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红颜蓝颜

皇后全传——英宗朱祁镇皇后钱氏

历史大观园 红颜蓝颜 2020-06-27 01:04:58 0


钱皇后出身低微,但知书达理,贤德忠厚。入宫后和英宗一起经历了大起大落。英宗被虏,她急得寝食难安,昼夜啼哭,以至流泪过多而一目失明,可见其情之笃也;英宗复辟后,因土木之役,钱皇后之弟为国殉难,英宗欲封其子爵位,钱皇后却推辞,拒不接受,可见其德之高也;皇后位恢复后,又为胡皇后冤狱平反,可见其心之正也。由此得到英宗敬爱,为了她,英宗驾崩,遗诏罢宫妃殉葬,至此明朝结束了极为残酷的宫妃殉葬制度。

一、英宗被虏 贤后哭瞎眼睛

钱氏是海洲(今辽宁海宁)人,其父钱贵,官至都指挥佥事。正统七年(1442),英宗册立钱氏为皇后。钱氏被立为皇后以后,钱贵升为中府都督同知。英宗雅重钱后,见钱后的娘家门第低微,有意封钱家为侯,但是钱皇后谦逊谢绝,再三推辞,故一直未予封赏。自此显出她贤德的品格,开始得到英宗的敬爱。

皇后全传——英宗朱祁镇皇后钱氏

土木堡城门

正统十四年(1449)七月,北方蒙古族瓦剌部首领也先率领大军南犯,大同告急。当时的军政大权旁落于司礼监王振一人手中,大敌当前,他既不了解敌情,也未做切实准备,却盲目怂恿英宗亲征,幻想以皇帝御驾亲征来镇住也先,吓退敌兵。英宗在三杨死后,事事依赖王振,对他百依百顺,竟然不顾大臣的反对,下诏亲征。七月十六日,英宗命弟弟郕王朱祁钰留京居守,自己和王振带领文武大臣100余人和50万大军浩浩荡荡北去。

王振作为内廷太监,毫无军事常识,视行军打仗如同儿戏。50万大军到达大同后,安营扎寨还没弄好,还没同瓦剌作战,便惊慌失措撤出。退出大同后,王振异想天开,命大军绕道向他的家乡蔚州(今河北蔚县)进发,想借此机会炫耀他的权势。但不久,又看到撤出的士兵、马匹缺粮少草,数十万大军进入家乡,必定会毁坏庄稼,于是改变主意,下令军队改道向宣府(今河北宣化)进发。队伍走至土木堡(今河北怀来县附近),遇瓦剌大兵突袭。明军主帅心无主见,士兵又被折腾得疲惫不堪,已无斗志,一触即溃,英宗竟被也先俘去,大臣也多中箭身亡,王振被倒戈的明军杀死。结果50万大军全军覆没。

八月十五日,英宗被虏的噩耗传到京师,留守在京的郕王朱祁钰急忙入宫禀告孙太后和钱皇后,婆媳俩一听如晴天霹雳,顿时泪如雨下。她们决定“以物易人”,赎回英宗。孙太后把宫中珍宝搜集起来,载以八骏名马,皇后钱氏,倾己私有,将金银、珠宝尽数献出,派遣使者送到也先营中。也先得到英宗如获至宝,想挟英宗在政治上向明朝讨价还价,所以金银珠玉照单全收,就是不肯放还。

与英宗恩爱异常的钱皇后,不见英宗归还,急得寝食难安,日夜啼哭。一天夜里,钱皇后在宫中设香案祷告,祈求上天保佑英宗早日回朝,夫妻母子君臣团圆。由于已有好几个昼夜不曾合眼,祷告完毕,竟伏在香案上矇眬睡去。不料睡梦中人未坐稳,一下从椅子上跌倒在地,一侧股骨折断,遂成残肢。又因思夫心切,昼夜啼哭,流泪过多,不久一目失明。

国不可一日无君。见英宗一时不能回朝,孙太后便召集廷臣,商议对策。翰林侍讲徐珵主张向南迁都;兵部侍郎于谦主张坚守北京。经过争论,于谦的意见得到了许多大臣的支持,固守之策定了下来。八月十七日,孙太后下诏立英宗的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朱见深是英宗的周贵妃生的,当时只有两岁。孙太后命郕王朱祁钰监国,辅助皇太子统理国政。郕王朱祁钰监国后,先做了几件取信于臣民的事情。他升于谦为兵部尚书,使京师的武备得到整顿;他下令惩处“土木之变”罪魁祸首王振的党羽,使宦官邪派势力有所削弱。于谦等大臣认为,英宗被俘,回归无期,太子年幼,国家无主难以安定。遂联名上奏请太后立郕王为帝。太后从国家利益出发,答应百官所请。正统十四年(1449)九月初六,郕王登基继位,是为代宗,改年号为景泰。朱祁钰继位后,遥尊英宗为太上皇,英宗的皇后钱氏失去了皇后宝座,代宗的正妃被立为皇后。

