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趣闻

争斗

历史大观园 历史趣闻 2020-06-02 22:32:10 0

后宫乱

说完朝廷的“恩怨”,再来看后宫的“情仇”。话说邓猛女因为与郭贵人上演了争风吃醋的“情敌”大战,汉桓帝一怒之下,将邓皇后变成了“废后”,随后邓皇后经受不了这么大的打击,郁郁而死。而“幸存者”郭贵人并没有因此就一鹤冲天,成为真正的“胜利者”——登上皇后的宝座。相反,她也成了爱情的“受伤者”——汉桓帝对她日益冷落,又开始了重新的移情别恋,从此,无论郭贵人使出浑身解数,如何努力也挽回不了汉桓帝跳动的心。结果,郭贵人的结局也是可悲的,“泯入众妃矣”。

鹤蚌相争,渔翁得利。一场后宫大战,汉桓帝曾经的“最爱”邓皇后和郭贵人落得两败俱伤后,真正的受益者却是窦妙。

如果只用一句话来形容窦妙就是,精彩2 1。

“2”是指典型的官二代和富二代。指她的出身和家庭背景。提起她的曾祖窦融,可用如雷贯耳来形容,这位东汉开国功勋官大司徒,是当年是光武帝刘秀最庞爱的大臣之一。她的父窦武的官职是大将军,以深通儒家学派经典,闻名当世,同样在朝中是风得风要雨得雨之人。家世可谓灿烂夺目。

“1”是指典型的白富美。白:一白遮百丑,白对于女性而言白的重要性,这也是中国传统的审美理念。富:家庭条件较好,现在的人都比较现实,所以家境也是评价一个人水准的参考因素。美:对于女子,有美即可,这是最关键的要素,也是好女的比较重要的标准。

出自名门官宦之家,家境好,长的又好,从小集千万宠爱于一身,窦妙在妙龄时入选宫中当然没有问题,延熹八年(公元165年)窦妙被选入掖庭。正所谓强中自有强中手,同样的道理,美中自有美中人。窦妙到了后宫,很快发出这样的感概来:不到朝廷不知道官小,不到后宫不知道人丑。以白富美著称的窦妙到了后宫,单论长相居然只是能算是“丑小鸭”。然而,这只“丑小鸭”却因为插上了“天使的翅膀”,很快变成了“白天鹅”,因为出身名门宦官之家,她得到了当时权倾朝野的宦官集团的支持和帮助,于是乎,她很快以“黑马”之态势杀出重围被立为贵人。到这年冬天,当邓猛女皇后遭遇“寒流”成为废后之后,窦妙成了接班人——被立为皇后。

窦妙转正了,成了汉桓帝的第三任皇后,然而,她却是喜悲交加。喜那就不用多说了,能成为皇后,那是后宫所有宫女所奋斗的终极目标,梦寐以求,这么快就梦想成真了,你说她能不喜吗?当然,本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原则,窦妙还是双喜临门,因为按照后宫“老规举”——父以女贵,她的父亲窦武很快被晋升为城门校尉、槐里侯,并且很快又加封为城门校尉。然而,尽管如此,窦妙并没有高兴多久,很快就悲哀了,因为她发现她只是政治牺牲品,这个时候的汉桓帝并不庞爱她,甚至冷默之极,她只是不过一个摆设而已。因为这个时候,汉桓帝心中的最爱是一名叫田圣的采女。采女的地位在后宫比贵人要等一级,比皇后更是没得比。但在汉桓帝心里,她的地位却比皇后地位还要高三级。

田圣长的姿色绝伦,妖艳迷人,如果说窦妙是小家碧玉型的“向日葵”,那么田圣就是狂野奔放的“野百合”。从小逆来顺受的他此时一旦挣了束缚,自然是激情四射,这样一来,狂野奔放的田圣自然就对他的口胃了。

爱屋及乌下,本来汉桓帝是打算立这名采女为皇后,但却遭到了宫中宦官集团的一致反对,采女田圣出身卑微这是她受人攻击的致命弱点。对此,汉桓帝思来想去,最终还是无奈地选择了名门出的窦妙为皇后,然而,他在皇后的位置上忍痛割爱,但在心灵上却没有忍痛割爱。立了窦妙为皇后,也许是出于补偿心理,他对田圣更加宠爱了,几乎天天粘糊在一起。

也正因为这样,田圣那里可谓是“四季如春”,而窦妙这后宫却是“冷如寒蝉”,长此一往,窦妙不干了,做为堂堂一国之后,她自然不能忍受“情敌”田圣风光无限,妒火中烧的窦妙忘了邓猛女的前车之鉴,开始对田圣展开密集的攻势,上演的是诬蔑、谣言、陷害等“柔术”。然而事实证明,妒火和谣言不但能烧伤烧结烧坏别人,更能烧毁烧烧掉烧死自己。

汉桓帝已经领教过了第二任皇后的“妒功”,这时窦妙再使出一是毫无新意,二是毫无创意,三是毫无心意,于是,本着惹不起还躲不起的原则,有意地开始进一步疏远窦妙,全意地对田圣越发爱的疯狂爱的痴狂,爱的无怨无悔,海枯石烂。

