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沙场飞将

三国英雄记——吴蜀“分天下”

历史大观园 沙场飞将 2020-06-24 16:27:43 0


陈震率使团进入吴国边界,过去蜀汉多次出使孙吴,但这一次不同,因为对方也有了正式的国号和皇帝,现在是两国之间的交往,都说外交无小事,如何确定双方的称呼和交往中的礼仪,都需要谨慎对待。

陈震为此专门给沿途的吴国守将写信,信中说:

“东国与我西国之间驿使来往不断,双方之间的友好关系一天天加强(申盟初好,日新其事)。相信东尊一定能保持基业长久,分疆裂土,四方响应。在这个时候,只要我们双方同心讨贼,何患贼人不灭!

“我西国的君臣,为此感到欢欣鼓舞,充满期待(西朝君臣,引领欣赖),陈震我不才,担任下使,奉命结好,很高兴来到贵地。当年献子到了鲁国,不小心触犯了鲁国的法令,《春秋》因此讥笑他。请一定把有关注意事项通知我们,让使团安心。我会举行仪式,把需要注意的事告诉大家,让大家自我约束。

“我们将顺江而下,速度会比较快,两个国家制度有所不同,担心不注意而因此触犯,希望把需要注意的事都告诉我们,明确指出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幸必斟诲,示其所宜)。”

陈震称蜀汉为西国,称孙吴为东国,称孙权为东尊,这些外交辞令都是反复斟酌的结果,既合乎外交礼仪,又不让自己一方尴尬,可谓用心良苦。

诸葛瑾以孙吴大将军的身份驻扎在公安,陈震一行路过公安时,一定会将诸葛亮的信转呈,诸葛瑾也会对他们的行程给予关照。

陈震一行顺利抵达武昌,对于他们的到来,孙权给予了热情欢迎。

在此之前,蜀汉方面对自己称帝是否承认,孙权心里也没有底,蜀汉使团的到来,让孙权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陈震首先以蜀汉特使的身份祝贺孙权登基(贺权践位),接着根据行前诸葛丞相交代的原则与孙吴方面就下一步的合作进行商谈。

双方认为,摆在面前最大的问题是,经过合作一旦灭掉了曹魏,曹魏的领土如何划分。当时,曹魏占领的北方领土主要有九个州,即豫州、青州、徐州、幽州、兖州、冀州、并州、凉州以及司隶校尉部。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将这九个州一分为二,双方各执其一。

这项“分天下”的方案,具体内容是:

豫州、青州、徐州、幽州归孙吴;

兖州、冀州、并州、凉州归蜀汉;

司隶校尉部以函谷关为界,西边为蜀汉,东边归孙吴。

这个方案有点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的意味。先不说最终能不能消灭曹魏,即使有这种可能,到时候大家会不会和平地坐下来对着一张地图分土地,很难说。孙权心里更相信邓芝当初对他说的话,天无二日、土无二王,灭魏以后,君各茂其德,臣各尽其忠,到那时才提枹鼓、战争方始。

但那是军事,而且是将来的事,现在谈的是政治和外交,是眼前的事,先把曹魏的国土提前分了,把双方藏在心里想说但没说的话都说出来,以后联手就好办了,至于具体的分法,倒不重要,可能也就是站在地图前挥手一划拉就定了,没有经过认真研究,否则不会把并州、冀州给蜀汉,而把它北面的幽州给了孙吴,要真是那样,幽州就成了孙吴的一块“飞地”。

总而言之,这件事谈妥了,孙权十分高兴,他觉得还应该搞一个隆重仪式,重新誓盟,纪念双方的合作,顺便造一造势。

之后,孙权下令起誓坛,他亲自登坛与蜀汉特使陈震歃血盟誓。

根据古人的记载,歃血盟誓的具体仪式是,把盟誓词事先写好,杀牲取血,把血涂在嘴唇上,念誓词,之后把誓词和所杀之牲一齐埋掉。

侍中胡综是江东有名的笔杆子,誓词由他撰写。

这篇重要誓词写得慷慨激昂,很有气势,内容如下:

“上天降下丧乱,汉室失去统治,逆贼趁机作恶,窃取了国家政权,这一切,始于董卓,终于曹操,他们穷凶极恶,颠覆天下,让九州分裂,天下不再统一,百姓和神灵无不痛恨,其痛恨的程度没有止境(民神痛怨,靡所戾止)

