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话题 > 历史教训

历史的教训——御史的冤屈

历史大观园 历史教训 2020-06-23 14:13:55 0


崇祯皇帝自杀后七个月,甲申年(1644年)的十月初十,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个君主顺治皇帝在北京登基,第一次最高国务会议随即召开,讨论通过了一项影响深远的重大政治决策。

什么样的事情值得他们如此着急?让我们先回到明朝。

干部家属公车私用

据野史记载,大明的监察御史毛羽健,因为闹了点儿生活作风问题,据说捅了天大的娄子,甚至影响了中国历史进程。

历史的教训——御史的冤屈

崇祯皇帝自缢处——景山,图为19世纪末的景山。

这件糗事发生的时候,离李自成进京只剩16年。此时,崇祯帝从他的哥哥、著名的木匠熹宗手中接过烂摊子刚半年。毛羽健在前朝就是监察御史,因弹劾奸臣被撤了职。新皇上正需要这样的干部,于是让毛羽健官复原职。

本应抓住机遇认真工作,但毛羽健有更重要的事做。

原来,他的太太脾气火暴,一不高兴就摔盘子打碗,还常到单位撒泼耍赖。毛羽健内心非常压抑,暗暗动了纳妾的念头。

在当时,纳妾是成功男士社会地位的象征。御史虽是小小七品,地位却很特殊。向下,对地方官的小问题可以自己做主,大问题能直接向皇上报告;向上,有权以小制大,查办他的上司——都察院的部级干部。而且,御史的政治前途特别好,只要外放,出任四品知府都不算提拔。

因此,纳个妾对毛御史来说,本是小事一桩,何况也不是没有相好的。无奈就是不敢开口。

毛羽健最终决定调虎离山,建议太太衣锦还乡一把。

太太多么聪明,她要看牢这个香饽饽,万一有啥情况呢?于是毛羽健又添上一句:

“你忘了吗,我是专管地方官的,我老婆千里还乡一回,下面能不认真对待吗?”

这句话很给力,第二天,太太就直奔老家湖北公安县。

太太刚上路,毛羽健就动员情人住到家里来。等太太风光够了回京,生米早已做成熟饭,这个妾不纳也得纳。

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外加不少银子表忠心,总算打动了姑奶奶。毛羽健心情好极了,请了三天假来陪新人。

第四天早上,毛羽健正要起床去上班,突然轰的一声,房门开了——竟然是太太大人!

母夜叉先把小妖精揍得鼻青脸肿,又以手指地,喝道:“跪下!”堂堂御史跪了整整一天一夜。

毛羽健死活想不通,她怎么会那么快回京?难道会飞?太太有一天心情好,得意扬扬地揭开了谜底:

“驿站!600里加急!懂吗?”

天哪,她竟敢动用国家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仅仅为了吃醋!

晚上,失去理智的毛御史奋笔疾书,给皇上写了个可行性报告,建议裁撤驿站,越多越好!

崇祯帝大为赞赏,当即指示把全国的驿站裁掉三分之一,遣散富余人员。省下来的60多万两银子,正好救军费之急。

崇祯不会算命,他无论如何想不到,陕西米脂县银川驿站的下岗职工中,有个不起眼的23岁小青年,名叫李自成。

大明的腐败重灾区

在崇祯皇帝上吊320年后,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发现了一个奇特的天气现象:巴西的一只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引起美国得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蝴蝶效应”。

自明王朝谢幕以来,包括梁启超在内的许多人认为,可怜的毛羽健就是那只蝴蝶。据他们推论,如果毛羽健没找情人,那他的太太就不会公车私用,他就不会写那份著名的奏章,李自成就不会去当闯王,历史将大大不同。

毛羽健自有他的问题,但这顶大帽子扣到他头上并不公平,因为改革驿站并没有错。

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地貌复杂、人口众多的大国,如果没有一个办法把首都与全国各地联系起来,中央的统治一天也不能维持,几千年的大一统局面根本无法形成。聪明的古人发明了水陆驿站,从战国到民国初年,绵延了3000年之久。