而颇有心计的田圣为了长期迷住汉桓帝,还唆使与她一起进宫的其他八名采女以美色和媚术向汉桓帝取宠,结果在“九仙女”的强大魅力下,汉桓帝左拥右抱,轮番作乐,忘乎所以。

而这时的窦妙只能睁睁地看着汉桓帝的心离她越来越远,却无可奈何。只能发出这样的感概来:溺情无过绮罗丛,欲海沉迷太不聪。二十年来一昏浊,徒教妇寺乱深宫。

温柔一刀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女人是把刀,不伤眼睛便伤腰”。汉桓帝后宫佳成千上万,风流成性的他和这些佳丽们昼夜大战,以田圣为首的“采女集团”服务可谓贴心细腻,别的小姐服务要钱,这些采女的服务却要命,她们昼夜缠着桓帝,像蜜蜂采蜜一样,活活把汉桓帝“采”死了。

公元167年,当了22年皇帝的刘志,活了才36岁,抛弃了3个皇后,挥一挥衣袖,告别了恋恋不舍的“温柔乡”,到另一个极乐世界去了。不知汉桓帝死时会感悟道: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但对于皇后窦后来说却是,等这一一天,等了好久,梦了好久终于把梦实现。尽管她当皇后才三年,尽管她这时才二十岁,尽管她曾经一直期待汉桓帝能回心转意,然而,无论如何,她是拉不回汉桓帝对她的心了。是啊,对于早已不爱他的汉桓帝,既然挽留不住他的人,也挽留不住他的心了,唯一的希望就是希望他能早日归西,只有这样,她才有“翻身”的机会。

果然,汉桓帝一死,皇后窦妙顺理成章高升皇太后。

而皇太后窦妙也没有闲着,马上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清君测。别人清君测是清理皇帝身边的小人,窦妙清君测却是清理皇帝身边的美人。是啊,没有这些美人的存在,汉桓帝就不会移情别恋,就不会对她冷漠如斯,就不会对她退避三尺。红颜祸水,恨之入骨。也正是因为这样,汉桓帝尸骨未寒,梓棺尚在前殿之时,她露出凶残的本性,亮出了早已磨刀霍霍多时的“屠龙刀”了。

拔刀,快如松,挥刀,快如风,收刀,慢如钟。拔刀和挥刀之所以快,那是因为窦妙太急于报仇了,只见她手起刀落,田圣便化作一缕冤魂随风飘散了。而收刀之所以慢,那是因为她对“采花集团”特别是“九仙女”痛恨到了极点,诛杀了九仙女的大姐大田圣,她还觉得不过瘾,本着斩草除根的原则,她玉手翻转,还想挥刀砍向另外八名采女。

“刀下留人。”正在这个关键的节骨眼上,朝中中常侍管霸和苏康等人及时赶到,然后对窦妙陈以及利害关系,进行了苦口劫谏,最终窦妙才不愤住手。看来人生的变数太多,而宫廷中的人生变数更多,血腥和歌舞,间不容发。但窦妙斩杀田圣这一招很快起到了杀鸡儆猴的作用,后宫佳丽无不识时务地“臣服”于她。

摆平了后宫最大的威胁后,窦妙做了第二件事:立新皇。汉恒帝刘志尽管后宫佳丽无数,然而,可悲的是,他居然没有一儿半子,真不知是他存在自身的生理原因,还是后宫“潜规则”原因,或者纯属巧合。然而不管怎么,这样一来,汉桓帝一去,继承人又是一大难题了。

国不可一日无君,窦妙当然意识到选立新皇帝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于是乎,为了掌握朝中大权,窦妙决定在册立太子上动脑筋,出妙招,为此,她马上找她的父亲窦武进行了一次“房中对”,商量立太子的事。最终两人达成了如下共识:十二岁的刘宏是太子的最佳人选。

如果只用一句话来形容刘宏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屌丝男”。因为他符合屌丝男的基本标准,是一个又穷又矮又多挫折为特点的苦B青年。

“穷”是因为他是皇家血统疏远的没落王孙——他是汉章帝玄孙,曾祖父是河间王刘开,父亲刘苌与汉桓帝刘志是堂兄弟,但官职却只是一个三等侯爵的解渎亭侯(汉朝侯爵分为三等:第一等县侯,封邑一县。第二等乡侯,封邑一乡。第三等亭侯,封邑不过个小村落),到他这一代时更是落莫之极了。

“矮”是因为他只父亲早死后,他继承了解渎亭侯的封号,一个小小的村官,同比皇室宗亲的飞黄腾达来说,当真是矮人何止一等啊。

“挫折”那是因为他因为穷苦而卑贱,因为矮人一等而常遭白眼,颇受打击。常常感到痛不欲生。

窦妙和窦武之所以会对刘宏“情有独钟”,那是因为“屌丝男”刘宏虽然拥有穷和矮及挫折这三大特点,还有两“最”,在有资格继承帝位的皇族中,以他最年轻和最昏庸。

年轻最有朝气,最具培养能力,同时,年轻也最容易控制最容易制服。昏庸是指很糊涂很愚蠢,毫无才干。昏庸同样也最容易控制和制服。

窦妙要想以皇太后的身份执掌朝政,走以前窦太后、阎太后、邓太后、梁皇后的路线,主宰天下,就必须选立一个既年轻又昏庸的幼主作为傀儡,作为代言人,作为挡箭牌。

而一旦皇太后窦妙临朝执政了,身为皇太后老爹的窦武也就是理所当然的“摄政王”了。也正是因为这样,父女俩本着“一荣俱荣”的原则,对皇帝的人选两人一拍即合。

大计已定,接着是马上付诸于行动了,窦妙马上派中常侍(寝殿侍奉宦官)曹节拿着皇太后诏书,带着宫廷护卫及禁卫军(中黄门虎贲羽林兵)一千余人,前往河间(河北省献县)去迎接刘宏到洛阳来。