十月初,也先挟持英宗南下进攻北京。北京军民在兵部尚书于谦的指挥下,齐心协力打退了瓦剌兵,保卫了北京城。也先见明朝已立新帝,而且重整武备,英宗毫无利用价值,便有了送归英宗的想法。代宗朱祁钰却不希望他的兄长归来,对此事一拖再拖。景泰元年(1450)八月十五日,做了一年塞外俘虏的英宗才回到北京。在东安门前,英宗与自己的弟弟代宗相见,随后英宗这位太上皇便被送入南宫。见过群臣后,宫门紧紧闭上。

实际上,英宗回到北京,眼见皇位丢掉,年纪轻轻,才20出头就被尊为太上皇,表面不缺荣华富贵,实际声望已一落千丈,关在南宫,形同软禁,心中老大不愉快。钱皇后见丈夫安然南归,喜出望外,她不因自己失去皇后宝座而痛苦,还常常劝慰抑郁不欢的英宗。钱后为英宗成了残疾,毫无怨言,反而百般温存,曲意承欢,这对实际上已被禁锢的英宗来说,已是最大的慰藉。

朱祁钰软禁英宗,心中总不踏实。尤其皇太子是英宗的儿子朱见深,这使他更感到自己帝位不稳固。考虑再三,决定采取更换太子的办法,来巩固自己的皇位。经过一番周折,景泰三年(1452)五月初二,代宗正式颁诏,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改封原皇太子朱见深为沂王;原皇后汪氏因反对易储被废,改立朱见济的生母杭妃为皇后。

谁知天不遂愿,景泰七年(1456),皇太子朱见济、皇后杭氏先后死去,代宗痛失妻、子,悲痛交加,也得了重病。代宗无其他子嗣,武清侯石亨与都督张轨、太监曹吉祥、右副都御史徐在贞等人密议,准备请太上皇英宗复位。景泰八年(1457)正月十六夜,石亨等人率领亲兵子弟拥入禁中,夺取东华门,去南宫接出英宗直趋奉天殿。一面请英宗下舆登座,一面擂鼓鸣钟,让百官们入朝觐见。于是英宗的复辟大功告成。群臣登殿排班,欢呼万岁。

二、二次为后 贤德有增无减

斗转星移,风云突变,被禁锢7年的英宗再次成为大明帝国的主宰,改元天顺。这一年,英宗已经31岁。英宗对钱皇后一直怀有感激和敬爱之情,复位后,自然恢复了钱氏的皇后地位。英宗长子、周贵妃生的朱见深也恢复了皇太子的名号。当时有一个名叫蒋冕的太监,投机钻营,心想母以子贵,日后周贵妃必得势。为此向孙太后进言,要求把周贵妃立为皇后。英宗知道后,大为生气,把蒋冕斥罚一通,逐出宫去。

钱氏恢复皇后地位后,贤德有增无减,使英宗更加敬爱。天顺六年(1462)孙太后病死,钱皇后为宣宗的胡皇后辩白、申冤,力请恢复她皇后的名号。她对宣宗摆了胡皇后种种高尚的品格后说:“胡皇后贤而无罪,废为仙姑。其死也,人畏孙太后,殓葬皆不如礼,胡后位未复,惟皇上念之。”英宗遂复胡后号位,追谥恭让皇后,还下令为她专修陵寝。土木之役,钱皇后的弟弟钱钦钟为国殉难,英宗追念其功绩,想封钦钟的儿子爵位,钱皇后却推辞掉。

皇后全传——英宗朱祁镇皇后钱氏

明景泰款掐丝珐琅出戟仿古方尊

天顺八年(1464)元月,38岁的英宗病势日渐沉重,临终前,他惟一担心的是皇太子即位后,不再尊崇钱皇后的地位,便对顾命大臣、大学士李贤嘱道:“皇后千秋万岁后,应与朕同葬!”他见李贤恭敬受命,将遗言抄录后藏置阁中,这才放心。

