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趣闻

称帝开唐

历史大观园 历史趣闻 2020-06-03 14:32:35 0

忽悠杨侑

杨广死去两个月后,消息传到了长安。

李渊的第一反应是惊诧,他虽然知道自己的表哥在从前的日子里,犯了许多不可饶恕的错误,但是当真的听到他被人杀死时,心中还是不免有些伤感。

人的感情有时真的很奇怪,明明是对手,有些时候你恨不得立即将他如何如何,诅咒他、谩骂他、甚至想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可是,当他有一天真的从你的视线中永远消失的时候,你才明白你所在意的不过是那份与他为敌时需要出的那口恶气,而对于他个人,也许在你的心中反而会有一种同情和悲怜。爱与恨其实只有一线之隔。

无论如何,杨广是李渊的表哥,这份血浓于水的亲情,将会深深地埋藏在李渊的心底。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时刻,偶尔会想起曾经的过去,那就让往事成为一种纪念吧,为了忘却的纪念!

杨广的死,意味着隋朝彻底的灭亡。

身在权力中心地带的李渊,此刻面临着一个重大的抉择:是继续维持现在的局面?还是马上废掉杨侑自己登上皇帝的宝座?

可以说杨广的死,为李渊带来了一个突破口,杨广这个障碍已经清除,而且在所有的反隋势力中,薛举早已经称帝,南方的萧也在得到杨广的死讯后,马上称帝,改国号为梁。

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还会有更多的人宣布自己是皇帝。杨广没死时,隋朝虽然风雨飘摇,但杨广这面旗帜终究还在,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但是现在杨广死了,大家就会争着当皇帝,以此表明自己才是隋朝的最好替代者。

如果这个时候,你还是扭扭捏捏地像从前一样,装扮忠诚,那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你脑残,第二种就是你没有自信,没有自信的原因就是没有实力。

所以李渊决定,马上废掉杨侑,自己取而代之。那个宝座就在眼前,如果不坐,就是白痴!

大的方针政策已经制定,但具体操作起来,还需要一些技术活。杨侑虽然是个傀儡皇帝,但毕竟是自己拥立的,名分尚在。如果这个时候,贸然地废掉他,那李渊等于是在抽自己的耳光。别人可能会问:李渊你刚刚拥立杨侑,现在又废掉,是什么意思?要是想做皇帝,就直接说,你这叫放屁脱裤子———多此一举。

李渊当然不想授人以口舌,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杨侑主动将皇位交出来,也就是传说中的禅让。所谓禅让,是中国原始社会末期推选部落首领的制度,简单地讲就是现任领导人从自己的臣子中选拔自己的接班人,加以锻炼,然后和平移交权力,一般被选中的人都是德才兼备的人。

事实上李渊是想利用“禅让”的形式,表明自己登上皇位的合法性。这是一种非暴力的和平夺权方式,在李渊看来,这也是一种很适合他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想要实现,也并不那么容易。

杨侑虽然是个小学生,但如果给你来个死皮赖脸,装傻充愣地不买账怎么办?所以李渊认为对付这样一个小孩子,有时候给他一些压力是很必要的。而舆论压力,往往是所有的压力中,最难扛的。要想让杨侑那小子彻底缴枪,就必须冲破他的心底防线。

不战而屈人之兵,乃上上策也!

李渊决定为自己制造当皇帝的舆论,首先看看杨侑的反应。

第一种舆论方式:捧臭脚。具体实施起来,就是裴寂带领一帮文武群臣,联名给李渊上奏章。

这是一封非常肉麻的奏章,其内容就是大讲历史上的王朝更替,禅让的历史,说些“五运递兴,百王更王,春兰秋菊,五绝终古”之类的话,总之一句话李渊大哥如果你不当皇帝,那这个世界真是没救了。

您的恩德比天高、比海深。您什么时候当皇帝?我们都盼着这一天啦!

第二种舆论方式:用神仙忽悠人。

历朝历代想做皇帝的人,都会把神仙搬出来,说自己当皇帝是神仙的意思。这个招数虽然很老套,但是在那个科学并不发达的古代社会,确是屡试不爽,还是有很多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这一次,裴寂等人模仿汉光武帝时张华上奉赤伏符的故事,向李渊献上了所谓太原慧化尼的谶语:东海十八子,八井唤三军,手持双白鲨,头上戴紫云。不管什么神仙,只要搬出来一个就能忽悠一通,更何况慧化尼是在太原。李渊就是在太原起兵的,更有说服力。

第三种舆论方式:恐吓。

这种方式是专门针对杨侑的年龄特点而设计的,毕竟杨侑只有十二岁,一个小孩子是经不住吓唬的。具体的操作方法是,让杨侑身边的侍卫、宫女、太监等一干人,当着杨侑的面故意讨论杨广被杀的事情。

“唉,你听说杨广被杀了吗?”

