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话题 > 历史教训

历史的教训——吴江县令的从政环境

历史大观园 历史教训 2020-06-23 14:14:03 0


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腊月的一天,新任江苏巡抚汤斌通知吴江县令郭琇,马上来省城谈话。

自打到苏州就任,汤斌就被上访群众弄得寝食难安,访民反映郭县令及其手下向农民乱摊派、向商家乱伸手。吴江一地的税赋抵得上中西部百十个县,群众生活本来不错,现在他这样瞎搞,是要逼老百姓造反吗?

汤斌绰号“豆腐汤”,全家常年靠青菜豆腐填肚子,对百姓心存敬畏。康熙帝临别时告诫说,把你外放江苏,因为那里是国家的钱袋子,责任重大。汤斌决定抓这个反面典型。

贪官污吏都是不见棺材不掉泪的主儿,面对审查不是百般抵赖,就是赌咒发誓,于是汤斌就给郭琇来了个下马威:

“根据群众举报,你廉政方面存在问题。希望你实话实说,不要表演。”

郭琇的回答出乎意料:

“群众反映的都是事实,没一句假话。”

说罢,郭琇从怀中掏出一个小本子,每一笔“收入”记得清清楚楚。但是最后却来了这么一句:

“不过,我自己一文没花。”

汤斌问:“那钱呢?”

郭琇回答:“都进贡给余国柱余大人了!”

汤斌心中一惊。今年江苏一把手变动了三回:年初,余国柱荣升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之后王新命才干几个月,就去当两江总督了,汤斌接的是王新命的职位,感觉跟接替余国柱差不多。

郭琇继续交代:

“余大人在任四年,不停地向我要钱,不给就拍桌子。我小小县令年薪45两,拆房子卖地也不够。我先是到处借债,最后没人借了,只得昧着良心坑百姓。比如说赋税吧,按规定应该收一两的,我加征到三两、四两,余大人再不走,加到五两、六两也打不住。”

汤斌指着他的鼻子:“你为了升官不顾百姓死活,理由还挺充分!”

郭琇差点儿哭出来:

“我真不是为了升官,只求保住现在这个位子,能给老百姓做点儿事,心里好受点儿。我把握的尺度是既不能丢官,又不能激起群体性事件,好累好累!”

从账本上看,确实每一笔都不算吓人,怪不得余国柱不满意。

对于账本,郭琇解释道:

“我知道您眼里不揉沙子,早把罪证备好了。我为虎作伥,坐牢砍头罪有应得,也算解脱了。”说罢抬起胳膊,作束手就擒状。

郭琇虽然做了亏心事,但还算良心未泯;如果继续深究,必然牵涉到余国柱,而余国柱呢,又是当今一号权臣明珠的哥儿们,事情就复杂了。于是,汤斌问:

“你口口声声‘百姓’、‘百姓’的,百姓却在骂你!我给你一个机会,你能让百姓不骂你吗?”

郭琇放下双臂,正色道:

“只要您不是余国柱那样的领导,我不但要洗心革面,还能把吴江治理成模范县。”

汤斌说:“那好吧,你的事我暂且压着不报。如果你言行不一,新账老账一起算!”

一回到单位,郭琇就把大小干部统统召集起来,领着大家一起大扫除。天还没黑,县衙已是焕然一新,多年的污垢一扫而空。

紧接着,郭琇把地方士绅请来开会,发表了他从政以来最简短的讲话:

“各位父老乡亲,吴江老县衙没有了,新县衙起来了;以前的郭琇死了,新的郭琇活了!从今天起,我和我的手下再敢吃拿卡要,你们就去巡抚衙门上访!汤大人是有名的大清官,一定会为大家做主的。散会。”

郭琇卸掉了包袱,向着廉洁有为的目标大步前进。

一方面,他瞄准滋生贪腐的关键部位,禁私派、革火耗、清漕弊三箭齐发,同时严办仍不收手的苍蝇蚊子,很快刹住了侵害群众利益的歪风,全县上下一片叫好。

另一方面是尽心竭力保土安民。第二年秋雨连绵80天,民房倒塌,庄稼绝收。郭琇以船为家,查看险情,指挥转移百姓,避免了更大损失。灾后,他提出停征一年田赋的建议,附了手绘的灾情图上报北京。朝廷直观地感受到灾情之严重,老百姓有了一点儿喘息机会。

