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趣闻

孙坚死,董卓也死

历史大观园 历史趣闻 2020-06-02 23:10:12 0

孙权进长安

袁术接到孙坚大胜的消息后,马上就开了个小会议,问大家如何看待这场胜利。有个手下人说:“如果孙坚攻下了洛阳,事业马上就会做强做大起来,咱就拿他一点儿办法没有了。这样,虽然打倒了董卓,可又来了个孙坚。孙坚比董卓更难对付啊。”

袁术一听,这话太正确了。立即下令,不再给孙坚提供粮草,看他能带着一群饿着肚皮的江东子弟兵去夺取更大的胜利么?他再怎么牛,也得依靠物质作基础啊。

孙坚这时正信心满满,要一仗把洛阳搞定。哪知,后勤人员过来报告:“主公,没有多少粮食了。要是袁术再不提供粮草,咱的炊事班就得放长假了。”

孙坚一听,几乎要骂起来。他做事很果断,知道袁术是什么人,如果只打个报告送上去,袁术一定会研究到他的士兵饿死一大半了还没有研究出结果来,因此也不睡觉,连夜狂奔到袁术那里,大叫袁术开门。

袁术虽然天天做着皇帝梦,但胆子却不大,一看到孙坚那张脸,心就先虚了几分。

孙坚却一点儿不给他面子,在他面前大讲了一番形势,最后说:“我本来跟董卓没一点儿恩怨。董卓要抓要杀的是你们袁家。现在我带着江东子弟兵在前线打拼,一来是为国家为人民,二来就是为你们袁家报仇。现在倒好,你居然不给我发放粮草,想把我饿死在前线。你到底算是什么人?你再这么与我为敌下去,我就走人,让你去跟董卓打。”

袁术被孙坚大喊大叫了一场,也不敢再说什么,当场把粮草运到孙坚的军营里。

估计董卓也知道孙坚跟袁术吵了一场,现在正在闹情绪,便立即开展对孙坚的策反工作。他派李锐去见孙坚。李锐来到孙坚面前,代表董卓对孙坚说:“我们主公觉得你很有本事,想跟你结成亲家。现在你可以把儿子的名单列出来,然后把想做哪一州的刺史、太守也开列出来,我们主公立即请皇上下任命书。”

董卓以为开出了这个条件,孙坚一定会高兴得要死。

可孙坚仍然不舒服,他的不舒服是看董卓不舒服,只要这个老鬼还当权,还在朝廷作威作福,他就不舒服。因此当场把李锐大骂一通,让他回去告诉董卓,他孙坚现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是让儿子娶董家的美女、当刺史,而是要把董家灭三族。然后继续进军,直达大谷。这里离洛阳只有九十里路。

董卓听了李锐的报告,也生气起来:我好好跟你合作你不干,你以为我真的怕了你?便带着大军来与孙坚交战。

结果再次证明董卓不是打仗的料儿。双方一接触就被孙坚大败。

董卓只得退到渑池,集结兵力固守,不敢再惹孙坚。

孙坚顺利进入洛阳。之后,就向吕布挑战,又把吕布打得满地找牙。

孙坚这时还很有愤青思想,看到洛阳被董卓破坏得不成样子,就命令部队修复皇家陵园和宗庙,表现得很忠君爱国。

董卓本来就已经决定撤出洛阳,早把洛阳变成一片废墟,现在被孙坚占领过去,他是一点儿不心疼的——连人都被他赶到长安去了,孙坚还能有什么收获?

可孙坚仍然有收获。

这个收获就是那枚传国玉玺。

据说孙坚的部队驻扎城南时,发现官井上早晨冒着五色气,弄得“举军惊怪”,都不敢到那个井里打水,怕有鬼神在那里。孙坚一看,立即派人下井,看看到底是什么东西在里面。

下去的人不一会儿就出来,手里拿着一枚大印,上面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形状大小为“方圜四寸,上纽交五龙,上一角缺”。

孙坚一看,这不是传说中的传国玉玺么?这个东西落在他的手里,这是什么兆头?这不是孙家要当皇帝的兆头么?他的心态马上复杂起来了,把那颗大印收了起来。然后继续进兵,向董卓进逼。

董卓知道自己要是再出战,那就太蠢了,分派几个死党把守那几路要害,然后就回长安而去。

董卓虽然在战场上被孙坚收拾得没有一点儿脾气,可他一到长安,马上就又牛起来,对大家说,他现在想当尚父。尚父不是职务,而是一个待遇。这个待遇历史上只有姜太公享受过。但蔡邕反对他,理由是太师虽然德高望重,但还是不能跟姜尚比。因为,现在山东诸侯都还在那里大喊大叫,说要消灭董卓,得先把这些人都搞定,再当尚父,那才让人没话说。

董卓的脸皮虽然超厚,可听到这话时,也觉得脸面也有些发烧,就暂停了这个想法。

董卓自己的道德水平低得要命,看谁不顺眼就大力打击报复,甚至拉下去处死。可他却要求天下所有人遵守社会公德,做遵纪守法的好人。

他来到长安没几天,就把司隶校尉刘嚣叫来,让他去查一查,哪个公民有“为子不孝、为臣不忠、为吏不清、为弟不顺”的行为,都抓起来,然后从重从严处理,然后没收全部财产,开展了一场全民性的整风运动。