“到了曹操的儿子曹丕,不过是逆贼留下的丑类(桀逆遗丑),接连做出奸恶的事,竟然窃取了天子的位子。曹丕的儿子曹叡,更是一个渺小的家伙(而叡么么),沿着曹丕的道路继续作乱,凭借武力掠夺国土,至今还没有得到惩罚。

“过去,共工作乱高辛讨伐他,三苗作乱虞舜征讨他。现在要灭掉曹叡,将其余党一网打尽,不是汉国和吴国,谁还能担负这项重任(今日灭叡,禽其徒党,非汉与吴,将复谁任)?讨恶剪暴,必须公开其罪责,事先瓜分其领土,让大家知道这些土地应当归谁,春秋时晋文公伐卫,先把卫国的土地分了给宋国,就是这个道理。

“古人办大事,必先订立盟誓,所以周礼有专管盟誓的官员,《尚书》中有专门盟誓的篇章,汉国和吴国,虽然信义都发自内心,然而分割土地这样的大事,最好还是有盟约。诸葛丞相德威远著,他辅佐本国,统兵在外,信义和忠诚感动日月,诚意打动天地(诸葛丞相德威远著,翼戴本国,典戎在外,信感阴阳,诚动天地),他派人来重新结盟,订立誓约,使东、西两国官民都知道。

“因此,立坛杀牲,昭告神明,双方歃血后再在誓约上签字,把誓约的副本藏在朝廷档案馆中(歃血加书,副之天府)。上天再高也能听到下面的声音,并且会用神威帮助有诚心的人,愿主管盟誓的天神以及受到祭祀的所有神灵,都降临到这个祭坛之上吧(司慎司盟,群神群祀,莫不临之)

“今日盟誓之后,汉国和吴国将勠力同心,同讨魏贼,救危恤难,共同分担灾祸,共同分享胜利(分灾共庆),绝对没有二心。如果有人危害汉国,吴国讨伐它;如果有人危害吴国,汉国讨伐它!

“两国各守其土,不相侵犯。这种友好关系还将传之后代,有始有终。条约的具体内容都写在文书上了,诚信的话语不必修饰,只要内容好就行了。有人违背此盟,先制造混乱,怀有二心,造成不和睦,怠慢上天的旨意,神灵和天帝就会讨伐他,山神河神就会处死他,让他丧失民众,上天不再赐福他的国家。伟大的神啊,请明察这一切吧(于尔大神,其明鉴之)!”

这篇誓约正式明确了双方军事同盟的关系,当一方受到别国攻击时,另一方有义务出兵相助。

盟约中还有两点值得注意。

一是孙吴称自己为吴国,称蜀汉为汉国,这是对现实的尊重。蜀汉是后人的称呼,在当时他们自认为是刘汉王朝的延续,是正宗的汉朝,这当然也为孙权出了道难题。出于合作的大局考虑,孙权也称他们为汉国。

二是盟约中有一段文字对蜀汉丞相诸葛亮进行了赞扬,这在两国外交中是少见的,这反映出孙权对诸葛亮一贯力主孙吴联盟的感激。

为了表示对盟约的尊重,孙权做出重大举措,将国都由武昌迁回建业,以表明自己无意在西面与蜀汉相争的诚意。

此前,孙权命步骘遥领冀州牧,朱然遥领兖州牧,根据双方盟约,冀州和兖州在扫平曹魏后将归蜀汉,孙权下令解除步骘和朱然的这两项兼职。

诸葛亮也迅速做出回应,他上奏后主,把鲁王刘永的封号改为甘陵王,把梁王刘理的封号改为安平王,原因是鲁国、梁国都在未来孙吴的辖区内。

虽然目标遥不可及,但双方都展现出认真的姿态。

经过一番波折,又经过一番努力,孙刘联盟终于恢复了。

天下的格局又回到“一强”对“二弱”的状态,有人说这样的局面实际上是一种“恐怖平衡”,谁也拿谁没办法,谁也一口吞不下谁。

如果真是这样,那将是历史的不幸,是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共同的不幸。

难道,这种分裂的局面只能长久持续下去吗?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scfj/11868.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