“听说了,据说死得好惨呢!”

“是啊,好像是让宇文化及大卸八块了吧?”

“嗯,好像是,而且他的几个儿子也都被杀死了。”

“他要是早点把皇位让出去,说不定也就不会死了。”

“是啊,是啊,没有能力就趁早下台!”

设想你要是杨侑,如果听到这样的话,会是什么感受?别说是十二岁的小孩子,就是我这样的成年人也会心里发毛。

宇文化及可以杀死我爷爷,为什么李渊就不能杀死我?杨侑顿时感到心灰意冷,就像一只身处牢笼之中的小鸟,虽然拥有一方自由的空间,但你怎么能够知道,我的翅膀是要翱翔于天地间,伸手就可以触及到的幸福,却隔着一层厚厚的玻璃,看似很美丽,但是却无法得到。

相信杨侑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定会暗自垂泪,因为他知道自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所有的人都是李渊的人,自己的每一步行动、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眼神,都在李渊的监视之下,虽然身边还有一个姚思廉,但是他已经是一个“骨灰级”的人物了,你能指望他做什么呢?索性退而求其次吧,保命要紧。

于是在经过了很多个辗转反侧的夜晚后,杨侑终于决定让出自己的皇位,这个皇位本来就不属于我,如今我把它归还给应有的主人吧。

称帝

杨侑还是很识趣的,知道如果再不从皇帝宝座上抬起屁股来,也许某一天自己在睡梦中,就会被李渊一刀结果了性命。既然大家都跟着捧臭脚,那干脆也算我一个,捧臭脚也不上税,而且还能保住性命,何乐而不为呢?

对于杨侑的反应,李渊都看在了眼里,但既然是“禅让”,作为受禅者当然也要履行一个“程序”———谦让一番。

什么?让我当皇帝?不行不行。天下乃是杨隋的天下,我身为隋朝重臣,自然要为隋朝尽忠,让我当皇帝,这简直是陷我于不仁不义啊。还有,让我当皇帝的主意是谁出的?一定要严肃处理。现在皇帝还小,我肯定要辅佐一下嘛,那也不能说要我当皇帝啊,总之一句话,我当皇帝这件事,打死都不干。只要打不死我就干!

好了,闲扯到此结束。

大业十四年(618)五月二十日,李渊在长安太极殿正式登基,国号“唐”,改元“武德”。终于等到了这一天,为此我付出了许多。终于盼到了这一天,为此我经历了很多。历史终于即将走上巅峰时刻,只是这一切都来的是那样的突然。

唐朝的建立,意味着中国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而这个时刻距离李渊起兵,正好一年的时间。

无论如何,我开创了一个时代,相信这个国家在我的手中定会变得更加强大。

六月,立李建成为皇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

既然建立了国家,当然要理清内部秩序,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对于大臣,李渊给予待遇最高的人就是裴寂。这个曾经陪着李渊一起喝大酒、一起装孙子、在李渊起兵时无偿提供铠甲的人,现在终于得到了李渊的报答。李渊给他的职务是右仆射、知政事。上朝时可以和自己同坐,下朝时可以随便出入李渊的卧室,并且不直呼其名。可以说裴寂绝对是位极人臣。

得到领导重用的人,往往不是能力最强的人,而是在领导需要雪中送炭时,能挺身而出的人。要记住,雪中送炭要比锦上添花更能打动人心。李渊对待裴寂的做法,引来了另一个人的不满,准确地说是嫉妒。这个人便是刘文静。

刘文静的官职是纳言,地位在裴寂之下。论能力,刘文静绝对高过裴寂。但是论雪中送炭,裴寂绝对高过他。

刘文静经常给李渊上谏说,现在您是皇帝了,不同于以前了,即使功劳再大的人,也是臣子,您应该适当地保持距离,不能乱了规矩。

李渊当然能够听出来,这番话是针对裴寂说的。对于这两个老臣,李渊最了解他们不过,总是吵吵闹闹的。现在自己对裴寂很亲近,刘文静心里有些不舒服,也可以理解。所以对于刘文静的话,李渊总是一笑了之,告诉刘文静不要想得太多。

但是,李渊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亲近裴寂的举动,却为后来发生的刘文静案埋下了隐患,刘文静也因此招来杀身之祸。目前,裴寂和刘文静两个人还是相安无事。因为他们需要共同面对一个外部敌人,这个敌人确实给李渊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李渊五月称帝,六月就有人打上门来。

谁啊?薛举!

