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君王天下

中国历代帝皇 ——世宗胤禛

历史大观园 君王天下 2020-06-26 14:41:33 0


清世宗档案:

生卒年:1678~1735年

父母:父,圣祖玄烨;母,乌雅氏

后妃:皇后乌拉那拉氏、佟佳氏等

年号:雍正

在位时间:1722~1735年

谥号:宪皇帝

庙号:世宗

陵寝:奉陵(清西陵)

性格:勤勉果断,心思缜密,喜怒无常,遇事急躁

点评:

他敢于革除旧弊,办事雷厉风行,是康乾盛世的有力推进者,是促进清朝历史发展的政治家。

——冯尔康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是清朝的第五位皇帝,在康乾盛世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历史上关于他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但不可否认的是,胤禛是一位坚定的改革者,他革除了康熙晚年的弊政,进一步巩固了清朝的政权。正是因为他,康乾盛世才得以顺利过渡。

韬光养晦曲折登基

康熙共有35个儿子,他对儿子们的教育是非常严格的,胤禛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他聪颖好学,6岁时进入南书房读书,熟悉儒家和佛家经典。8岁时,他跟随父皇去边塞了解形势。15岁时,胤禛陪同几位哥哥参加了曲阜的祭孔大典,后来又随父皇考察了无定河并亲自主持了无定河的治理。接着,胤禛与兄弟们一同参加了对噶尔丹的讨伐,并受命掌管正红旗大营。父皇的刻意栽培,使胤禛不仅学到了知识,丰富了经验,同时在与兄弟们的相处中也练就了一副铁腕和两面派的性格。

康熙的每个儿子都具备了一定的才能,想要从中选定继承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清朝的皇位继承一直没有定制,皇太极、顺治的皇位是由满洲贵族会议决定的,而康熙的皇位则是由顺治生前的遗诏决定的。因此,康熙决定继承其父亲的做法,在生前选定继承人,立为皇太子。他这样做是希望避免身后出现争夺皇位的残酷斗争,但是却忽略了皇太子同其兄弟之间的残酷斗争。

康熙十四年(1675年),权衡再三后,康熙将皇后赫舍里所生的皇二子胤礽立为皇太子。赫舍里皇后在生胤礽时难产而死,康熙十分伤心,因而对太子格外的疼爱。不仅教育上倾尽全力,生活上更是特别关爱。为了照顾出痘的太子,他甚至连续12天没有批阅奏章。然而,在册立太子后的33年里,朝中形成了皇太子集团,同时存在的还有皇八子集团和皇四子集团。皇太子集团与皇八子集团间的争斗一直未曾停息,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导致康熙曾经两度废立太子。在这暗流涌动期间,胤禛不露声色,细心观察,不偏袒任何一方;只是暗自韬光养晦,静静地等待时机。胤禛明白,在众多皇子中他并没有什么优势,因此,为了夺得皇位,必须多下工夫。在各方形势未明之前,他力图与各方面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从而有效地保护着自己。胤禛还十分注意伪装,避免因锋芒太露而遭到嫉妒。他的心腹戴铎提出的策略是:对父皇要诚孝,可以适当展露才华;对兄弟要友爱包容,彼此和睦相处。胤禛基本上就是按照这样的步骤赢得了康熙的好感,最终登上皇位的。

在康熙因为废立太子的事情而伤心生病时,其他皇子各自忙着经营自己的势力,很少关心父皇的病情。只有胤禛和胤祉守在康熙身边,服侍他饮食用药,嘘寒问暖。因此,胤禛很得康熙的欢心。而且在父皇面前,胤禛尽量说其他兄弟的好话,并不时对兄弟表示关心。在他得到亲王封号之后,还上奏要求降低自己爵位,提高其他兄弟的地位。他的这些做法都赢得了康熙的好感和信任。

