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趣闻

勤王之征

历史大观园 历史趣闻 2020-06-03 14:33:06 0

杨广先生的业绩

杨广闹得确实是够欢的。自从这位仁兄当上皇帝后,开始积极挥霍他老爸杨坚积累下来的产业,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败家子。总结他当皇帝后的主要“功绩”,就是“四大搞”。

第一是大搞土木工程。

这个工程可不是仅仅盖几个高层建筑,美化一下城市那么简单,杨广的土木工程是要营建一个城市———东都洛阳。

为了这个工程,杨广每个月从各家各户抽调的壮丁总数达到200万人。当时全国有890万户,如果以一户6口为计算(那时候没有计划生育的政策),全国人口应该有5000多万,而杨广每个月就抽调200万人,也就是说每家至少有一个人去给杨广干活,而史书上记载,因工程紧急,累死者十分之四五,就是当时全国有一半的家庭至少有一个人为了营建洛阳而死去(想一想家人的感受)。此外,除了工程所需要的开支之外,这些人的衣食住行需要多少开销,大家自己去计算一下,真是无底洞啊。

第二是大搞联欢活动。

杨广的联欢活动绝对有创意,具体来说就是搭一个两平方公里的巨型大台,汇集当时全国所有的演艺明星和知名乐团,通宵达旦地在上面又唱又跳。而且让这些人都穿上锦绣的彩色衣服,为了制作这种衣服,当时长安和洛阳两个城市的彩锦几乎全被用光。

第三是大搞旅游。

杨广的旅游讲究排场,乘船去江都(今扬州)旅游,带了20万人,乘坐的龙舟高45尺,长200丈,加上其他王公贵族所乘的船,一共5200多艘,前后排在一起的距离,相当于天津到北京的距离(120公里)。

第四是大搞侵略。

杨广仗着自己家大业大有的是骡马,当皇帝期间发动了三次征伐辽东的战争,都是大败而回,其结果是使辽东的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失去了往日的繁荣,饥馑疫病蔓延,人民深受其害。

还有很多很多……

杨广的“四大搞”使得民不聊生,但是老百姓也没有办法,只有“忍”。可是有一句话叫“是可忍,孰不可忍”,所以老百姓开始行动起来。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老百姓没有杨广的花样多,他们只用“一大搞”对抗杨广的“四大搞”。搞什么?搞造反。

大业七年(611)十二月,山东人王薄在长白山(今山东章丘境内)率众起义,揭开了隋末农民起义的序幕。

星星之火顿成燎原之势。

总的说来,从611年到617年李渊起兵之前,这七年中形成了三支规模较大的农民武装力量,他们分别是:河北窦建德的起义军,河南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还有江淮地区杜伏威领导的江淮义军。

此外,一些隋朝的王公富豪,看到隋朝的情况不妙,也都参与到反隋的斗争中,除了我们前面介绍过的杨谅、杨玄感之外,还有马邑(今陕西朔县)校尉刘武周,金城郡(今甘肃兰州)富豪薛举、薛仁杲父子,罗县(今湖南湘阴)县令萧等人也都拥兵自称为王。

请注意,我之所以把以上这些人的名字列出来,是想让大家先对他们有个印象,因为这些人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将与李渊的事业有着某种联系。

面对着全国轰轰烈烈的造反事业,李渊继续发挥他“装蠢”的本领,照样吃喝玩乐,表面上看不出有什么异常,所以他继续得到杨广的信任。

但是命运,不会让李渊就这么一直玩乐下去。

大业十一年(615)四月,李渊被任命为山西、河东抚慰大使,其工作职责是镇压河东(黄河以东)地区的农民起义军。

李渊,你表现的时刻终于来到了。

但是李渊面对的第一个对手,却不是农民起义军,而是突厥。

快快营救天子

说来很好笑,李渊的工作职责本来是镇压农民起义军,但是到了河东之后,迎来的第一个对手却是突厥人。

首先有必要介绍一下突厥这个民族,因为突厥人在今后也将伴随李氏唐朝共同走过一段很长的岁月,先让他们在大家面前混个脸熟。

这是一个生活在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他们居无定所,喜欢吃牛羊肉。兵士们长年身穿甲胄,善于骑射,打仗的时候有个特点,说打就打,不考虑什么天时、地利与人和,没有阵型。而且打仗的目的,不是为了占领地盘,而是为了掠夺财物,打完就跑,正所谓“攻也匆匆,撤也匆匆”。而且如果打败了,也没有关系,从头再来,没有什么“无颜见江东父老”的惭愧心理。