天顺八年元月十七日,英宗驾崩。英宗在遗诏中明令从自己开始废止宫妃的殉葬,可能与钱皇后有很大关系。宫妃殉葬,在中国历史上由来已久。明太祖去世时,首创本朝宫妃殉葬的成例,以后成祖、仁宗、宣宗去世,都有一些宫妃殉葬;诸王以及勋戚大臣也加以效法。这种制度极为残酷。殉葬制度的废除,在最后为英宗本不出色的形象添上了光彩的一笔。

果然不出英宗所料,他死后,钱皇后在尊号、乃至在丧葬问题上,都引起了种种争论。

英宗死后,16岁的皇太子朱见深即位,史称明宪宗,年号成化。宪宗面对两宫,一个是嫡母钱皇后,一个是生母周贵妃,在给两宫上尊号的问题上引起一番争论。

皇后全传——英宗朱祁镇皇后钱氏

明朝女子饰物

宪宗生母周贵妃嫉妒钱皇后,密嘱心腹太监夏时,要他设法买通阁臣上奏宪宗,只立周贵妃一人为太后。夏时找到李贤说:“钱皇后无子,且肢体残缺,不宜立为太后,当按前朝(宣宗朝)废后胡氏成例,以皇上生母贵妃为太后。”李贤一听,非常生气,冷冷地道:“先帝尸骨未寒,怎能即刻便违背遗命?”夏时依仗周贵妃这个大后台,毫不示弱地说:“钱皇后和胡后一样都无子嗣,为何不让她草就一道让位奏疏?”大学士彭时道:“先帝居世时未曾这样做,我们身为臣子,怎么敢逼迫钱皇后让位呢?”夏时自知理缺,沉下脸高声威胁说:“尔等敢有二心,难道不怕得罪贵妃?”彭时向苍天发誓,自己并无二心,但还是申明自己的主张:“皇上当以孝治人,岂有尊生母、不尊嫡母的道理?”李贤趁机道:“彭学士所言极是,两宫并尊,理所当然,望先生照此复命。”夏时一看不能得逞,只得怒气冲冲离开内阁回宫。

夏时回宫不多时,一位名叫覃包的宦官,奉宪宗口谕至内阁,命速拟定两宫太后并尊的诏旨。李贤见宪宗同意两宫并尊,便放下心来。但彭时却说:“两宫并尊,岂能毫无区别,应于钱太后尊号之前加入正宫二字,以显尊贵”。覃包再回宫请命,不一会儿,宪宗传谕恩准彭时所奏,于是诏书拟定,尊皇后钱氏为正宫慈懿皇太后,周贵妃为皇太后,两宫太后地位相等。事后,覃包私下对李贤说:“两宫并尊也是皇上之意,因为周太后所迫,不敢自主。若不是公等守正不阿,力争两宫并尊,险些误了大事。”

皇后全传——英宗朱祁镇皇后钱氏

明仇英《人物故事图》

成化四年(1468)六月,钱太后逝世,在丧葬问题上又引起朝廷君臣的争议。

英宗曾留下遗言,钱皇后死后与他合葬。所以,英宗的裕陵的门还没有最后封闭,以待皇后去世后前来合葬。周太后却不愿让钱后与英宗合葬,想替钱后另造陵寝。宪宗宠爱的万贵妃迎合周太后的意思,力劝宪宗听从母后之命。宪宗在父命与母命之间难以抉择,不得已召集大臣,由廷议决定。经过反复争议,学士刘定元等出班齐声奏道:“皇上大孝,当以先帝心为心,今若将钱太后葬于裕陵英宗梓宫的左首,右首则虚位以待将来,便是两全其美了。”宪宗略略点头,宣布退朝。

几天过去了,仍不见宪宗下达诏旨,大臣们猜想又是周太后的缘故。彭时又上一奏疏,竭力主张二太后并附陵庙。奏疏的大意是,钱太后行附葬之礼,于先帝伉俪之情和陛下母子之义皆可两全。况且前代一帝二后并配附庙的例子举不胜举,皇上尽可参照执行云云。

宪宗看了奏疏,又批给礼部议处。礼部尚书姚廷夔与廷臣99人都主张按彭时所说去办。宪宗还是犹豫不决,对群臣说:“悖礼制不孝,违母命亦不孝,你们能否为朕想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大臣们执议如初,请求宪宗按彭时所奏去做,并跪在文华门前等候降旨。等了一段时间,宪宗传谕百官暂退,大臣们伏地大哭道:“若不降旨,臣等不敢退去!”又等了一段时间,才见一名太监手持诏旨出来宣读,按群臣所议去办。大臣们听了,额手称庆,欢呼万岁。

这样,钱皇后总算和英宗同葬,未负生前之钟情,善始善终。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hyly/14346.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