俗话说富在闹市无人问,穷在深山有远亲。于是乎,很快出现了这样滑稽一幕,原本没机会富在闹市,只能“穷居深山”的“屌丝男”刘宏时来运转,从一个小小的村官来了个一步登天——成了一国之君。对此,刘宏在上演完惊喜交加,喜极而泣的表演后,还吟一了首诗作为扬眉吐气的快感:我得意地笑,我得意地笑,笑看红尘……

刘宏被风光地接到洛阳后,很快风光地登了皇帝的宝座,他便是汉灵帝。这一年是公元168年。改元“建宁”。

狼狈为奸

刘宏即位后,在临朝听政的“主宰者”窦妙的“授意”下,对全国最高权力机构的任职进行了如下分封:

窦武被封为大将军(全国最高统帅)、闻喜侯。

陈蕃被封为太傅。

胡广被封为司徒(宰相)。

王畅被封为司空(相当于最高监察长)。

刘瑜被封为侍中(相当于皇帝的机要秘书)。

冯述被封为屯骑校尉。

与此同时,窦武的儿子窦机,侄儿窦绍、窦靖等人也都封侯爵。窦妙还对前往河间(河北省献县)迎接新皇帝的中常侍曹节进行了赏奖——封二级侯爵长安乡侯,曹节便是日后三国时魏武帝曹操的曾祖父。于是乎,一个新当权的窦家班,就这样打造而成了。

当然,如果你认为窦武将会重赴梁冀的后尘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正直的梁武掌握兵权后,恪敬职守,兢兢业业,很好地树立起了标杆,全军军队作风建设焕然一新。而敬业耿直的太傅陈蕃掌握行政大板后,同样任劳任怨,日理万机,秉公办事立起了榜样。也正是因为陈蕃和窦武同心合力,同心同德,同甘共苦,同工异曲,同舟共济,同化作用,同出一辙地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尽辅佐皇室,同时又征召天下闻名的贤才李膺、杜密、尹勋等人入朝为官,共同处理朝政。朝中风气大变,大有洗新革面之气概。

天下的百姓见此,惊喜交加,老泪纵横,无不感叹苍天有眼,无不感怀岁月不居,无不感动黎民有救,于是乎,无不伸长脖子殷切地盼望太平盛世的来临。

然而,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事实证明陈蕃和窦武的转作风只不过是一阵风,来的快,去的更快。原因是正在这个关键的节骨眼上,一个人的横空出世,她如风般快捷的脚步,如风般顽强的作风,如风般不懈的手腕,如风般不屈的斗志,彻底搅乱了朝中的正要形成的正义正气之风,使之歪风斜气进一步扩散开来。

这个人非一般的名字,名叫赵娆,这个人非一般的人物,一介女流,这个人非一般的外号,天子乳娘,这个人非一般的战斗,集体战斗。

这个时候的汉灵帝才十三岁,还是个打酱油的年龄,还需要有人呵护,进宫时,除了跟着亲娘还有乳娘赵娆。从汉灵帝正式登基的那一天起,赵娆乳娘的身份也水涨船高,成了宫里尊贵的“赵夫人”。而这位“赵夫人”名义是“保姆”,但实际上她却显示出“国母”的风范来,长相俊美、才能高强,反应机警、办事老练,总之一句话善于拍马屁,懂得“阿谀奉承”,为了日后能飞黄腾达,她马上来了个三步走。

第一步,施展柔术,极尽温柔之能事,对临朝听政的皇太后窦妙展开了强烈的攻势,结果证明姜还是老的辣这句话一点都没有错,老练奸滑的赵夫人很快把年轻雏嫩的窦妙“俘虏”了。

第二步,赵夫人充分发挥善于交际的特长,通过糖衣炮弹把宫中负责“行政”的女尚书统统纳为结义金兰的姊妹花,对窦妙形成了合围之势。

第三步,她充分施展女人特有的“媚功”,对朝中新贵中常侍“双子星座”王甫和封了二等侯爵的曹节暗送秋波,结果三人很快组成了“凤凰传奇”,一方面,三管齐下,进一步博取窦妙的“芳心”,在仕途上呼摇直上。另一方,狼狈为奸,大肆卖官鬻爵,真金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自己腰包。

也正是因为这样,大批来路不明身份不明出入不明的贪官污吏重新涌入了东汉王朝政府,朝中很快陷入了“万马齐暗究可哀”的腐败污浊地步,当时首都洛阳很快流传了这样一首童谣:“城上乌,尾毕逋。公为吏,子为徒。一徒死,百乘车。车班班,入河间。河间姹女工数钱,以钱为室金为堂。石上慊慊舂黄粱。梁下有悬鼓,我欲击此丞相怒。”