综合上边这几条,结论就是,突厥人是很难对付的。所以很多年来,中原的各个朝代从主观上都不愿意和他们为敌,经常会采取一些和亲的手段(将皇室的某个公主嫁给突厥的可汗),对他们加以笼络。

但是我们的李渊同志在国内待得好好的,和突厥人也没有什么外交往来,而且也不需要让他去和亲,为什么突厥人成了他的第一个对手?这都要“归功”于杨广。

大业十一年(615)八月,杨广以突厥人始毕可汗不来朝贡为由,率领大军北巡进行威慑,就是在边境上搞个军事演习,吓唬吓唬你,叫你知道我天朝大国的威严,以后年年进贡,岁岁称臣。但是杨广打错了算盘,因为对方是突厥人。

想吓唬我们?杨广,你看错人了,扁他。随后,始毕可汗率领十余万骑兵准备袭击隋军。

但突厥人里有一个人将这个消息,通报给了杨广,这个人就是义城公主(隋朝和亲突厥的公主)。

还是向着娘家人啊!

当杨广听到这个消息时,吓得腰也酸了,背也软了,腿也抽筋了,急忙率军退入雁门(今山西代县),因为他手里只有三万人。但是已经晚了,突厥人的速度是相当快的。

就在杨广率军刚刚进入雁门,突厥人已经打到了城下。

一边是突厥人猛烈攻城,一边是隋军顽强守城,战斗进行得相当惨烈。

惨烈到什么程度?突厥人的弓箭,已经射到了杨广的御座前。

史书记载,杨广抱着他儿子赵王杨杲号啕大哭。哭也没用,杨广,你只能选择等待,等待各地援军的到来。

就在雁门之战进行的过程当中,身为山西、河东抚慰大使的李渊首先得到了消息。李渊再一次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这是个绝好的机会。

杨广现在被困,如果这时趁机起兵,大功可成。

且慢,如果李渊是一个如此浅薄之人,他也就不可能成为大唐帝国的开国皇帝了。

李渊考虑到了问题的另一个方面。

在当时来讲,突厥等于是隋朝之外的另一个国家,自己的国家和另一个国家开战,而自己趁机起兵打攻击自己的国家,这是什么行为?汉奸行为!

一个汉奸会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吗?答案是否定的。得不到老百姓的拥护,还能当得稳皇帝?自古以来,都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李渊正是想到了这些,所以决定派兵增援雁门,并且让十八岁的儿子李世民从军勤王。

李世民,李渊的次子,史书记载他“发迹多奇,聪明神武”(《旧唐书》)。他将在今后的岁月里,开创大唐帝国的伟业。

李世民的妙计

既然说到了李世民,我们就顺便说一说李渊的妻子和几个儿子的情况。

李渊的妻子窦氏一共生了四个儿子,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元霸,四子李元吉。李元霸幼年夭折(也有史书记载他是战死的)。

窦氏夫人不仅是一位贤妻良母,这个出身于官宦世家的女人(她舅舅是周宣帝),还颇有政治见解。李渊还是楼烦太守的时候,曾经养有九匹骏马,在闲暇之余,喜欢骑着自己的宝马到郊外打猎,窦氏就提醒李渊说:“当今皇上好鹰爱马,你是知道的,这些马应该献给皇上。否则,如果有人向皇上进谗言,说你养有骏马,皇上会猜忌你的,很可能会招来杀身之祸。”李渊并没有当回事,但的确有人向杨广报告了他养马的事,虽然没有招来大祸,却遭到了杨广的斥责。

窦氏作为母亲,教育孩子也很有自己的方法。她对自己的儿子教育很严格,让他们学习经史和兵法,还让他们练武。正是由于窦氏夫人很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所以四个儿子(准确地说是三个儿子),长大后都成了超级牛人,这一点相信大家以后的感觉会越来越强烈。

可以说,中国传统妇女的优秀品质在这个女人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惜的是,窦氏夫人四十五岁那年,由于得了重病,离开了人世,没能看到她丈夫和儿子们开创的伟业。

不过,相信她的在天之灵,也会欣慰的。因为,很多年后,她的丈夫和儿子们将拥有整个国家。

也许是遗传基因的关系,除了李玄霸之外,三个儿子长大后都继承了李渊和窦氏夫人深谋远虑的特点,而且英武逼人,能征善战。

由于长子李建成需要在父亲身边料理公务,所以这一次解雁门之围,李渊决定让次子李世民从军勤王。李世民被编入了屯卫将军(师长)云定兴的部下,做了一名参军(参谋)。

突厥人还在猛烈地攻城,杨广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他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援军怎么还没到来?

