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君王天下

中国历代帝皇 ——圣祖玄烨

历史大观园 君王天下 2020-06-26 14:41:38 0


清圣祖档案:

生卒年:1654~1722年

父母:父,世祖福临;母,佟佳氏

后妃:皇后赫舍里氏、定妃、通嫔等

年号:康熙

在位时间:1661~1722年

谥号:仁皇帝

庙号:圣祖

陵寝:景陵(清东陵)

中国历代帝皇 ——圣祖玄烨

性格:沉着睿智,仁孝宽厚,勤奋谨慎

康熙帝读书像

点评:

康熙在各项标准上,符合了中国传统上所谓的内圣外王的尺度,他既仁慈也不乏决断力。

——黄仁宇

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继承了先辈们的基业,开创了“康乾盛世”的恢宏局面。在守业的同时,康熙帝还开疆拓土,极大地扩展了清朝的版图,为后世子孙留下了巨大的遗产。

少年天子智勤鳌拜

玄烨是顺治皇帝的第三个儿子,他的生母是佟佳氏。佟佳氏的祖父当年曾经跟随努尔哈赤作战,是清朝的开国功臣。她的父亲则是汉军正蓝旗人,也屡立战功。因此,佟氏成为了汉军中显赫一时的名门望族。当时,为了缓和民族间的矛盾,顺治选择一些汉人女子充入后宫,其中就有佟佳氏。但她并没有受到顺治帝的宠爱,也导致玄烨出生后遭受冷落。幸运的是,祖母孝庄太后对玄烨母子关爱有加。她不仅派自己的侍女照顾玄烨,教他读书写字,自己也经常对玄烨进行教诲。祖母的教育关怀,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他未得的父爱。这份情感让玄烨永生难忘,后来他对孝庄太后非常孝敬。

玄烨5岁进入书房后,常常是不分寒暑,昼夜苦读。玄烨十分酷爱书法,每天坚持练习,从无间断。他深知自己读书并不是为了消遣,而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如何治国平天下。不论是出巡在外,还是居住宫中,不论是中华古籍,还是西洋科技,他都有着浓厚的兴趣。清史专家阎崇年评价说:“康熙皇帝是‘二十五史’中唯一了解西方文明、尊重科学精神的皇帝。”可以说,学习伴随着玄烨的一生,也是他成功开创伟业的秘诀所在。玄烨身上混合了三种不同的血统,他的父亲是满洲人,祖母是蒙古人,母亲是汉族人。这使得玄烨更加易于接受不同文化,形成良好的文化素质。

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玄烨在孝庄太后的主持下登上了皇位,次年改元康熙。因为康熙年幼,顺治帝驾崩前遗命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四大臣辅政。辅政之初,四大臣遇事都会进行协商,然后由太后进行决策。在四大臣之中,索尼是四朝元老,位列首辅,但他年老多病。苏克萨哈资历较浅,与索尼又有嫌隙,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而遏必隆与鳌拜同属镶黄旗,所以总是附和鳌拜。由于势力消长,协商辅政的局面被破坏,大权逐渐落到了鳌拜手中,从而出现了鳌拜结党营私、欺凌幼主的局面。

索尼去世之后,鳌拜的野心进一步膨胀,想要越过遏必隆和苏克萨哈做首辅。于是,他试图拉拢苏克萨哈,但是遭到拒绝。鳌拜恼羞成怒,决心除掉苏克萨哈。于是,他不断上书康熙帝,要求将苏克萨哈及其子孙全部处死,并没收其家产。最终,年少的康熙被迫下达了处死苏克萨哈的命令。从此,鳌拜与遏必隆结成同党,独揽朝政大权。对鳌拜的嚣张跋扈和步步紧逼,康熙虽然不满,但由于自己羽翼未丰,只能表面上同鳌拜进行周旋。康熙六年(1667年),康熙14岁,按照祖制开始亲政,并且暗中加紧了谋划除掉鳌拜的对策。

康熙知道鳌拜的党羽众多,如果不小心行事就会祸及自身。于是,他在各亲王府挑选满洲少年,组成了宫廷侍卫队,天天练习摔跤。鳌拜不以为意,认为皇帝在厮混。与此同时,康熙将鳌拜进封为一等公,解除他的戒心。接着,康熙任命索尼之子索额图为一等侍卫,借下棋的名义和索额图共同制定擒拿鳌拜的整体方案。事前,康熙不动声色地将鳌拜的党羽先后派出京城办事,然后下旨召鳌拜单独进宫议事。鳌拜走进宫内之后,康熙命令满洲少年将其擒住,并公布了他的30大罪状。念在鳌拜当年搭救清太宗皇太极有功,康熙赦免了他的死罪,判处他终身监禁。此后,康熙一举歼灭了鳌拜的同党,掌控了朝政。

