇室和督抚手中。

立宪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地方自治,这是出洋考察的五个大臣总结出来的经验,回来后他们力荐中国实行地方自治,他们说:“考察西方强国,他们所以强大最大的原因在于实行地方自治。”

地方自治在戊戌变法时就已经开始了,当时湖南就实行地方自治,张之洞把湖南经营得非常好,为全国做了一个表率。

谘议局成立后,实业家张謇带头发动了大规模的国会请领活动,张謇请求在宣统三年召集国会,同时请求设置责任内阁。遭到了清政府的拒绝,清廷坚持预备立宪九年后才召开国会。虽然请愿活动给清廷构成了很大的压力,但仍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

对日本低头

慈禧治国很有一套,那就是宁可让国家断送在外敌手中,也不要让国家落入“奴才”的手中。那意思很明显:严防家贼,对外国人要好一点。

甲午战争之后,日本的扩张欲望空前高涨。日俄战争后,日本又夺取了朝鲜,随后,它的目光紧紧盯着中国的东北和蒙古。1906年,日本成立了“南满洲铁路株式会社”和关东都督府。这两个机构的成立就是为了侵略东北做军事准备,借公司之名实行武备之实。

日本对东北的侵略首先是从修铁路和开矿开始的。宣统元年(1909年)正月初十,日本向清廷提出了安奉铁路问题,要求清廷允许日本人在丹东和沈阳之间修铁路。日本还想把这条铁路和朝鲜境内的汉城连接起来,计划在鸭绿江上架铁桥,以便对东北进行军事侵略和资源掠夺。

日本方面还要求将铁路改为宽轨,并改变之前的路线,以便多占有一些土地,还声明要派兵保护铁路。清廷让东三省总督锡良与日本人交涉,锡良尽全力维护中国的主权,不对日本人妥协。日本见锡良不妥协,居然公开对清廷发表照会,表示日本将自行执行,不管清廷的态度。

中国政府还没有同意,日本人已经开工了,清政府懦弱无能,不敢阻止日本人。日本就这样霸王硬上弓,根据自己的规划开始修建铁路。看到清廷如此软弱,日本的要求不断升级。

抚顺煤矿本来是由中国商人在经营,中国商人曾向俄国人借款,日本借口说这个煤矿是俄国人的产业,日俄战争之后,霸占了抚顺和烟台两处煤矿。清廷让日本归还,日本人却说这是俄国人的产业,拒不归还。后来,经过艰难的交涉,日本表示愿意向中国缴纳一定的税收。

还有就是间岛问题,间岛是中朝边境的一块沙滩地,有两千多亩。日本占领朝鲜后,以保护国的名义肆意干涉间岛领土问题。日本不断地让朝鲜人民向间岛周边地区渗透,然后以保护朝鲜人民为由,侵占中国的领土。日本想将延吉厅据为己有,清廷跟日本公使严正交涉,在如山的铁证面前日本理屈词穷,不得不承认延吉厅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过,日本要求中国在其他问题上进行让步,须以图们江为中朝两国边界,日本可以在图们江以北设置领事馆。此外,日本还要求修筑吉会铁路,日本修筑这条铁路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军队运输。

日本在东北的扩张行为一发不可收拾,给清廷造成了巨大压力,清廷虽然想遏制日本,无奈力量不够。

清廷想通过美国来遏制日本,要知道在日俄战争中,美国给予了日本经济上的援助。美国并不是好心要帮助日本,而是比较看好日本,愿意在日本身上投资。美国想等日本击败俄国后,与日本分享东北的利益。没想到日本击败俄国后,居然想独占在东北的利益。美国无奈,只好放弃对日本的幻想,打算直接从清政府的手中取得铁路的修筑权。当时奉天巡抚唐绍仪跟美国领事司代德接洽,想让他们尽快修筑新法铁路。日本得知此事后,悍然进行阻止。

190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个法案,准备将庚子赔款美国所得的一部分退还给中国,在中国兴办文化和教育。清廷得知此事后,任命唐绍仪为专属大臣,前往美国致谢。日本得知唐绍仪出使美国后,很担心中美联手,于是采取一种积极的姿态建议美国就远东问题进行谈判。