“给我顶住,凡是守城有功的,士兵直接升六品官,赏布百匹。官员们晋升一级。”杨广在无奈之中,慌忙下令。杨广相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他的这个命令是正确的,正因为他的这个命令,军士们振奋精神,顶住了突厥人一波又一波的进攻。

能顶多久是多久吧,也许援军就在路上。

此刻,云定兴和李世民正带领着援军,飞速地赶往雁门。但是,他们手里只有一万人。

一万人?加上雁门城里的隋军最多只有四万,而突厥人却有十万大军。

这个仗怎么打?难道和突厥人硬碰硬地干一场?还是等其他地方援军到齐后,大家齐心协力地和突厥人火拼一场?不过到那个时候,相信他们的皇上杨广同志早已经成了俘虏。

云定兴犯难了。幸运的是,他的身边有李世民。看到云定兴的脸上显出了难色,李世民说:

“将军,是否为解雁门之围发愁啊?”

“是啊!突厥十万大军围困雁门,而我们现在只有一万人,无异于以卵击石啊!可是如果等到各地援军都到齐了,再解雁门之围,恐怕那个时候,皇上已经……”

“将军,卑职有一计,不知当讲否?”

“哦?请讲!”

“我认为始毕可汗敢带领十万大军围攻雁门,正是看到了我们各地的援军仓促不能增援,所以才如此猖獗。我军应该摆开阵容,白天挥动全军大旗连续不断,晚上鸣钲击鼓,全军将士大声喧哗。始毕可汗必然认为我们的援军都已经到齐了,肯定不敢恋战。”

云定兴听李世民说完,用一种钦佩的眼光看着他。

“这个孩子,将来必成大器。”

李世民采用的是一种“扯虎皮,拉大旗”的疑兵之计,但就是这个计策,还真把突厥人忽悠住了。

始毕可汗决定暂时停止围攻雁门,原地驻守。

但是想要让突厥人撤军,却没那么容易。

就在这个时候始毕可汗突然接到一封信,送信的人是义城公主派来的使者。信中写的是:北边有急!不能不撤了,隋朝的问题可以以后慢慢解决,但是老窝要是让人端了,那可真成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无家可归。

撤!

突厥人就这样一窝蜂地撤走了。

杨广安全地回到了太原,接下来就是向全国发布“雁门大捷,歼敌无数”之类的消息,以示庆贺(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这个套路),再接下来就是犒赏三军,兑现自己的诺言。李渊因为勤王有功,官升一级,升迁为右骁卫大将军。

杨广,这次我救了你,是为了我自己!下一次,你将没有那么幸运。

杨广很有才

时间进入了公元616年(大业十二年),也许是让农民起义军折腾得不得安宁,或是上次雁门被围受到了惊吓,自从回到洛阳后,杨广吃嘛嘛不香,晚上睡觉时居然让宫女们在身边唱着“狼来了,虎来了,马猴背着个鼓来了”之类的歌谣才能入睡。

典型的惊恐症表现。

看来洛阳是不能再待了,杨广决定前往江都(扬州)去“疗养”一段时间。其实准确地说是被迫逃往江都,因为北方除了长安、洛阳等几个大城市外,其余的地方都被反隋力量所控制。到了江都可以让杨广稍微喘口气,组织军队继续顽强地抵抗。

为了镇压农民起义,杨广将自己的禁军都投入了战斗,不可谓不下本钱啊!但是,江都对于杨广来讲,注定是个不祥之地。在不远的将来,命运将让他永远定格在那里。

江都的天气实在是心旷神怡,杨广的心情好了很多,他忽然想到了李渊。杨广现在的感觉是,对李渊一方面比较信任,因为在雁门之战中,李渊第一个派兵勤王,表现突出。但是另一方面,杨广又忌惮李渊手中的兵权,要知道杨谅、杨玄感手中都是握有重兵的。

解除李渊的兵权吗?如果解除李渊的兵权,那谁还敢给自己卖命,那么多农民起义军谁来料理,何况北边还有虎视眈眈的突厥人。不解除的话,终究是心腹大患。

杨广皱紧了眉头,如何才能限制李渊呢?

