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话题 > 通俗讲史

奸相秦桧:南宋第一权奸的手腕与末日

历史大观园 通俗讲史 2020-05-30 19:54:28 0


禁军战乌鸦

绍兴和议达成以后,高宗皇帝和秦桧这对昏君奸相,开始在江南过起了苟且偷安的小日子,可谓“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

实际上,宋高宗与秦桧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的。

宋高宗前半生颠沛流离,从十九岁一即位就受尽磨难,四处逃亡,不到三十五岁,头发就全白了。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几乎是一边倒的,都说他是个十足的昏君。事实上,宋高宗的人性是很复杂的。

宋高宗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节俭君主。节俭到什么程度呢?他在杭州城的凤凰山麓修建的皇宫,一共只有十来间像样的大殿。要知道,北京紫禁城的房子号称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实际上也有七千多间。

而且,宋高宗皇宫的十来间大殿是一殿多用的。比如,朝廷要举行大典,“金銮殿”就要换牌子:明堂大礼,正朔朝会,皇上接受文武百官朝贺,换成“大庆殿”;如果是要发布任命,就换成“文德殿”;赶上圣节上寿,皇上或者太后娘娘过生日,又换成“紫宸殿”;到了科举殿试、进士唱名的时候,再换成“集英殿”。就这样不断换牌子,一殿多用,足见这个皇宫有多简陋。

关于高宗皇帝的这个简陋宫殿,还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儿。凤凰山麓植被很丰富,林木茂盛,乌鸦特别多。成千上万的乌鸦,整天哇哇乱叫,高宗皇帝的办公和休息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有时候高宗跟文武百官讨论朝政,都得大声嚷,否则根本听不见。晚上乌鸦乱叫,高宗也睡不好觉。

大臣们一看,这太不像话了,百官上朝声音盖不过乌鸦,皇上还被乌鸦吵得没法儿休息,于是就找禁军士兵里射箭射得准的,拿弹弓来打那些乌鸦。这些禁军士兵累得都快散架了,总算把乌鸦打退了十五里。

谁说大宋禁军不能打仗,这不把乌鸦打退了十五里,取得大捷了吗?可是没过两天,乌鸦又班师回来了。禁军士兵苦恼不堪,这玩意儿怎么对付啊?

高宗皇帝微微一笑,说算了,你们也别折腾了,没这乌鸦的叫声,朕还睡不着了。

高宗皇帝的前十九年,一直跟着徽宗在繁华的东京城里过着精致奢侈的生活,现在来到凤凰山这个地方,整天听着乌鸦叫,住着只有这么十来间房子的宫殿,还觉得奢侈得不得了,这一点其实是难能可贵的。

节俭到了抠门儿的程度

更有意思的是,高宗皇帝厉行节俭,已经到了抠门儿的程度。

按照惯例,每到过年过节、祭祀庆典的时候,皇帝要对大臣有所赏赐,可是当时南宋国用大窘,朝廷没钱,再者就是高宗从内心来说也不想赏赐,怎么办呢?高宗就给大臣开白条。他拿白纸写上要赏赐给大臣的东西,盖上御玺,往下一发,文武百官接到白条一看,顿时哭笑不得。

高宗皇帝给大臣们赏的什么呢?马半匹,公服半领,金带半条,汗衫半领,裤一只。大臣心想,皇上给我半匹马、半领公服,也不知道是左右裁开还是上下裁开,腰带也给半条,汗衫也给一半,裤子只给一条腿。古人说的裤是套裤,只有裤腿,中间是没裆的,有点儿像现在女士穿的长统袜,是成对的。

高宗赏赐大臣为什么都只给一半东西呢?皇帝的意思是,另一半下次再赏。下一次,皇帝又是马半匹,公服半领,金带半条,汗衫半领,裤一只,这下倒是凑成一对了。

可是,大臣们又傻眼了,因为皇上只说赏赐,却没写明上哪儿去领这些东西。实际上,高宗皇帝就是不想赏赐,想节省而已,大臣们都说他太刻薄了。

高宗皇帝对大臣抠门儿,对自己也一样。宋金和议达成以后,他与大臣们讨论扩建宫殿的事。负责这件事的大臣就向他呈报,说打算盖三百间房子。高宗皇帝看了,大笔一勾,就减去了三分之二。他说,当年漂泊海上的时候,没房子都活得有滋有味,现在国用都不足,何必要那么多房子,有几间遮风避雨就可以了。

