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明清光辉

大清风云——嘉庆猝死之谜

历史大观园 明清光辉 2020-07-05 14:54:04 0

皇上在重病之中,热河上空雷声隆隆,电光交错,让整个热河行宫笼罩在一片恐怖而神秘的气氛中。大家似乎都预感到将有大事发生,这一次皇上应该是凶多吉少了。嘉庆的面色在电光之下显得更加苍白,一片死气,嘉庆知道自己逃不过这个鬼门关,无力地招手。大家知道,他是想安排后事。

难得奢侈一次

嘉庆之死又是清廷的一桩悬案,用暴毙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从发病到死亡前后只有一天。嘉庆死后,各种流言纷纷而起,有人说嘉庆是痰塞气管窒息而死,也有人说嘉庆是跟太监厮混的时候被雷电劈死……

嘉庆到底是死于何因?还是让我们从他六十大寿说起吧!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是嘉庆的六十大寿,也就是古人所谓的甲子之年。经过二十多年的辛苦,帝国终于安定下来,各方面也正在恢复。想到自己马上六十大寿,嘉庆决定得好好庆祝一下,这一次不能再节俭了。

不过,嘉庆仍然非常担心奢靡之风卷土重来,为了避免内外大臣以祝寿为理由层层搜刮,嘉庆提前一年跟他们打招呼:“来年就是朕六十华诞……只是现在吏治不纯,民风未正,朕心怀愧疚。况且朕天性崇尚节俭,来年仍不举行烦琐的庆典仪式。通知各省,所有的金玉器物一概不准进呈……”

尽管嘉庆希望在最大限度内保持节俭,但对于这甲子寿诞还是相当重视的,六十岁相当于一个甲子周年,所以嘉庆在诏书中暗示:在这个普天同庆的日子里,即使不能办得过于奢侈,至少也得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嘉庆还打算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好事,以此来彰显自己的皇恩也是相当浩荡的。

嘉庆会做什么好事呢?父亲乾隆就是榜样,乾隆六十大寿时曾普免全国地丁银两,至今老百姓仍记忆犹新。嘉庆当然也希望像皇考一样出手大方,让天下百姓称颂。但是,乾隆当时正值盛世之巅,国家富有昌盛,乾隆有这个本钱也有这个底气普免天下钱粮。但是以嘉庆治下的国力和财力,显然无法做到这点。

做不到普免钱粮,嘉庆退一步,宣布免去天下历年的欠粮,合计起来也有两千多万两银子、四百多万石粮食。那些没有亏欠的省份岂不觉得有些冤枉?嘉庆是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的,四川和贵州两省没有积欠,特免除这两省第二年税收的十分之二。

从嘉庆的所作所为看,他非常希望给后人留下明君的形象。普免积欠,是一件让老百姓感恩戴德的好事,让很多人摆脱了困境。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十月初六,正是嘉庆的六十大寿。虽然嘉庆事前不让宫中举行盛大烦琐的典礼,但是在乾清宫举行的家宴却也是相当的豪华,这是嘉庆难得的一次摆阔,我们就体谅他吧!当时,皇家的皇子皇孙、王公大臣、蒙古王公、外藩使臣齐聚一堂,其乐融融,气氛非常热闹。

嘉庆难掩喜悦之情,加上身体本来就好,他对自己的健康显得特别有自信。宴会中,他还幻想着自己七旬、八旬甚至九旬大寿如何操办。比如,在六旬庆典前,嘉庆就下令不许修建经坛。但由于文武百官再三请求,嘉庆最后还是允准了,从圆明园到西直门之间设立了十三座经坛,引来了无数人观看,车水马龙,差点导致了交通堵塞。对此,嘉庆很不满,他告诉军机大臣:“将来朕七旬大寿时,不准再设立经坛,以此杜绝繁文缛节和扰民之事。”

可见,当时嘉庆认为自己活到七十岁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再者,嘉庆在颁布普免欠粮的上谕中说:“这次普免欠粮,本来是额外之恩,如果小民们希望在七旬、八旬、九旬也有这样的事就错了,并不是每十年就会免除一次。所以,在缴纳钱粮的时候必须踊跃,各级地方官员切勿借此暗示百姓拖欠钱粮。”

嘉庆说的七旬、八旬、九旬并不是说自己一定会活到那份上,但由此也可以相信他对自己身体的自信,相信自己是可以像皇考那样长寿的。然而,现实跟人的主观愿望往往有巨大的差距,寿典之后不到一年,嘉庆就在热河行宫猝然驾崩。

嘉庆暴死之谜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嘉庆带着众人前往木兰围场秋狝。

整个过程可以分为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热河避暑、处理政务,这个阶段占整个过程的三分之二;第二个阶段便是在秋凉之后,前往木兰围猎,围猎一方面是弘扬满族尚武的传统;另一方面也是会见蒙古王公,处理好和周边民族的关系。

七月十八日早上,嘉庆从圆明园起驾。随行的包括嘉庆年轻的妃嫔,皇后钮祜禄氏已经年老色衰,前往热河不方便带着她,便让她留守中宫。随行的还有御前大臣、军机大臣、内务府大臣。此外,还有皇次子、皇四子和皇长孙。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启程了,当时谁也没有料到这将是嘉庆皇帝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