薛举来犯

薛举是个愣头青,属于有没有枣,先打三杆子再说的那种人。在杨广没死之前,大家都不称帝,可是我们的薛举先生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当皇帝过把瘾再说。所以一起兵就自称西秦霸王,后来觉得不过瘾,干脆自称秦帝。也许认为“霸王”这个称号似乎不太吉利,当年西楚霸王项羽的结局人尽皆知,所以薛举把称号改成“秦帝”,把自己比作秦始皇,可以统一天下。

薛举的这个做法,很像现在的许多明星,成名后改个有个性的名字,使自己更加出名。这个做法倒是无可厚非,但是想统一天下还要靠实力。

薛举显然缺少这种实力,兵虽然不少(号称三十万),但是薛举的个人能力和李渊、李密、窦建德等人比起来,还是略逊一筹,原因就是他的性格有问题。这个人实在太喜欢冒进。

这一次率领三十万大军东征李渊,来势汹汹。不过,打仗这差事可不是做游戏,薛举为了保险起见,拉上了一个合伙人———梁师都。

其实,梁师都也是隋末的地方割据者,世为本郡豪族大家,仕隋为鹰扬郎将。大业十三年(617)杀郡丞唐世宗,称大丞相,又联兵突厥共同反隋,据雕阴(今陕西省北部绥德县,位米脂县南)、弘化(今甘肃省庆阳县,位环县东南)、延安(今陕西省延安市)等郡,并自称皇帝,国号“梁”,建元“永隆”。突厥始毕可汗封他为大度毗伽可汗,解事天子。

我写了他这么多头衔,看似是个猛人,其实在隋末的历史舞台上,他实在不算个角儿。不然的话,他也不会和薛举这样的愣头青联合。所以我称他们的联合为“凉鞋”(梁薛)组合,凉鞋虽然凉快,但未必结实。

六月十日,薛举亲率大军越过径州,直扑长安,另一方面令部将钟俱仇领兵进关中。

面对薛举的来犯,李渊不慌不忙。此时的李渊已经不再是一年多前刚刚起兵的那个李渊了,现在可谓是兵多将广,而且文臣武将一大片,随便拉出来一个就能顶一气。而薛举,兵虽多,但将很少,手下只他的儿子薛仁杲还算能征善战。

所以我说薛举是个纸老虎。

李渊的对策

面对着来势汹汹的薛举,李渊迅速作出部署。

钟俱仇和梁师都都不算个角儿,解决他们不在话下。关键是薛举亲率大军的这一路。

这场仗是李渊称帝后的第一场仗,其重要性自然不必说,所以李渊不敢怠慢,亮出了自己的王牌———李世民。同时以刘文静和殷开山为副将率领八大总管共计三十万人,正面迎击薛举。这八大总管分别是:刘弘基、柴绍、丘行恭、李安远、慕容罗睺、窦轨、蔺兴粲、唐俭,都是个顶个的牛人。

事实证明,即使是牛人有时也会栽跟头。

当李世民率领大军到达长武时(今陕西省长武县西北),薛举的大军正好也来到此地。于是双方拉开架势,随时准备拍对方的板砖。

从实际情况来分析,薛举并不占便宜,因为薛举是劳师远征,客场作战。

球迷朋友都知道,一般两支球队在实力相当的情况下,主场作战的球队都会大打攻势,而客场作战的球队通常都会先稳固防守,然后伺机打反击。薛举和李世民的这场“足球赛”按照常理也应该如此,但事实恰恰相反。

面对薛举的大军,李世民打起了防守反击,难道李世民是缩头乌龟?非也!