这是一首烧饼歌式预言的童谣。具体解析如下:

“城上乌,尾毕逋”说的是汉桓帝刘志的掌权时代就像乌鸦一样黑暗,贪污而腐败,贪婪而腐朽。

“公为吏,子为徒”说的是这段时间东汉边疆大乱,叛变频起,大军征讨,广征民兵,爹被征去当低级雇员,儿子被征去当兵。

“一徒死,百乘车。车班班,入河间”是指千余禁卫军去河间迎接刘宏小子的宏观场面,随后坐上宝座之后的壮举。

“河间她女工数钱,以钱为室金为堂”是指刘宏的乳娘赵娆等人贪得无厌,卖官鬻爵,她们的眼里只有钱,除了要钱,还是要钱。

“石上慊慊舂黄粱”是指皇太后窦妙本人,说她豪华奢侈,教人剥黄粱佐餐。(俗称“地波萝”,只有福建才有产)。黄梁好吃,但不常有,但皇太后要吃,那便常有了。可是这个常有却是需要“有偿”服务的。要知道福建省南部距首都洛阳,直线距离一千五百公里,曲线距离四千五百公里以上,万山千水,羊肠鸟道,就算是快马加鞭,走一趟也要近两个月。这么长时间的劳苦波奔,还要保持进贡御用水果的新鲜,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可想而知了。

“梁下有悬鼓,我欲击此丞相怒”是指当时人民不堪宫廷政府的剥削和官员们的层层暴虐,想击鼓伸冤,可是宰相之类,为了保护自己的乌纱帽,对这些犯上作乱的乱臣贼子,自然义愤填膺。

总而言之,这首童谣反应出出东汉王朝刘志、刘宏两位皇帝时,社会已彻底腐败如斯,人民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拯救东汉王朝

如果放任这种局面下去,东汉王朝将会出现“长此以往,国将不国”的严重局面,作为八十高龄的“友邦人士”陈蕃在“莫名惊诧”的心痛的同时,找“国父”窦武进行一次密室谈。

对话一开始,忧国忧民的陈蕃便一针见血地指出曹节和王甫这两个宦官的罪状:捣毁机关,阻断交通,殴伤忠臣,拦劫访民,攒击政府及公务人员,私逮刑讯,社会秩序,悉被破坏。

同时,提出建议:趁现在皇太后当权,应该马上把这些祸国殃民的奸臣铲除,以除后患。

最后是严重的警告:现在如果及时除掉他们,将来局面就不是你我能掌控的了。

窦武听了陈蕃的话后,说了这样一句话:先生之言,正合我意。

计谋定下,接下来是马上采取行动的时候了,于是窦武马上联合尚书(宫廷秘书)尹勋、侍中(宫廷随从)刘瑜先,屯骑校尉(骑兵指挥官)冯述,共同商量制定抓捕曹节、王甫等人行动策略与步骤。

正在这个关键的节骨眼上,老天开始发威了,发生了突如其变故——日食。陈蕃对窦武再度进行了“攻心计”,说了四句话:

1、邪恶不胜正义。魔昔日一个石显就将大魔头萧望生吞活剥了,更何况我们现在却有好几十个石显!

2、有志不在年高。我年已八十,只想帮助将军铲除祸害祸根祸源祸端祸根祸首祸殃祸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机遇可遇不可求。兵贵神速,要革命就要快迅,夜长梦多,拖延太久恐有变。不用再等什么时机,抓住日食这个绝好机会,让汉灵帝斥退废黜宦官,来解除天象变异。

4、斩草要除根。赵娆和那一批宫廷女官,为非作歹,闹得天怒人怨,也应该一网打尽。

第一句话是为了提振窦武等人的信心。第二句话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忠心,第三句话是为了催促窦武立即下决心,第四句话是为了表达肃清朝廷歪风的雄心。

窦武听了陈蕃的话后,同样说了这样一句话:先生之言,正合我意。对此,窦武立刻向窦妙打了一个小报道。中心思想只有一个:不在其位,不谋其位。为了论证他的论点,他分三层意思进行了阐述:

第一层意思:各司其职,众志成城,可以成就霸业。高祖刘邦说: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如果子房、萧何和韩信三人没有尽职尽责,各司其职,人尽其才,刘邦能取得天下吗?可见,刘邦之所以能成就霸业,是因为刘邦集团的各司其职,众志成城。

第二层意思:各司其职,安守本分,不可越俎代疱。西汉时,丞相丙吉出城视察,路上遇见有人打架,结果还死了人,丙吉视而不问。再往前走,又遇到有人在赶牛,牛累得伸着舌头直喘粗气。丙吉赶紧命令落轿,派人去询问牛的情况。丙吉之所以这么做,那是因为百姓相斗而死了人,管这种事的是长安令、京兆尹等官员的职责。牛喘得那么厉害,是因为天热了。若是春天就这么热,那是时令失调,不符合节气的征兆。而丞相的职责就是要使国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可见,为官之道要各司其职,安守本分,不可越俎代疱。