杨广忽然想到了曾经给他带来惊吓的突厥人。他眼睛一转,计上心来。

“诏李渊为太原留守,虎贲郎将王威、虎牙郎将高君雅为副留守,率太原兵马与马邑郡守王仁恭回击突厥。”

在杨广看来,他作出了一个绝妙的安排。

王威和高君雅是杨广的心腹,把他们俩安插在李渊身边,可以随时监视李渊,而且可以分解李渊的一部分兵权。另外让李渊回击突厥,一方面师出有名,可以报雁门之战的一箭之仇,另一方面只要开战就会削弱双方的力量。至于王仁恭嘛,你驻守马邑,回击突厥是你的工作职责所在,所以跟着李渊一起上吧!

周密!绝对周密!杨广还是很有才的。可惜他这个命令适合智商在他之下的人,而李渊的智商恰恰在他之上。

扯虎皮,拉大旗

当王威、高君雅带来杨广的诏书后,李渊一下子明白了杨广的用心。

好个一石二鸟啊,还安排人监视我。

不过心里想的,嘴上还是不能说出来。对于上级派来的两位助手,照例要搞个欢迎仪式什么的,说一些共同努力,互相帮助之类的话,因为毕竟还都有一个共同的敌人———突厥。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嘛,既然现在起兵造反还不是时候,那就只能按照杨广的意思回击突厥了。可是李渊的手中只有一万人,而突厥手中的军队是李渊的十倍。

这个仗怎么打?

更让人头痛的是,仗还没有打,自己内部的人却害怕了。王仁恭就是个代表。想来也很正常,这位仁兄驻守在边境,长年和突厥人打交道,深刻地了解突厥人的特性,这会儿自己的一万人又要跟人家十万人火拼,不害怕才怪。

看来,在料理突厥人之前,首先要树立自己人战胜敌人的信心。我们的李渊同志不仅能征善战,做思想工作也是很有一套的。李渊针对突厥人的特点(前面介绍过),制定了一个完整的作战计划。

首先,让王仁恭选出两千名善骑射的士兵,饮食起居和突厥人一样,天天在边境上驰骋射猎,以炫耀武威。李渊由于善于骑射,所以他亲自率领。

第二,在射猎的过程当中,如果遇到突厥的部队,不要马上冲过去和人家火拼,那样只能“壮烈牺牲”,应该表现出旁若无人的样子,该干什么,还干什么。

第三,寻找有利时机,偷袭突厥人。

应该说,这个招数和前边李世民在解雁门之围时用的招数差不多,我们不知道这是不是李世民向他老爸建议的,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是结果是相同的,突厥人再一次被忽悠。

突厥人把李渊的这两千人当成了突厥自己部落的人,所以没拿他们当回事。

一来二去的,李渊的士兵渐渐地提高了士气。原来突厥人不过如此啊!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既然自己的人没有思想包袱了,那就寻找决战的机会吧。这个机会终于来到了。

有一天,李渊照常带领这两千士兵外出射猎,正在兴头时,他们忽然发现在正前方,突厥骑兵正在虎视眈眈地看着他们。

“将军,咱们跟突厥人干一场吧,每一次看见他们,他们都不敢过来,分明是怕我们。”

李渊的苦心终于没有白费,是时候决战了。

突厥人拿命来!李渊下达了攻击的命令。

看着穿自己衣服的人冲过来,突厥人愣住了,要给我们送东西吗?

对,送上的是刀劈斧砍!

就在突厥人打愣的时候,大刀向他们的头上砍去。

杀声震野,刀光闪闪。

史书记载,斩突厥首千余级。自此,突厥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不敢南下中原侵扰。因为中原人饱受突厥人的侵扰,而李渊替他们解除了突厥人的威胁。李渊不仅没有被杨广的伎俩所限制住,反而获得了更高的声望,并且有很多人前来投奔他。

第一个来投奔李渊的,是一个叫刘文静的人。

网罗人才

刘文静是个人才,而且和裴寂(经常陪李渊喝酒的那个人)是好朋友,时任晋阳令(县令),来投奔李渊,是因为他看中了李世民,觉得李世民不是一般人。

他跟裴寂在一起聊天的时候,经常夸奖李世民,说李世民异于常人,有刘邦、曹操的气度,今后必为人主。又一个会算命的。可惜刘文静的运气实在不好,由于他和李密联姻,所以被捕入狱。要知道李密对于隋朝来讲,那可是天大的反贼。