不仅如此,高宗皇帝对自己的饮食也有严格限制,他说自己只爱吃青菜、豆腐,山珍海味咽不下去,后来御宴就都上素菜。我们知道,古代把当官的叫肉食者,老百姓叫蔬食者,现在连皇帝都不吃肉了,这是很少见的。高宗皇帝这是带头吃素,以节省国用。

我们从宋高宗的这些举动可以看出,他并不是完全昏庸无能。按说他勤俭持政,有励精图治之心,是应当成为一代英主的。至少,他也保住了江南的半壁江山,也算是中兴之主。

可是,由于宋高宗害死岳飞,宠信奸相秦桧,史学家对他的评价,却还不如他昏庸的爹。高宗皇帝如果九泉之下有知,肯定会为自己鸣不平。

打击政敌的手段

宋高宗为什么如此宠信秦桧呢?

秦桧从北国回到南宋后,很快就得到了高宗皇帝的宠信,升任宰执。高宗皇帝那么抠门儿,赏赐起秦桧来却是不遗余力,不但金银绢帛无数,还亲自为秦桧的住处题写匾额,秦桧家里每有婚丧嫁娶,高宗皇帝也必定前来捧场。

秦桧能够控制宋高宗,自然有他的过人之处,他非常注意运用手段打击政敌,提拔亲信党羽。

秦桧打击政敌,手段狠毒,岳飞就是一个例子。在朝中,所有主战派的大臣都是他眼里的大敌,其中有三个人最遭秦桧记恨,也被他整得最惨。

第一个人,是在他之前做宰相的赵鼎。赵鼎在朝中颇有声望,也很受高宗器重,而且秦桧能够被提拔起来,恰恰是赵鼎之功。秦桧被赵鼎提拔起来之后,却开始排挤赵鼎,把赵鼎贬去做知州。

一开始,赵鼎被贬到了绍兴,后来又被贬到泉州,秦桧还不放心,将赵鼎一贬再贬,最后贬到了广东潮州。我们现在一听,会想到是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的地方,但那个时候,潮州可不像今天这样,当年那里是专门流放犯人的。

在古代,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大臣被皇帝贬谪,还要写拜表感谢皇帝隆恩。赵鼎被贬到潮州后,就写拜表说:“白首何归,怅余生之无几;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意思是,我头发都白了,还把我贬到这个蛮荒烟瘴之地,肯定是回不来了,但是我丹心为国,九死不移。

秦桧一看赵鼎的拜表,心想,此老倔强犹昔,都把你贬到那儿去了,你还跟我狂,既然你不怕死,那我就让你死。于是,秦桧命令潮州地方官员对赵鼎严加管束,每天快马进京,把赵鼎的一举一动报告给朝廷。

这样一来,赵鼎的日子过得也实在没劲了,他知道秦桧欲置他于死地,他不死,会连累全家。于是,赵鼎就自杀了。

第二个遭秦桧记恨的,是大臣李光。李光属于主战派,也做过副宰相。李光被贬官后,也是先在绍兴做知府。绍兴和议将成的时候,绍兴的百姓游行,抗议朝廷签署卖国条约。秦桧就诬陷李光,说李光煽动百姓游行,动摇国本。

这样一来,李光百口莫辩,又被贬到了琼州,就是今天的海南岛。李光在海南岛没事可做,就写写笔记,记录自己为官几十年来的宦海见闻,想把这些文字传给后代子孙。中国古代称圣贤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李光想,我现在没有立功的机会了,就立言立德,把史料传给子孙,这样也算是对得起祖宗了。

没想到,李光的笔记被秦桧拿到了,秦桧上表说李光私修野史,诽谤当今。这可是大罪,李光一家都受到株连,不但李光被迫害,连他的儿子也因此入狱。

秦桧重点迫害的第三个人,是胡铨。我们看宋词,胡铨的词慷慨悲歌,壮怀激烈。胡铨坚决反对与金议和,当初就是他提出要把秦桧和王伦的脑袋砍下来,挑在竹竿上游街,然后把金国的使臣扣下,激励三军将士讨伐金国。