第三年干部考核,郭琇获得“治行为江南最”的评语。汤斌也不含糊,以德才卓异为由,向皇上郑重推荐郭琇。郭琇进京,出任都察院江南道御史——负责江苏安徽的行政监察工作。

郭琇果然不负厚望,对腐败势力疾恶如仇,频频亮剑。特别是冒死连奏三本,参掉了明珠、余国柱、高士奇等10多个无法无天的朝中重臣、皇帝宠臣,盘踞中央的大老虎几乎被一网打尽,人称“铁面御史”。

郭琇打老虎立了大功,短短三年间,康熙帝将他从七品御史,一口气提拔到正二品的都察院左都御史,领导全国的反贪工作。

大老虎的党羽对郭琇恨之入骨,纷纷拉弓搭箭。官场生态如此恶劣,郭琇正值盛年竟被迫回乡养老。此时的康熙帝政治手腕渐入化境,看似顺从众议,实际是在保护郭琇。

康熙皇帝要为万世开太平,郭琇这样的直臣不能老是晾着,既是工作需要,又有用人导向问题,所以他一直在等待时机。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帝南巡到达吴江,目睹老百姓集资为郭琇建的生祠,前来感恩致敬者络绎不绝。

皇上问大臣:“当年明朝有人为魏忠贤建生祠,那是拍马屁,这儿给一个退休老干部建生祠为了什么?”

大臣们说,群众没必要拍谁马屁,看来郭琇人才难得。

官场生态同过去大不一样了,思想自然容易统一。于是康熙帝果断拍板:任命郭琇为湖广总督,即刻上任!

在政治生涯的最后一站,花甲之年的郭琇拼了老命想把耽误的时间补回来,持续释放着炽烈的能量。特别是采取务实方法,有效缓解了汉苗之间的民族矛盾,为社会稳定和康乾盛世做出了特殊贡献。

当他在潮湿的南方身体终于支撑不住,三次提出辞职的时候,康熙帝诚恳地三次慰留:我知道你干不动了,请给我点儿时间,等我找到能接替你的人吧!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历史经验和科学精神,首次提出“从政环境”和“政治生态”的重要命题,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以此观照郭琇的人生轨迹和官场沉浮,能使我们提高理解力,增强执行力。

明朝灭亡前六年,郭琇出生在山东即墨县农村。他呱呱坠地时正是大雨如注,即墨县令正好在他家屋檐下躲雨。郭琇的奶奶向客人报喜:“我来孙子了!”县令乐了:“县令站在这里迎候,这孩子将来肯定不止七品,要好好安邦爱民哦。”老太太很谦虚:“七品太大了,二品就够了。”

县令的一句玩笑和家庭对他的教育,是郭琇成长的第一个环境。全家省吃俭用供他读书,希望他将来做一个好官。他自己也不含糊,三年中,秀才、举人、进士连中三元,思想基础和文化功底相当扎实。

江苏两任巡抚余国柱、汤斌是郭琇从政后的直接领导。郭琇能到天下文明富庶大县工作,说明朝廷的器重,也是他实现梦想的良机。但是同样的一介淳朴书生,在余国柱手下走歪路激起了民愤,在汤斌手下却又努力上进,政绩斐然,可见上级领导是最重要的从政环境。

今天我们也常常看到,一个一身正气的领导干部,治下往往风清气正,即使发生问题,也是孤案。而大老虎总能带出一窝小虎崽,单位、身边、家庭都不能幸免。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却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结果,正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什么土壤长什么苗。

郭琇所处的时代和整个官场生态,是他事业起伏的大背景、大环境。康熙时代的起点在清初,国家百废方兴,吏治泾渭不明,明朝官场遗留恶习每每借尸还魂。作为一代英主,康熙皇帝需要郭琇这样的干才;作为一个成熟务实的政治家,有时他不得不妥协绕道;作为有血有肉的人,康熙最终也烦得得过且过。

康熙朝绵延了一个甲子,郭琇的整个从政生涯都在康熙时代。自42岁当县令到65岁退休的23年间,郭琇满打满算工作14年,其余时间都在家发呆,他的起起伏伏正与时代的特点暗合。每当官场邪不压正,郭琇就走背字;每当政治生态向好的时候,郭琇就逢凶化吉,一飞冲天。