于是,长安城中,“更相诬引,冤死者以千数。百姓嚣嚣,道路以目”。

袁绍对韩馥的花招

董卓在长安大搞群众运动时,那十几路讨董诸侯也个个都为自己的前途作打算起来。

第一个显露这个心态的就是袁绍。

当然,袁绍那个脑袋是没有很多长远打算的,他觉得能当这个盟主也很好。可他的手下逢纪认为这样下去会大大不利。他对袁绍说:“主公是盟主,可现在手下没什么兵,也没个根据地,天天靠人家供应军用物品。这个盟主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这不是办法啊。最好赶紧占领一个州当根据地,以后就好发展了。”

袁绍一听,太正确了。可这个建议很正确,但实施很难啊。他想把冀州划到自己的名下,可又觉得没有这个实力,对逢纪说:“冀州是个好地方。可现在我手下的部队没吃没喝,个个饿得要命。而韩馥的兵强悍得很,咱们干不过他啊。”

逢纪说:“韩馥部队的军容虽然比咱整齐。可他却很蠢。咱不能干掉他,但可以搞个阴谋诡计,把他搞定。咱先派人请公孙瓒派兵打冀州。韩馥是个怕死的家伙,听说人家的大军打过来,肯定怕得要命。他一怕,咱的机会就来了。咱马上派个口才好的人过去,让他乖乖把冀州让给主公。”

袁绍当场同意了这个方案,立即给公孙瓒写信,请他过来攻打韩馥。

公孙瓒也知道老韩是个容易欺负的人,接到袁绍的信后就笑了。他虽然知道韩馥是个软蛋,但还是玩儿了个阴谋,说是准备去讨伐董卓——反正现在董卓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然后带着部队向冀州开过来。韩馥一看这个架势,就知道公孙瓒要打董卓是假的,要攻打冀州才是真的。

韩馥这时的表现还不差,听说公孙瓒的部队开了过来,也带着冀州兵马过去。但他打仗的水平也太差了,才一接触就被公孙瓒打了个大败。

袁绍早就做好准备,带着他的部队回到延津,然后派了一个包括高干、辛评、荀谌、郭图在内的代表团去面见韩馥,开展劝说活动。

按说吃了一次败仗,冀州的实力并没有受到致命的损失,完全还可以打下去的。可韩馥打了这个败仗,心情就紧张起来,觉得实在无法再打下去了。袁绍代表团那几个家伙又对他威胁一通,问他跟袁绍比一比,他哪点比得过袁绍?比如:你家是四世三公么?你打仗的水平比得过袁绍么?你有本事当联军的盟主么?

韩馥流着汗说,都比不过啊。

于是,这伙人又进一步威胁,现在袁绍的部队已经开过来了。他虽然没有公开说开过来的意图是什么。可他什么都可以干出来啊。比如说,跟公孙瓒联合起来,夹击冀州。这样,韩馥能挡得住么?

韩馥说挡不住啊。

那几个人就说,挡不住,就让位啊,让袁绍来跟公孙瓒硬碰硬,韩馥就在旁边围观。这样他既有让贤的好名声,生命财产也安全了。

韩馥一听,这个办法就是好。

韩馥几个死党听说他的这个决定后,都跑过来劝他万万不能这样。袁绍算什么人?他的部队口粮都没有了,一日三餐全靠咱来保障。咱只要停他几天粮食,他的部队就会饿死。现在咱冀州有粮有钱有部队,为什么要怕他?

韩馥对他们说:“我本来就是袁家的部下。现在袁绍的水平又比我高,我再去当他的部下,有什么不对?告诉你们,我现在的这个行为,就是传说中的让贤行为。古人说过了,只要有这个行为的人就是高尚的人。你们不要再反对了。”

另外几个在外地带兵的人听说后,也急忙带着部队回来。这些部队有一万多人,军容整齐,步调一致地在夜里经过袁绍的驻地,显得威风凛凛。袁绍看到后很不爽。他们见到韩馥之后,把袁绍部队的情况向韩馥进行了详细的汇报:袁绍部队的后勤部门已经放假了,士兵们已经开始丢下兵器去找饭吃了。这样的部队还能打仗么?如果主公改变决定,我们愿跟他们对垒,不出十天,袁家军就会被我们打败。

韩馥仍然不把他们的话当话,大声说:“我决定了。你们不必说了。”

他这时果断得很,人家还没有进城接收,他就先离开州牧,跑到原宦官赵忠的老屋那里住着,派他儿子拿着州牧的公章去交给袁绍,请袁绍务必在第一时间内进城,为冀州人民当好州牧。

袁绍当然高兴得要死,带着部队来到邺城。韩馥的很多手下知道,只要袁绍一当权,韩馥的市场就等于零,纷纷办好跳槽手续,离开韩馥。只有原先反对韩馥的那几个死党耿武、闵纯还把自己当成韩家的手下,拿着刀拦住那些要离开韩氏的人。但一个也拦不住。

袁绍到达后,先将这两个人抓起来处死——从这个行为看,我们就知道,袁绍也不是个合格的老大,如果是曹操,他肯定大力表彰一下这两个人的行为,收买一次人心,让他手下人的忠诚度又升高几个百分点。可袁绍只会杀人。

袁绍拿下冀州后,立即任命韩馥为奋威将军。

韩馥刚看到这个委任状,着实很兴奋,以为自己投降投得太正确了,袁绍一进来就提拔了他,让他当上这个将军。可他一回到家就觉得这个奋威一点不威。因为除了个奋威将军的大印外,他不但连一个士兵都不能领导,连一个跟班也没有,只能在家里“奋威”一下。

