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话题 > 历史悬案

纳粹为何使用“卐”作标志?

历史大观园 历史悬案 2020-05-28 23:06:09 0


2000年,一位英国记者乘坐飞机经过距离柏林110公里处的波兰亚斯沃小镇时,发现丛林中有用树木组成的“卐”字这一法西斯标志。这个标志是由48棵与丛林中不同树种的树有规则的排列组成,长度和宽度均为60米,线条分明,标志明显。这48棵树都是落叶松,周围长满四季常青的针叶松。春夏两季它们没有区别,但每到深秋和初冬,落叶松的叶子逐渐变成黄色,一个黄色的“卐”符号便凸显出来了。据查,这是在希特勒活动猖獗时,一个法国乡下的土财主特意栽种的。

照片在报纸上一刊出,立刻引起许多国家的强烈反对,尤其是遭受过法西斯德国侵略的国家,更是言辞激烈。强烈要求法国政府立即将其铲除。法国的法律也不允许在公开场合展示纳粹党标志,所以,这个标志被铲除了。

这一颇具神秘色彩的“卐”符号一经出现,又引起了世人对于纳粹余孽死灰复燃的担忧和关注。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疯狂的纳粹党徒正是聚集在这一旗帜下干尽了坏事。排犹运动、入侵别国、惨无人道的屠杀,这些痛苦的记忆仿佛挥之不去的梦魇远远还未淡出人们的脑海。

纳粹为何使用“卐”作标志?

纳粹标志

那么,纳粹“卐”字符,到底有什么含义?

其实,在人类文化史上,“卐”与“卍”作为符号,很早就出现了。希特勒只不过是窃取了这个符号,将之演化成“卐”用作纳粹党徽。

许多上古时代的部落都有“卐”的符咒,如古波斯、古希腊、古埃及、古印度、特洛伊都出现过这个标志。在原始先民的眼中,它是太阳或火的象征,代表光明。

东汉时期,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卐”的标志也传入中国。佛教梵文读音为“室利踞蹉洛刹那”,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吉祥海云相”,也就是呈现在大海云天之间的吉祥象征。这个标志画在佛祖如来的胸部,被佛教徒虔诚地认为是祥瑞的符号。当然,中国佛教有众多的分支,在不同的时期对这个标志的理解也不相同,北魏时期译为“万”字,唐僧玄奘译成“德”字,认为只有德字才能显示出无上的法力。

“卐”其实有两种不同的写法,一种是向右旋,—种是向左旋(“卍”)。中国的佛教都是向右旋转,因为佛教中认为右边是比较吉祥的。

两河流域发掘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了5500多年前的彩陶,其中象征生育的女神陶像,肩膀上就有“卐”字标记。距今4000年到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马家窑文化,也发现了130余种刻画符号,其中就有“卐”字,不过学者研究认为,这个符号不过是先人随手画出。欧洲进入中世纪之后,“卐”符号成为装饰性符号。在早期基督教艺术和拜占庭艺术中,都可见到它。

另外,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如波利尼西亚、南美洲和中美洲、北美洲的纳瓦霍印第安居住区,也都出现了“卐”和“卍”的符号。纳瓦霍印第安人以“卐”象征风神雨神。早期日耳曼民族共有的神托尔,是个雷神,“卐”是他的槌子。

希特勒又为什么选用近似的“卐”作为纳粹标志?它到底有什么玄机呢?

第一种说法认为这个标志是根据纳粹党的党名拼音设计出来的。纳粹党翻译过来就是国家社会党,在德语中“国家”和“社会”的拼音开头都是“S”,在设计标志时,设计师无意中看到两个“S”交错重叠在一起,形成“卐”字形状。而且在日耳曼民族中,这个标志是雷神的锤子,象征意义也非常地好。20世纪20年代,在为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党设计党旗时,希特勒选择了红底白圆心,中间嵌一个黑色“卐”字的设计。希特勒对这个设计非常满意,认为“这是一个真正的象征”。他在《我的奋斗》一书中说:“红色象征我们这个运动的社会意义,白色象征民族主义思想。‘卐’字象征争取雅利安人胜利斗争的使命。”后来,希特勒还为他的冲锋队员和党员设计了“卐”字臂章和“卐”字锦旗。1935年9月,它成为第三帝国的国旗和徽章。

第二种说法是美国学者罗伯特·佩恩提出的。佩恩认为,这个标志和希特勒有关,希特勒小时候特别崇拜权威。他家附近有一座古老的修道院,修道院到处都有这种标志。特别是最有权势的院长的标志就是袖口上有“卐”符。佩恩认为,正是由于小时候的经历,才使他选用这个标志。

第三种说法就有点民族优越感的意思了,一个名叫“新圣堂骑士团”的反犹组织给了希特勒很大的影响。希特勒承认他们的观点,认为他们所属的雅利安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必须保持其纯洁的血统。这个组织的发起者是一个占星家,希特勒极为相信他,军国大事都先要他占卜一下。这个组织的符号就是“卐”字。所以,他在后来设计党旗时,选用了这一符号。

不论什么标志,都只是一个符号而已。无论它本身寓意多么吉祥,如果被用于非人道的组织和行为,或许一时之间会让人畏惧,但是绝不会因此被赋予崇高的力量。希特勒妄想在这一标志的引导下,称霸世界,结局是可想而知的。任何逆天而行的东西,无论外表多么华丽,都会一步步地走向灭亡。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mht/lsxa/2875.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