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话题 > 通俗讲史

死里逃生:迫不及待收兵权

历史大观园 通俗讲史 2020-05-30 19:52:38 0


抓住时机扳回面子

史书记载,岳飞班师之后,一气之下辞职不干,回庐山给母亲守孝去了。

岳家军一撤,金军又开始大举南下,宋军所得州郡又全部被金军占领。而且,完颜兀术这次心里憋着一股火,心想,我无论如何得打一场胜仗,不能让我一世英名付诸流水。于是,完颜兀术率十万大军南下,打到了濠州。

这一战,完颜兀术是志在必得,一定要打一场胜仗,扳回面子。但问题是,完颜兀术手下的十万大军,此时已是百战之余,可以说都是残兵败将、惊弓之鸟,尤其是那些汉族将士。因此开始时,宋军方面还是连连得分,取得了大捷,这让完颜兀术非常郁闷。

放到我们今天来说,完颜兀术本想靠终场一脚扳回比分,结果又被人家踢进一个球。他心有不甘,想抓住时机,再干一场。

就在这时,时机真的出现了。高宗皇帝看宋军在前线取得了胜利,就给前线将士下了一道旨意,先是表扬将士们为国为民不怕流血牺牲,扬我大宋国威,朕心甚慰,然后话锋一转,说“尚思困兽之斗,务保全功”。意思是说,我们要留神,狗急了跳墙,兔子急了咬人,我们能保住目前的局面,就已经不错了,不要贪功。

前线的将士们看到这个圣旨,本来高涨的士气,一下就降下来了,作战的劲头大减。而此时,岳家军还在千里驰援之中,还没有赶到淮西战场。据说,岳家军增援的速度很慢。速度慢的原因也许不在岳飞,但是,作为部队的最高统帅,这个责任是要由岳飞来负的。驰援淮西不利,后来成了岳飞的一大罪状。

这么一来,完颜兀术就获得了一个非常有利的时机。

终场哨前,进了一个球

完颜兀术有了可乘之机,心想,当年顺昌之败,我不就是上了刘锜那小子的当吗?他说他是花花公子,我就信了,被他打了个一塌糊涂,这次我要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完颜兀术事先就把话放出去,说岳飞要来了,我非常害怕,濠州这个地方,我不打算要了,准备撤军。

完颜兀术一面把大军埋伏好,一面让人打开濠州城门,地上扔些破烂的铠甲、生锈的刀枪、折断的弓箭和几面金国军旗,然后把当地的老百姓往南面赶,让他们去给宋军报信。老百姓见到宋军就说,完颜兀术要撤军了。

张俊一听完颜兀术要撤军,觉得立功的机会来了。他心想,进攻的完颜兀术我打不过,撤退的完颜兀术我还打不过?人们说我的军队是花腿军,这次让你们看看我们花腿军的厉害。于是,张俊赶紧布置人马,要赶在岳飞到来之前,抢到这个功劳。张俊特别安排自己的副手杨沂中去打濠州,以为这下给了杨沂中一个好差事、一个立功的好机会。

杨沂中就领了一队步兵,兴冲冲地往濠州去了。这队兵一路疯跑到了濠州城,一看,果然城门洞开,城墙上金国的军旗歪七扭八,刀枪棍棒扔了一地。杨沂中大喜,就命令宋军去捡便宜。就在这时,金国伏兵突然从四处杀了出来,这下杨沂中的部队傻眼了。你想,这几十里的路程,宋军都是两条腿跑过来的,来到濠州城,士兵们气还没喘匀,刀拔不出,弓拉不开,怎么跟金军打仗啊?