他这才知道自己真的很蠢。

袁绍把韩馥晾在一边,但对韩馥手下的那几个人田丰、沮授、审配等人却十分重用,让他们跟逢纪、许攸、荀谌等当自己的主要谋士。

袁绍就这样成为冀州的老大,开局很不错。

韩馥自交了大权之后,在发现自己是天下最蠢的人之后,就更加害怕起来。本来袁绍封他一个空头的将军,并没有再逼他一步的打算。可那个朱汉却以为自己的机会来了。朱汉原来是韩馥的部下,但韩馥却看他不起,每次人事变动,都没有他的份儿,他就郁闷起来。但那时韩馥是冀州的老大,在冀州境内想杀谁就可以杀谁。因此,朱汉的郁闷也只能在心里压着。这时袁绍进来,他以为袁绍一定在寻找机会杀死韩馥——现在没有马上杀死,是因为还找不到借口。于是,他就自己带着几个兵冲到韩馥的家里,要杀死韩馥。韩馥跑到楼上去躲着。朱汉抓到韩馥的长子,当场就打断了他的双脚。

朱汉以为自己这么一来,袁绍肯定高兴得要死,袁绍高兴得要死之后,就会立即提拔重用他。哪知,袁绍不但没有高兴得要死,反而愤怒得要死,立即派人去把朱汉抓起来,当场一刀搞定——让他知道,在冀州地皮上,只有他袁绍才有权利杀人。

韩馥这时更加怕了,向袁绍请求离开这个地方。袁绍当然答应。韩馥就跑到张邈那里,当张邈的客人,混口饭吃。没几天,袁绍派了个使者去见张邈。那个使者跟张邈小声地说了什么。韩馥正好在场,他努力想听他们说什么,却什么也听不见。他就以为袁绍的使者正要求张邈搞定他。他就一肚子绝望地站了起来,“以书刀自杀”。书刀就是用来刮削简牍的刀。

你想想,作为盟主的袁绍都玩儿这个花招,一切为自己作打算,这联盟还能有什么前途?

鲍信对曹操说:“袁绍堂堂盟主,却这么利用职权,夺人之地,害人之命。这家伙的事业要是做大做强了,恐怕比董卓还要难对付。我们现在没有力量去跟他叫板,阻止他的发展。但我们也可以去壮大自己的力量,等待形势的变化。”

曹操说你这个意见对,不过现在还没有机会。

机会是说来就来。这个机会是一群乱匪制造出来的。当时,黑山、于毒、白绕、眭固等十余万人进攻东郡。现任东郡太守叫王肱,看到十多万人喊杀连天地冲来过,就大叫支持不下去了。

曹操说,你支持不下去了,那我就过去了。他带着自己的部队进入东郡,然后在濮阳与白绕作战。白绕当然不是曹操的对手,被他打了个大败。

曹操把胜利的消息向袁绍进行了汇报。袁绍就让曹操当了东郡太守。曹操本来也跟袁绍一样,手下只有几个兵,但连一块地皮没有。直到这时才有了立足之地。

这个头一开,其他的诸侯也都纷纷大力向袁绍学习,个个都去努力壮大自己的力量,早把倒董大业丢到历史的垃圾箱里了。最后闹得袁绍和袁术也不一条心了。

刘备的出场

这时,只有孙坚还在坚持倒董政策不动摇,继续去找董卓的部队打仗。袁术就利用他去当炮灰,打完了这边又打那边,天天都在战场上打滚。

本来,孙坚的职务是豫州刺史。他现在到前线去打仗了,豫州刺史就空着。袁绍知道后,立马派自己的手下周昂去当豫州的一把手,用武力夺取了孙坚的阳城。

孙坚知道后,当场就跳了起来,大骂之后就带兵返回,找周昂算账。周昂当然不是对手,被打得跑回老家。

袁术知道后,也不高兴了。孙坚这时还算是他的人,袁绍居然一点儿不给他面子,竟然派周昂在孙坚的背后踢他一脚。于是,他请公孙瓒的弟弟公孙越过来跟孙坚一起夹击周昂。

本来,周昂已经被孙坚打得差不多了,按说现在彻底消灭周昂已经没什么阻力了。哪知,公孙越就是倒霉,一仗还没有打完,一支流矢就把他射死。

公孙瓒可不是袁绍和袁术,不把兄弟当兄弟,他很疼他的弟弟,听说弟弟死后,马上大叫:“余弟死,祸起于绍。”把责任都推到袁绍那里,并“出军屯磐河”,罗列了袁绍一大堆罪状,把袁绍定位成一个人人可诛之的祸国殃民的反动派。然后向袁绍的部队发动进攻。

袁绍这时刚刚拿下冀州,脚跟还没有完全站稳,再加上杀了些不该杀的人,所以人心还没有归附。那些人看到公孙瓒打了过来,便都纷纷出来响应,个个都高喊打倒袁绍的口号。

袁绍也慌了起来,连夜想了个瓦解敌人的办法:亲自把长期带在身上的渤海太守的印绶移交给公孙瓒的弟弟公孙范,然后派他去当渤海太守。他以为这样一来,公孙瓒就不再跟他为难,就可以结成同盟了。

哪知,公孙范一点儿不为所动,当上渤海太守之后,立即调转枪口,带着部队去支持他的哥哥。

袁绍这才知道,自己的这个办法实在是天下最臭的办法。可这时才知道有什么用?