在第二次废掉太子之后,为了减少争斗,康熙明确表示不会再立太子了。但康熙对胤禛却愈发器重,让他参加了许多重要的国务活动。例如,胤禛参加了对太子党的审判,也参与了西北军事的商定,甚至主持祭祀大典。胤禛自己暗地里也做了许多准备,希望自己在接班人中能够占据一个较好的地位。在尽可能地迎合父皇的同时,他还取得了守卫京师的步军统领隆科多和手握重兵的川陕总督年羹尧的支持。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病重,不久便在畅春园去世。死前,康熙已经向胤祉、胤祥、隆科多等人交代由胤禛继位。随后,隆科多当众宣布康熙遗诏,命胤禛继承皇位。胤禛即位后,改第二年为雍正元年。关于雍正究竟是如何继位的,史学界一直有争论。总共有存在三种说法:遗诏继位说、改诏篡位说和无诏夺位说。这三种说法都存在着疑点,而现存史料不足以断定真相。

正因为雍正亲身经历过争储风波,他深刻明白这样的争夺有多残酷。他认为必须建立一种制度,以保证皇位的平稳过度。这个办法就是秘密立储:皇帝生前立下皇位继承人,但是不公开宣布。而是将这份传位诏书放在密封的锦匣中,把匣子收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的后面。等到皇帝去世后,大臣们共同将匣子取下,当场宣布皇位继承人。这是建储制度的一大改革,既避免了皇子们的相互争斗,也有利于从皇子中择优选择。

兢兢业业改革国家

雍正是一位以“改革”著称的皇帝。他在即位后,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进一步巩固了国家的根本。康熙后期,官吏贪污造成了粮食短缺,国库亏空,同时也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雍正在当皇子时就深知整顿吏治的重要性,即位之初,便果断地颁布了11道谕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对于官员的贪污,雍正是绝不饶恕。他严令贪官必须在3年内将所有的亏空全部补齐,并且不许向民间索要。对于郡王、贝勒等高级官员,雍正下令将其家产拿到大街上变卖以填补亏空。对于贪污严重的官员,雍正就命人抄他的家,用家产来抵偿亏空。此外,不够的部分就让他的亲戚代为赔偿。当时凡是亏空的贪官,一经揭露便会被革职审问,没有法外开恩的现象。因而各省被罢免查办的官员数量高达三分之一,还有许多省级官员也被革职查办。经过3年的清查整顿,基本上解决了康熙以来的国库亏空问题。

当时官员的亏空除贪污外,还存在着一个客观原因,那就是官吏的俸禄太低,无法养家糊口。因此,官员们自行设立“耗羡”,从农民身上搜刮来填补私囊。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毅然下令实行“耗羡归公”的政策。规定各地火耗的征收比例由各地实际情况而定,只许比原数少,不许增加。把收到的火耗拨出一部分作为官吏的养廉银,其他的则用于公费。这个措施既减轻了农民的额外负担,也对整顿吏治,减少贪污起到了积极作用。

不过,雍正深知只有保障了农民的安定,才能确保国家的稳定。明朝张居正提出的“一条鞭法”对农民是非常有利的,但是一直没能实行下来,于是雍正决心完成它。为了更进一步减轻农民的负担,改革赋役制度,雍正强力推行“摊丁入亩”的制度。这从法律上取消了人头税,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推动了人口的增长,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除此之外,雍正还完善了密折制度。雍正的心思非常缜密,他需要了解全国各地每天的情况,才能较好地掌握住他的权力。康熙时就有秘密奏折,是皇帝的心腹所写,内容包括风俗民情、官场隐私、地方治安等。这种奏折直接送到皇帝手中,别人不得开启。皇帝看完加注批示后,直接返回给本人保管。这样,皇帝通过奏折就可以直接同官员对话,了解详细的实际情况。雍正认为这是个了解下情的好办法,于是扩大了可写密折人的范围,各省督抚、提督和一些中下级官员等都可以密折奏事。如此一来,雍正既能对全国各地的情况了如指掌,同时又能严密地控制地方官员。

雍正时还设立了军机处,作为辅助皇帝迅速处理各种军机大事的机构。最开始是为了方便雍正处理对准噶尔的用兵事宜,那时还只是一个临时处理军事要务的机构,设有军机大臣和军机章京。这些官员都是临时抽调过来的,军机章京主要负责文字处理。由于雍正谕旨基本上都由军机处直接转发,而且雍正每天都定时召见军机大臣,有事的时候更是随时召见,所以军机大臣常常到半夜都不能休息。后来,军机处开始处理全国所有的机密事务,取代内阁成为了国家的实际中枢。军机大臣都由雍正亲自挑选,听命于他。这样一来,雍正将国家的一切权力牢牢地掌握在手中。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封建专制达到了顶峰。