宋军一看金国的骑兵冲出来了,干脆集体向后转,后队变前队,哪儿来的还回哪儿去,又回头疯跑。但是,这次疯跑和来的时候可就大不一样了。宋军来的时候,疯跑是为了抢功,队伍起码还有个组织纪律性;而此时是为了逃命,是溃退,所以宋兵是四散而逃。

问题是,宋兵的两条腿哪儿能跑得过金国战马的四个蹄子啊?最后的结果是杨沂中的部队大部分被歼,两万多宋军士兵几乎全军覆没。

濠州一战,金军大胜。对于完颜兀术来说,这场胜仗意义不小,相当于金军终于在终场哨声响起之前,踢进了一个球。完颜兀术非常高兴,心想,我老人家终于可以对金国朝廷有个交代了。濠州大捷,完颜兀术扳回面子的愿望达到了,就不想再打了。

于是,完颜兀术就派人给宋高宗写信,首先倒打一耙,责问宋朝为什么要收复中原,挑起战乱,然后就说,双方还是应该以和为贵。

宋高宗一看,仗打到这个份儿上,金灭不了宋,宋也灭不了金,还是见好就收吧。

宋金的仗不打了,这个时候,高宗皇帝脑子里蹦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武将没有用了,应该处理他们了。

帝王最担心的事儿

于是,高宗召岳飞、韩世忠、张俊三员大将入朝。

韩世忠和张俊离都城比较近,先到了,七天之后,岳飞也到了。三员大将入朝,皇帝马上降圣旨,韩世忠、张俊授枢密使,岳飞授枢密副使,同时,撤销了三大帅的宣抚司。岳飞、韩世忠和张俊原来都是宣抚使,是宰执一级的人物,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大军区司令员。这道圣旨一出,宣抚司这个机构就撤销了,他们三员大将都晋升为总参谋长、副总参谋长,但实际上是明升暗降,三员大将的兵权就被夺了。

关于这一过程,当时一本叫作《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的书有记录。这本书的作者叫李心传,父亲任宗正寺主簿,因此他有机会阅读官藏的当代史书,引起研究当代史的兴趣。三十岁考进士不第,从此他绝意于科举,专心从事史学研究。经多年努力,编成《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一书,记述了建炎元年(1127年)至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共三十六年的史事。后赐进士出身。高宗一代曾有大量的时事记载,由于这些记载的见闻、详略、政见不同,对人物的评论也有所不同,故事多有出入,甚至矛盾,众说纷纭。李心传以《高宗日历》《中兴会要》等官书为基础,参考其他官书,以及一百多种私家记载如文集、传记、行状、碑铭等,进行了细致的考订,采用了他认为可信的材料,辨别了他认为不可信的材料,并一一注明。对重要事件,原文不能全载的,也另加注明。

我们知道,作为史官,最应该做的事,就是秉笔直书,不隐恶,不扬善。不能说某人干了一件很大的坏事,就给他抹掉;也不能说某人干了很小的一件好事,就给他夸张得特别大。

但因作者撰写该书适在秦桧、秦熺父子恣意篡改官史之后,《要录》便不免因袭旧章,承其谬误。《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这本书中,凡是对秦桧不利的东西,统统都抹掉了。今天的学者研究宋史,最头疼的事就是看这本《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你说,他写的你到底信不信吧,你肯定不敢全信,但你如果全不信,那信什么呢?这好歹也是宋朝的官方正史,很多事情别的史籍里都没有记录。

但是,《建炎以来系年要录》里对于解除三员大将兵权这件事的记录,应该是可信的。书上写:

主上圣明,察见兵柄之分,无所统一……乃密与桧谋削尾大之势,以革积岁倒持之患……有识之士方惧金人之平,四方底定,而此辈跋扈自肆,意外事有叵测者。

这个记录,就解释了高宗皇帝夺三员大将兵权的原因。因为金人已经被打败了,而且这些统兵将帅跋扈恣肆,皇帝怕这些将帅怀叵测不臣之心,所以要夺了他们的兵权。中国古代,常用“太阿倒持”这个词,来指代臣子的权力凌驾于皇帝之上,皇帝的权力被臣子篡夺。“太阿”是上古名剑,是专门用来对付臣子的。有句话叫“犯吾法者,惟有剑耳”。皇帝要维持自己的统治,就要保证这把剑永远攥在自己手里,而不能交到臣子手中,以防臣子拿剑来对付自己。太阿倒持,是所有帝王最担心的事儿。所以宋高宗才要召三大将入朝,夺了他们的兵权。至此,宋朝的第二次杯酒释兵权完成了。