美国也不愿跟日本闹僵,接受了日本的建议,唐绍仪到达华盛顿的时候,美日两国已经签订了《罗脱——高平协定》。在协议中,两国表示允许太平洋地区维持现状。这等于是表示美国默认日本在东北的所作所为。唐绍仪原本还想“以夷制夷”,结果此次访美只搞定了庚子赔款的事情,其他事情都没有做成。

1910年4月25日,英美法德四国银行团代表来到中国。司代德是美国银行团的代表,司代德这次来主要是讨论在东北和湖广修筑铁路的事。清廷很乐意美国在东北修铁路,遏制日本的势力。司代德信心十足地说,可以排除日俄的干涉。8月19日,双方签订了《锦瑷铁路借款草合同》。在这个合同中,中方急于用美国来牵制日俄,所以给予了美国非常大的优惠。

后来清廷看到,根据合同中国的利益损失惨重,因此决定不予批准。美国没有料到清廷会推翻原议,美国国务卿诺克斯一时之间找不到出口,居然提出让日本和俄国交出在满洲的铁路,由其他国家组织共同接管,这就是所谓的“满洲铁路中立化”方案。

日俄对这个中立化的方案不屑一顾,他们照会美国和中国,美国在东北所做的一切必须先经过日本的同意,日本有权控制修铁路过程中的一切。由于日俄从中阻挠,美国的计划无法实现。

自己实力不强,想靠以夷制夷来牵制日俄这些虎狼,从根本上来说是不可能的。

血腥镇压革命

一个王朝的衰落一定伴随着此起彼伏的起义,清朝本来就是外族入主中原,在康雍乾盛世时,起义尚且不断,更不用说日益衰落的晚清了。

载沣摄政时,官僚机构已经非常臃肿,人浮于事。宣统刚继位时,安庆就爆发了革命党人起义。1908年3月28日,黄兴在钦州发动起义。此后,全国各地风起云涌。

除了起义之外,革命党人还积极组织暗杀行动,最著名的莫过于汪精卫刺杀摄政王载沣。令人称奇的是载沣并没有杀掉汪精卫,倒不是载沣厚道,而是汪精卫朝中有人。

对于革命,统治者从来只有一个政策:镇压镇压再镇压。镇压命令虽然是由载沣下达的,但载沣委实是一个软弱的人,看到大清帝国风雨飘摇,他经常吓得一个人偷偷哭泣。汪精卫行刺他后,他有时吓得连家都不敢回。

革命发生后,清廷展开了血腥镇压。熊成基率领马炮营在安庆起义后,带着一千人围攻安徽巡抚朱家宝。朱家宝死守城池,同时命令长江上舰艇袭击起义军大营,起义军很快就支持不住,往合肥撤退。两江总督端方命令清军毫不留情地追剿,起义军作鸟兽散。

当然,清廷最担心的还是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清廷要求沿海督抚要严防同盟会成员回国。

宣统元年(1909年),湖南发生水灾,当地官绅趁机囤积粮食,抬高物价,民不聊生,许多老百姓饿死。民情沸腾,接下来可能就是暴乱了。第二年三月,长沙人民开始抢粮食。官府派兵来镇压,老百姓不服,几万人围住巡抚衙门。湖南巡抚下令开枪,打死了几十人。群情更加汹涌,连外国人都出来协助清军镇压,最后抓了几百人。

1910年春节期间,广东新军与警察发生了冲突。新军大多是一些有革命思想的人,革命党人倪映典趁机在新军中发动起义,一千多人加入起义阵营。清廷派水师提督李准前来镇压,当场击杀上百名新军,生擒几十个头目。

这一年山东莱阳的几千饥民在曲诗文的领导下举行起义,围攻莱阳城。山东巡抚孙宝琦立即派兵镇压,血洗起义各村,屠杀上千乡民。

起义活动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27日,同盟会在广州举行起义,清廷命令两广总督张鸣岐和水师提督一同镇压,革命之火被扑灭后,八十六个革命党人遇难。

战火已经在中华大地上燃烧起来,起义之火虽然一再被扑灭,但神州的上空正酝酿着一场更大的风暴。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mqgh/19104.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