公孙瓒的力量大了起来之后,也不把朝廷放在眼里了,直接就下文任命自己领土上的各级官员。他任命严纲为冀州刺史、单经为兖州刺史,又任命田楷为青州刺史。

他叫他的同学刘备跟田楷一起去青州。

于是,三国的另一个特大牛人刘备出场。

虽然后来刘备很牛,但这时他一点儿不牛。他现在不牛的原因很简单——起点太低,资金太短缺。

据说他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子孙——当然是不是真的如此,谁也不知道,他想说他是谁的子孙,你也没有办法反驳他。不过,他小时候家里很穷是连他自己也承认的事实。

在他还很小的时候,他的老爸就死掉了,他就跟他的老妈一起,靠“贩履织席为业”。这样的生活当然一点儿不幸福。

不过,他的生活不幸福,但理想远大得很。据说他家东南面有一棵大桑树,足足有五丈高,远远望去,那棵树“童童如小车盖”。大家一看,都觉得奇怪,有人甚至说,这家以后一定会出贵人。刘备还很小的时候就跟其他小孩儿在那里玩耍。每次玩耍,他都在树下坐得稳稳的,说以后长大了就坐这样的车——能坐这个模样的车的人,只有皇帝。他的叔叔知道后,马上把他找来,说他如果再说这些话,他们家所有的人都会没命的。

刘备在大桑树下玩儿到十五岁才去读书。那时他的家里穷,他跟他的另一个族兄弟刘德然一起去读书。刘德然的老爸常常给他点儿钱。弄得德然的老妈很不爽。但德然老爸却认为,刘备以后肯定会有出息,一定为刘家争光。

刘备跟很多小学生一样,虽然理想很远大,但却不愿做一个好学生。他那时一点儿不好好学习,而是喜狗马、音乐、美衣服。不过,他的老师卢植却是当时有名的大儒,他和公孙瓒是同年级的同学。他虽然不努力学习,不愿当一个好学生,但对公孙瓒却能“以兄事之”。

不但刘备房子前那棵树长得奇怪,他自己也长得有点儿另类:“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目能自顾其耳。”那双手一垂下,居然能超过膝盖——估计身上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触及;而且耳朵也是超大,眼睛向两边一斜,就能看到那个肥大的耳垂。他的性格绝对不是罗贯中笔下那样,动不动就让泪水浪奔浪流起来,而是“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只要他认为你是英雄豪杰,他就跟你交朋友,大家也愿意跟在他的屁股后面。连中山首富张世平、苏双都从他的相貌中看好他,给了他很多钱。

那时正好黄巾起事,朝廷鼓励民间武装起来与张角他们做斗争。刘备就利用这笔钱组织了一支队伍——《三国演义》里说是张飞花了他祖祖辈辈杀猪的积蓄来招兵,恐怕也是为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生活而虚构出来的。

另外,关于关羽和张飞,他们之前就已经跟刘备认识。在刘备组织民团的时候,他们就成为刘备的得力助手,帮他打打杀杀。根据陈寿提供的资料,他们也没有真的跟刘备在张飞的桃园里举行仪式,结拜成异姓兄弟。陈寿只是说,他们很尊敬刘备,帮助刘备带兵。刘备对他们很够意思。够意思到什么地步?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估计罗贯中就是受这句话的启发,把情节夸张了一下,演义成“桃源三结义”的经典故事。不过,关张两人也够意思,“稠人广坐,侍立终日”——不管在什么场合,不管刘备在凳子上坐多久,他们始终站在他的后面,一动不动。这个比起兄弟来,还要兄弟。

刘备知道凭自己这个民团力量是做不出什么大事业来的——如果就带着这支业余队去打仗,恐怕不用几分钟就会被人家搞定,因此,就带着他们投到校尉邹靖那里,先当邹靖的部下。打了几仗,还真的取得了一点儿成绩,被任命为安喜尉——是最低级别的武官,算是混进公务员的队伍了——《三国演义》说他是在挑草鞋进城时,看到那张征兵布告后,马上落下那两行招牌泪水,然后张飞突然一声吼,把他吼得差点儿丢下担子逃跑。后来发现张飞原来也是个有志青年,两人就去喝酒,然后关羽又出现,共同打造了那个“桃园结义”的经典情节。

在刘备当这个安喜尉没几天就发生了鞭打督邮的事件。这个事件通过罗贯中的渲染,弄得很著名。其实,事实完全不是罗贯中笔下的那个样子。除了督邮被打的事是一样之外,其他情节完全是另一码事,而执行鞭打任务的更不是张飞,而是刘备。

事实的经过是这样的:

那个倒霉的督邮例行公事到各县检查工作,看看这些地方官都干了些什么。刘备这时很想巴结一下这个上级派来的督查领导小组的组长,想让他回去多给自己讲好话,就去拜访他。哪知,这个督邮很牛,说自己正午休,什么人也不见。

刘备看到这个情形,以为督邮肯定对他没有好感,估计回去之后就要在领导面前说他坏话,心里就气愤起来。他回去把几个手下叫来,然后带着他们冲进督邮的驻地,大叫:“我接到太守的命令,就地逮捕督邮。”

这时,那个督邮正在睡得很舒服,刘备冲上前去,“就床缚之”,然后把他押送到边界,把自己的那颗公章挂到督邮的脖子上,再把他捆在树上,取来鞭子狠狠地抽了他两百多下。刘备这时越打越气,最后大叫要先杀了他。

督邮吓得拼命求饶。刘备后来觉得杀了这样的人也没有什么意思,就放了他。这个督邮一路检查工作下来,风光得很,比刘备大得多的官员也天天拍他的马屁,各地特产拿了一堆又一堆。哪知到这个地方,检查工作还没有展开,就被刘备打成这样,不但身体差点儿稀巴烂,而且连脑袋也差点儿被砍下来,实在是倒霉到了极点。