李世民正是考虑到了薛举是劳师远征,而且身后群山耸立,补给肯定会相当困难。他的算盘是把薛举拖垮,等到薛举的兵士都大眼瞪小眼地找薛举要饭吃的时候,再搞定他。于是李世民命令所有的人,无论薛举怎么骂就是不能出战,总之一句话,坚决不学宋老生。

但是,人算确实不如天算,就在这个时候,我们的李世民先生却突然病倒了,所以薛举这个纸老虎开始发威。

纸老虎怎么能发威呢?因为刘文静和殷开山给了他发威的机会。

李世民在病中将军队的指挥权暂时交给了刘文静和殷开山,并一再叮嘱两个人务必贯彻自己的方针,坚决不能出战,一切等到他病好了再说。

人们总是往往经历了失败,才明白有些话的确是真理。

此时的唐军,都是摩拳擦掌准备与薛举决战一场,更可怕的是全军上下弥漫着一股轻敌的情绪。

哼!我家主人现在是皇帝,我家将军战无不胜,长安都拿下来了,一个小小的薛举,怕他作甚!出去跟他干一场!

贼大胆

最先挑头的人是殷开山。

殷开山是一员猛将,胆子也大,但是这个人有个很不好的毛病———串老婆舌头。现在他和刘文静暂时统领军队,于是他开始忽悠刘文静。

“刘长史啊,你知道秦王为什么不让咱们出战吗?”殷开山神秘地对刘文静说。

“为什么?”刘文静不解地问。

“啧啧啧,亏你还是谋臣啊,这都不知道。”

“别卖关子,赶紧说!”刘文静有些等不及。

“秦王是怕咱没能力打败薛举,所以才这么说。我想薛举现在知道咱们秦王生病,一定会骄傲得不得了,不如咱们打个胜仗回来,让秦王高兴高兴,说不定秦王的病就好了。”殷开山这一通忽悠,令刘文静很动心。

最关键的是刘文静也是个贼大胆。两个贼大胆统领全军,这个仗想不打都很困难,于是一场大错就此酿成。

七月九日,清晨,阳光明媚,高城内。

躺在床上的李世民身体很虚弱,他染上疟疾已经整整三天了。一个疟疾病人要想康复,三天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

李世民静静地闭着眼睛,脑海中忽然浮现出八岁那年身患重病时妈妈带着他到寺庙里上香许愿的情景。那也是个阳光明媚的清晨,妈妈穿着淡蓝色的衣衫,用柔软的胳膊揽着他的肩膀,他将头紧紧靠在妈妈的怀里,感觉就像在云朵里一样温软、馨香、甘甜。这一切恍如昨日,泪水从他的眼角颗颗滚落。如果一切都能重来该有多好啊。

身在病痛中的人,常常会回忆起许多曾经美好的往事。李世民虽然现在是高高在上的军事统帅,但他也是人,只要是人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复杂情感。李世民也不例外。

“秦王,您总算醒过来了。”说话的人是侍从陆冲。

李世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现实中。

“是啊,我昏睡了多长时间了?”

“您从昨天午时,一直昏睡到现在,我都快担心死了。”

“刘长史和殷司马有没有来过?”李世民问道。

“他们啊,他们现在可能已经和薛举打上了。”陆冲一边为李世民拧着毛巾,一边漫不经心地回答。

“什么?和薛举开战?”李世民不解地问。

“是啊,他们昨天下午就带队伍到城西扎营,今天估计要和敌人交战啦。”说话间陆冲将拧好的毛巾敷在李世民的脑门上。

李世民一把扯下毛巾,急忙起身坐了起来。

李世民当然明白,薛举虽然不难对付,但是也只有自己可以对付,刘文静和殷开山根本不是对手。

“胡闹!简直是胡闹!”李世民伸手搭住陆冲的胳膊,想挪动身子下床,但浑身像面条一样使不上劲,头也晕得直朝下坠,只好停住不动。

“赶快把记室叫来,让他给刘长史写封急信,把队伍立即收回城里!”李世民似乎已经看到了刘文静和殷开山被薛举打得一败涂地的样子。

浅水原之败

高城西南,刘文静和殷开山以及八大总管率领八万步兵,摆开阵势。

刘文静将八万唐军布成了一个前后两节的阵势,其中殷开山率领的骑兵排在大阵前部,刘文静自己率六万多名步兵跟在骑兵之后。

刘文静在马上正襟危坐,作为这支大军的临时主帅,他处在军阵的核心位置,连接着步、骑两军。他丰润的长脸上意气飞扬,眼神滚烫滚烫。在他的内心深处,凉飕飕的惬意和焦灼的压力反复交织。

这一战,是自己私自和对方开战,如果打胜了什么都好说,如果打败了那一切就只能听天由命。但是刘文静是个极端自负的人,他相信八万唐军会像虎狼一般摧残敌阵,大丈夫建功立业就在今日。

“弟兄们!咱们荡平薛举,让秦王高兴高兴!有没有信心?”刘文静高声叫道。

“有!荡平薛举!荡平薛举!”

