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趣闻

豺狼当道

历史大观园 历史趣闻 2020-06-02 22:33:08 0

过眼云烟

看过本书的人都知道第五伦这个人,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在汉章帝时,做司空;新朝王莽时为郡吏,又为乡啬夫。建武时,京兆尹阎兴召他为主簿,负责监督铸钱。永平年间,到蜀郡做太守。后来再次担任司空。第五伦一生岗位变换较多,但无论在哪个岗位上工作,第五伦都严于律己,是一个为人正直、一心奉公、尽守节操的好干部,以廉洁勤政著称,深得人们的爱戴。

对于第五伦的为人,也有人表示不满,有人说他太过虚伪,私下里议论他,我就不信他只有公心,没有私心。还有人造谣说,第五伦是个两面派,曾殴打自己的岳父,还不让自己的兄弟和自己一起吃饭,问题一直反映到皇上那里。对此,第五伦并不在意,而是一笑置之。

有一次,一个挑战者主动上门,想找第五伦的难堪。他当着很多人得面问第五伦:“都说你大公无私,请问,你到底有没有私心呢?”这句话,表面看来是很平常,但实际上暗藏杀机,具有很强的杀伤力。因为,他把人置于两难的境地,如果回答自己没有私心,那么就无疑宣告自己是虚伪之人;如果说自己有私心,那么又等于否定自己的廉洁和清白。

对此,第五伦并没有像外交家一样,用外交辞令回答,或者回答无可奉告,他做出了实事求是地回答,他说:“先前有人曾送我一匹千里马,想让我举荐他当官,我出于公心拒绝了。但我虽未接受,每次三公选拔举荐官员时,我心里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想起这个人,但考虑到公平和公正,我始终没有推荐他。这是因为,我的公心战胜了私心。”

第五伦继续说:“我哥哥的儿子常常生病,我一夜前去看望十次,表示很牵挂,但回来躺下后却能安然入睡,心里并没有多少牵挂;我的儿子生病时,虽然没去看望,却整夜睡不着,无时无刻不在牵挂。这样看来,人怎么可以说没有私心呢?只要是人,私心总是有的。”

一点私心没有的人,不是人,要么是神,要么是虚伪之人;利欲熏心的人,不是人,是没有进化好的动物。只有那些承认自己有私心,并努力克制自己的私心,尽量让公心大于私心的像第五伦那样的人,才是正常的人、高洁的人和可敬的人。

下面我们就来看阎氏集团倒塌后,以孙程为首的宦官集团这一群接班人的“私心”。

汉顺帝登上帝位后,封有拥立之功的孙程食邑万户,王康、王国食邑九千户,黄龙食邑五千户,其余大多数食邑都是四千到四千二百户,最少的是魏猛(食邑二千户)和苗光(食邑一千户),他们有一个很响当当的名字:十九侯。此外,汉顺帝还特许孙程他们可以娶妻纳妾、收养子嗣袭爵。(宦官本是阉腐之人,让他们娶老婆,不是害人守活寡吗?)可谓,可以给功名利禄都交给了他们。

几经沉浮,宦官集团终于拔开乌云见日,开始崛起,宦官专权的政治局面日渐清晰明朗。以后形成了这样一个怪现象,东汉中后期以来,每当幼帝即位,总有母后临朝、外戚辅政;当皇帝年长,又常常借助亲信宦官的支持来对付外戚,以夺回原本就属于自己的权势。而就是在这“争”和“夺”当中,有功的宦官也不是吃素的,他们乘雷欲上天——垄断政权,操纵皇帝。直到这时,东汉皇帝这才悲哀地发现,原来他刚跳出一个桎梏,又陷入另一个魔咒之中,而傀儡这个代名词却如影相随,一直不曾改变。最终东汉王朝的大好江山也正是在宦官和外戚两大集团的交替轮回中,走向了一条万劫不复的不归路,这是后话。

闲话少说,话说汉顺帝上任后,出于感谢、感动、感恩的心里,马上对重用了孙程等19名宦官,他原本以为有了这一帮宦官,自己就可以稳坐皇帝之位,没想到孙程等人的目标远不止财富,功名和地位。他们真正想的要是权力。他们的野心和阎姬一样,眼里只是把皇帝当成傀儡,他们沆瀣一气,最终想要实现的是“王天下”的目的。以后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奇怪的场景,今天他们联合上书,以看似谦恭实则倨傲的态度跟汉顺帝“商量”说:某某不错,封他当个议郎吧。明天他们又联合上书,说:某某很好,封他做个校尉吧。后来继续将上书进行到底:某某雄才,不提拔他对不起国家对不起党啊。

身为一国之主,却受制于人,这种痛苦,别人是体会不到的。长此一往,一向乖顺的汉顺帝不干了。是啊,羔羊也有愤怒的时候,更何况汉顺不是羊,而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呢?