胡铨曾经说过:“臣有赴东海而死尔,宁能处小朝廷求活耶?”就是说,如果你们要是跟金国议和,我宁可跳东海去死,也不愿意在小朝廷存活。他这话一出,高宗皇帝龙颜大怒,本来是想把胡铨杀掉的,但是宋朝的祖宗家法规定不杀文人,高宗皇帝就把胡铨贬到了广东,让他去看仓库大门。

后来,秦桧的妻舅有一次到广东视察,在一份名单上看到有胡铨的名字,就说了一句,胡铨怎么还不过海?意思就是,秦丞相不喜欢这个人,这个人怎么还能留在广东,应该让他过海。就这么一句话,胡铨就被贬到了海南,幸亏胡铨当时还算年轻,命大,他咬牙坚持了下来。

从这三个人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出,秦桧及其党羽清除政敌的手段是非常残酷的。

科举作弊有新招儿

秦桧提拔自己的党羽,也是不遗余力。

宋朝对科举考试是相当重视的。唐朝的时候,对参加科举的人的身份是有限制的,三代以内不能是白丁才行。而宋朝则是英雄不问出身低,除了罪犯、倡优子弟,谁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宋朝的时候,大量文人进入了仕途。

平民子弟和官宦子弟都要参加科举考试,为了保证公平,朝廷专门有两点措施,一是糊名,即试卷要密封,跟今天的高考一样;二是誊录,就是阅卷之前,找工作人员把所有考生的试卷再重新抄一遍。

我们今天的高考刚刚实现网上阅卷,考官还能看见考生的笔迹,而宋朝的考官则根本看不到考生的笔迹,因为试卷都是工作人员誊抄过的。这样一来,想通过辨认考生笔迹作弊就不太可能了,可见宋朝对科举考试公平性的重视。

秦桧的孙子秦埙,十岁就享受三品官待遇了,平时不学无术,无心向学,这样的人怎能指望他通过科举考试呢?但秦桧就是有办法。

这一年,秦埙报名参加科举考试。秦桧想,怎么才能让我孙子的卷子被考官看中呢?秦桧想出了一招儿,命人去把阅卷官请到家里来。太师有请,谁敢不去?阅卷官赶紧颠颠地跑来了,可是秦桧家的下人却说太师有事,请他先到太师书房坐坐。阅卷官就到秦桧家的书房等,左等右等都不见太师来。

阅卷官百无聊赖,就四处看看,心想,这太师的书房怎么连本书都没有?再一看,桌上有一篇文章,他就拿起来看。一个时辰过去了,未见太师召见,两个时辰过去了,还是未见太师召见。最后,阅卷官把太师桌上的那篇文章都倒背如流了,太师府的下人才来说太师没空接见,让他改天再来。

阅卷官讷讷而退,心想,这一趟也不白来,还背了一篇文章。等到科举考试的卷子收上来,阅卷官一看,呈到面前的第一篇文章,就是他在太师府背过的那篇。

阅卷官开始琢磨了,这文章是谁写的?挑开一看,是秦埙。阅卷官马上明白了:太师叫我去读这篇文章,原来是这个意思,我不能不理解太师的一片苦心,于是,就给秦埙判了个第一名。

不显山不露水,就把事情办妥了,秦桧这手段用得多高明。幸亏此时高宗皇帝对秦桧这种张扬跋扈的做法,早已看不下去了。最后,到了御笔钦点状元的时候,高宗皇帝一看,秦桧的孙子秦埙排第一,马上就知道是秦桧事先安排好的。再看秦埙的文章,跟他爸爸秦熺的文章差不多,肯定都是找人代写的。高宗皇帝朱笔一挥,把秦埙弄了个第三。

即使是第三名,那也是探花,像秦埙这种胸无点墨的纨绔子弟,居然也做了探花。

把皇帝攥在了手里

秦桧控制高宗皇帝的另外一招儿,就是把皇帝身边的人全都给收买了。

中国古代的皇帝其实也挺可怜的,中国的很多地方,可能都没有去过。那么,皇帝靠什么了解天下大事呢?就是靠不断地学习。皇帝每天处理完公务,就要上课,由经筵日讲官给皇帝讲课。

于是,秦桧就让自己的党羽去给皇帝做经筵日讲官。这些人不但经常会在高宗皇帝面前替秦桧说好话,而且一旦秦桧想整谁,就让经筵日讲官在皇帝面前诋毁这个人,先给皇帝一个坏印象,然后再把弹劾这个人的奏章一呈上,皇帝一看,准奏,这个人就完了。