难道我就这样度过我的一生?刘文静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

不过有一个人的目光始终在注意着刘文静,这个人就是李世民。刘文静看中的是李世民的气度,而李世民看重的是刘文静才华。李世民决定前往狱中探望这位仰慕自己的朋友。

两个人一见面,颇多感慨。

刘文静对李世民说:“现在天下大乱,非得有刘邦、刘秀那样的人才,才能平定天下。李世民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知道眼前这个人是个可以共大事的人,所以他对刘文静表露了心迹:“我今天来探望你,正是想和你商量大事,不知你有何妙计?”

刘文静看起来胸有成竹。

“现在杨广逃到了江都,而各地的反隋势力不计其数,如果有一位明主出现,想要夺取天下,易如反掌啊!”

“嘘!小心那些狱卒听到啊!”李世民提醒刘文静。

刘文静警惕地看了看周围,压低声音说:“我当晋阳令已经很多年了,知道这个地方有很多豪杰想要共举大事,如果把他们拉拢过来,再加上唐公的兵马,乘虚打进关内,号令天下,到不了半年,唐公可成帝业。”

听完刘文静的话,李世民用一种钦佩的目光看着刘文静,只说了一句话,从此两个人便成了亲密的战友。李世民说的是:“我一定要把你从狱中救出来。”

相信以李渊、李世民在山西的地位,救出刘文静并不困难,不久刘文静顺利出狱。就这样,刘文静便成了李渊、李世民的得力助手。他将在晋阳起兵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介绍第二个人,这个人的名字叫刘弘基。

他本来是河中刺史,但是他后来的职业却变成了盗贼。在那个战乱纷飞的年代,做“盗贼”这个工作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刘弘基成为盗贼,是因为隋炀帝征辽东时,他没有凑够随军征辽东的盘缠,只能装疯卖傻私宰耕牛,故意被县令关进监狱来躲兵役。后来趁乱盗马,一路边卖边吃,碰巧来到太原,结交了李渊父子。

和刘文静一样,刘弘基也看中了李世民。

也许是因为和李世民比较投缘,哥们儿之间无话不谈,李世民给他的待遇是———吃住在一起,出门骑在一匹马上(出则连骑,入同卧起)。可见两个人好到什么程度。

刘弘基将在李渊问鼎长安的征途上立下汗马功劳。有人说他功劳第一,我相信。

接下来,请大家耐着性子,听我再介绍一位牛人。

这个人的名字叫唐俭,他的父亲和李渊曾经是同事,一起当过千牛备身。唐俭的名声非常好,因为他是个孝顺的孩子。巧合的是,他也是看中了李世民(李世民可以成立一个粉丝团)。所以在李世民的引荐下,唐俭成为了李渊的心腹。

唐俭给李渊的建议是:开府库,南召豪杰,北抚突厥,东收燕赵,驱渡黄河,占据秦雍,汤、武之业可成。很有些诸葛亮未出茅庐,定天下计的感觉。

唐俭将在以后破刘武周、北击突厥中,展示出坚忍不拔的毅力。

人才,自古以来,成大事者都需要他们的辅助,李渊也不例外。在隋末唐初的历史舞台上,并不缺少人才。只是有的成了英雄,有的成了盗寇。

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好了,先介绍这三位人才吧。还有很多很多牛人,没有出场。不要着急,我们后边慢慢介绍。

就在李渊父子广泛延揽人才的时候,同时也迎来了第二个对手———农民起义军,甄翟儿的起义军。

PK甄翟儿

在写李渊PK甄翟儿之前,我想先和大家探讨一个问题,古代农民起义的本质是什么?我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假如张三是一个古代的农民,他本有几亩自己的田地,然后春种秋收,定期向地主(朝廷)交赋税,过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

忽然有一天,朝廷说要增加赋税,因为某某地方闹了灾荒,国家要去赈灾。好!为了国家的利益,咱充当光荣纳税人。

忽然又有一天,朝廷要征粮,原因是朝廷要攻打某个国家,理由是这个国家不来朝贡。农民伯伯咬咬牙,好!支援前线。

可是没过多久,朝廷又要增加赋税,又要征粮,理由是皇帝大人要巡幸远游,需要银子。

什么?还让不让人活啊?我们也得吃饭啊!