这时,一名元帅府军佐从军阵的空隙穿出,向这边赶来,双腿快得像车轱辘,打得衣裤啪啪作响,口中长啸着“报———”声调激越而黏稠。军佐飞快地跑到刘文静面前,递上了李世民十万火急的书信。

刘文静皱着眉头读了,随手把书信折了几折,塞进军袋里。他对军佐说,回去告诉秦王,就说书信我已经收到,但敌人已在对面,等我击破敌人后,回去再详谈。刘文静此刻也许想不到,他已没有详谈的机会了。

刘文静的自信已经变成了自负,甚至是刚愎自用。他看了看已经准备好的唐军,衣袖潇洒地一甩,手中宝剑闪亮地刺入半空:“前进!”攻击就此开始。

冲在最前边的是刘弘基带领的一队骑兵,他们向薛举军阵发动了猛烈的冲击,经过几番较量,薛举开始有些顶不住了,缓缓地向后退去,又不断射箭阻滞大唐骑兵追击的速度。

看到骑兵逐渐将敌军压制住,刘文静心中不禁窃喜。没有秦王,我刘文静照样能打胜仗。事实上,没有秦王,即使打胜,也只是暂时的。

“传我将令!步兵紧随骑兵之后,全力前进!”刘文静令旗一挥。

刹那间,八万唐军开始齐刷刷地向前涌动。

刘文静的设想是当骑兵部队把敌军冲击得差不多时,再让步兵冲上去接着砍人,反正目的只有一个———来了就别想回去。但是刘文静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正是这个错误酿成了唐军的惨败。

什么错误?远离城池!

刘文静带领八万唐军跟随在骑兵的背后,一共走出高城整整八里。

这个地方名叫浅水原,这是一片巨大的开阔地,刘文静注定将在这里潜水。八万唐军已经与高城拉开了八里的距离。

宋老生曾经离开霍邑城不到三里,李渊就从背后断了他的归路。李渊能够想到,薛举为什么就想不到?薛举能够拉起一杆子人干革命,那绝对不是白痴,何况高城附近是一马平川。

最重要的是刘文静有骑兵,薛举也有,而且其装备和作战能力不比刘文静的差。所以当刘文静带领八万唐军继续敲锣打鼓地前进时,薛举的骑兵已悄悄地从背后抄了刘文静的归路。

不好!腹背受敌!晚了,一切都晚了,纵使刘文静插有双翅,也断难飞出重围。

先前被唐军骑兵冲击得不断后退,也是薛举耍的一个花招,目的就是把你引出来。

八万唐军此刻就像一个面团一样,被薛举军压得逐渐成了一张大饼。八大总管奋力死战。

蔺兴粲战死!

慕容罗睺战死!

李安远被俘!

刘文静在乱军中试图组织队伍抵抗,但很快被密集冲锋的薛举的骑兵部队冲散,唐军士兵被一个个地砍倒。刘文静毫无办法,神情似已呆痴,他的心在滴血。

一名卫士拉着他的战马,在一百多名士卒保护下向南奔逃。绝大多数队伍都被打散,只有刘弘基还掌握着一支三千来人的步骑,他不断呵斥着,令队伍向南撤退。

这支且战且退的队伍很快引起了薛举的注意。“追上去!一个也不能让他们跑了!”薛举的声音坚定有力。他派来了数千名精骑对唐军进行追击。无奈之下,刘弘基只好用弓箭来阻击敌人的攻势。

薛举的骑兵也不着急,利用马力的优势,绕着这支队伍不断地打圈,时进时退,引诱唐军不停地射箭。当唐军的羽箭终于耗完后,西秦铁骑便蜂拥而上,来回冲杀,很快将刘弘基这三千人冲散。

刘弘基在与两员敌将对杀时,坐骑从后面中了一刀,他和坐骑几乎同时倒地,被五六名敌兵一拥而上,死死地按在地上。那一刻,他紧闭双目,万念俱灰。刘弘基是李渊手下老资格的将领,宋老生就是被他一刀结果了性命。而今天他却被薛举活捉,命运真的和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浅水原之战,唐军彻底惨败,付出了四万唐军阵亡、两位总管阵亡、两位总管被俘的代价,更要命的是现在李世民还在高城内。面对刘文静的惨败,他该何去何从?薛举大军进逼高城,对于李世民,能活捉就活捉,活捉不了就带来首级,总之,不灭了唐朝,誓不回军。

此刻的薛举就像一头冲出牢笼的老虎,也许憋得太久,想一口吞掉李世民。

撤退

当李世民听到刘文静战败的消息后,他勉强拖着病体站起身来。

“刘长史向何方撤退?”李世民问身边的护卫。

“回禀秦王!听探马来报,刘长史一路向南而退!”