励精图治稳定政权

康熙亲政之后,为巩固统一政权做出了巨大的努力。首先就是削平三藩。三藩指的是三个明朝降清的藩王:平西王吴三桂,镇云南;平南王尚可喜,镇广东;靖南王耿精忠,镇福建。三藩都占据要地,拥兵自重,大有割据之势。且供养三藩之兵,耗费朝廷大半财赋。康熙帝决定要削平三藩,巩固皇权。当时,吴三桂等上书请求撤藩,试探朝廷态度。朝廷官员怕激起变乱,绝大多数都主张不可撤藩,只有兵部尚书明珠、户部尚书米思翰等少数官员支持。康熙帝力排众议,下令撤藩,分别派官员奔赴三地办理相关事宜。在三个藩王中,吴三桂的势力最为强大。康熙帝下达撤藩令后,吴三桂公然发动叛乱,各地的党羽也纷纷响应。朝廷闻讯大惊,认为叛乱是因撤藩而引发的,大学士索额图要求处斩建议撤藩的大臣。康熙帝临危不惧,下达武装平叛的命令,重兵直指叛军之首吴三桂。经过8年的战争,清军平定三藩。

中国历代帝皇 ——圣祖玄烨

巡视台湾图卷(局部)清

康熙帝的下一个目标是统一台湾。当时郑成功已经去世,他12岁的孙子郑克塽统治台湾。这时的郑氏集团内部纷争不断,台湾政局动荡不安。康熙抓住了这个时机,以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率军统一了台湾。之后,康熙设立了台湾府,隶属福建。并在台湾府下设三县,派8000名官员驻守台湾。从而加强了清政府对台湾的管辖,促进了台湾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内忧解决完之后,康熙开始着手解决外患。黑龙江地区一直被满洲人视为祖先的发源地,皇太极时就已经归属清朝管辖了。然而沙俄却觊觎着这片肥沃的土地,清军入关之后,沙俄逐步侵入黑龙江流域,占领雅克萨、尼布楚等城。康熙帝几次派人接触沙俄政府,但他们无意进行和谈,反而乘清政府整顿内乱之际,肆意杀掠扩张。康熙果断采取强硬措施,派兵前往黑龙江地区,与当地民众一起打击沙俄侵略者。到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军基本肃清了黑龙江中下游地区的沙俄侵略者,只剩下雅克萨还被沙俄侵占着。在统一台湾之后,康熙帝调派军队进行了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击败沙俄侵略者。

侵略者头目托尔布津不甘失败,率领残军重新回到了雅克萨。他还纠集了尼布楚方面的援军,妄图卷土重来。他们在雅克萨城附近构筑了新的堡垒,企图永久霸占这块土地。康熙帝得知消息之后,命令清军迅速备战,彻底消灭雅克萨的守敌,然后派兵在雅克萨驻守。在两次雅克萨之战(1685年,1686年)中,侵略者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在对侵略者进行武装打击的同时,康熙帝继续向俄方提出谈判建议。面对清军的强大的攻势,俄军不得不同意和谈。双方代表经过多次谈判,中国做出了让步,将尼布楚割让给了俄国。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条约中规定了中俄两国的东段边界,从法律上划定了以外兴安岭、额尔古纳河和格尔必齐河为界,整个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都是中国的领土。这是中国历史上同外国签订的第一个平等条约,标志着康熙帝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胜利。

康熙收复雅克萨之后,立即着手解决噶尔丹分裂国家的叛乱。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解决了漠南蒙古的问题,康熙则要进一步解决漠西蒙古和漠北蒙古的问题。噶尔丹就是漠西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的头领,他夺得准噶尔部的统治权后,又以武力吞并了厄鲁特蒙古的其他各部。随后,噶尔丹与沙俄侵略者勾结起来共同进攻喀尔喀(漠北)蒙古。喀尔喀蒙古溃败后归附了清朝,清朝派人接纳并将他们安置在科尔沁草原。喀尔丹仍不放弃,再次发动武装进攻喀尔喀蒙古。

