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疑问

刘备是否“借”过荆州

历史大观园 历史疑问 2020-05-28 20:46:15 0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向东吴“借”荆州,还煞有介事的签了一张借据。然而,历史上的刘备却从来没有认过这个账。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这是中国人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歇后语。这个歇后语来源于《三国演义》的内容。

荆州这块地方,无论与历史上的三国人物,还是与文学中的三国人物,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关键就在于发生在荆州地面的一场大战——赤壁之战,而小说中最激烈精彩、扣人心弦的情节也有一半同荆州有关。

从文学的角度看,《演义》的艺术高潮应该数赤壁大战。不过,如果我们要在书中寻找另一座可与它媲美的奇峰的话,那么,孙刘两家的荆州之争可以当之无愧。

在小说中,孙刘两家围绕着借荆州、索荆州、分荆州、夺荆州,展开了一系列的冲突。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千变万化,动人心弦,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个个精彩纷呈的情节:“过江招亲”、“三气周瑜”、“截江夺阿斗”、“单刀赴会”、“白衣渡江”、“走麦城”,以及刘备征吴、火烧连营、白帝城托孤,这些情节,或让人击节赞赏,拍案叫绝,或让人掩卷无言,慨然浩叹,无不深入人心,脍炙人口。

上述种种,都是基于这样一个前提:刘备借了东吴的荆州,而又赖着不还,于是便发生了一系列矛盾冲突。

那么“刘备借荆州”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演义》写道,赤壁之战前,刘表之子刘琮投降了曹操,荆州归于曹操名下。赤壁大战以后,曹操后撤,留下大将曹仁等镇守南郡、荆州、襄阳。周瑜率军几番苦战,终于打败了曹仁,谁知几座城池却被赵云等捷足先登。随后不久,刘备又派赵云、张飞、关羽等人先后平定了零陵、桂阳、武陵和长沙四郡。

孙权和周瑜等人费力不少才打败了曹军,可是荆州城池却大部分被刘备抢先占领,自然心中不甘,就派鲁肃几次前去讨还荆州。

第一次,刘备和诸葛亮以刘表长子刘琦尚在,子承父业,刘备以叔父身份辅佐,名正言顺,但表示一旦刘琦不在人世,可以考虑退还荆州。

第二次是刘琦病死之后,鲁肃赓即前来索讨。这一次,刘备、孔明君臣一唱一和,先用大道理唬住鲁肃,然后给他开了一张“空头支票”,表示将来取得了益州,就将荆州交还。刘备还煞有介事地写了一纸“借据”,由诸葛亮和鲁肃二人签字画押,作为保人。这样,就以契约的形式正式向东吴“借”了荆州。

在《三国志》里,同样也有“刘备借荆州”的记载。《先主传》注引《江表传》说,赤壁之战后,周瑜取得了南郡,任南郡太守,将长江南岸土地分给刘备居住。这时,当年刘表旧部纷纷前来投奔刘备,人数激增。于是刘备又以这片土地太狭窄不足容纳众人为理由,亲自前往京口,向孙叔借了“荆州数郡”。这里的“数郡”,自然是指零陵、桂阳、武陵、长沙四郡。

《鲁肃传》也说,刘备到京口会见孙权,要求都督荆州。鲁肃从抗拒曹操的大局出发,力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曹操正在写字时听说这一消息,大吃一惊,连手中的笔也掉在了地上。同传还记载了鲁肃在“单刀会”上责备关羽的一段话:“我国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

由于史书和小说两方面的根据,“刘备借荆州”遂流传至今,似乎成为不容更改的结论。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考察一番历史的话,就会发现,“借荆州”的说法也有不少疑问。

首先,“借荆州”一说有个常识上的毛病,所谓“借”,首先必须具备一个条件,即其中一方对所借之物具备所有权。然而,荆州从来就没有属于东吴,又怎么谈得上刘备向孙权“借荆州”呢?