他倒霉,刘备也倒霉。因为他刚当了几天的公务员也就没有了。

不过,另一个机会又来了。何进为了对付宦官,又出台了一个政策,让大家去各地招兵,声讨宦官。毌丘毅到丹阳募兵,刘备见他的人员不多,就说:“我陪你下去。”就成了毌丘毅的跟班。两人在下邳被土匪袭击了一下,他拼命战斗,又立了一次功劳,被任命为下密丞。没几天,发现这个下密丞也没什么前途,就又辞官不干。不久,又被任命为高唐尉,再提拔为高唐令,算是当上了县太爷。可这个县太爷的公章还没拿几天,就被当地的土匪狠狠地打击了一番,连立足的地方也没有,带着剩下的几个死党跑去投靠老同学公孙瓒。

公孙瓒对老同学还是很热情的,让他当了个别部司马。这时,刘备又认识了一个猛人。这个猛人就是后来有名的赵云。

当时赵云也带着一支部队过来投靠公孙瓒。刘备那一双眼睛是最能发现人才的,一看到赵云,就知道他是个人才,马上就想办法拉拢起来。他现在既没钱,也没有批发官帽的权力,拉拢人才唯一的本钱就是感情。他又把那个“恩若兄弟”的一招用到赵云的身上。赵云立即感动得一塌糊涂,把刘备当成自己唯一的老板。

在刘备当田楷的副手去青州时,赵云也被刘备带了过去,理由是帮他带那几个骑兵。公孙瓒那双眼睛看美女看金钱很有水平,但面对人才时,根本没有看出赵云不但长得帅,而且本事也不一般,看到刘备跟他要赵云,想也不想就签了个同意——反正手下这种级别的武官多得很,老同学就是多要几个也不在乎。

刘备到青州后,工作很努力,没过多久,就当了平原令,再过几天又当上了平原相,终于成为一个中级领导干部,开始有了一点儿政治资本。刘备在平原相任上,还发生了一件事。平原有个叫刘平的普通公民,硬是看刘备不顺眼,觉得他的耳朵太难看了,那双手也太长了。于是,派了人过去,要把刘备消灭掉。

那个人可能长得很有人才相,刘备一看就喜欢上了,天天请他喝酒,把那一套“恩若兄弟”的功夫又运用了一次。那个人觉得刘备真是个好人,好人就不应该被杀死,于是就一五一十地把自己这次的任务全盘告诉了刘备,然后就离开了。刘备不但捡了一条命回来,还造就了一段佳话。

刘备这时也初步有了一块地,算是有了一个生存权。

当时,袁绍、曹操也不是最牛的人,他们手里的资本都还单薄得很,脚跟也刚刚立得住。

孙坚之死与玉玺无关

真的大户倒是袁术。

本来袁术的力量之前也不算雄厚,但孙坚把南阳交给他之后,他的势力立马就强大起来。南阳当时是个大郡,“户口数百万”。如果他能好好经营,把自己打造成全国最牛诸侯,进而成为全国最牛的人是完全有可能的。可这家伙光有远大理想,就是脑子不够用。他拿到这个大地方、控制这么个巨大的资源后,并没有像人家那样,小心治理,把综合基础打牢,而是首先想办法享受一下当大地方官的幸福生活。他想,要是增加一下赋税,那钱财就会滚滚而来啊。

于是,他立即作税制改革,凡是南阳的纳税人,都得按他规定的量交税,弄得大家的生活越来越苦。最后,导致“百姓苦之,稍稍离散”。在人民大量逃离南阳时,他还一点儿不在乎,继续牛气哄哄。没几天,他跟袁绍的关系越来越恶化。本来,袁术跟袁绍都是袁逢的儿子,可因为不是同一个老妈生的,因此出身就有了差距。袁术是大奶生的,而袁绍却是丫环生的,家庭地位比袁术低了不止一个档次。后来,他们的老爸还把袁绍过继给他们的伯父,让袁绍成了袁术的堂兄,使得袁绍的地位又往下低了一格——成了一个既是庶出,又是旁支的袁家人。因此,袁术长期以来就看不起袁绍。后来,虽然两人都以官二代的身份进入仕途,但袁绍又比袁术差了一档。袁绍直接为尚书郎,让人一看就知道是靠老头儿的门路,而袁术却是举孝廉出来的。那时的举孝廉跟现在的公推差不多,你在地方有名声有水平才有这个资格。有了这几个因素,袁术就觉得自己完全有资格全面鄙视袁绍了。

两人都各自专门组织人员,大肆攻击对方。而且还想办法如何搞死对方,在全国人民面前上演了一场兄弟对骂的大戏,让广大围观的群众看到,兄弟为敌也精彩。

随着两袁的分裂,另一个牛人也倒了大霉。

这个牛人就是孙坚。

袁家兄弟大吵大闹请外援,让大家都站好立场。于是,公孙瓒和孙坚成了袁术派;而刘表等多数人都站在袁绍一边,弄得袁术成了少数派,心情很不爽,最后公开说:“绍非袁氏子。”说袁绍本来跟袁氏没有一点血缘关系,大大地把袁绍刺激了一下。

这还不够,他又叫孙坚去搞定刘表。

按照双方的武力指数以及战争经验值来看,刘表远远不是孙坚的对手。

开局的战斗果然跟大家的意料一个样。

刘表派黄祖出来迎战孙坚,两人大战几场,黄祖保持着不胜的纪录。但孙坚的部队没几天就把襄阳包围了几圈。

刘表没有办法,就派黄祖半夜偷偷出城,到各地去组织力量来跟孙坚作最后的决战。黄祖带着部队返回襄阳时,孙坚出来迎战,又把黄祖打了个大败。黄祖无路可逃就拼命往岘山里狂奔。如果孙坚让他逃走,什么事也没有。

