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君王天下

中国历代帝皇 ——宣统帝溥仪

历史大观园 君王天下 2020-06-26 14:41:01 0


宣统帝档案:

生卒年:1906~1967年

父母:父,载沣;母,苏完瓜尔佳氏

后妃:皇后婉容、淑妃文绣等

年号:宣统

在位时间:1908~1911年

谥号:无

庙号:无

中国历代帝皇 ——宣统帝溥仪

性格:孤僻自卑,胆小懦弱

宣统帝溥仪幼年像

点评:

溥仪只是作为一个清朝末帝的历史符号,而存在于历史典册。

——阎崇年

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是清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也是继位年龄最小且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他3岁继位时还是一个幼儿,退位时也才7岁。在这当政的短短几年之中,朝政是由摄政王载沣和隆裕皇太后把持着。但是他以皇帝的身份经历了一场伟大的革命——辛亥革命。之后的他,更是经历了由万人之上的皇帝变为普通公民的戏剧性转变,可以说,他的生活颇具传奇色彩。

意外登基皇帝生活

溥仪与光绪的命运有点相似。光绪帝没有儿子,慈禧需要尽早挑选继承人。溥仪是老醇王奕譞的孙子,小醇王载沣之子。并且,他的母亲又是慈禧的养女。综合种种条件,慈禧决定让溥仪收进皇宫教养,为大清王朝培养接班人。就是这道让溥仪进宫的懿旨,改变了溥仪的命运。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光绪帝病逝。此时的慈禧也已大病缠身,草草为朝政做了一些安排便去世了。她命人宣布由溥仪继位,让光醇亲王载沣监国,并由她的亲侄女隆裕太后裁决重大事件。

在光绪、慈禧去世的半个多月后,溥仪即位,改第二年为宣统元年。从3岁起,溥仪就听不到别人叫他的名字了,听到的大都是“皇上”或“万岁爷”。见到他的人,无论老幼都需要磕头叩拜,就连和他的父亲见面,行的也是君臣之礼。无论什么事情都有人服侍,不用溥仪自己动手。因为所有的人都围绕着他转,于是他便有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

这时候的大清帝国已经是千疮百孔,岌岌可危。无论是监国摄政王还是隆裕太后都无法挽救这样的局面。他们推出各种措施想保住清王朝,但是却毫无成效,反而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宣统三年(1911年),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南方以及西部数省纷纷响应,辛亥革命的风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清政府派出北洋军南下镇压。袁世凯玩起了两面派,一方面以推翻清廷拥护共和为条件诱使革命党人的支持;一方面又以革命形势迫使清廷自行退位。在清廷犹豫之际,他又抛出《优待条例》,以优待皇室为条件劝诫皇太后和摄政王交出政权。在辛亥革命无情的打击下,隆裕太后和大臣们为了保住皇帝称号和自身性命,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接受了袁世凯的《优待条例》。1912年2月12日(阴历1911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隆裕太后颁发了清帝溥仪的退位诏书。接着,袁世凯公开声明赞成共和,并当上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至此,大清王朝彻底灭亡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帝制也宣告结束了。然而,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退位后还继续生活在紫禁城中。溥仪退位时刚好6岁,到了开始上学读书的年龄。每天上课,溥仪需要乘轿到毓庆宫,等着师傅进来行礼授课。作为徒弟的溥仪则端坐不动,更不需要向师傅行礼。随着年龄的增长,溥仪逐渐明白了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便从心里渴望做一名真正的皇帝。

首先他要向下人们显示他的权威。每当溥仪不顺心的时候,他就借打骂太监来出气,太监们都毫无怨言;碰到溥仪高兴时,他就会想着法测试太监们的忠心,太监们也任凭他摆布。有一次溥仪挑选了一名太监,要他把地上的脏东西吃下去。那个太监二话没说,趴到地上就吃,溥仪见此情景十分满意。就这样,在紫禁城中,溥仪为做皇帝尽了一切努力。