驿站几十公里设一个,职能是传递重要信息、运送军政人员,是今天机要通信、政府接待宾馆、民航铁路高速路的合一。作为帝国的生命中枢,它不以营利为目的,是个大把烧钱的事业单位。

历代对驿站的管理都很严格,基本规矩都一样:非执行公务不得使用、滥用驿站,违者一律严惩。唐玄宗动用驿站为杨贵妃送荔枝的事情,极其罕见。

明朝的法纪也是越往后越松弛。起初,朱元璋的老乡、开国大将唐胜宗,利用职权偷偷讨了驿站的便宜,朱元璋毫不犹疑地革去其侯爵身份,降级使用;吉安侯因私外出,找关系借了回驿站车马,以为领导不知道,结果被公开通报批评。

明中期以后,皇帝普遍不热爱本职工作,有的好几十年不上班,有的天天和女朋友们泡在一起,崇祯的前任则专注于木工活。这么大的家没人管,国家治理混乱不堪,驿站成了腐败重灾区。

一是制度设计本身就有问题,为滋生腐败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明朝的驿站制度十分野蛮,虽说是国家事业单位,却基本依靠民办,驿站的运转经费、驿站产生的额外费用,大都摊派到老百姓头上,巧立名目乱摊派则更多。老百姓还要无偿提供、喂养驿用马匹,自掏腰包给马看病,马死了还得再补上一匹,各项服务苦役也通通由老百姓出力。

所以,老百姓无论如何拼命种田,最后都会倾家荡产,家破人亡。这种把农民当奴隶的制度设计,培育了明火执仗、无休无止的集体腐败,也使得官民矛盾没有半点儿调和余地。驿站实际上就是一座活火山,大明就坐在火山口上。

二是越来越没规矩,驿站成了公费旅游的工具、财政支出的大漏斗。中央政府除了发放通行证,其他都由驿站说了算,谈不上管理和约束。正如毛羽健在他的报告中所说:按规定,介绍信由兵部签发,完成任务后必须按时交回。但是现在却是有去无回,正经出差的反而要等待。介绍信用水洗一洗,填上下一个使用人姓名,如此循环使用。驿站干部也不细看,因为他自己也经常公车私用。

有权有势的人自己公费旅游也就算了,连家属和亲戚朋友也跟着沾光,甚至搞违法行为。毛羽健的太太公车私用,都不需要老公打招呼。在她之后,四川有个大领导去世,他的弟弟违反规定,使用驿递送遗体回乡,其实棺材里装的是他哥哥搜刮的金银珠宝。

明王朝此时已是寅吃卯粮,哪里经得住这样造!

三是来来往往的各级官员,个个要求提高接待标准,伸手要钱要物。如果服侍不好,他们就虐待马匹致死,或者说行李被偷了,逼得驿工花钱消灾。毛羽健说“差役之威如虎,小民之命如丝”,一点儿没夸张。

但是驿站领导对此视而不见,因为岗位就是摇钱树,还能利用职务之便结识贵人。他们喜欢做的是以工作需要为由,一再增加摊派数量,或要求中央追加财政预算。

那李自成这些人为什么不主动离职呢?那是因为,大饥荒之年,驿工有项诱人的“福利”:吃客人的剩饭!

四是根本没有人愿意出头管这事。肩负保土安民职责的地方官本该站出来干预,至少也要向朝廷反映情况吧?多数地方官从克扣驿站经费中得了利,乐得维持现状。个别正直的即使能做到不揩油,但也不愿意得罪人。海瑞是明代最有名的清官,敢说敢管,还批评过前来视察的上级领导,后来也变“成熟”了。

在这件事上,他最大的贡献是留下了几句大实话,描绘了地方官的真实心态:客人嘴大,稍不如意,麻烦就会没完没了,老百姓不高兴又能怎样?反正钱不是我出,“取之百姓之身为之也”!