汉顺帝开始想办法思对策,摆脱宦官十九侯的控制。

思来想去,汉顺帝想到了“移花接木”。实施过程很简单,那就逐渐疏远孙程等人,重新提拔和重用新人,以此来打压和限制十九侯。

于是乎,一个叫张防的宦官开始了他的发迹之旅,一跃成为皇帝身边的大红大紫之人。朝中一切大事,汉顺帝都找张防商量,再做决定。

对于汉顺帝的移情别恋,愤怒的孙程并没有发出“无可奈何权落去”的感概,而是开始了他的“拔刺”之旅。很快,孙程找到了一个绝佳的“枪手”——司隶校尉虞诩。虞诩被孙程拉下水后,也不是省油的灯,立即收集了张防的罪状,然后上书弹劾。

结果奏章到了汉顺帝那里,却如牛泥入海,杳无音信。

如此二次三番后,孙程眼看这一招“含沙射影”的攻击效果并不好,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了,直接上演“单刀赴会”——找汉顺帝讨说法。劈头盖脸就上演了“三问”:

第一问:陛下当初和我们革命的时候,认为奸臣是国家的祸害。现在即位了,反重蹈先帝的覆辙!如此不伦不类为何?

第二问:司隶校尉虞诩为国尽忠却受尽冷落,如此不闻不问为哪般?

第三问:中常侍张防违法乱纪、贪污受贿的罪行为天下人共知,唯独陛下不知,如此不管不教为哪般?

汉顺帝被他这三问,问的汗流浃背,无言以答。就在汉顺帝选择沉默时,得势不饶人的孙程发表了“逼宫式”的总结陈词:近来听说星象有变异,说明宫中有奸臣,应立即把张防抓起来,这才符合天意,顺应民心!

汉顺帝因孙程有拥立之功,又慑于他的余威,只好将张防革官罢职,发配到边远地区,这才平息了孙程无尽的闹剧。

到此,孙程等人的高压政策取得良好的效果。

然而,正是通过这件事,不甘受控的汉顺帝彻底下定决心要清除以孙程为首的十九侯。都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词。更何况是身为堂堂的一国皇上,欲找之罪,何患无由呢?

不久,汉顺帝以“争功”的罪名,将参与拥立的孙程等19名宦官逐一罢免官职,流放于外。整个过程,汉顺帝采取的是“剪其羽翼、个个击破”的办法和策略,打压尽了18名宦官,这才对宦官集团中的“大哥大”孙程下手,此时尽管孙程极力想反抗,但无奈的是,他已是孤掌难鸣,而羽翼渐丰的汉顺帝又是有备而来,剑无虚发,剑剑封喉,孙程只能束手就缚,光荣地成为一介布衣。两年后,尽管良心发现的汉顺帝又把孙程等人召回宫中来,重新重用了他们,孙程官拜骑都尉,然而,那只是汉顺帝玩的政策手法,上演的“作秀”表演,空有虚名,没有实权的孙程等人最终安安稳稳地度过了后半生,洛阳成了他们的归宿,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人生若只如初见

摆脱了十九侯的桎梏,汉顺帝并没有因为可以毫无顾虑的亲政就一帆风顺了。相反,他亲政的道路可以用一波三折、内忧外患来形容。

对内来说,不但政治上涣散腐败,经济形势不好,而且老天也来捣乱。永建三年(公元118年),洛阳发生地震,汉阳地陷裂。永建五年(公元130年),洛阳发生了旱灾和蝗灾,其他12个郡国也发生了蝗灾,以后风、涝、水、旱时有发生,一句话:天公不作美啊。

对外来说,永和五年(公元140年),平息了10多年的羌族又开始了新一轮的“革命”。对此,汉顺帝倾尽全国精锐兵力10余万人前往镇压。这次革命与反革命战争,打打停停,战战和和,居然延续了15年之久。15年来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无数,而参战的将官们放纵不羁,贪污军饷,中饱私囊,士兵们却受尽虐待,历尽艰辛,白骨相望于野,弄得国怒人怨。原本就空虚的国库怎经如此挥霍,结果是国力每况,已到了衰败的边缘了。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反抗,对此,不愿做奴隶的人民站起来了,以实际行动表示了他们的不满。从永和六年(公元141年)开始,广陵、江夏、南郡、益州、徐州等地相继爆发小规模的革命。虽然这些革命最终都被镇压下去,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处于水深火热之的全国人民已和这个衰败腐朽的帝国格格不入,背道而驰。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民的强烈不满,为葬送东汉帝国埋下了伏笔。总之一句话:天下不太平啊。

