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沙场飞将

徐晃是如何战胜关羽,破解“樊城之围”的?

历史大观园 沙场飞将 2021-11-27 20:47:13 0 徐晃

探索历史足迹,讨论历史话题,关于“徐晃是如何战胜关羽,破解“樊城之围”的?”的相关问题,相信大家都很感兴趣。

徐晃是如何战胜关羽,破解“樊城之围”的?

关羽在襄阳、樊城一带频频得手,对曹军来说形势异常危急,身在洛阳的曹操深感焦虑,他现在最担心的是许县的安全。

如果曹仁等人挡不住关羽的进攻,关羽就将趁势北上,南阳郡境内已经有很多地方归顺了关羽,要想守住宛县也十分困难,如果宛县再不保,许县以南再无屏障,许县原本只是个县城,虽然经过一定的营造扩建,但规模总的来说很有限,难以抵抗敌人的长期进攻。

丢失宛县、许县也许并不可怕,但献帝落入关羽之手将是一场政治灾难,刘备集团的士气会空前高涨,孙权的态度也会发生改变,这将成为一个标志性事件,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魏王国”在敌人的进攻下将节节退缩,最后败得一塌糊涂。

所以许县可以丢,献帝不能丢。

想到这里,曹操打算把献帝转移到别的地方去以避开关羽的锋芒,他把这个想法提出来让智囊们讨论(议徙许都以避其锐)

徐晃是如何战胜关羽,破解“樊城之围”的?

郭嘉、荀攸、荀彧等人相继故去,贾诩、程昱年事已高,他们通常留守在后方辅佐曹丕曹植,在外征战时曹操目前身边的主要智囊有刘晔、蒋济、司马懿等人,他们都在丞相府任职,其中刘晔先任物资管理处处长(仓曹掾)后任办公室主任(主簿),蒋济任人事处副处长(西曹属),司马懿先任文教处处长(文学掾)后也任办公室主任(主簿)

蒋济和司马懿都认为不能迁都,他们建议:“于禁等人是因为发大水才全军覆没,不是打不过关羽,现在的局面还没那么危险。刘备和孙权之间外亲内疏,关羽突然得志,孙权看了必然不舒服,可以派人劝孙权从关羽后面动手,事成之后答应把整个江南割给孙权(许江南以封权),如此一来樊城之围必解。”

不久前孙权主动请和,这是一个信号,说明孙权跟刘备之间的联盟关系并不牢固,在当前情况下孙权对关羽的担忧一点儿都不比曹操少,利用孙权遏制关羽是可行的。

曹操一面命令徐晃增援曹仁,一面派人去联络孙权。

徐晃驻守在宛县,是曹军在中路的第二道防线。

徐晃接到曹操的命令,立即率部前往襄阳和樊城增援。徐晃所部大部分是新兵(所将多新卒),考虑到这个因素,徐晃觉得不能直接与关羽争锋,就将营寨安扎在樊城北边的阳陵陂,关羽有一部人马驻守在偃城,两军相对。

偃城位于樊城的北边,距樊城仅三里,阳陵陂在偃城西北方五里处,这两个地方都与樊城近在咫尺,如果徐晃不能取胜,危在旦夕的樊城势必不保。

为了保险起见,曹操给徐晃下达命令:“必须等到后续人马到齐后才能进攻(须兵马集至,乃俱前)。”

曹操调集附近的人马,由徐商、吕建等将领带着前来阳陵陂统一听从徐晃的号令。等人马到得差不多了,徐晃下达进攻的命令。

关羽在樊城外有三处主要营垒,分别是偃城、围头和四冢,这是一种常用的三角形布局,敌人攻其一,另外两部可驰援,曹军如果正面进攻偃城,就容易打成攻防战,将对曹军不利。因为关羽不必求胜,只要守住偃城即可,一旦陷入对峙,樊城之围就无法化解了。

徐晃命人绕到偃城的南面,不展开攻城,而是让人挖掘大壕沟(作都堑),对外扬言要断偃城守军的后路。负责守偃城的将领不知何人,但肯定不是关羽本人,居然被曹军的诡计吓着了,烧了营垒,主动撤军(烧屯走)

徐晃是如何战胜关羽,破解“樊城之围”的?

徐晃占据偃城,命人修筑营垒,并把营垒修得十分靠前,最前面的地方距离敌人的包围圈仅三丈远(去贼围三丈所),但是徐晃没有下令攻击。

曹军的整体实力仍不如敌人,徐晃在等待更多援军的到来,然而各位将领解围心切,对徐晃多有指责(诸将呼责晃,促救仁)

以议郎身份任曹仁军事参谋的赵俨也在场,他劝众将:“现在敌人围得很紧,而大水还没有退,我军势单力薄,与曹仁将军又不通音信,不能统一行动,不如慢慢靠前,设法与城内联络上,让城里知道我们来了,激励士气。我军的后续部队不过十来天就可到达,想必城内还能坚守,到那时内外齐发,必可破敌。”

赵俨并且表示,将来如果追究救援迟缓的责任,由他一个人承担(如有缓救之戮,余为诸君当之)

大家听后,不再说什么了。

曹操也看到了前线严峻的形势,他想亲率大军增援曹仁、徐晃。侍中桓阶有不同的看法。

桓阶先问曹操说:“大王认为曹仁等人能不能控制当前的局势?”