如此一来二去,农民们可不干了。

怎么办?反他娘的!

天下土地多多的,我来当地主,凭什么受你压迫?

所以我认为古代农民起义的本质是:打倒剥削自己的阶级,然后成为剥削别人的阶级。简单来说,就是这样。当然要深入讨论这个问题,那绝对可以写一篇五千多字的论文。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农民起义是为了争夺土地。在起义的过程中,如果获得了一定数量的土地,而这些土地创造的物质利益,他们一辈子也享用不完的时候,他们还会坚持起义下去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他们的目的就是土地,准确地说是土地带来的收益。这就是农民起义的局限性。所以从陈胜、吴广开始,一直到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总是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虽然也有个别猛人成功一两次,例如朱元璋,但那只是特例。

我对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首领很是敬佩,但实际上历朝历代农民起义运动,就是一方争取地主阶级的地位,一方维护地主阶级的地位。李渊就是无数地主阶级中维护自身利益的一分子。

这次李渊的本职工作,就是镇压农民起义,虽然甄翟儿这个对手来得有些早,但是早来的对手,依然是对手。李渊必须面对。

甄翟儿是魏刀儿的部下,大业十一年(615),魏刀儿在上谷(今河北怀来)起义,自封“历山飞”。

大业十二年,甄翟儿率领两万人骚扰太原,首战告捷,隋将潘长文被杀。李渊得到消息后,第一反应是对李世民说了一句话:“历山王不破,突厥不和,无以经邦济时也。”

要破历山王,先破甄翟儿!我的地盘,我做主!

在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后,李渊带着宝贝儿子兼心腹爱将李世民与副留守王威前去镇压。双方注定有缘,在雀鼠谷(今山西介休境内)不期而遇。只是李渊的兵少得可怜,五千人。

五千人PK两万人。

想要打赢这场仗,的确要动一番脑筋。办法总比困难多。

雀鼠谷,长数十里。既没有孔雀,也没有老鼠。有的是悬崖峭壁,怪石林立,汾水河从中流过。两万多起义军列阵严整,首尾相继达十余里。

这次也是仗还没有打,又有人先害怕。看到起义军的阵势,副留守王威和部分士兵心虚了。

关键时刻,还是领导压得住阵。李渊看到人心浮动,便笑着对王威说:“这群盗寇,就认识钱。这一战只可智取,不能强攻。我就担心到时我准备好了,他却逃走了,如果他决定和咱开战,我保证这一战必胜。”

嚯,李渊,你口气不小啊!

王威半信半疑地看着李渊,既然领导决定了,那就按您的意思办,反正打了败仗,责任你担着。

既然敢吹牛,就有吹牛的本钱。李渊吹牛的本钱,就是两个字:智慧。

随后,李渊便摆了个阵。这个阵的具体安排是这样的:

将手中的五千人,分为三个方阵,把其中老弱士兵放在中间,让这些人摇动军中的所有旗帜,全军的辎重放在这些人的后边,作为中阵,然后,把剩下的精兵分为两个部分,列在中阵的左右,作为小阵。

领导,这是个什么阵啊?一会儿起义军冲过来,中阵这些人不都成炮灰了啊!

少废话!你也别闲着,拿着我的大旗,站在最前边给我使劲地摇!

啊?完了,完了,看来我是要以身殉国了。

嘿嘿,谁让你仗还没打,就害怕的。

王威硬着头皮站在了最前边。

“冲啊!杀啊!活捉李渊啊!”起义军向李渊的中阵猛烈地发起冲击,因为他们看到李渊的大旗就在中间。

王威这时候脑子反应还是相当快的,在起义军冲过来的时候,丢掉帅旗,一溜小跑,躲到草丛里,幸而脱险。但是中阵被冲垮了。

原来还有这么多辎重,这下可发财了!起义军就此中计。

就在起义军忙着收缴中阵所丢弃的辎重时,李渊的左右二阵,开始向起义军进攻。李世民冲锋在前,一通猛砍,所向披靡!

由于突然遭到袭击,起义军失去指挥,伤亡惨重,被俘的士兵达到数万人。

临危不惧,方为大丈夫!李渊父子做到了。

北击突厥,延揽人才,平定甄翟儿。不知不觉中,李渊逐渐把太原控制在了自己的手中,为后来的起兵,建立了基础。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qw/4476.html

上一篇:晋阳起兵
下一篇:各不相让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