另外,秦桧还特别注重跟宫里人来往。高宗的原配邢氏死在北国,消息一传回来,秦桧就力主立吴氏为皇后。我们前面讲过,这个吴氏曾经搭弓射箭,射死几个乱军,掩护高宗上船,算是有功之人。

吴氏做了皇后,自然对秦桧非常感激,还跟秦桧做了亲家。吴皇后非常长寿,她本身比高宗皇帝小很多,又活了八十多岁,历经了高宗之后的好几朝。后来,秦桧这个祸国殃民的权奸倒了之后,居然满门无事,就是因为有吴皇后的大力保全。

再有一点,秦桧还拼命拉拢高宗皇帝的医官。我们知道,高宗皇帝由于早年受到惊吓,丧失了生育能力,一直没有皇储。高宗为这件事儿一直很着急,暗暗地遍访名医。后来,高宗皇帝封一个叫王继先的医生做了医官,专门负责医治他的隐疾。

于是,秦桧就费尽心机地去巴结王继先。秦桧的夫人也姓王,《岳飞传》里说,秦桧的夫人王氏极其歹毒,是她出主意害死了岳飞。秦桧让王氏认王继先为义兄,这样一来,秦桧跟王继先之间就成了郎舅关系。

你想,高宗皇帝连这样的隐疾都交给王继先治,可见对王继先是非常信任的。王继先整天在皇帝面前说秦桧的好话,高宗皇帝能不重用秦桧吗?高宗皇帝曾说王继先是朕之司命,秦桧是国之司命,他对秦桧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

秦桧通过这一系列的手段,把高宗皇帝牢牢地攥在了手里。

满城来找狮子猫

南宋政治最黑暗的时代,就是秦桧当权的时代。

秦桧重用的全是自己的亲信党羽,凡是跟他意见相左的人,都被他排挤掉了。史书上记载:“士大夫之有名望者,悉屏之远方。”意思是凡是有名望的士大夫,只要跟秦桧政见不合,全都被贬到远方了。

有一次,秦桧的走狗罗汝揖跟他聊天,无意中说了一句,反对议和的人,除了张玠之外,其他的都被处理掉了。罗汝揖本来是想表功的,没想到秦桧一听,脸色就变了,说罗汝揖你会不会办事儿,既然除了张玠都处理掉了,为什么不处理张玠?就这么一句话,张玠就被贬谪远方了。

史书上说,秦太师当国,“一时忠臣良将诛锄略尽,其顽钝无耻者,率为桧用”。秦桧铲除异己手段狠毒,提拔起亲信来却是不遗余力。他的家人乡党,只要五官不缺一样,智商勉强能算正常的,全都能够做大官。秦桧就喜欢用这些顽钝无耻的人,因为这些人不会跟他的意见相左。

秦桧的养子秦熺,在礼部主持的会试中,中了进士。一般人中了进士,都是先从县官,也就是七品官干起,然后一步步往上升,过个十几二十年,才修成正果。而秦桧的公子中了进士,六年就做到了枢密使。

这下好了,老爹是宰相,儿子是枢密使,文武两班被他爷俩儿全占了,老爹抓全国的行政,儿子管全国的军事。上朝的时候,大臣里领头的第一个是老爹,第二个就是儿子。

秦桧一门党羽,用尽手段把持朝政,把南宋朝廷搅得暗无天日。我们从一件事上,就能看出秦桧专政的时期,黑暗到什么程度。

有一次,秦桧的孙女,当时被封为崇国夫人,丢了一只狮子猫。这下可了不得了,临安府画影图形,到处张贴海捕文书,出动所有的捕快,上街给秦桧的孙女找猫。后来,秦桧嫌衙役捕快不够,又命令御前司兵士,也就是皇宫站岗的兵士,都出去满大街找猫。

秦桧给临安府的官员下令,限期几天破案,否则临安府所有治安机构的官员都别干了。临安府的官员赶紧命令兵士衙役们挨家挨户搜查,只要见到狮子猫,不管是不是崇国夫人那只,全都抱回来,一只一只地抱给崇国夫人过目。可是临安城的狮子猫基本上都被逮光了,就是没有崇国夫人丢的那只。