“向南而退?”李世民皱紧了眉头。

按照正常情况,刘文静打了败仗,应该退回城里,为什么要向南而退?李世民的脑子开始飞速地旋转。

忽然,李世民的眼睛射出了一道精光,传我将令!放弃高城!退回长安!

是的,李世民的判断没错。刘文静向南而退,是想逃回长安,而他不撤回高城内,是因为他已经没法撤回高城。唯一的理由就是:刘文静受到了薛举的前后夹击。

刘文静想逃回长安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高城内的李世民便成了孤军。指望李世民率领高城人民与薛举浴血奋战,白痴才会那样想。

李世民勉强支撑病体来到城楼上,指挥守军打开城门,接受败退而归的唐军入城,随后他便看到了不远处薛举的人马正向高城杀来。

李世民才是薛举真正的目标,打败刘文静在薛举看来就像捏死一只蚂蚁一样。

“放箭!不要让敌军靠近护城河!”李世民急忙命令道。就这样靠着弓箭的威力,李世民逐渐顶住了薛举的进攻。

太阳逐渐西斜。一通猛攻后,薛举也是人困马乏,他下令停止了攻击。反正高城现在已经是一座孤城,看你李世民能够坚持多长时间。原地休整,明日再攻!但是薛举万想不到,就是他的这个决策,挽救了李世民。

逃出重围,就在今夜!

入夜后,李世民令唐军做好了可供三五餐吃的饭食,除了晚餐,其余都作为军粮装好带上。深夜子时,三万多将士口衔箭杆,马蹄裹布,从东门分批撤退。也许薛举的人马实在太累了,当李世民从他的身边经过时竟然毫无反应。由此可见,劳逸结合是多么的重要。

李世民就这么侥幸地撤回了长安,不,应该说是逃回。他不知道该怎样面对十分信任自己的父亲。

平生从无败仗,这是李世民的第一败,当然他并不知道这也是他的最后一败。

面对着跪在地上的李世民、刘文静、殷开山以及那些剩下的总管时,李渊轻轻地叹了口气。

“都起来吧。”李渊的声音很轻。

众人缓缓地站了起来。

“陛下,此次战败乃臣之罪也,与秦王无关,臣愿担死罪!”说罢刘文静又跪倒在地。

“还有我,陛下!这次背着秦王出战是我挑的头,我也愿以死谢罪!”殷开山说道。

“父亲!我是主帅!一切责任应由我来承担!”李世民的眼眶有些湿润。

“唉,好啦!好啦!”李渊似乎有些无奈。

“肇仁(刘文静的字)啊,你什么都好,就是贼大胆,要是这样下去,朕很担心你啊。”李渊的话似乎包含某种警示,但刘文静并没有理会。

“杀了你们有用吗?知道杀了你们谁最高兴吗?是薛举!”李渊抬高声音说道。

“但是这次浅水原之败,实在大大削弱了我军的士气。打了败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军心涣散!”李渊拍了下桌子。

“刘文静罢官废为庶人,在秦王帐下留用!”

“殷开山罢免司马之职,在秦王帐下留用!”

坦白地讲,李渊的处理很仁慈,其实只是形式上处理了两个人,实际上两个人该干什么还干什么。

最后李渊说了一句话:知道我最想听你们说什么吗?

说什么?

不灭了薛举就不来见您!

是的,最好的赎罪方式就是打败薛举!

所有的人都明白。而且机会很快就来了。

当李渊苦苦思索怎么对付薛举时,突然传来一个消息:薛举暴毙。所谓暴毙就是突然有一天去见了阎王,死因不详。

苍天啊!大地啊!这是哪位天使大姐为李渊出的这口气啊?但是我始终认为薛举的死,是人世间一种神秘现象的体现,这种神秘现象就是:天道。

天道有常,我始终坚信这句话。如果你知道薛举曾经做过些什么事情,你就会明白我说的“天道有常”是什么意思了。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qw/4471.html

上一篇:平定秦凉
下一篇:拿下长安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