对于噶尔丹的侵扰,康熙帝一方面多次给予劝诫,要求他停战并归还喀尔喀蒙古的土地。另一方加强塞外的兵力,为武装平叛做准备。然而,噶尔丹不肯罢休,形势越来越严峻,于是康熙帝决定率军亲征噶尔丹。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率军亲临塞北,指挥军队大战噶尔丹。在清军猛烈炮火攻击下,噶尔丹溃败而逃。后来又经过康熙帝的两次亲征,才最终平定了噶尔丹叛乱,彻底粉碎了沙俄企图分裂中国的阴谋,巩固了清朝西北边疆地区,保障了当地百姓安定的生活。

勤政宽仁缔造盛世

清朝皇帝从康熙开始,每天都要进行御门听政。就是在皇宫乾清门前,由皇帝亲自主持的御前朝廷会议,参加会议的主要有六部九卿的官员。康熙帝从14岁亲政以来,每天都坚持御门听政。听政的时间是早上8点,无论严寒酷暑,康熙帝从未缺席。康熙帝不只勤奋,还非常谨慎,尤其对于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总是反复调查权衡后才作出决策。例如关于治河的决议,康熙和大臣们进行了整整一年的讨论、调查和验证才最终作出决策。

对于臣民,康熙帝强调“仁爱”,并在施政过程中加以实行。他屡次下令停止圈地,关心赈灾,倡设义仓,时刻关心民众疾苦。康熙十六年(1677),康熙在塞外视察时,发现一个人僵卧在路边。他亲自上前询问,才知道这个人叫王四海,是个佣工。回家路上因为饥饿而倒下,之后就再也起不来了。康熙了解情况后,立即命人给他喂热粥。等王四海苏醒后,康熙将他带回行宫,后来还给了王四海盘缠,并派人送他回家。康熙十八年(1679年)时,北京发生大地震,康熙下令开设粥厂,还让太医院给伤者送医送药。

中国历代帝皇 ——圣祖玄烨

《北征督运图》之一清

康熙亲征噶尔丹时,内阁学士范承烈受命督运军粮,他令人把自己的运粮经历、行军路线、运粮车辆、驿站详细绘图,形成《北征督运图》。

康熙政治的重要措施是惩办贪官,表彰清官。康熙特别注重对高级官吏腐败的处罚。山西巡抚穆尔赛一向贪赃枉法,康熙对他的劣迹也有所耳闻。当他向大学士勒满洪等人询问穆尔赛为官是否清廉时,他们竟然替穆尔赛掩盖丑行。康熙对这种外官与京官相互勾结的现象深恶痛绝,在查明真相后,他将穆尔赛革职收审,判处绞刑,同时给予勒满洪等人降级的处分。对于清官,康熙则是大加赞赏。被康熙誉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有个绰号叫“于青菜”。他虽然贵为封疆大吏,却常年不吃肉,只吃青菜。有一年黄州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于成龙发放的赈济粮救活了当地几万名灾民的性命。于成龙的廉政深受康熙的赞许,官职不断晋升。后来于成龙被有心人报复,被迫离任,康熙特意下诏留任。康熙对吏治的整治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但是这些都只是小修小补,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吏治的现状。

康熙还采取了种种措施,争取和笼络汉族知识分子。他十分尊重汉族的历史传统和儒家文化,亲临孔庙进行祭祀,力图从感情上亲近汉族士大夫。除此之外,康熙还特意设立“博学鸿词科”,千方百计地吸引明代遗老参政。对于顾炎武、黄宗羲、李顒等著名学者拒绝应试,康熙更是采取了宽容的政策,容忍了他们种种大不敬的行为。关中大儒李顒以身体为由拒绝参加应试,被从家乡强行抬到西安,李顒便绝食抗议,连续6天滴水不进。清朝官员无可奈何,只好派人将他送回家。并且康熙要求各级官员将自己知道的优秀之士推荐给朝廷,以便他亲自考察录用。

康熙帝虽然对臣民非常宽容,但是对自己的子孙要求是格外的严格。他明白这攸关清朝后世的繁荣发展,因此诸皇子从小就受到了严格的教育。康熙订立制度,皇子皇孙6岁就要开始在上书房读书。老师由康熙亲自选定,既有满人又有汉人,教授学科多种多样。有满文、汉文、蒙文以及儒家经典等,还有军事和体育等科目,皇子们的时间安排紧张严密。康熙在紧张的政务之余,还会随时对皇子们进行考察与测试。一年之中,皇子们的休假日只有元旦和之前的两个半天。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康熙帝对于子孙教育的重视,也正是因为这样,康熙的子孙们都具备了一定的素养,没有出现像前朝那样的暴君或昏君。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病逝,享年69岁。康熙8岁即位,在即位后的61年中,他为清朝的稳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他的精心治理下,清王朝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一派国泰民安的盛世景象,并且为后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jwtx/13804.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