中国历代帝皇 ——世宗胤禛

军机处外景

为了完善对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雍正颇费了一番功夫。当地土司制的弊病越来越突出。土司之间经常为争夺土地人口进行战争,有时候又联合起来共同反叛中央政府,因此成了国家大患。雍正一方面派兵平定土司的叛乱,一方面认真调查,研究解决土司问题的根本办法。雍正四年(1726年),鄂尔泰提出将云贵土司改土归流的设想。雍正认为这是个治本之策,于是当机立断,命令鄂尔泰完成此事。之后,雍正开始全面实行“改土归流”,在少数民族地区分别设立府、厅、州、县,并委派有任期且非世袭的“流官”进行管理。这一举措不仅打击了土司的世袭特权和利益,而且解除了西南少数民族的灾难,促进了这些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慎用人才勤政治理

雍正是一位非常勤政的皇帝。他每天坚持批阅大量的奏折,不巡幸,也不游猎。所有奏折均是亲手批阅,不假他人之手,有的奏折上的批语竟达1000多字。雍正非常认真,他看奏折时常能从中发现问题,然后非得出结果不可。如果臣下对他的批示毫无反应,雍正会立马发火。雍正气愤时常常会走极端,并且容易暴怒。有一次一个官员激怒了他,雍正当即在奏折上将这个人大骂一通;但是转念之后,又去赞扬人家。有时候雍正也能及时认错,在年羹尧的案件处理完后,雍正曾多次公开认错,说自己用人不当。当年,康熙帝就曾批评过他“喜怒无常”。

雍正用人有自己的原则,并不一味地拘泥于道德的约束。在给心腹大臣田文镜、鄂尔泰等人的谕旨中,反复强调让他们不拘资格推荐有才干的人。有才者总是恃才傲物,不容易驾驭,但是成就大业的却多是这样的人。雍正认为,在力主革新的时代,必须要重用这样一帮有才能的人。而对于昏庸腐败的无能官员,雍正坚决查处罢免,把他们的位子腾出来给有才干的人,雍正也因此得到了“刻薄寡恩”的名声。但是,这个名声对雍正不太公平。比如,对于才干之臣,雍正则是赞赏有加,给予他们加封赏赐、越级提拔等各种奖励。对待有病的大臣,雍正还亲自派御医前往看望,像杨宗仁、方觐等都受过这样的殊荣。对于政见不同的大臣,只要忠于国家,雍正照样信任。例如朱轼,曾经反对雍正提出的耗羡归公政策,也反对西北用兵,但他有才干并且忠于朝廷,所以雍正仍然信任他。而李元直是监察御史,在奏折中谈到雍正时言辞颇为激烈,雍正明白他没有恶意,仍旧让他直言无妨。这些都说明雍正在用人上是非常重视才干的,也因此在雍正身边聚集了一大批有才干的人。

雍正办事非常果断,认准了的就会坚持到底。摊丁入亩、耗羡归公都是他不顾舆论坚持实施的。所以,雍正时期的行政效率非常高,而这样的工作风格则容易被臣下认为是“苛察”。雍正认为自己既然做了皇帝,管理全国的大小事务,就必须勤奋认真。

雍正一生共有8个后妃,这在历代皇帝中都算是少的了。他当皇子时只有一妻一妾,即位后为了多生子嗣才纳了几个妃子。正因为雍正洁身自好,他的身体状况一直很好。但是即位后他夜以继日地操劳,事必躬亲,最后还是病倒了。雍正十三年(1735年),他在圆明园突然感觉到身体不适,可他并没有在意。出人意料的是,几天后就驾崩了。关于雍正的死因有许多种说法,有的说是服食丹药中毒而死,也有的说是中风而死,但都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所以,雍正的死成了一个历史之谜。

雍正的一生伴随着许多谜团,从他的登基到他的去世,总让人琢磨不透。他在位虽然只有短短的13年,但这对清朝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意义。他及时革除康熙朝弊端,使清朝更具活力。历史上的雍正担负着许多骂名:“弑兄”“逼母”“屠弟”等,但是作为一个帝王,不能仅仅从道德方面来对他进行评论,而是应该看到他为清朝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从这点上来说,雍正堪称一个英明有为的君主。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jwtx/13803.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