第三层意思:各司其职,各司其事,才能事半功倍。诸葛亮曾经亲自校对公文。主簿杨顒以治家作比喻:现在有一个人,命奴仆耕田,婢女烧饭,雄鸡所晓,狗咬盗贼,以牛拉车,以马代步;家中事务无一旷废,要求的东西都可得到满足,优闲自得,高枕无忧,只是吃饭饮酒而已。相反,有一天,对所有的事情都要亲自去做,不用奴婢、鸡狗、牛马,结果劳累了自己的身体,陷身琐碎事务之中,弄得疲惫不堪,精神萎靡,却一事无成。难道他的才能不及奴婢和鸡狗吗?不是,那是因为他忘记了作为一家之主的职责。可见,只有各司其职,各司其事,才能事半功倍。

总结陈词: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刘邦不与他争这个,而善于将将;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刘邦不与他争这个,而善于将将;丙吉不过问路上杀人的事情,却担心耕牛因天热而喘;他们都真正懂得各司其职的道理。杀人的事情,却担心耕牛因天热而喘;他们都真正懂得各司其职的道理。而诸葛亮亲却自校改公文,终日汗流浃背,不是太劳累了吗?

结论:所以,人们处事要各司其事,各司其职。

眼看窦武没完没了地说了这么多,却尽是讲大道理,窦妙急了,说道:“父亲大人有话请直讲,莫要这般拐弯抹角,又不是外人。”

直到这时窦武也不再藏着掖着,而是直接摊牌了:“按照汉朝开国定下来的典章制度,黄门、常侍只在宫内供职,负责管理皇宫的门户,保管宫廷的财物。如今他们却越权参与干预朝政,横行霸道,贪赃枉法,摇尾系统都做了大官小官,把国家弄得一团糟乱。不在其位而谋其政,他们这样做是“僭越”之举,是“违礼”之举。是“不安份”之举。犯有越俎代疱之过,犯有犯上作乱之罪。”

“哦,是这样吗?”窦太后听了窦武的话后陷入了沉思。

“嗯,是这样的。”窦武说着锋一转,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重振朝纲,皇太后应该将他们全部诛杀或废黜。”

窦太后闻言,先是一惊,然后一怔,最后一悟,半晌,才喃喃地说了这么两句话:

1、国不可一日无宦官。自从汉朝建立以来,按照旧的典章制度,世世代代都有宦官,把宦官全部废黜,谁为来朝廷服务?

2、法不责众。宦官中犯了罪的当然应该处罚,但不能不分青红皂白,一竿子打落一船人,滥杀无辜啊。

窦太后话的意思很明确,一是表示窦武的全部否定的宦官的办法行不通,二是为了表示对父亲的尊重,可以变通一下方法和办法。

对此聪明的窦武当然知道想一口吃成胖子不符合实际的,看样子只能只能选择循序渐进的办法,步步推进了,于是,他很顺从窦妙的意思,退而求其次地来了个“枪打出头鸟”,把目标指向中常侍管霸和苏康这两个人身上,罪刑是:独断专行,蛮横凶暴,作恶多端。

窦妙这时不好再拂父亲的意了,于是马上对管霸和苏康两人下达了逮捕令,并且上演了“狱中斩”。窦妙原本以为这样给父亲窦武一个交代后,这件事可以告一段落了。然而,事实证明,这只是她一厢情愿的想法,因为窦武随后上演的是“没完没了”的对宦官“追杀令”的表演。

初试牛刀,取得不错效果后,窦武再接再厉,把下一个目标对准在了曹节和他的党羽们的身上。曹节是窦妙最为庞信的宦官之一,窦武的武力逼供让窦妙感到左右为难。是啊一边是至亲一边是至爱,如何取得确实是剪不断理还乱,最后思来想去,不知道如何处理的她采取了“中立”的办法,即不直接拒绝窦武的请求,也不直接采取行动,选择高高挂起。

光阴荏苒,眼看一转眼几个月过去了,窦太皇后那里始终没有对曹节的事做出决断,“幕后推手”陈蕃再也忍耐不住,从幕后走到台前,向皇太后打了一个小报告。就是这个小报告却引发一场血案。

报告包含三层意思:

第一个关键词:豺狼当道,安问狐狸。解析:我听说,如今的首都洛阳早已人心涣散,人言畏惧,人面兽心,人欲横流,乱成一锅粥了,都说曹节、侯览、公乘昕、王甫、郑飒等宦官和赵娆、女尚书组成一个“官联集团”,一起扰乱天下,一起攀龙附凤,一起升官进爵,一起共命运同共退。他们的言论不直,行为不正,不但欺天,而且负人,在朝中形成了一股歪风邪气。

第二个关键词:魑魅魍魉,莫能逢之。朝中反是敢公然违背和抗拒“官联集团”的人,不是被谣言中伤,就是被诬陷中伤,不是被利剑刺伤,就是被暗箭射伤。举朝的文武百官,都如同河里的木头,东漂西荡,随波浮沉,只知道明则保身,畏惧权势。

第三个关键词: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现在如果不诛杀“官联集团”,必然发生大的灾难,危害政府。大灾难一旦爆发,恐怕难以控制。为今之计,理应顺应民情,把苏康、管霸等奸佞一起处决,以绝后患。