可孙坚就是不想让黄祖跑掉,看到这家伙逃到山里,就带着几个跟班追过去。他主观地认为,黄祖被他这么连接地狠扁几场,现在还有什么力气?看他还能跑得多远?拿下黄祖的人头,也可以把刘表吓得尿裤子了。

孙坚做这个美梦时,正是半夜时分。他在月光下冲进山里,大叫活捉黄祖。其实他现在只看见月亮,没有看到黄祖。

黄祖虽然被孙坚多次打得没有脾气,但却没有怕到一看到孙坚就只知狂逃的地步。他还记得不断地回头看,看看孙坚到底追到什么地方。后来他发现孙坚带来的兵很少,就稀稀拉拉的几个人,心情就激动起来:“好啊。孙坚的老命就到今天止步了。”他叫手下在山路边埋伏下来,等孙坚牛烘烘地过来时,就没头没脑地放箭,把箭放完了就胜利完成任务。

这个作战计划很简单。大家一听就明白。

作为刘表手下的首席大将,黄祖别的作战计划没有哪一次是成功的,但这个最简单的计划却成功了。

那些执行伏击任务的士兵们在草丛中准备好弓箭之后,看到孙坚在月光下大喊大叫而来。指挥员一声“放箭”,大家都朝月光下的孙坚射过去。

孙坚就是打死也想不到黄祖居然会来这个阴招,他哪里能挡得住,当场就被射死——孙坚就这样死去。这时是初平四年正月初七,孙坚三十七岁。

黄祖看到孙坚死翘翘之后,马上要求士兵们把孙坚的尸体抬走,回到襄阳城中,庆祝伟大的胜利。

黄祖的这一箭对后来历史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一箭,孙坚彻底打败刘表拿下荆州是没有一点儿问题的。如果孙坚这时就拥有荆州这块黄金地段,以孙氏父子的水平,其势力就会得到飞速的发展。如此一来,曹操就难以经略中原,刘备更不能进行西部大开发。估计曹操也根本无法取得官渡之战的伟大胜利。

当然,这只是假设,历史向来杜绝假设。历史就是历史。

孙坚阵营因为孙坚的光荣牺牲,攻势立马就疲软下来。他们这时只想着如何才能把孙坚的尸体要回来,然后再作打算。

刘表虽然被孙坚打得只剩下最后一口气,但人还真算厚道。这时他侥幸把孙坚搞定,并没有像别人那样把他的尸体挂在街头示众。等孙家代表进来谈判,要求领回孙坚的尸体时,他也一口答应。

孙坚生有五个儿子:孙策、孙权、孙翊、孙匡、孙朗。按照惯例,孙坚死后,由长子孙策继承他的政治遗产,成为江东第二代领导人。从此,江东进入了孙策时代。

孙坚被刘表搞定,袁术的另一个外援的公孙瓒的表现也十分难看。

本来,公孙瓒的势力比袁绍要大得多,时刻准备着,向袁绍发动军事行动。

袁绍最后觉得这家伙实在太烦人了,决定跟他拼个你死我活。

双方在界桥以南二十里处摆开战场。当时,公孙瓒的首发是严纲,而袁绍的先锋是麹义。

那时,公孙瓒的参战部队有三万大军,而袁绍命令麹义带着八百精兵为前锋,另外在其两翼各埋伏一千名弓箭手。

公孙瓒看到对方的兵力就笑了。他这时不但兵力远比对方多,而且还带了手下最精锐的“白马义从”。“白马义从”这四个字有点儿不好懂,说白了就是公孙瓒的警卫部队。那时公孙瓒的地盘与北方少数民族接壤,经常跟这些少数民族武装发生肢体冲突。据说公孙瓒善使双头铁矛,常常第一个冲进敌人的阵地,大砍大杀。他不但是一个十足的猛男,而且还爱摆酷,喜欢跨着白马——因此,人家都叫他“白马将军”。他身边的卫士骑的马也全是白色。后来,他把这支白马卫队的编制不断扩大,然后命名为“白马义从”,是当时有名的精锐部队。

这时,他看到对方就那几个士兵,虽然军容不算差,但比起他的“白马义从”来,那根本不是一个档次。

如果按常理来看,公孙瓒这一仗取胜是很有把握的。可公孙瓒虽然久经沙场,胜仗败仗都打了很多,也知道骄兵必败的大道理。可现在他硬是骄傲起来,硬是看不起袁绍——他的眼里现在只有麹义那八百不怕死的骑兵部队,却没有看到他两边埋伏着的一千射手。

他下令部队向前冲过去,大部队这么一冲过去,不把敌人砍完,也能把敌人踩死——“瓒见其兵少,便放骑欲陵蹈之”。

可麹义看到公孙瓒的大军冲杀过来时,仍然一动不动,只是用盾牌拼命抵挡射来的弓箭。直到敌人的部队离他们只有十多步的时候,麹义大手一挥,那些埋伏的弓箭手突然集体站起来,向公孙瓒的部队猛射。

公孙瓒的部队正信心满满地要大力屠杀一下袁绍的先锋部队,哪提防人家原来还留有一手,看到利箭如雨飞来,这才知道原来上了人家的当,中了传说中的埋伏。本来,这支埋伏部队也没有多少,如果公孙瓒是个优秀的战场指挥官,碰到这个突发事件,镇定一下,就可以把袁绍的把戏看穿。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对战场形势进行评估,就会看出,他们仍然占优势。这样就可以组织反击,最后胜利也是没有可能的。可公孙瓒一看中了埋伏,也跟他的士兵们一样,都慌乱起来。