当天,嘉庆抵达顺义县西北的石槽行宫,二十日到达密云县行宫。

在密云县的时候,直隶总督方受畴为了拍马屁,向嘉庆报告了一个祥瑞。他给嘉庆呈上了双穗乃至十一穗的稻谷,说这是个好兆头,此去秋狝皇上一定会满载而归。可惜嘉庆对祥瑞从来不感冒,把方受畴奚落了一番,方受畴便灰头土脸地回去了。

二十三日,嘉庆到达了喀喇河屯行宫,这天,嘉庆就感到有些不舒服。出了古北口后,塞外的凉意扑面而来,加上昼夜温差变大,嘉庆的身体不适更明显,不过他对此并没有在意。二十四日是嘉庆前往热河行宫的最后一天,整个路上,嘉庆都是坐在轿子里,其他人都是骑马。

嘉庆似乎有些疲惫,在轿子里经常打瞌睡。行至广仁岭的时候,忽然一股清新的空气流入轿中,嘉庆顿觉精神清爽了许多。他下令停轿,出来一看,发现周围山峦叠翠、树木葱郁、峡谷幽深,好一派自然的神韵。嘉庆感觉精神好多了,便让人备马,说:“这条路是皇祖康熙爷开辟的,朕要策马走过广仁岭。”

未来的皇帝绵宁劝他说:“父皇年高,还是坐轿子吧!”身边的太监也劝说:“皇帝还是坐轿子好。”

这些太监常年跟在嘉庆身边,太了解他的身体状况了,嘉庆虽然看上去没什么大病,身体还不错。晚年的嘉庆,身体肥胖而松弛,用现在的话说有高血压和冠心病。太监深知,骑马这种剧烈的活动,嘉庆的身体根本承受不了。

嘉庆跟清朝的其他皇帝一样,不服老,别人越是这样说,他越不信邪。于是,一意孤行,纵马奔驰。就这样,嘉庆一直骑马到热河行宫,到了热河后,嘉庆出了不少汗,但是他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舒服。

当天晚上,吃过晚饭后,嘉庆就感觉不是很舒服。他仍然没有在意,可是躺下来之后就非常难受了,手脚有刺痛的感觉,四肢乏力,胸口闷。

嘉庆迟迟不能睡着,到了下半夜,痰气上涌,他备受煎熬,神智有些模糊了,处于似睡非睡的状态。嘉庆知道自己可能是受了风寒,便让太监去给自己熬一些姜汤,喝完姜汤之后,嘉庆仍然觉得寒冷。身体虽寒冷,头脑却有些发热,思绪非常乱,嘉庆一辈子做得最利索得意的事情是大丧期间诛杀和珅,可是后来他却很痛苦很烦恼,虽然尽力把事情做好,但是帝国的问题千头万绪,总不能做得完美,只能勉勉强强,过意得去。

七月二十五日清晨,嘉庆在昏昏沉沉中醒过来,此时的嘉庆显得非常苍老,脸皮松弛。他觉得非常虚弱,呼吸也很困难。尽管如此,嘉庆仍然要坚持下床。上午,嘉庆病情加重,说话越来越困难,但他的头脑还是清醒的,所以他坚持处理政事,在这种情况下,仍然颁布了一道人事任命。

下午,嘉庆的病情更加严重,痰气已经严重堵塞气管,说话非常困难了。身边的人急得直跳脚,却毫无办法,连御医都束手无策。绵宁和其他大臣只能在佛堂里祷告,祈求上天的保佑。可惜,嘉庆命寿已尽,大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被死神夺走生命。

就在嘉庆处于弥留之际时,热河上空电闪雷鸣,仿佛连老天也对人间这一幕变故感到震惊。当时那个情景真够吓人,当地的百姓好久没见到这么恐怖的情景,雷电交加,大雨倾盆,百姓都躲在家里不敢出去。

皇上在重病之中,热河上空雷声隆隆,电光交错,让整个热河行宫笼罩在一片恐怖而神秘的气氛中。大家似乎都预感到将有大事发生,这一次皇上应该是凶多吉少了。嘉庆的面色在电光之下显得更加苍白,一片死气,嘉庆知道自己逃不过这个鬼门关,无力地招手。大家知道,他是想安排后事。

嘉庆艰难地对皇子绵宁和身边大臣们说:“密匣……”

嘉庆的声音虽然很微弱,大家还是能听出来,大臣们竖着耳朵等待嘉庆说出密匣藏在什么地方,绵宁的神情更是焦急。可惜,后面的话已经气若游丝,只看到嘉庆的嘴唇在嗫嚅,没人听出他在说什么。接着,嘉庆就缓缓闭上眼睛,再一试探鼻息,已经没了呼吸。

众人齐刷刷地跪下,哭号震天,行宫里到处喊着“皇上驾崩了”。

嘉庆暴死时绵宁已经三十八岁,对政事也有了足够的历练。当时虽然没有找到密诏,但皇后钮祜禄氏顾全大局,没有偏私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果断地支持绵宁当皇帝,是为道光帝。因为钮祜禄氏的谦让和明智,一场潜在的危机无声无息地化解掉,这是大清朝的福气。然而嘉庆留给道光一个烂摊子,道光能胜任吗?能将帝国从倾颓中挽救过来吗?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mqgh/19074.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