结论:请求把我的这道奏章开诚布公,使天下人都知道我对他们痛恨、痛责、痛切,不敢再无法无天,无所不为,无孔不入,这样国家才有可能避免无妄之灾。

事实证明,陈蕃显然是被怒气冲昏了头脑,窦武的小报告已是前车之鉴了,窦妙碍于老爹的颜面,才象征性处理了两个“替死鬼”,连老爹都进行的是“忽悠”,那么陈蕃在梁太后眼里又算是什么,算是老废物一个,他的上书自然是“忽视”了。

窦武和陈蕃两人的“单独行动”都“碰壁”后,两人再度调整思路和策略,走向了“联合公然行动”的道路,把目标对准了黄门令(禁宫侍从长)魏彪。

窦妙被逼无奈,只好“忍痛割爱”,摘掉了魏彪的乌纱帽让他回家种红薯去了,然而,顶替魏彪的却是宦官山冰,换汤不换药,窦太后显然想将“忽悠”进行到底。

联手出击,虽然效果没有达到最佳,但好歹也有取得了一点成效。这时窦武和陈蕃充分发挥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对长乐尚书(乐宫秘书)郑飒发动了新一轮的攻势。结果梁太后没有招架之功,下令逮捕郑飒,收押北寺监狱,接受调查,听侯发落。

对此,直性的陈蕃向窦武埋怨说:“这种罪大恶极的贪官,应该立处决才对,怎么还要接受调查,听侯发落啊,这太不公开了。”

对此,理性的窦武对陈蕃回答说:“别急,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掉。”于是,在他的提议下,窦太后很快任命老尚书令(宫廷秘书长)尹勋和新任的尚书令山冰、侍御史(执法监察官)祝珍三人组成了“审查三人组”,对狱中蹲的郑飒进行了突审。这个时候的山冰在窦武的赤裸裸的淫威下,为了明哲保身,他很识时务地选择了“归顺”窦武。也正是因为这样,很快在“审查三人组”的齐心协力下,受不了严刑拷打的郑飒就进行了召供,而他所召供的这些罪刑中,很多都牵连到宦官集团中的“大哥大”曹节和王甫的身上。

口述、笔录、签字、画押,当顺利完成这样的手续后,尹勋拿着招供书高兴的手舞足道,一边向窦武和陈蕃汇报,一边连夜把奏章递交给窦太后,指出曹节和王甫等人罪大恶极,理应给予惩处。

一切都出奇的顺利,接到汇报的窦武和陈蕃欣喜若狂,笑逐颜开,认为这次曹节和王甫就是再狡猾的泥鳅,也难逃法网恢恢了。

然而,事实证明,窦武和陈蕃同兴的太早了,尹勋的奏章递进了皇宫,中途却出了“变故”——被卡住了。谁人敢如此胆大妄为呢?

快刀斩乱麻

原来这个时候因为宦官受庞,所有的奏章如同现在的物流一样,必须经过他们这个“中转站”,才能到达皇太后或皇帝的办公桌前。

这个时候因为窦武和陈蕃连番向宦官集团开炮,接二连三有人中弹落马,因此所有的宦官都是人人自危,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他们对政府官员的每一份奏章,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大祸临头。也正因为这样,他们采取的措施是高度重视、密切注意、积极配合的“防、堵、疏”。目的就是要通过严防密堵暗疏使这些对他们不利的奏折“半路折戟”,到达不了皇太后和皇帝办公桌前,把一切不利因素消灭于萌芽状态。

也正是因为这样,严防死守日夜职班的小宦官对尹勋三更半夜送的奏章很是警惕,马上通知了长乐宫五官史(太后宫中宦官头目)朱瑀。

朱瑀可不管偷看奏章是犯法的事儿,悄悄地打开了密封着的奏章,看完之后怒发冲冠:“宦官犯法,当然可以杀。可是对我们这些没有犯法的,为什么也要赶尽杀绝呢?”尹勋的奏章对宦官集团的大哥大级别人物可谓是一网打尽,本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原则,朱瑀连夜召集他的下属共普、张亮等十七人,然后开始了他的作秀表演,他上演的是一哭二闹三造谣:“陈蕃和窦武奏请皇太后废黜皇帝,这是以上犯上,大逆不道啊!我们身为臣子,虽粉身碎骨,万死不辞,也要保护圣躬啊。”

然后在朱瑀的授意下,那个小宦官的开始作秀表演了,他故事泄露那份奏章的内容,少数犹豫不决的,徘徊的,观望的,在生死关头也都下定了决心。于是乎,众人便在朱瑀的提议下歃血为盟,组成了“十八罗汉”,发誓先下手为强,干掉窦武、陈蕃。

达成统一战线后,朱瑀立马把情况向宦官集团中的大哥大曹节和王甫进行了汇报。曹节和王甫一听,炮火都打过来了,这还得了,于是当机立断,进行了两步走。

第一步,故意让宦官们在宫中进行“跑步比赛”、“龟兔赛跑”——东奔西跑,“卡拉OK比赛”、“拔河比赛”——大声喧哗,总之,场面乱成一锅粥。

第二步,由曹节亲自出面,跑到刘宏的寝宫,说了这样两句话:

1、窦武和陈蕃准备发动政变,要对陛下下毒手,形势十分危急啊。

2、现在唯一的办法是立刻坐上德阳金銮宝殿,发出诏书,号召朝中大臣和禁卫军前来勤王。

这个时候汉灵帝已是“身不由已”了,于是乎,在宦官群武装保护下,赵娆充当“女保镖”,护送汉灵帝登上前殿。

这个时候,汉灵帝只需继续当他的“傀儡”就行了,一切都看曹节的表演了。曹节马上来了个四步走:

第一步:关闭所有宫门。

第二步:召唤尚书台官属。

第三步:以刀架脖子的方式,威胁尚书台官属撰写诏书,任命王甫为禁宫黄门令。

第四步:王甫持节到北寺监狱,搜捕尹勋、山冰。

事实证明,曹节不愧为宦官集团的大哥大,他一出马,四步走一气呵成。接下来就王甫的表演了。

王甫马上也来了个四步走。

第一步,马上去前往北寺监狱,逮捕尹勋和山冰。结果尹勋和山冰都怀疑诏书有假拒不接受搜捕。这个时候的王甫可不客气了,刷刷两剑,以快刀斩乱麻的方式把山冰和尹勋送到阎王那里报道去了。

第二步,将被窦武送进监狱的长乐宫尚书郑飒放出来。

第三步,王甫马不停蹄地率领卫士回宫,直宫窦太后居住的长乐宫。平常王甫胁肩谄笑,比奴才还奴才,此时,他却如同咸鱼翻身,趾高气扬,“威逼”窦太后交出皇太后的金印来。此时的窦太后哪有反抗之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金印“官联集团”夺去,而无可奈何。

第四步,王甫先生得到了皇太后的金印,立即封锁长乐宫所有的宫门,切断通往北宫的复道。

做完这四步,官联集团已是万事俱备了,接下来不用再等东风了,是直接亮剑的时候了,曹节和王甫直接派刚出狱的郑飒持节,率领侍御史、谒者去前去逮捕窦武等人。

窦武哪里料到会发生这样“突如其来”的变故,只好来了个死马当活马医,同样来了个三步走。

第一步,拒不接受逮捕令。

第二步,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到步兵校尉军营,向他的当步兵校尉的侄儿窦绍求助。

第三步,紧急召集就近的首都洛阳北郊驻军五校营的战士几千人,进军屯兵在都亭,并对将士下令说了这样一句话:“宦官谋反,凡能杀贼勤王的,一律重赏。”

结果奉命抓捕行动的郑飒遭到了强烈的抵抗。为了不弄得个两败俱伤的下场,郑飒一边采取围而不攻的策略,另一边及时向曹节和王甫求救。

此时的曹节和王甫知道不成功便成仁的道理,马上拿出皇上和皇太后的两颗金印在,颁发的“伪诏书”:命令刚从北方中匈边境还朝的护匈奴中郎将张奂率五营兵前来勤王。

张奂接到命令不敢不来,也不能不来,于是乎,马上就和王甫的虎贲羽林军会师了,顿时士气大增了,马上向窦武拒守的步兵营发动了进攻。

这时,陈蕃先生才听到风声,他把事情搞大啦,却无法使它平息,虽然是万人敬仰的皇家师傅(太傅),在两颗金印的诏书之下,已被肯定为乱臣贼子,他手无寸铁,唯一的一条路,是以身殉职。他这气象是悲凉的,就在中途,跟王甫先生的宫廷警卫军,头碰头的相遇。

而这时的陈蕃听说宦官发动了宫廷政变,眼看形势十分危急,可此时又计可施,只好决定孤注一掷,破釜沉舟,率领宰相府一些属员八十余人,手持刀斧,直奔皇宫,马上来了个“直捣黄龙”。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此时陈蕃的心情是沉重的,曾经的梦想,曾经的美好,如同昙花一现,此时这做种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果然,在路上,陈蕃就跟王甫的宫廷警卫军来了个“真情对对碰”。

“大将军窦武忠心保卫国家,黄门谋反为何反而说成窦武大逆不道!”陈蕃大声叫道。

“先皇帝才刚刚去世,坟墓都还没有干,窦武有什么本事,对国家有什么贡献,对朝廷有什么功劳,却父子三人都封侯爵。又在家里花天酒地,偷偷摸摸把宫女们弄过去享乐,不过十几天时间,家产就猛增几万两银子。身为政府高级官员,竟是这种德行,天下还有公道吗。你身为宰相,跟他狼狈为奸,肯定不是好人。小子们,给我把这奸邪之徒拿下!”王甫反驳道。

陈蕃带的这临时拼凑的乌合之众当然不是训练有素的正规军的对手,结果陈蕃对王甫如同鸡蛋碰石头——没法比。最终,成为阶下囚的陈蕃被押送到北寺监狱。

北寺监狱曾是关押郑飒的地方,现在突然风水轮流传,因此,陈蕃的到来,那些大小宦官自然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给他的“见面礼”首先是拳打脚踢,让其劳其筋骨。然后是嬉笑怒骂,让其苦其心志。“你这个老精怪,看你还能不能去裁减我们这些宦官,夺走我们的俸禄和借贷的权力!”