比他更慌乱的是他重用的首席大将严纲。严纲慌乱得连逃跑的力气都没有,最后成为麹义的刀下之鬼。

于是,公孙瓒的所有指战员都发狂后退。麹义带着他的八百子弟兵冲上去,大刀长矛一齐上,对公孙瓒的败兵进行一次大屠杀,一直狂追二十多里。公孙瓒觉得再这样下去就难看了,就组织部队反击。可到了这个时候,士兵们的斗志早就归零,个个心里面想得最多的就是逃命二字,一点儿抗打击能力也没有了,又被打了个大败。

麹义一直冲到公孙瓒的指挥部前,“拔其牙门”——即拔掉了门前的大旗。公孙瓒的部队看到大旗已倒,更加狂跑。

这时,还发生了一个本来可以彻底逆转的事件。

袁绍看到公孙瓒大败后,也带着部队赶过去,想帮麹义一点儿忙。可他带的部队是步兵,喊杀声虽然很隆重,但脚底却跑不过骑兵。在麹义已经在公孙瓒营前“拔其牙门”时,他才跑到离界桥十里的地方。而这时,公孙瓒的另一支两千多人的骑兵部队出现了。这些骑兵看到这股敌人人口数量并不多,便把他们死死地围住,猛烈地进攻。

袁绍的部队立马处于下风。

不过,这时袁绍的表现却十分出色。他尽管后来很不堪,但这时却很有大将风度。在部队被人家打得就差撒开脚丫子四处乱跑时,他的手下也劝他赶快躲到空墙里,他居然没有听他们的话,反而挺身而出,叫大家只有拼命,才有活路。士兵们看到他这么不怕死,也恢复了斗志,跟公孙瓒的骑兵们死磕,终于挡住了敌人的进攻,赢得了时间。

而公孙瓒的这股来历不明的骑兵,也不知道敌人的最高长官袁绍就在里边,因此进攻也不是十分卖力。否则,袁绍的后果将会很严重。

从这个事例来看,孙子“知彼知己”的论著是多么的重要。

不久,麹义返回,把那支不“知彼知己”的敌人打散,救出了已到最危险时刻的袁绍。公孙瓒经过这场失败,就这样走向衰落。

诛董卓

在关东诸侯互相对练得你死我活的时候,按说正是董卓搞定这些人的最佳时机。董卓虽然很会抓住机会,但他会抓住的只是那些小机会,属于纯粹的机会主义者,却不善于抓住历史性的机会。

在那些诸侯大力发展内讧事业时,董卓松了一口气。他看到那些人不再来惹麻烦了,心里很爽。心里很爽的董卓这时更没有一点儿进取心了。他集中精力经营他的董家天下,把他家的人都往要害部门塞,连他小妾刚生下的一个儿子也都封了侯。这个小儿子一天到晚拿着侯爵专用的金印和紫色绶带当玩具,不是乱丢乱扔,就是在上面又尿又拉。

董卓自己的各种用品及生活规格,都按皇帝的标准。大臣们都不用到朝廷那里上班,而是都到他的家里接受他的指示。

他虽然天天威风得要命,可也很怕死。他怕哪天谁看他不顺眼,派个人来搞定他,那可一点儿不值得,因此他就修建了一个规模巨大的堡坞。据说,这个建筑物的墙有七丈高,厚也有七丈——就是让你挖进去,估计没有几天工夫是不行的,而且这类工程的质量他是绝对讲究的。

他在工程竣工经过验收后,就把大量的粮食存放在里,然后笑着对自己说:“如果事业再发展,老子就可以雄踞天下;如果真的把事业搞烂了,在这里也可以有养老保障了。”他一共在里面存放了足够他吃喝三十年的东西。

按说这么怕死,就应该小心做人。可董卓越怕死,就越想把人家杀死,因此每天除了想着如何安度晚年,如何把皇帝拉下马之外,就是想杀人。他以为,只要他努力屠杀别人,就可以把想杀他的人全部杀死。他天天盯着人家脸上的表情,听着手下那些人的说话,如果觉得那些话跟他不保持高度一致,那张脸也不是跟他保持高度一致的脸,就立马叫来刀斧手,把这个人当场砍死。

大家看到董卓这样变态,心里除怕之外,也开始生气了。

于是,王允出场了。

王允自从被董卓带到长安后,虽然天天讲董卓的好话,把自己装扮成董卓最忠诚的卫士。其实,他在心里一直把自己当成董卓最坚强的反对党。他知道董卓这样的人虽然现在威风得没有谱,但这么残暴的人注定会成为人民公敌,注定会走向一条死路。

他所做的,就是等机会。

这些机会就是董卓自己制造出来的。

他认为现在机会就要来了。大臣们几乎都害怕董卓,都恨不得把董卓打死。

就连董卓认为自己最铁的下属也都想生吃了他的肉。

吕布虽然不是董卓凉州派的人,但因为长得帅,生得猛,武力指数高,董卓就让他天天跟在自己的身边,当他的头号保镖。他为了让吕布死心塌地成为他的人,还动不动就在大家的面前表示他跟吕布虽然一个姓董,一个姓吕,但他们的关系不是董吕的关系,而是“誓为父子”的关系。让那些反对派们想一想,你们再想搞定我,得先过吕布这一关啊。