长期待在紫禁城里,让溥仪对外部的世界感到好奇。当时,溥仪有一个英文老师是英国人庄士敦,他不断给溥仪说起外面精彩的世界,并引导他做一个英国式的君主。在庄士敦的影响下,溥仪逐渐“西化”。他爱吃西餐、穿西装。为了吃西餐,溥仪在宫里特别开辟了一间西餐厅。他爱打网球,也爱骑自行车。为了骑自行车,溥仪下令把西六宫里的门槛给通通锯掉。后来溥仪剪了短发,戴了眼镜,并在皇宫里装上了电话。为了满足好奇心,他将第一个电话打给了胡适,邀请他来皇宫逛逛。结果胡适真的来了,能够见到皇帝他似乎也特别高兴。可以说,溥仪基本上接受了西方的生活方式,不过这仅限于表面,真正的西方思想溥仪并没有接受。但是,他的中国师傅们连这些表面的东西也不能容忍。

很快,溥仪到了结婚的年龄。在大臣们的操办下,1922年,宣统皇帝在紫禁城举行了隆重的大婚。民国总统黎元洪还派兵护驾,并以民国政府的名义送上贺礼,其他军阀和政客们更是亲自到场祝贺。溥仪娶了一后一妃,虽然已经不是皇帝了,但是封号仍在,她们分别是婉容皇后和淑妃文绣。婚后溥仪过了两年安稳的日子,却因为一场“北京政变”结束了16年这样的生活。

离宫北上傀儡皇帝

清帝退位后,北洋军阀张勋为了表示忠于清廷,禁止部下剪辫子,被称为“辫帅”。1917年,他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领辫子军入京,拥戴溥仪第二次登基当皇帝。然而历史的车轮已经向前发展了,这场闹剧持续12天就结束了。鉴于这次事件,冯玉祥认为只要溥仪留在皇宫中就会有复辟的可能性。便在1924年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逐出皇宫,并废除帝号。北京警备总司令鹿钟麟限溥仪等人2个小时内搬出皇宫,否则就开炮。溥仪被逼离开皇宫,从此成为普通公民。

回到父亲的居所后,旧臣遗老纷纷聚集于此,为溥仪出谋划策。最后,溥仪决定先前往天津,再谋求发展。回顾以前的经历,溥仪认为要想重登大宝必须要依靠军队。因此,凡是军阀上门求见,溥仪总是热心接待。而且只要是愿意为恢复大清而效力的人,溥仪就会设法笼络。同时,溥仪还积极结交友人,与各国领事及驻军司令来往,还经常以宣统皇帝的身份参加天津日本驻军的阅兵式。在长期的接触中,溥仪认为最可信任的伙伴是把他当作皇帝保护的日本,而且日本军界也准备支持他重登大宝。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决定邀请溥仪去东北“复国”。溥仪以为恢复大业的机会到了,便欣然前往。然而到达目的地后,事情并没有如溥仪想象的那样发展。日本政府要建立“满洲国”,由溥仪出任国家“执政”。溥仪十分气愤,但因惧怕日本人的势力,不敢贸然反抗。于是最后决定,暂任执政一年,届期如没能重登大宝,就自行引退。

执政期间,溥仪一心勤政办公,希望能早日复国。可是不久便发现他的任务只是签名,并没有决定权。不过溥仪并不放弃,希望铜通过鼓满足日本人来换取支持。他签署了日本人为他准备好的“日满议定书”,出卖了大量的国家主权。日本人对此十分满意,为了更好地利用溥仪,加强殖民统治,日本决定给予他“满洲国皇帝”的称号。1934年,溥仪终于如愿登上了“满洲国”皇帝的宝座。日本人开始称呼他为“皇帝陛下”,在公开场合就像尊敬日本天皇一样的尊敬他。“满洲国”内的所有团体都供奉了他的照片,所有人都要按时向照片行礼。而且溥仪每次的出行都会有军队保驾。在这里,溥仪确实享受到了“皇帝”才有的尊荣,但也忍受了不少屈辱。例如,关东军每年都安排溥仪参加对侵华日军亡灵的祭祀。不仅如此,溥仪无论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请示日本人,自己做不了主。慢慢地,溥仪连基本的人身自由也没有了。日本人加强了对他的控制,甚至不准他与外人接触。