大家知道,荆州原来属于刘表,后来刘琮降曹,荆州转到了曹操名下。当时,曹操挟得胜之师的威势,大举南进,东吴文臣武将大多主张投降,孙权也是举棋不定。这时,孙权连父兄创建的江东基业都无暇自保,根本不可能打荆州的主意。后来,赤壁一战打退了曹操,但东边合肥一线孙曹两家仍在激战,孙权、周瑜根本抽不出兵力占领荆州的广大地区。在这种情况下,刘备以刘琦为名义上的荆州刺史,大力招抚刘表旧部,很快平定荆州南部四郡,而周瑜也通过激战,占领了江北二郡——江夏和南郡。这时东吴也不具备对整个荆州的所有权,所以仍不存在“借荆州”的问题。

事实上,孙权确实借了一块地盘给刘备的,这就是南郡,也就是前面所说由鲁肃建议借给刘备的“荆州”。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帮助刘备,而是为了减轻东吴自己的压力。当时,东吴的东部战线正受到曹操二三十万大军的压力。而南郡的北面,又正好是曹操的军事重镇建阳。孙权让出南郡,实际上就是把长江中游的防务移交给了刘备,把他从第二线拉到了前敌第一线,面临曹军的强大压力,而自己却可以把兵力集中使用。当然,刘备也因此取得长江上游的有利地势,这对双方都是有利的。

但是,荆州对于东吴的生存和发展都是性命攸关的,决不能容忍任何人占领。因为他人占据了荆州,就占据了长江上游,取得了高屋建瓴、顺流而下的有利形势,无疑是给东吴的喉咙里堵上一块石头。所以,孙权决不能容忍刘备长期占领荆州。为了今后师出有名,东吴便以借了一个南郡为由,把从前无力占领而听任刘备取得的江南四郡统统称为“借”给刘备,为以后夺回荆州留下一个借口。

当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之后,东吴便开始夺取荆州,同时不断散布“借荆州”的论调。鲁肃在“单刀会”上同关羽辩论时,就一再强调刘备兵败力蹙,无处安身,东吴因此借了荆州给刘备。这很明显是歪曲事实。刘备在长坂大败于曹操,东吴正举国惊恐,哪里能控制荆州呢?他们的另一种观点,就是说东吴在赤壁之战出了大力,而刘备则不值一提,以功劳而论,荆州也理所当然属于东吴。这样一面之辞,刘备从来就没有认过账。

刘备取得西川之后,孙权很快便着手夺取荆州。他先是单方面任命了南三郡的官吏,这些前往上任的东吴官员被关羽驱逐之后,孙权干脆出兵占领了三郡。远在西川的刘备闻讯,立即赶到荆州,督关羽进军益阳,准备夺回三郡。双方剑拔弩张,大战有一触即发之势。后来,因为刘备面临曹操进攻汉中的巨大压力,不得已同孙权签定协约,双方以湘水为界,中分荆州,湘水以东的江夏、长沙、桂阳属孙权;以西的南郡、零陵、武陵属刘备。这时,双方都从未提到过“归还”二字。

后来,东吴乘关羽北伐襄、樊之机,一举袭取荆州。从此,荆州归于东吴,吴国君臣至此才松了一口气。从地理形势看,荆州是东吴立国不可缺少的部分,但这并不能说明东吴一直对荆州具备了所有权。

如果仔细考察一下《三国志》裴松之注,就会发现,凡谈到“借荆州”的,都在《吴书》或江东人所注的书中,而在《蜀书》之中则根本没有这类字眼。这是因为,作者陈寿撰书时,依据的主要是官方材料。而吴蜀双方都要证明自己对荆州具有名正言顺的主权,所以东吴方面一再强调“借”,而刘备一方则强调自己的征战和“抚定”。如荆州的南四郡,《先主传》说是“南征四郡”,而吴人所撰的《江表传》则称是刘备“从(孙)权借荆州数郡”。

陈寿对这些互相矛盾的说法采取了兼收并蓄的态度,让双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使得同一件事在一本书中出现两种说法,给后人出难题。这种做法,后人是大不以为然的。

“刘备借荆州”这件公案,就是这样产生的。

刘备是否“借”过荆州,多年来历史学家们一直在讨论,而三国故事的创作者们则相信了东吴的说法,于是,也就给后人留下了一连串精彩纷呈的传奇故事。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yw/2801.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