高宗皇帝夺了三员大将的兵权,仍然觉得不放心,怕三员大将不服。按我们今天的话讲,岳飞手下有十个师,韩世忠有五个师,张俊有五个师,皇帝把师长全部调到中央来了,然后让御营的部将去担任师长。

但问题是,师长下面还有团长,团长下面还有营长,他们都是跟随这三员大将一起出生入死,由三员大将一手提拔起来的,皇帝可以换掉师长、团长,但总不能营长、连长一路换下去,一直换到班长吧?这些部将不换,中央派去的新师长就有可能调动不了三路大军,因为底下的部将不买账啊。他们会认为,你是哪儿来的,天上掉下来一个就是师长啊?你们凭什么把我们的大帅弄到京城?万一这三员大将怀有反意,他们登高一呼,率领部下作乱怎么办?

于是,高宗皇帝思来想去,觉得肉体清除是最好的办法,干脆把三员大将干掉,让他们的部下断了念想,这事儿就彻底解决了。

张俊顺利过关

宋高宗决定对三员大将下手,但他一开始想杀的,并不是岳飞。

此时,岳飞已经辞官了,在庐山给母亲守坟,每天跟文人雅士往来,诗酒流连,不问政事。高宗皇帝最早想杀的是张俊,他虽然宠信张俊,但是知道这个人最没有气节,爱财如命。

对张俊这一点,高宗皇帝其实是既放心又担心。以前,高宗皇帝靠重赏的办法安抚张俊。如今,他夺了张俊的兵权,他怕张俊会想,皇上以前重赏我,是因为我手里有兵,现在我手里没了兵权,皇上就不待见我了,皇上不给我钱不要紧,金国人会给我钱,如果金军再南下,我只要领着我的人投靠金国,照样财源不断。

当然,张俊不见得有这样的想法,这是高宗皇帝自己想象出来的。宋高宗认为,如果金军再次南下,最靠不住的就是张俊,应该先把他干掉。

于是,宋高宗派原来的枢密副使王庶去对付张俊。王庶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坚决反对跟金国议和,后来被秦桧排挤的那个大臣。王庶来到张俊的军中,就着手越级提拔张俊手下的军官,把这些部将都提升为各方面大员。王庶的想法是,把张俊的部下都提升为跟他一样品级的官员,好让张俊控制不了这些人。王庶觉得自己手段高明,把张俊部队的人心搞散了,非常得意。

但是,张俊一点儿都不傻,他一看,情况不对啊,皇上这第一刀怎么冲我砍来了?皇上杀谁也轮不着杀我啊!于是他马上做出了反应。

张俊手下有一个钱粮官,跟王庶是同乡,张俊就让这个钱粮官去给王庶传话,说你替我转告姓王的,他提拔我手下的部将,别以为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你问问他,他要是这样对付我,还能活几天。

这个钱粮官就赶紧去告诉王庶,说张大帅急了,他问你还想不想活了。王庶听了也很生气,一拍桌子就站起来了,说张俊还敢威胁我,他也不看看我背后站着谁?我背后站的可是皇上,你回去告诉姓张的,别管我在朝廷上能待几天,我即使待一天,也要把他整倒。

王庶奉皇上的命令去整张俊,但最终结果却出人意料——王庶罢官,张俊加太傅。太傅虽然是虚职,但在宋朝的文臣官职里,已经顶了尖了。那么,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原来,张俊这个人八面玲珑,他一想,皇上不是不放心我吗?好,那我马上把手里的权力全部交出去,只要我抽身跳出来,不就没事儿了?

于是,张俊马上向朝廷交权,斩断旧日袍泽之情,把这支部队彻底还给国家,皇上您爱怎么扒拉这支部队都行,您把团长、营长、连长全换了也跟我没关系,我不管了。而且,他还主动向高宗和秦桧表示,您只要不整我,您想整谁,我帮着您一块儿去整。

高宗皇帝一看,张俊这个人很识趣,他只要交出了兵权,就对我构不成威胁了,我对他可以放心了。

张俊的表现很好,顺利过了这一关。下一个,就该轮到韩世忠了。

向韩世忠开刀

接下来,高宗皇帝准备向韩世忠开刀了,要遣散韩世忠的部队。

皇帝想,这次不能随便派个文官去了,像王庶这样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得找一个跟韩世忠辈分一样大的人,去压住韩世忠的部将。于是,高宗决定让张俊和岳飞,去把韩世忠的部队收编遣散。