溥仪过了而立之年,仍然没有子女。日本人曾经劝说溥仪娶一位日本妻子,被溥仪断然拒绝。于是他们便找了一名日本女子与他的弟弟溥杰结婚,想让有日本血统的清室子孙来继承皇位。然而,这和溥仪恢复祖业的愿望是背道而驰,甚至会断绝大清的命脉。溥仪虽然看清了局势,但无力反抗,而是选择了忍辱负重。溥仪继续当着傀儡皇帝,处处看着日本人的眼色行事,生怕违背了日本人的意愿而性命不保。他不敢再公开祭拜自己的祖先,甚至帮助日本人毒害中国人民。在这种无形的压力下,溥仪的精神高度紧张,心理也变得极度扭曲。如此痛苦的生活一直持续到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溥仪才得以从牢笼中解脱出来,不过却被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战犯被押往苏联。

引渡回国接受改造

溥仪被押解到苏联后不久,便被送到收容所里,在那里度过了5年的拘留生活。在这期间,溥仪虽然不用担心会有性命之忧,但是他害怕引渡回国后会被以叛国罪处以极刑。于是,他将自己随身携带的有价值的珠宝全数捐献给苏联政府,支援他们战后的经济建设。同时,溥仪还几次向苏联政府递交申请,希望能留在苏联。不过溥仪的愿望并没能实现,苏联政府没有批准他的申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苏联政府便将他和其他战犯一起转交给了中国政府。之后的9年里,溥仪接受改造,成为了公民。回到中国后经历的一切都让溥仪感到困惑。政府并没有处死他,而是把他送到抚顺战犯管理所。保全性命后,溥仪便开始努力学习,积极改造,争取得到政府的宽大。

一直以来,溥仪都过着皇帝生活。即使在苏联生活的5年里,他也从不自己穿衣服、叠被或洗脚。他的弟弟、侄子和岳父都会自觉地以臣仆的身份服侍他。在这个家族里,溥仪仍然是“皇上”。所以,战犯管理所为了更好地改造溥仪,便把他与其他的家族成员分开了,让他和其他的战犯住在一起。此后,溥仪就需要自己面对生活中的一切问题了。

除了自己端饭洗衣,整理床铺,溥仪还要和别人一样轮流做值日,打扫房间卫生,甚至提马桶。最初溥仪认为这是故意刁难他,因为他不会做这些事。一开始的时候,溥仪刚起床还没穿好衣服,别人就已经跑操去了;而他还没洗漱完,别人又开始吃饭了。他的行动总是落后于别人,每当这个时候,溥仪就会因自己的无能而烦恼。战犯管理所的同志发现后,总会适时的开导劝解,并鼓励溥仪好好改造。另外,战犯管理所还会带着溥仪等人到东北各地走访,请当地的人讲述当年日本的种种罪行,试图加强战犯们的思想教育。同时还允许战犯们的亲属写信探望,促使他们认识自己的过去,看到未来的希望。在这样耳濡目染之下,溥仪也开始慢慢地认识自己的过错,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

之后,溥仪认真地对自己进行改造,重新认识了生活。1959年,溥仪被特赦释放,恢复了自由之身。回到北京后,溥仪开始了自食其力的新生活。在工作的闲暇之余,溥仪撰写了自传《我的前半生》。1962年,溥仪与北京关厢医院的一名普通女护士结婚了,婚后组建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小家庭。溥仪受到了人民政府和各方人士的关心与帮助,为了表示感谢,他尽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做贡献。他和普通人一样自觉地打扫街道卫生,热情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并且常把孩子带到家里游戏玩耍。溥仪时刻以一个普通公民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生活上勤俭节约,工作上努力认真。

正当溥仪沉浸在新生活的欢乐之中,不料病魔却向他袭来。虽然有专家的特殊治理,但无法挽救他的生命。1967年的一个凌晨,溥仪因病去世,享年62岁。溥仪的这一生可以说是跌宕起伏,从皇帝到平民,从战犯到公民。多种角色的转变,让他经历了一个特殊的人生。

作为清朝的末代皇帝,他的前半生以匡复祖业为己任,妄图以自己的努力来延续年少时的皇帝梦,却没发现历史的轨迹不会因此改变。当梦醒时,他花了十多年时间重新认识自己,最后过上了普通人的幸福生活。命运就是这样的奇特,而溥仪的命运也是因为有了皇帝的光环更加耐人寻味。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jwtx/13797.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