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沙场飞将

魏讽谋反事件牵连了哪些人?

历史大观园 沙场飞将 2021-11-27 20:47:12 0 曹丕

历史不是传说,也不是戏说,而是活生生的现实,比故事更精彩……一起来讨论“魏讽谋反事件牵连了哪些人?”的相关话题,感受下您所了解的历史是否和我的一样呢?

魏讽谋反事件牵连了哪些人?

曹操是在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十月赶到洛阳的,他没有回邺县,当然这与南面的军情有关,但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

就在上个月,邺县发生了一次重大谋反事件。与上一次严才谋反不同,这次规模更大、涉及的人更多。钟繇、张绣、王粲、刘廙、繁钦、杨俊等曹操身边的这些重要人物要么因此事被免官、降级,要么就是有亲属受到牵连。

刚在汉中打了大败仗,荆州方向又军情紧急,现在大本营邺县还极不稳定,真可谓“屋漏偏逢连阴雨”。

发生在邺县的这次谋反事件,是由一个名叫魏讽的人挑起的。魏讽字子京,是曹操老家豫州刺史部沛国人,很有口才,具备煽动众人的能力(惑众才),在邺县很有名气。邺县不是一般的地方,那里什么能人都有,能在社交场所频频亮相并获得追捧,必然是精英中的精英,魏讽就属于这样的人。

担任魏国相国的钟繇也受其蒙弊,举荐了他,魏讽居然当上钟繇手下负责人事工作的处长(西曹掾)。魏讽利用职务便利,与邺县一批上层人士子弟拉上了关系,其中包括张绣的儿子张泉,王粲的两个儿子,刘廙的弟弟刘伟以及曹操的老乡、曹魏后期的风云人物但在这时还是一名小青年的文钦等人。

魏讽谋反事件牵连了哪些人?

有人看出来魏讽有问题。王昶、傅巽、刘晔都对朋友或家人说过魏讽肯定会造反。刘廙也劝诫弟弟刘伟,说魏讽这个人不修德行,整天编织关系网,为人华而不实,喜欢沽名钓誉,必将扰乱社会,让刘伟小心些,不要再跟魏讽来往(卿其慎之,勿复与通)。但是刘伟听不进去。

要么是魏讽魅力太大,蛊惑能力太强,要么是这些高干子弟缺少人生历练,又喜欢出风头,交朋友,稀里糊涂地卷了进去。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都不会有谋反的动机,有的人事后虽然被追究甚至被杀,但多是因为与魏讽来往太密切招致的。

魏讽的主要支持者是长乐卫尉陈祎,他手里有兵权。卫尉负责宫室的守卫工作,长乐卫尉负责长乐宫的安全保卫,邺县没有长乐宫,长乐宫通常指太后的寝宫,然而无论是汉室还是魏国,此时都没有太后或王太后,陈祎的这个长乐卫尉不知所司何职,不过他手里应该掌握一定兵权,所以魏讽把他作为重点拉拢对象。

陈祎的其他事迹不详,魏讽跟他约好准备起事,恰在这时曹操率大军西征刘备未归,曹丕留守邺县,正好是个机会。

但是,陈祎临到举事时却产生了恐惧心理,他将谋反的事向曹丕告发。曹丕当机立断实施抓捕行动,魏讽下狱后被诛,经过对案件的审理,又有一批人被捕,包括上面提到的那几位高干子弟。

曹丕不等曹操回来,先把魏讽诛杀,还杀了包括王粲两个儿子在内的其他一些人,有数十人之多。曹操听到魏讽事件的报告时还在汉中,这时王粲已经故去,曹操听到王粲两个儿子受株连被杀,感到很惋惜。

魏讽谋反事件牵连了哪些人?

曹操叹息道:“如果我在,不会让仲宣绝了后。”

这一案件波及不少人,魏国相国钟繇被免职,在家中反省(就家),当然这只是暂时的,曹操对钟繇的信任没有改变,不久之后钟繇还会出来担任要职。

直接负责邺县安全工作的中尉杨俊被降级,通过对这一事件的反思,曹操认为魏讽等人之所以敢生叛乱之心,是因为要害部门工作不力,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以吾爪牙之臣无遏奸防谋者故也)

曹操发出了哪里能找到诸葛丰那样的人才来代替杨俊的感叹(安得如诸葛丰者,使代俊乎),诸葛丰即诸葛亮的先祖,他曾在西汉初年担任过司隶校尉,工作十分出色。

此时负责魏国人事工作的是尚书桓阶,他向曹操推荐了徐奕,徐奕担任过首任雍州刺史,后来改任魏郡太守,魏国建立后担任尚书,后来被提拔为尚书令,正是桓阶的顶头上司。

张绣死后被追封为定侯,由儿子张泉继承,食邑2000户,张泉被杀后这一封爵取消。多年前曹操的长子曹昂就死于张绣之手,有人认为曹丕这么利索地杀了张泉,收回封爵,是为大哥报仇。

刘廙受到弟弟刘伟的株连也下了狱,本来要连坐处死,但是刘廙之前劝刘伟不要与魏讽来往,再加上刘廙的好朋友陈群竭力向曹操求情,曹操下令免刘廙死刑,并且恢复原来的职务。

魏讽谋反事件牵连了哪些人?

文钦被关在监狱里,先挨了几百板子,吃尽了苦头,但判决下来仍然是死刑。曹操听到后,考虑到他的父亲文稷曾经立下战功,就饶了文钦一命。

文钦后来成长为一员猛将,曹魏后期担任过前将军、扬州刺史,他对曹魏感情很深,对司马氏专权十分不满,他与毌丘俭联兵讨伐司马师,兵败之后逃到吴国,被吴国封为镇北大将军,但由于他跟诸葛亮的侄子、当时在吴国掌握兵权的诸葛诞意见不合,为后者所杀。不过那是40多年后的事了。

魏讽事件想必引起了曹操痛切的反思,这些年轻的高干子弟居然站到了自己的对立面,想想真可怕。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scfj/12098.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