大家一看,还真的被他吓唬住了,一看到吕布那个威武的身体,脑子里就只有打死董卓的念头,而绝对不敢有打死董卓的计划了。

可王允却看出,这个“誓为父子”是个假冒产品。王允其他水平怎么样我不知道,但他很善于观察。他发现董吕两人之间也有矛盾,而且这个矛盾很大。董卓虽然需要吕布,虽然天天拼命拉拢吕布,可他在脾气发作时,根本就忘记了吕布是他的特级保镖。有一次,不知道为了一件什么小事,董卓气愤起来,说不打死吕布他就不姓董,顺手抄起一把短戟就向吕布猛掷过去,而且准头极好。如果是别人,估计这一戟就完全可以把对方秒杀了。幸亏吕布身手不一般,这才躲过一劫,然后又向董卓不住地检讨,请董太师原谅他。

董卓看到他的检讨还算深刻,怒火才降了下来。

他的怒火降了下来,可吕布的怒火却在心里不断地烧着。

但要命的是,董卓在这方面马大哈得很,在差点儿打死吕布之后,并没有想到,吕布会生他的气,而吕布一生他的气,后果很严重。他的脾气一发完之后,便把这些关键之处全部忽略了。没几天又把吕布叫来,一脸信任地对他说,现在又有更光荣的工作交给他。

吕布说,是什么任务?

“守中。”就是把家里的保安工作全让吕布来做。这个工作其实一点儿不光荣。但董卓说它光荣它就光荣。

吕布当了这个家庭保安后,又发生了一件事。

吕布现在虽然跟董卓有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好色。现在让吕布当家庭保安,董卓那一群漂亮妻妾天天在吕布面前走来走去,你想想,吕布能淡定得了么?

没几天,吕布就跟董卓的一个小妾有了一腿。可吕布马上就怕了起来:要是董卓知道,自己还有活路么?

于是,吕布的脸上布满了郁闷。

吕布的郁闷马上被王允观察到。王允知道,现在想打倒董卓,再怎么联合外部的力量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最好的办法就是从董卓的亲信那里找到突破口。现在他终于从吕布那里找到了突破口。

王允早在平时就已经跟吕布搞好了关系,再加上王允表面文章做得好,董卓也把他当成自己最得力的助手之一,因此,王允常请吕布喝酒。以前那只是单纯地喝酒,什么家事国事统统没有涉及。

但这次不同。两人几杯酒下肚,王允就很阴险地摆开话题,循循善诱一番。吕布就彻底受不住了,当场就把董卓向他掷戟的情节都给王允转播了一番,最后说,说不定哪天董太师就要把他一刀砍了。

王允一听,心里就笑了,这顿酒真的请得太及时了,既然吕布先把这些情节全部向他说了,他就没有什么顾忌了。他对吕布说,他有个办法,只要听他的安排,董卓绝对砍不了吕布。此前,王允跟司隶校尉黄琬、仆射士孙瑞、尚书杨瓒等几个人就已经多次商量过要把董卓干掉。方案搞了一个又一个,都觉得不够理想。王允这时看到吕布对董卓有这么大的意见,马上就找到了历史性的突破口,立刻把吕布拉进倒董阵营,而且就当场想到了解决董卓的最好的办法。

吕布说,什么办法?

王允说,这个办法很简单,就是先把他的头砍下来。

吕布一听,突然发呆了起来:“咱砍了他?他跟我可是有父子之情啊。”

王允对他这个理由早就有了准备,当场冷笑了一声,说:“他姓董,你姓吕,天下有这样的父子么?而且,他把那一把短戟向你的心窝投过来时,父子之情在哪儿?”他的原话是:“君自姓吕,本非骨肉。今忧死不暇,何谓父子?掷戟之时,岂有父子情邪!”

大家都知道吕布有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毫无原则。这时在王允面前流露一下“父子之情”,还算是很有进步了。在听了王允这几句话之后,马上就觉得自己是在认贼作父。于是就答应王允,加入倒董阵营。

王允早前就已经暗中联络了士孙瑞等人,做好了打倒董卓行动的计划,这个计划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要找到个内应。现在由吕布来当这个角色,那是再好不过了。他立即把这个计划向吕布公开,请吕布依计行事。

吕布当然答应。

初平三年(192年)的四月,天气跟往年的天气没有什么差别,长安城里的其他人照常生活着。可一个历史性的事件正在悄悄地发生。

这天,汉献帝大病初愈。皇帝病好,也是一个喜庆的日子,于是大家都到未央宫集合,恭祝天子龙体安康。作为首席大臣,董卓在没有废掉小皇帝前,也是需要出场的。

王允他们就把这个时间当成最佳机会。

他们事先让吕布和李肃带着十多名杀手潜伏在宫殿两边,专等董卓的到来。

董卓终于按时前来。这家伙还不知道,他再踏上一步就直接到了他人生的终点,仍然走得牛气哄哄大摇大摆。

等他走近时,李肃带着那几个杀手跳了出来,向董卓杀过去。

董卓一看,就知道碰上了袭击。这家伙这时还算镇定,一看挑头人是李肃,这个李肃虽然厉害,可比起吕布来,就嫩多了。他大叫:“奉先何在!”

吕布果然在第一时间出场。可他手里并不拿着兵器,而是捧着圣旨,大声对董卓叫:“奉旨杀贼!”

董卓这才知道自己上当了。当场把绝望的神态表现在那张肥大的脸上,眼看一把把雪亮大刀砍上来,他还是做了几个反抗的动作。但这些动作阻挡不了历史的车轮。

汉末一代牛人董卓就这样被乱刀砍死,后来,他的三族也跟着被这些人一一揪出,统统诛杀。

据说董卓的身体很肥很胖,他被杀之后,被暴尸东市,守尸吏把点燃的捻子插入董卓的肚脐眼中,点起天灯。由于油水丰厚,这盏天灯“光明达曙,如是积日”。

董卓时代就这样结束了。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qw/4339.html

上一篇:屠刀并举
下一篇:何进失算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