崇国夫人不干了,说你们这不是糊弄我吗?一点儿办事能力都没有,怎么当的官?最后,临安府的长官实在没办法,只好跪在秦桧的孙女面前,苦苦哀告,崇国夫人这才恨恨作罢。

我们看,就因为秦桧孙女的一只猫,竟把整个临安城弄得鸡飞狗跳,足见秦桧当时权力熏天。

奸相秦桧:南宋第一权奸的手腕与末日

秦桧专权

皇帝身上藏匕首

实际上,高宗皇帝这样宠信秦桧,也是被迫的。

宋高宗也知道,由于绍兴和议的达成以及岳飞之死,老百姓都骂他是昏君,他需要找一个人来替他顶这个缸,于是找到了秦桧。百官骂高宗皇帝,高宗皇帝就让秦桧去堵百官的嘴。既然要让秦桧去堵百官的嘴,就要给秦桧足够的权力。

中国古代在宋朝之前,君权和相权之争,始终是君进相退,是君权越来越尊,相权越来越卑。而到了南宋,却出现了很大的反弹。高宗皇帝为了不挨骂,为了保全自己的名声,索性不管实事,自己放弃了一部分权力,让秦桧掌握大权,去处理朝中大事。

这样一来,高宗皇帝就给后世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南宋后来的很多君主都受制于权臣,南宋的权臣奸相,秦桧是第一个,后边的一个比一个奸。

宋高宗其实对秦桧早有防备,他每次接见秦桧时,身上都带着匕首,以防秦桧加害。当时,秦桧每次出门,都有五十名手持长戟的卫士跟随。秦桧这样做,是害怕有人杀他。

曾经有一个叫施全的殿前司侍卫要谋刺秦桧,但没有成功,被逮住了。秦桧问施全:“你一个小小的士兵,为什么要杀我?”施全说:“全天下人都要抗金,你却要议和,所以我要宰了你!”秦桧知道自己犯了众怒,从此,只要出门就带卫士,连进宫面圣都一样。

这么一来,高宗皇帝心里就很紧张,心想,我现在被你控制了,你万一想害我怎么办?因此,他在身上藏把匕首,防备着秦桧。

也就是说,高宗皇帝宠信秦桧,其实也是出于无奈,并不是自己愿意的。当年,他把秦桧的孙子秦埙,由状元贬成探花,就是向秦桧表明态度,让秦桧不要那么为所欲为。

秦桧专权跋扈,高宗皇帝早就对他心怀不满,但又奈何不了他,因为绍兴和议里有规定,宋朝不能随便换宰相,否则就算毁约,金国就要攻打南宋。

白铁无辜铸佞臣

后来秦桧病重,高宗皇帝前去探望,表面上一脸沉痛,其实心里已经乐开了花,心想终于盼到秦桧要死了。高宗到了太师府,秦桧的党羽们就向高宗皇帝建议,说为了保证秦太师的路线能够执行下去,应该让太师的儿子秦熺继任宰相之位。

高宗听了,不动声色,进来看了一眼秦桧,秦桧这时已经有进的气没出的气了,看起来是真要死了。高宗皇帝心里非常高兴,转身就出来了。

皇帝一出来,秦熺上前拦住他就问,如果秦太师归天,下一任宰相是谁?秦熺是希望高宗皇帝当时就拍板定他做下一任宰相。没想到的是,高宗皇帝瞪了秦熺一眼,冷冰冰地扔出了一句话,“此事卿不当与”,然后转身就走了。

第二天,宫里就传出了圣旨:秦桧加封建康郡王,致仕,秦熺升少师,致仕。这道圣旨的意思,就是给秦桧父子一个很高的头衔,然后让他们退休。

接到诏书,秦桧当晚就咽气了,秦府上下知道自己的末日到了,抱头痛哭。

当然,高宗朝对秦桧还算是不错的,到了孝宗执政的时候,秦桧的所有封衔一概取消,谥号改成了“谬丑”。秦桧这样一个误国权奸,最终总算是没落得好下场。

秦桧当宰相的十几年里,干的祸国殃民的事不计其数,他蛮横专权,排除异己,挟虏以自重,残害忠良。尤其是他害死岳飞这件事,给他留下了千古骂名。

从明朝至今,秦桧、王氏、张俊和万俟卨四个人的铁像,就一直跪在岳王的坟前。后人有诗说:“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mht/lstkp/3173.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