然而,这个时候,国家的兴衰,已不是年幼的汉顺帝仅凭一已之力就能力挽狂澜的,他只是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管理好这个国家。

本着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原则,汉顺帝最初一手打造的宦官集团带给了他政治上极大的烦恼和痛苦,因此,当汉顺帝把十九侯赶下台时,他决定重走先帝们的老路——重用外戚。于是乎,在暂时稳定了国家局势时,汉顺帝马上开始经营真正属于自己后宫一亩三分地。

光阴荏苒,时间很汉顺帝阳嘉元年(公元132年),这是个茑飞草长的春天。在这样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对于十八岁的汉顺帝来说是双喜临门。

汉顺帝首先为自己举行了盛大的成年礼。整个过程隆重而庄严,热闹而气派。其次,他开始了选立皇后。

这个时候汉顺帝最庞爱的贵人有四人,号称“四大名美”,收到臣僚请立皇后的奏章后,他一时不知该选哪一位贵人入居长秋宫才好。一筹莫展之际,他突发奇想,想到了一个貌似最简单、最公平的办法——抓阄。就是把他所喜欢的四位佳丽,分别写下名字,然后团成纸团儿,放进一个箩筐,让人颠簸几次后,由他闭着眼抓,抓着谁谁就是皇后。应该说,在没有更好办法的情况下,这也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但是,当他把自己的这一想法告诉大臣之后,平时一向很听话的手下像炸了锅,立即引起了包括尚书仆射胡广与尚书郭虔、史敞等人的一致反对。他们立即来了个联名上书,中心思想只有一个:立皇后事大,决不能靠这种儿戏般的抓阄的办法。这个办法,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显得很没智慧,带有太大的偶然性。结果只能是瞎警猫撞上死耗子,靠的不是实力,而仅仅是运气。

建议的办法是采取三个优先原则。

一是有才有德者优先。理由是:有才有德才是基本素质,这样才能保证皇后的贤惠。

二是年长者优先。理由是:自古太子废长立幼,取乱之道,同样的道理,立皇后立年长的容易服众。

三是貌美者优先。理由是:堂堂的一国之后,要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走的了高山,下得了水塘,这样才符合典则。

汉顺帝一听,觉得这的确是一个好办法,有理有据,比较全面,也比较科学,于是决定采取这个办法。

很快,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为了选拔皇后的大考评开始了,其形式类似于CCTV电视模特大赛,参赛选手是包括“梁小贵人”在内的四位佳丽。汉顺帝担任主考官,朝中负责选拔干部的官员担任评委,母后担任特邀嘉宾。在这场“才艺”和“德能勤绩”大比拼中,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结果原本就是汉顺帝很中意的17岁的“梁小贵人”凭借德才色三者兼备的绝对优势胜出,荣登皇后宝座。

色,那就不用说了,能参加终极PK的四位佳丽长的都不能单用一个美字来形容。“梁小贵人”主要胜在德才方面。

梁小贵人,原名梁妠,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西北)人,出身名门。安定梁家从东汉开国之初就已显贵。和帝的生母就是梁妠祖父梁雍的同胞姐姐,即后来被追尊为章帝恭怀皇后的梁贵人。因此,梁氏门第属于皇亲国戚。梁妠的父亲梁商爵封乘氏侯,食邑五千户,母亲阴氏,也是南阳新野(今河南南阳)的豪门。她的父亲梁商很有才智,而且诚实稳重,“轻财货,不为富积”,是个廉洁的好官。梁妠就是出生在这样一个累世显赫的望门大族的千金小姐。

梁妠稍稍年长,即已精善女红,又喜好读书写字。9岁的时候,她就能诵读《论语》,所习《韩诗》(韩婴所传《诗经》),也可略举大义,出语不凡。梁妠还常常把古代烈女的图像放置身边,用以鉴戒自己,作为学习的楷模。这一切,使她从小备受父母钟爱。梁商曾对家里人说:“列祖列宗积德行善,若能泽被子孙,但愿此女能得到祖宗保佑。”