其实许多官员也明白,真到了老百姓有苦没处说、国家积重难返的境地,就来不及了。早在驿站弊端还不是很明显的明初,监察御史方孝孺就提出相关意见。

在毛羽健提建议的20多年前,张居正的改革曾让人眼前一亮。

张居正深知,改革和反腐都要趁早。不从根子上改革弊政,腐败就会按下葫芦浮起瓢;不严惩寄生在弊政里的蛀虫,改革就推不动。他试图推行驿站官办,让农民交赋税了事。

然而,改革遭到了既得利益集团的拼命抵制,再加上后来他自己屁股也不干净,不久一切又回到起点。

从方孝孺到毛羽健,200多年就这样过去了。到毛御史写报告的时候,无论是改革弊政还是惩治贪官,都已失去时机。

此时的明王朝,内外交困,财源枯竭,所有官员混一天算一天,只为腐败忙活。清军虎视眈眈,逼近山海关。饥荒严重到人们不敢外出,出门就可能活活被吃掉。陕西本来土地贫瘠,饥荒最为严重,人们不是易子而食,而是直接吃亲人的尸体。

朝廷认为外敌威胁更大,不但舍不得拿钱赈灾救命,反而加征战争税。于是陕西就成了农民起义最多的省份,规模比较大的就有高迎祥、张献忠、罗汝才、马守应等农民起义军,小股的不可胜数。陕西驿站系全国最多,太迟的改革不但引起了贪官污吏的愤怒,还将许多下岗职工推入绝境,扩大了农民军的兵源。

也就是说,在东西夹击、天灾人祸之下,腐败不堪的明王朝具备了垮台的所有条件,不是亡于陕西的农民军,就是亡于东北的清军,迟一天早一天而已。

至于不是别人,而是李自成攻入了北京,则完全是历史的偶然,跟毛羽健没有一毛关系。“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顺治抓的第一件大事

明朝拖了200多年的事,清朝立马就办。

爱新觉罗家族一直在研究明朝的政治得失。他们发现,腐朽不堪的驿站制度伤害了太多的底层百姓,是造成明末内乱不止的重要原因。如果没有紧迫感,没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根本性改变,老百姓会认为大清和大明是一路货,大清没准就是第二个李自成。何况作为少数民族政权,想在汉人的海洋中立足,本来就没什么优势。

这就是顺治皇帝上台第一天,首先解决驿站问题的动力。驿站新政的基本思路是改革、反腐两手抓:

一是驿站改民办为官办,老百姓由承担一切,变为依法缴纳驿站税了事。喂养马匹、提供粮草和人力服务事宜,政府拿钱来买。二是收税之后,不得再向百姓摊派费用;经费不够的,由中央政府拨付。三是对于抵制改革、继续从中渔利的,一律严惩不贷。

新朝刚开张就做出这个决定是不容易的。此前半年,李自成临走时一把火烧了崇祯皇帝的办公室。由于没钱修整,顺治的登基大典和这次重要会议,都是挤在一个小房子里进行的。国家百孔千疮,全国尚未统一,各地反清复明活动方兴未艾,军费支出有增无减,财政状况朝不保夕,自己却把钱袋子扔了,这日子还过不过?

清政府算的是政治账。新政堵住了驿站这个无底洞,迅速而有效地缓解了社会矛盾,无数家庭欢呼雀跃:终于有时间种地了,能给孩子盖房子娶媳妇了。据《清会典事例》记载,基层干部收购粮草的时候,还会压价讨便宜,但老百姓毫不在乎,因为最要命的负担没有了。

为了体现坚定的政治决心,清政府以铁腕保障改革。直隶肃宁县令阳奉阴违,继续乱摊派。事情败露后,竟谎称因为驿站经费困难,地方大户看不下去,主动捐献的。县令和帮他说话的直隶总督、保定巡抚一起坐牢法办。

从那次会议开始,直到康熙朝前期,清政府常抓不懈20多年,基本解决了困扰明朝的一大祸害,再也没有反弹。清朝入关后迅速获得了群众支持,还做到了长期执政,连退场也退得体面,与可怜的崇祯完全不同,不是偶然的。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mht/lsjx/11349.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