陈蕃到了这时,对生已不抱任何希望,对死已是相当渴望了。于是他来了个以其人之道还施彼身,对宦官们进行了“回敬”,这下更加惹怒了这些良心泯灭的宦官们了,于是他们下手更重更快了,一阵劈哩啪啦声响之后,将年届八旬的陈蕃打的皮开肉绽,鲜血直流,到了奄奄一息,空乏其身的地步了。

尽管如此,曹节和王甫怕夜长梦多,还是对陈蕃下达了“立斩”的命令,结果这位中流砥柱的忠臣当天夜里便一命呜呼了,留下了“出师末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悲惨结局。

一网打尽

陈蕃死了,孤掌难鸣的窦武的处理也好不到哪里去,坚持了一个晚上后,曹节和王甫因为有金印在手,调来的禁军从四面八方涌来,对窦武的步兵营已形成“瓮中捉鳖”的态势。

尽管窦武是唐唐的一国之大将军,但此时,才悲哀地发现,什么大将军,什么总司令,只不过是虚名一个,只不过是空壳一个。

“窦武造反,证据确凿,皇帝发兵讨叛杀贼,乃是为国为民。你们都是国家的军队,负责保卫宫廷安全,应该知道忠奸是非。现在放下屠刀立马归顺的,皇帝都有重赏。”王甫开始上演“攻心计”了。

事实证明,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通过“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喊话,原本还在苦苦支撑的步兵营军心开始动摇,队伍开始瓦解,不一会儿,竟然来了个天女散花,全部消失的地无影无踪了。

窦武和窦绍叔侄再英雄也是徒劳了。既然逃不出重重包围圈,又不愿受辱的他们,选择了以自刎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这些宦官又派人大肆搜捕窦武的然后全部加以诛杀。比方说,宦官又诬陷保卫皇帝的特警队队长(虎贲中郎将)刘淑、前任尚书魏郎,说他俩和窦武等人通谋,逼迫他俩自杀。将窦太后迁到南宫,把窦武的家属流放到日南郡(越南中部)。从三公九卿以下的官员,凡是得到过陈蕃、窦武所推荐的,以及他们的学生和部下,都全部免官,并从此不允许这些人再出来当官。议郎、勃海郡人巴肃,他开始时参与了窦武的密谋,曹节等人一时不知道,只是坐罪禁锢不许再做官,后来被发现,连忙下令逮捕巴肃。巴肃自己乘车来到县政府,县令将他迎到后阁,解下县令印信,打算和巴肃一起逃走。巴肃反对说:“做臣子的人,应该是有谋略不隐藏,有罪过不逃避,我既然没有隐藏谋略,又怎么敢逃避应得的刑罚呢?”巴肃说完,就让县令杀了。

紧接着,官联集团本着斩草除根的原则,开始了声势浩大的“秋风行动”。结果,窦武的亲戚、朋友,包括客人都成了“落网之鱼”。官联集团没有犹豫没有迟疑,大手一挥,统统被革杀勿论。支持窦武的侍中刘瑜、屯骑校尉冯述都遭到了诛灭三族之血灾。

同时,官联集团又诬陷虎贲中郎将刘淑、尚书魏郎和窦武通谋,把他们缉拿归狱,最终逼迫他俩双双自杀。接着把窦武的妻子被贬窜到日南郡(越南中部)。

另外,从三公九卿以下的官员,凡是得到过陈蕃、窦武所推荐的,以及他们的学生和部下,都全部免官,并从此不允许这些人再出来当官。议郎、勃海郡人巴肃,他开始时参与了窦武的密谋,曹节等人一时不知道,只是坐罪禁锢不许再做官,后来被发现,连忙下令逮捕巴肃。巴肃自己乘车来到县政府,县令将他迎到后阁,解下县令印信,打算和巴肃一起逃走。巴肃反对说:“做臣子的人,应该是有谋略不隐藏,有罪过不逃避,我既然没有隐藏谋略,又怎么敢逃避应得的刑罚呢?”巴肃说完自杀了。

肃清外围后,官联集团最后对窦妙下手了,她很快被上演的动作叫宫锁珠帘——囚禁于南宫。

至此,窦家班全部灰飞烟灭。

值得一提的是,陈蕃等人死后,居然露尸于野,官联集团下令不许给其收尸,陈蕃的朋友朱震悄悄地埋葬了陈蕃的尸体,并且密密地把陈蕃的儿子陈逸藏匿起来。结果,被无所不知的官联集团知道了,朱震全家被捕,不分男女老幼都戴上刑具,进行严刑拷打。朱震选择了视死如归,宁死不屈,不肯吐露陈逸的藏匿之地。最终以他一家的性命保存了陈蕃唯一血脉陈逸逃脱宦官的魔爪。

窦武大将军府的掾吏胡腾,也冒着枪林弹雨,收殓埋葬了窦武的尸体,并公然为窦武吊丧祭祖,同时,还把窦武年仅2岁的孙子窦辅采取狸猫换太子的方式,冒充是自己的儿子,派大将军府里的少将(令史)张敞把他藏到零陵郡(治湖南省零陵县北)境内,也得以逃命。当然,做完这些,胡腾马上要为自己的“胡乱扎腾”买单了,结果他受到官联集团的终身监禁的处罚,能保全一命,已是官联集团格外开恩了。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qw/4269.html

上一篇:风声水起
下一篇:势不两立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