永建三年(公元128年),朝廷例行选采宫人,给刚好13岁的梁妠提供了入宫的机会。被选入的良家女子照例都要经过掖庭丞及相工的再一次审察和筛选,以便选出“姿色端丽”、“合法相者”载送后宫,以供登御,也就是侍奉皇帝。据说,当相工茅通见到梁妠时,惊得目瞪口呆,待回过神来,竟连连拜贺,说道:“看你的面相,乃所谓日角偃月,实是贵极之相,我给官家择选的人多了,还从未见过像您这样的贵相。真是奇了。”正巧,负责天文历算的太史也奏称:适才占卜之兆得大吉之卦。于是,梁妠被选入后宫做了贵人。因为此时长秋宫虚位,贵人就是宫中地位最为尊贵的嫔妃了。这次选美,梁商的妹妹也就是梁妠的姑姑也一同被选入掖庭。大概是因为这一缘故,梁妠在宫中被称为“梁小贵人”。

进入宫中之后,特别注意言行举止,据说,她一进宫,汉顺帝便对她情有独钟。对此,善解人意的她不仅不以为喜,反以为悲,总是苦口婆心地劝皇上多去关照一下其他嫔妃,她有这样一句口头禅:“团结是成功的基石。”解析如下:男人以博施为德,女以不专为义。后宫佳丽如果能相互团结,裨除妒忌之心,那么皇帝子孙肯定会很多。希望皇上能思云雨之均泽,识贯鱼之次序,平等对待其他佳丽,这才是国家的福气。

这等胸怀,谁人能比?这等气量,谁人能敌?这等气魄,谁人能攀?这等人物,想不脱颖而出都难。

后来的实践证明,这一选拔皇后的办法,效果很好,比单看谁长得漂亮,谁姿态妖冶,谁会哄皇帝开心,来得要好。因为,当上皇后的梁小贵人入居长秋宫之初,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从没辜负给她打高分的各位评委的期望。

平日里,她恪守“妇德”,虽然贵为第一夫人,但为人非常低调,悉心照顾皇帝,对其他佳丽视若亲姐妹。每当天上出现日食和月食,本是自然现象,她都主动检点,是不是因为自己的言行是否出现过失,成为母仪天下的典范。

两千年前的顺帝选皇后,尚知一看德才,二看年龄,三看相貌。当今时代,我们有些地方选干部,为何有人还做不到这一点呢?

肆无忌惮

汉顺帝选了一后,还得“善后”,马上给梁皇后的父亲梁商“利禄”:增加采邑,位加特进,还赐以安车驷马,拜为执金吾。两年后,也就是阳嘉三年(公元134年),汉顺帝给了梁商“功名”——拜他为大将军。东汉从窦氏开始,大将军位列三公之上,威权极盛。

好在这个一跃而位极人臣的梁商并没有因此而嚣张跋扈,而是修德立功地“为后”,史称其“每存谦柔,虚己进贤”。每遇饥荒之年,他就让人用车载着粮食到城外赈济贫馁百姓。对于家族成员,也能有所管教,未曾以权盛干法。京师内外,对梁妠的父亲梁商颇有赞誉。

然而,事实证明,梁商的所作所为都是白用功,因此他的善行和功德很快被他的儿子梁冀,挥霍怠尽。

这位名副其实的“富二代”绰号:梁三多。绰号来缘:一是生的怪。耸肩尖头,横眉竖眼,这种样子看起来比较阴毒。还是个结巴,跟他说话属于“舌尖上的浪费”。二是心智高。他颇工心计,做起阴谋鬼计来很有一套。三是手头闲。平日游手好闲,酗饮豪赌,弹棋踢球,斗鸡走狗,无恶不作。横行市井,多行非法,活脱脱洛阳一市井恶少。

其实上溯几代,梁家没出过什么恶人。他的高祖父叫梁统,也曾是王莽时代的一方军阀,光武帝刘秀当了皇帝,梁统就归顺了朝廷。这个人性格刚毅,对法律有研究,主张严刑峻法,多次提出扩大死刑的范围。刘秀个性宽柔,没有听他的话。梁统的儿子梁松娶了刘秀的闺女,二儿子梁竦的两个闺女被刘秀的孙子汉章帝选入宫中做贵人,其中一位生下了汉和帝。

汉章帝的皇后姓窦,出自刘秀重臣窦融一脉。窦皇后生不出来儿子,对梁贵人这种特异功能非常气愤,认定那是伪科学。梁贵人听说自己不慎研究了伪科学,当然害怕,就寻求解决之道。窦皇后把孩子抱过来说:“就算是我生的吧。”