曹操想了想,回答:“可以。”

桓阶于是又问:“大王是不是怀疑他们不尽力(大王恐二人遗力邪)?”

曹操说:“那倒不是。”

桓阶反问道:“那为什么还要亲自前往呢?”

曹操说出了自己的忧虑:“我担心敌兵太多,而徐晃等人力量不够。”

徐晃是如何战胜关羽,破解“樊城之围”的?

桓阶认为这个担心是多余的:“曹仁等人身处重围仍然死守没有二心,是因为有大王在外面作为声援。居万死之地必有死争之心,内怀死争,外有强援,大王只需坐观就行,何必因为担心失败而要亲自前往?”

曹操于是打消了亲自南下的计划,而是火速就近调集人马增援前线。曹操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想让曹植以南中郎将的身份代理征虏将军之职,率兵前往解围。

曹丕的太子之位已经稳固,曹操的这个打算不代表他又有了新想法,只是想给曹植一个锻炼的机会,不想让他沉沦下去。命令已经下达,行前曹操召曹植来有话叮咛,却到处找不到曹植。

后来终于找到了曹植,发现他喝得大醉,无法受命,曹操大怒,撤销了命令。曹操刚刚借故杀了杨修,曹植的内心既悲伤又恐惧,常常用喝酒来麻醉自己。不过有一部史书讲,曹植这次之所以喝醉是因为曹丕做了手脚,曹丕知道父亲要召见曹植,故意把曹植拉去喝酒,强迫他喝酒,把他灌醉(偪而醉之)

在很短时间里曹操还是调集了殷署、朱盖等12个营的人马到前线归徐晃指挥,按照每营5000人计算,仅援军总数就达到了六七万人,可以和关羽决战了。

徐晃让人对外宣称要强攻围头,其实真正攻击的方向是四冢(扬场当攻围头屯,而密攻四冢)

这是一个很聪明的战法,曹军虽胜一阵,但敌人仍然强大,偃城是对手主动放弃的,敌人在这里并没有折损有生力量,如果敌人守住围头、四冢两处营垒不战,短时间里解樊城之围仍然无望。

徐晃是来救人的,这是第一任务,为此就不能跟敌人纠缠,采取声东击西的办法把敌人从营垒里调出来寻机攻击,不失为上策。

关羽果然中计,看到四冢有危险,亲自率领5000人马增援,结果被徐晃找到了机会,在半路进行伏击。关羽退走,徐晃指挥人马趁机杀入敌人的包围圈(遂追陷与俱入围),关羽所部大败,不少士卒甚至自投汉水而死(或自投沔水死)

之前曾经提过,关羽跟徐晃的关系不错,当初他们都从敌方阵营投奔曹操,在曹操手下共过一段事,比较谈得来,在此战中二人又再次相见了,并且在阵前有过一次交谈,他们不说公事,只唠家常(但说平生,不及军事)

聊得兴致正高,徐晃突然回头向本营将士大喊:“谁能取关云长的首级,重赏黄金千斤(得关云长头,赏千金)!”

关羽大吃一惊,对徐晃说:“哥们,你这是什么话(大兄,是何言邪)?”

徐晃一脸正色,对关羽道:“刚才咱们聊的是私事,现在是国事(此国之事也)!”

徐晃是如何战胜关羽,破解“樊城之围”的?

徐晃指挥的增援樊城一仗打得很精彩,用很小的代价在极短时间内就解了樊城之围,就连十分精通兵法的曹操对此也赞赏有加。

曹操特地发布了一道军令,对徐晃予以表彰:“敌人建立了层层包围圈,壕沟、鹿角多达10重,而徐将军最终获得了全胜,打破了敌人的包围圈,杀死了大量敌人。我用兵30年,所看到的加上听到古人善用兵的战例,还没有长驱直入攻进敌人包围圈最后取胜的(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而且,樊城、襄阳的形势比当年莒、即墨之围还严峻,徐将军的战绩胜过了孙武、穰苴!”

轻易不说过头话的曹操对徐晃的赞扬超过了以往任何武将,这是因为此战实在太重要了,而徐晃打得堪称完美,关键时刻稳住了曹军的局势和军心。

徐晃也打过不少胜仗,但这一次可谓他的巅峰之作,从战役谋划到临场指挥一气呵成,尤其是与关羽临阵交谈时关于私事、国事的一番话,更显示出他心中的情和义,为后人乐道。

徐晃为将,对人对己要求都很严,打了胜仗从不邀功请赏,平时练兵和打仗都不惜力,有时让大家感到吃不消(驱使将士,不得闲息),军中流传起“不得晌,属徐晃”的话,意思是跟着他打仗,想清闲片刻都做不到。

这话传到徐晃耳朵里,他也不生气,跟部下开玩笑说:“再说,小心我捶你的破汤罐(我搥破汝钨哉)!”

破汤罐,指的是脑袋。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scfj/12099.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