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沙场飞将

官渡之战胜利,曹操获得了什么战利品?

历史大观园 沙场飞将 2021-09-15 16:24:42 0 曹操

也许,历史不是你认为是那样的就是那样的。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当事人为什么会这么做?这个事件是如何发展出来的。这篇文章“官渡之战胜利,曹操获得了什么战利品?”或许能够给您答案。

官渡曹军大营,袁军急攻,却未能得手。

张郃、高览也都是宿将,打仗很有两下子,但也没能攻破曹营。袁绍这才清醒过来,没有听张郃的建议全力增援乌巢是多么失策。

即使曹军的一部分主力离开大营,但一定会留下足够的人马防守,并且会做好充分准备,曹军大营已连攻数月而不下,现在想几个时辰就攻破谈何容易。

袁绍的指挥水平看来不怎么样,而郭图那样的“高参”也空有其名。郭图竭力劝袁绍发起正面进攻,看到自己判断错误,于是开始乱找理由给自己开脱,他向袁绍报告说:“进攻曹营失利,张郃反而很高兴(郃快军败)。”

郭图的潜台词是张郃对自己判断正确而沾沾自喜。明智的领导一定会从失败中总结教训,勇于承认错误,不会掩饰决策失误而会想办法进行弥补。可惜袁绍不是那样的好领导,他就爱吃郭图这一套。

郭图这个人看来有些本事,当初是他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忽悠韩馥让了位,给袁绍立了大功。但他本质上是一名策士,在袁绍集团内部既不属于田丰、沮授那样的本土实力派,也不是颜良、张郃那样带兵出身的将领。他要往上爬,必须有一些特别手段。

郭图的特别手段就是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走,他攻击沮授,混上了带兵权,又攻击许攸,赶跑了一个强劲的对手,现在又攻击张郃,也不考虑是什么时候了,会不会把张郃逼反。

消息传出来,张郃又恨又怕(忿惧)。

张郃跟高览一商量,干脆临阵起义得了,于是焚烧攻城器具,来到曹营前投降。

张郃看来很有经验,他可能考虑到了对方是否接受他的投降,于是先烧毁了攻城的器具,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这一点很重要。

这时曹操还没回来,负责守营的曹洪居然不敢相信张郃是真投降(不敢受),荀攸对他说:“张郃的计策不被采纳,生气来投奔,不用怀疑!”

这也许是史家之言。张郃的计策是什么,袁绍有没有采纳,以及张郃为什么生气这些情况,当时的荀攸是来不及掌握的,但荀攸仍然能判断出张郃是真降还是假降,因为张郃把攻城的器具全都烧了。

曹洪、荀攸于是接受张郃、高览投降。

张郃和高览都是袁绍手下最重要的将领之一,民间有个说法,称袁绍手下有“河北四庭柱”,包括已故的颜良、文丑以及张郃、高览,认为他们是“袁统区”的四根柱子,可见分量不一般。

袁绍手下原来还有一位更有名的大将,就是在界桥之战中大败公孙瓒白马义从的麹义,但他没有出现在官渡之战中,据说麹义立下大功后有点功高震主,不服袁绍的领导,被袁绍借故处死了。

四根柱子,两根折了,两根罢工了,袁绍的大厦瞬间崩塌。

曹操回到大营,见到张郃特别高兴,把张郃比作殷商时的微子、楚汉时的韩信,任命他为副军长(偏将),以天子的名义封他为都亭侯。

不过,如果从实力上看,袁绍手里仍然有十分强大的力量,他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外甥手里都握有重兵,只要安全撤回冀州,仍旧可以发起有效反击。

可是,这一切来得太突然了。

对于袁军将士而言,这一天简直是噩梦连连。

先是传说囤粮基地遭劫,粮食被烧光,老将淳于琼等人被杀,后来看到一些手捂鼻子从乌巢跑回来的士兵,一个个惨不忍睹,大家都惊骇不已。

紧接着,听说张郃和高览二位将军率领所部集体投降了曹军,大家根本不敢相信,但看到刚刚投降过去如今杀了回马枪的弟兄们时大家都明白了。

赶紧跑吧,跑慢了也没有鼻子了!

袁军不再抵抗,而是慌不择路地大逃亡。袁绍和儿子袁谭来不及穿戴整齐,仓皇出逃,带了800名骑兵一口气跑到黄河边才甩掉了曹军的追兵,渡过河去。

没有跑掉的就做了俘虏,事后统计曹军光俘虏就抓了好几万。郭图打仗不行,跑路比较有眼色,此时紧跟领导不掉队,侥幸保住了一命。

而沮授没有那么幸运,做了曹军的俘虏。

沮授以前跟曹操相识,他被人绑了来见曹操。

沮授一路大呼大叫:“我不投降,我是被抓的!”

见到曹操,曹操想招降他,对他说:“袁本初无谋,不听先生你的计谋,所以失败。如今国家未定,希望咱们一块来谋划。”

沮授坚决不降:“我的叔父、母亲和兄弟都在冀州,如果你念及旧情,就请从速把我处死!”