没过几年,为除后患,窦氏家族捏造罪名把梁竦抓进大牢,后者就在那里安息了。梁贵人目睹人生无常,抑郁而死。窦融与梁统当年在一个战壕里打仗,其后人却你死我活。梁竦这个人读书多,又有才气,很自负。路过屈原投江的地方,他用绳子系块黑石头扔下去以示悼念。这么一个文雅的人因为得了外孙而送命,肯定会发出几百年后杜甫一样的感慨: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汉和帝即位,窦皇后成为皇太后。报应来得比较快,窦氏家族从科学领域向政治领域一路挺进,图谋政权,结果被悉数拿下。这时候梁家的后人们开始上访,要求平反。和帝听说自己的妈妈不是亲妈妈,也来不及问爸爸是不是亲爸爸,三下五除二,追尊梁贵人为皇后,活着的人封侯加官。梁家开始了复兴。

到了汉顺帝时候,梁竦的孙子梁商遭遇了他爷爷的命运,因为两个闺女被选入宫中,一个当了皇后,一个为贵人,梁商被拜为大将军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官二代”的梁冀因为“家庭背景”不一般,他的仕途飞黄腾达,其貌不扬的他先后担任黄门侍郎、侍中、虎贲中郎将、越骑、步兵校尉、执金吾、河南尹等职务。

但身为执绔子弟的他明显属于为官不仁的人,是典型的“坑爹”代表,他的父亲所做的好事善事,在他的努力下都付之于东流,气得梁商直想吐血。

事实证明,梁冀不但“坑爹”,而且害爹,他的老爹很快就因此“一命呜呼”了。梁商临死的时候把儿子梁冀叫到跟前,千叮咛万嘱咐,千万不要厚葬,不要开追悼会,不要火化。梁冀道:“爹,你放放放放心吧,我会继承你的衣钵下去的。

事实证明,梁统的刚正、梁竦的博雅、梁商的谨小慎微被梁冀完全谢绝,梁氏家族的基因到这一代发生了突变。

梁商死了,梁冀却笑了,原因是其父尸骨未寒,汉顺帝就非常“顺从”地让他“继承”了梁商的大将军职务。随着新的梁大将军的诞生,东汉长达二十多年的噩梦开始了。

随后,他的弟弟梁不疑也被提升为河南尹。汉顺帝因为处事太随意,决策不够果断,将国家弄得一团糟。

就这样,随着梁妠入主后宫为皇后,梁氏家族的势力一涨千里,后来梁妠一家创造了一项历史——成为东汉历史上把持朝政时间最长的外戚,这是后话。

汉安元年(公元141年),汉顺帝为自己的一生作了最后一次表演:诏遣八位使臣行巡天下,罚惩奸佞,奖掖清忠。这八位时称“八俊”的使臣大多是天下闻名的宿儒,只有张纲年纪最轻,官位最低。其余七人受命上路,惟独张纲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慨然说:“豺狼当道,安问狐狸!”于是他立即上奏大将军梁冀“肆无忌惮、贪污受贿、多树诌谀、陷害忠良”等十五项大罪。书奏上后,结果是:京师震竦。百官惴惴。然而,汉顺帝给予处理结果却是不了了知。

建康元年(公元144年)八月,年仅三十岁的汉顺帝在玉堂前殿驾鹤西去了。留下东汉这一烂摊子,让后来的皇帝们头疼去吧。

汉顺帝死后,继承者又成了一大头疼的问题。要知道当时皇后梁妠无子,其它嫔妃所生的儿子又很小,远远还达不到主宰天下的实力和能力。但这却正是梁皇后所期待的,她很快化无子的悲伤为力量,睁开慧眼选拔汉顺帝嫔妃中的儿子皇帝人选。很快,梁皇后把目光停留在了虞美人身上。虞美人不但人长的美,生的儿子刘炳也美,更重要的是这个美少年还小,小到还是2岁,还停留在抱在怀里的份。但这对梁皇后来说,却是“天赐良机”,她大手一挥,大喝一声,这就是皇帝的不二人选。

就这样,刘炳时来运转被立为太子,即位后为汉冲帝。从此刘炳的恶梦开始了,因为他坐上的不是皇帝宝座,而是烫手的热炉。好心的梁妠并不把他当皇帝来看,而是当枪手,当傀儡来看。

因为梁妠很快以“嫡母”的身份尊称为皇太后,开始“垂帘听政”,随及,“温柔敦厚”的她终于露出真面目来,大权在握,高高在上的她,不再做谦卑、礼让、宽厚、合作、道义、感恩这“六种人”,而是做毒辣、野蛮、独断、专行、凶残、霸道这六种人,她立即让其兄大将军梁冀参录尚书事,极力打造梁氏集团,开始了东汉王朝又一轮的外戚专政之旅。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qw/4274.html

上一篇:垂帘听政
下一篇:水深火热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