张俊接到命令,兴冲冲地就来找岳飞。张俊是岳飞的老上级,曾经提拔重用岳飞,而韩世忠跟岳飞没有过隶属关系,一直是并肩作战而已。张俊跟岳飞说,好事儿落到咱俩头上了,皇上现在怀疑韩世忠,让咱俩把韩世忠的部队给瓜分了。这样一来,全国的兵权就在你我手中了。天上掉下这么大一个馅饼,咱俩得赶紧接着。

但是,张俊没想到,岳飞并不领情。岳飞为人忠厚耿直,听张俊这么说,他非常伤心,心想,人性怎么这么丑恶呢?张俊跟韩世忠可是儿女亲家啊,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儿女亲家,张俊的儿子娶了韩世忠的闺女,张俊的闺女嫁给了韩世忠的儿子,是双重儿女亲家关系啊。对自己的亲家,居然都能下这种毒手,于心何忍啊?这种缺德事,岳飞坚决不干。

于是,岳飞当面就跟张俊讲,瓜分韩世忠的部队,切切不可行,国家能打仗的,就咱们这么三四个人,如果现在把他的部队瓜分了,万一有一日金军南下,皇上再起用韩太尉,咱俩有什么脸面去见韩太尉啊?咱们同僚的关系就彻底完了,这事绝不能干。

张俊一听,非常恼火,心想,你这一高尚,不就衬出我的渺小了吗?这事儿是我乐意干的吗?不是皇上让干的吗?你这么一弄,不等于把我搁进去了吗?

另外,张俊这个时候准备修楚州城,就问岳飞的意见。岳飞冷冷地看了张俊一眼,说:“当戮力以图恢复,岂可为退保计?”岳飞的潜台词是,你张俊作为国家的方面大员,不思北伐收复故土,只想保命,是什么道理?一句话就把张俊顶回去了。

张俊一听,心说,好你个岳飞,当年我在淮西打败仗,你不增援我;我要跟你吞并韩世忠的部队,你充高尚;现在我说修城,你又来这一套,当着这么多人让我下不了台。你等着吧,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有你的好下场!张俊这时恨岳飞恨得简直牙根痒痒,决绝而去。

岳飞宅心仁厚,赶紧派人给韩世忠送密信,说皇上要对他下手了,将前因后果跟他诉说了一番。韩世忠一看密信就急了,赶紧想应对之策。

要点儿房子要点儿地

最初,韩世忠也跟岳飞一样,在战场上一刀一枪博得自己的功名;只要皇帝有赏赐,马上千金散尽;每到一个新的地方建立衙署,都自己动手搭茅屋,与士卒同甘共苦。

但是,韩世忠后来却变了,一再向高宗皇帝要地、要宅子,说最好国家能给分配,即便买的话,也给价格低些。高宗皇帝非常高兴,就把当年负责运输花石纲的大奸贼朱勔的宅子赐给韩世忠,还给他的宅子御笔题名“旌忠庄”。

韩世忠后来又说,我想把家安在西湖边上,离皇上您近点儿,能随时听到您的教导。高宗皇帝听了更高兴了,说好,朕命人给你盖。

这个时候,韩世忠手下的人感到很奇怪,就问韩世忠,说大帅怎么突然变成这样了啊?您不是这种人啊!

韩世忠一笑,说一看你们就没学过历史,我给你们讲讲秦始皇灭楚的故事吧。

当年,秦王嬴政要灭楚,一开始准备让老将王翦去。秦王问王翦,你看灭楚需要多少人?王翦说,我要带六十万人去。秦王想,秦国军队不过才一百万人,你要带走六十万人,全国的兵就被你带走大半了,这不行。

秦王又问年轻将领李信,你认为多少人合适?李信说,二十万就够了。于是,秦王就让李信去攻楚,结果李信打了败仗。

秦王没辙了,又来找王翦,说寡人悔不听王卿之言,还是得老将军出马,你要六十万人就六十万人吧。

王翦出发之时,秦王就问王翦,老将军你有什么要求没有啊?王翦说,当然有啊,于是又要房子又要地,还要给儿孙封官,条件提了一大堆。秦王乍一听,还挺不高兴的,心想你仗还没打怎么就想着报酬啊?他就对王翦说,老将军,你不是这种人啊!