岂止是郭琇!于成龙、汤斌、彭鹏、陈瑸、赵申乔、陈鹏年等正派能干的好干部,其从政曲线图与郭琇大体类似,郭琇只是优秀人才曲折人生的缩影。

康熙末期,康熙大帝终于从威风凛凛的雄狮,变成惰性十足的家猫。他的老同学、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举报一起严重的腐败案,他还没听完就连连摆手:算了算了,这点儿小钱别较真了。由此可以想见官场生态环境之现状,和时代背景影响之巨;也能理解雍正皇帝上任之后,为什么要大开杀戒!公务人员身处何世,大概也有运气的成分吧。

事是人做的,人在政治中的作用自不待言,但制度规范等软环境也不能忽视。科学的制度设计是营造良好从政环境的好工具,再好的木匠,离开锯子也做不了一只板凳。

设想一下,假如清政府根本不能容忍民告官,或者巡抚大人为了个人前程故意捂盖子,下面的痛苦和愤怒就无法上达,郭县令就会越陷越深,社会矛盾就会越发尖锐。民间暗潮汹涌,衙门口却安安静静,绝不是什么好现象。如果当初也有个汤斌听听李自成的抱怨,调整一下政策,安抚一下人心,情况是否又有不同?

那时崇祯上吊刚40年,可谓殷鉴不远。清人深知从来没有铁打的江山,早就在悄悄研究前朝教训。其立国之初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个个具有针对性,缜密的申诉制度是其中之一。

根据著名历史学家瞿同祖先生的研究,清廷贯彻落实申诉制度的态度非常坚决,从中央到地方概莫能外。比如,州县政府每月有九个法定接待日,一把手要从早上五六点钟开始,亲自接待来访群众,白天听不完就加夜班。如果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场解决不了,至迟要在20日内办结。

就这一点点儿纠错机制和群众监督,不但救了郭琇,帮了吴江民众,还化解了社会危机。汤斌真是个明白人,他完美诠释了爱新觉罗家族的智慧。而所谓智慧,无非来自前人的愚蠢。

当然,郭琇本人也是政治生态的组成部分,而且是最重要的,因为内因是变化的根子。掩饰主观能动性的根本作用,把一切归咎于外因,实际上是在推卸责任。对此,车尔尼雪夫斯基是这样阐释的:“环境影响人的成长,但它并不排斥意志的自由表现。”

当初如果郭琇本人脑子清醒态度坚决,顶住余国柱最多丢官,何至于声名狼藉?如果县令自己作风过硬,手下怎敢祸害乡里?小民自古怕事,何苦到巡抚衙门惹是生非?

一边抱怨环境差,一边乱扔垃圾;一边向往青山绿水,一边排放污水浊气;问题都是别人的,自己总是无辜的,生态环境永远好不起来。政治生态也如此,领导是环境,他人是环境,时代是环境,制度建设是环境,自己更是环境。假如每一个郭琇都是亮闪闪的“朱”,哪里还有“墨”的地盘!

郭琇的背影早已淡去。以党的十八大为标志,中华民族进入了全面复兴的崭新时代,加强政治生态建设更凸显紧迫。党中央遵循历史规律和人民意愿,以精卫填海的宏大气概,在中华大地创造了许许多多的“前所未有”,特别是在反腐倡廉和党的作风建设方面:打老虎拍苍蝇的力度前所未有;抓细节反四风的力度前所未有;推行群众路线的力度前所未有;落实“两个责任”的力度前所未有;群众监督的途径之广、热情之高前所未有……

于是,长期积攒的腐败库存挨个结账了,腐败的增量同比直线下降了,纪律、制度、法律、规范算数了,惹群众骂娘的陈规陋习不敢见人了,干群开始相向而行,党的威信随之飙升。

总之,过去以为神仙也没招的许多政治现象,仿佛在一夜之间发生了逆转,那些安之若素、习以为常的人们揉揉眼睛,纷纷醒来。动作之快,变化之大,时间之短,就连最挑剔的网民都连连惊呼:以习主席为中心的领导班子真给力!——熟悉互联网生态的人们都知道,这也是前所未有的。

没有天朗气清的从政环境,中国梦就会落空;没有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再好的政治生态也难以持久。今天,一切崭新的气象都在发出清晰的提示:这一代公务人员远比郭琇幸运,建功立业的机遇、背景、环境、条件万事俱备,剩下的就是自己怎么做了。

1979年,清华大学化工系七二班同学提出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响亮口号,在改革开放之初产生了巨大感召力。当前,面对百年不遇的历史机缘和厚重的政治责任,低头反求诸己,昂首身体力行,应该是广大公务人员的唯一选择。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mht/lsjx/11350.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