这是沮授的悲哀,生未逢明主,身处绝境时也只有选择死,所以他在路上要大呼大叫,为的是别让大家误以为他投降了,袁绍要知道他投降,他在冀州的亲人们必然遭难。

但曹操很欣赏他,还是不想杀他,在曹操眼里,沮授是荀彧贾诩那样的人才,能力和人品都是一流的。

曹操叹息道:“如果早些得到你,天下何足为虑呀!”

曹操厚待沮授,但沮授只想一死。他公开逃跑,曹操无奈,只好把他杀了。

这场官渡之战,就这样结束了。

此战中曹军究竟俘虏了袁军多少人?这一点从曹操事后向汉献帝上的一份奏疏中可以看出来,这份奏疏不仅详细报告了官渡之战的战果,还回顾了以往的一些历史,透露出许多有趣的信息。

这份重要的史料是这样总结官渡之战的:

“大将军邺侯袁绍之前与冀州牧韩馥谋立故大司马刘虞,刻制了金玺,派遣原任县县长毕瑜到刘虞那里劝进。后来,袁绍又给我写信,说‘可以把都城迁到鄄城,然后考虑另立他人(当有所立)’。袁绍擅自铸造金银印章,俨然天子一样,孝廉、计吏都前往拜见他。

“他的从弟济阴郡太守袁叙给袁绍写信说:‘如今海内丧败,天意在我袁家,神灵有征,登大位者当在尊兄您。南兄的臣下欲使之即位,南兄说论年纪北兄更长,应该把大位让给北兄,想把御玺送来,结果却让曹操断了道。’

“袁绍宗族累世受国之重恩,却凶逆无道,诸如此类的事不可胜数。所以我整合兵马,与之战于官渡,乘圣朝之威,最后斩杀其大将淳于琼等八人,使之大败,袁绍和他儿子袁谭仅率少部分人逃走,共斩首七万多级,辎重财物以亿数。”

上面说的南兄是袁术,北兄指的是袁绍。

曹操所言斩袁绍八员大将应该是:颜良、文丑、韩猛、淳于琼、眭元进、韩莒子、吕威璜、赵叡。至于其他战果,这里说得很明确,斩杀七万多人。

还有的史书说,袁绍和袁谭不是率800人逃跑的,只有父子俩(绍与谭单骑退渡河)。袁绍手下其他的人诈降,后来被发现,结果都被坑杀了,总人数多达八万人(杀袁绍士共计八万人)。

曹操坑杀降卒是有可能的,因为他们诈降,但按理说只有参与诈降的士卒才会被坑杀,张郃、高览所部战场起义和真心投降的肯定不在此列,8万多人全部诈降怎么可能?

动辄活埋数万名降卒的事不仅不合乎人性和伦理,也不合乎曹操此时作为朝廷司空的身份,更重要的是,不合乎胜利一方的利益。人力资源是此时最稀缺的资源,曹操未必是一个不杀生的善人,但他没有必要浪费资源,使用降将降卒一向是曹操的政策,曹操没有见到降卒就杀的习惯。

或许曹操坑杀了不少降卒,因为他们诈降,一怒之下活埋他们是可能的,但这应该是一小部分人。而曹操战报里说的斩杀7万多人应该是官渡之战的全部战果,包括白马之战、延津之战、汝南郡之战、乌巢之战以及徐晃、史涣击败韩猛之战等。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战利品。

这些战利品中除了大量的军用物资外,还有两类特别的东西,一类是袁绍随军带来的图书、珍宝,之前说过这是袁绍刻意带来的,把郑玄老先生请出来随军也是同样的想法,袁绍想的是一口气拿下许县建立新朝廷,朝廷的体制、礼仪、官制等都要来个新面貌,所以带来了不少图书资料,还有摆在未来皇宫里的用具等,现在都成了曹操的战利品。

还有一类是袁军的公文、书信等档案资料,其中不乏绝密级档案,袁绍败得很突然,来不及带走也来不及销毁,全落到曹军手中。

袁绍强大时,“曹统区”有些地方官员、许县朝廷以及曹军中有不少人跟袁绍暗送秋波,写了很多信,这些都是通敌的罪证,曹操平生最恨的就是谁跟他玩潜伏,现在有了确凿证据,正好秋后算账。

可是,曹操却当着众人的面一把火把这些书信都烧了。

烧之前曹操甚至看都没有看一眼,他对大家说:“当初袁绍那么强大,我尚且感到不保,何况大家呢(当绍之强,孤犹不能自保,而况众人乎)?”

此举让很多揪着起的心又放下了,大家不得不佩服曹操心胸博大,再也没有其他想法了。

发生在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战以曹操集团的突然胜利而告终,这场大战影响深远。

战后,全国的局势为此也发生了巨变。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scfj/11878.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