王翦说,趁着大王您现在还重用我,我要点儿是点儿,过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秦王一听,哈哈大笑,说你出发吧。

于是,六十万大军向楚地进发。一路上,王翦还不停地给秦王嬴政写信,要么说我要的地大王您想着点儿啊,要么就是我儿子的官位您该安排了。一拨拨的使者往咸阳宫廷送信,却没有一封是奏报军情的。

周围的将领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对王翦说,老将军您至于吗?这样也太掉价了。王翦解释说,秦王生性多疑,刻薄寡恩,现在全国的兵基本都给了我,我不这么干,秦王能放心吗?他一看我不停地要房、要地、要官位,知道我就这么点儿追求,不会造反,他才能放心,咱们才能平楚。

死里逃生:迫不及待收兵权

韩世忠保命

韩世忠讲完秦始皇灭楚的故事,就对部下说,你们现在明白了吧,我跟王翦的想法是一样的,我要房子、要地,皇帝才能够安心。部将恍然大悟,说大帅真是高明啊。与岳飞相比,这就是韩世忠的聪明和世故之处。

自古英雄都如梦

眼下,韩世忠一看岳飞送来的密信,心想,看来这样皇上对我还不放心,那我想别的招儿吧。于是,韩世忠举着自己四个手指头的手,就进宫了。

见到宋高宗,韩世忠把衣裳一脱,跪在皇帝面前就哇哇大哭,说皇上您看,我身上多少道伤口,我的手曾中了金军的毒箭,只能断指以保全胳膊,现在就剩四个指头了。我立下这么多汗马功劳,听说您还想要我的命,皇上您可怜可怜我吧。说着,就在地上狠命地磕头。

高宗皇帝一看这情形,就动了恻隐之心。高宗想,当初苗刘兵变的时候,要不是韩世忠及时救驾,我就被那俩叛将挤对死了。韩世忠这么多年出生入死,忠心耿耿,从来没有变节过。再说,他也没有什么高尚的追求,不就想要点儿房子要点儿地吗?他都把家搬到西湖边上挨着我住了,这人对我还有什么威胁啊?

于是高宗皇帝连忙说,那都是风言风语,谁说朕要害你啊?朕对爱卿是非常信任的,这样吧,朕再给你点儿田宅,作为对你的抚慰吧。韩世忠这才叩头出宫,心想,我这条命算是保下来了。

韩世忠在朝堂上大哭一场,虽然躲过了被杀的厄运,但也尝够了仕途的险恶。韩世忠的夫人梁氏,当年曾经擂鼓战金山,那样的女中豪杰,这时也只能一声长叹,说咱们还是明哲保身吧,只要不死,夹着尾巴做人也是人,保命最重要啊。

于是,韩世忠夫妇二人回到家中,闭门谢客,绝不和老部下往来,任何老部下登门求见,一概闭门不纳,而且绝口不谈政事。就这样,韩世忠居家数十年,淡泊自如,就好像从来没有过权位一样。

韩世忠原本是个粗人,以前经常嘲笑读书人是呆瓜、傻帽儿。现在,他也不说读书人是傻帽儿了,还自号“清凉居士”,整天跟读书人往来,修习儒道之学,喜好佛老,居然能够填诗作词,而且还填得像模像样的。

每到雪寂天晴的时候,在西湖边上,人们经常能看见,韩世忠骑着一头小毛驴,带着几个随从,踏雪寻梅,悠然自得。

韩世忠填过一首《南乡子》,词里说:

人有几何般,富贵荣华总是闲。自古英雄都如梦,为官。宝玉妻男宿业缠。年迈衰残。鬓发苍浪骨髓干。不道山林有好处,贪欢。只恐痴迷误了贤。

这首词,不管格律还是韵味,都很耐人寻味,从这首意境悠长的词中,我们不难体会出韩世忠当时的心境。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mht/lstkp/3170.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