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红颜蓝颜

皇后全传——仁宗朱高炽皇后张氏

历史大观园 红颜蓝颜 2020-06-27 00:59:43 0


在明朝史册上,曾经有一位被人誉为“女中尧舜”的人杰,她就是仁宗的诚孝张皇后。她历经了明初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六朝,由一个民间女子到世子妃、太子妃,再到母仪天下的皇后。她在后位共18载,历经仁宗、宣宗、英宗初年三朝,正是旧史称道的“仁宣之治”太平盛世。仁宗去世早,张太后参与国事,重用“三杨”,先后辅佐宣宗、英宗两帝,为巩固王权、保持政策连贯、发展国家经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称她为“女中尧舜”是当之无愧的。

皇后全传——仁宗朱高炽皇后张氏

张氏

一、母贤儿圣 帝业承嗣有望

张氏是河南永城县人。她的父亲为兵马副指挥张麒,母亲仝氏,三个哥哥,两个妹妹。她自幼聪颖贤惠,待人和蔼,举止端庄,性格开朗,不论做什么事,都非常细心。洪武二十年(1387),朝廷为诸王世子选妃,她被选中,册为燕王世子朱高炽妃。永乐二年(1404),世子朱高炽进为皇太子,她由世子妃进为太子妃。

张氏行为端庄、谨守妇道,深得成祖及仁孝皇后的喜欢。明史载:有一天,成祖与仁孝皇后来到便殿,张妃恭谨地呈上御膳请皇父、皇母享用。成祖看见儿媳一言一行大喜过望,连连点头,称赞说:“新妇有贤德,以后我皇室家事多得依赖她了。”仁孝皇后早就在观察张氏了,觉得是自己心目中理想的人选,今天张氏得到成祖的赏识,更为儿子有幸娶到这样的贤妇赞不绝口。

她注重修身养性,把《女诫》等宣扬妇女贤德之类的书,当成座右铭。洪武三十二年(1398)张妃喜得一子,名瞻基。据说,瞻基出生前夕,皇祖父成祖夜间梦见太祖朱元璋,太祖亲授之大圭一个,上面镌刻着“传之子孙,永世其昌”8个字。成祖醒来,听说张妃为他生了一个嫡长孙,联想夜间做的梦,认为这是一个吉祥的征兆,颇为高兴。等到小孙儿满月,成祖急着抢先看小孙儿。这一看不觉喜出望外:“孙儿英气溢面,正符我梦中所见。”遂视孙儿为掌上明珠,呵护备至。及至成祖考虑由哪个儿子继承皇位时,成祖倾向立皇二子朱高煦,但又怕遭到大臣的反对。事先他秘密召见阁臣解缙,问他有何高见,解缙说:“皇长子朱高炽仁孝,一定会使天下归心的。”成祖听后不以为然。解缙灵机一动似自语:“好一个圣贤的孙子啊!”成祖知道“圣孙”指的是那位受他宠爱的朱瞻基,果然为之所动,马上决定立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为皇太子,封朱高煦为汉王、朱高燧为赵王。

皇后全传——仁宗朱高炽皇后张氏

明代女子饰物

永乐三年之后,成祖多次巡幸北京,5次亲征漠北,几次命皇太子朱高炽监国,裁决政务。监国期间,皇太子注意爱护臣下,关心黎民百姓的疾苦,树立了一个仁厚君主形象。其间虽历尽艰辛,但朝无废事。特别是当高煦、高燧与其同党伺隙谗构、觊觎皇位时,有人问皇太子是否知道有谗人相间,朱高炽严辞道:“不知也,吾知尽子职而已。”可是,高煦图谋不轨,连结宦官、酷吏谗言太子,加深了成祖对太子的猜疑。这天,他命诸子比试骑马、射箭,朱高炽因身体过胖不能参与,就向父皇乞请不去参加。不料朱棣大怒,遂命有司削减太子膳食的供应,进而打算更易太子。

所有这一切,张妃都历历在目。她不仅时时从精神上去安慰太子,而且想方设法从中斡旋,保住朱高炽皇太子之位。

《明史·张皇后传》载:成祖恨太子太胖,甚至减削太子膳食,“濒易者屡矣,卒以后故得不废”。这“后”即张氏。而《明史·宣宗纪》又说:“仁宗为太子,失爱于成祖,其危而复安,太孙盖有力焉!”这太孙就是朱瞻基。朱高炽太子地位的保全,除靠他的努力及诚敬获全外,也有赖于其妃张氏和长子朱瞻基。

二、三“杨”开泰 治国重用贤臣

永乐二十二年(1424)七月,成祖驾崩,遗诏传位皇太子朱高炽。

朱高炽继位,是为仁宗,册封张妃为皇后主事中宫,立长子瞻基为皇太子,位居东宫。

仁宗即位之前长期监国,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对朝政得失有比较深切的体会。即位后他信用内阁,审时度势,转变国策,大有开创“太平盛世”之雄心伟志。

皇后全传——仁宗朱高炽皇后张氏

杨士奇

作为皇后的张氏对中外政事也莫不知晓,但有仁宗主掌朝政大事,张皇后多以处理好宫内之事为己任。偏偏天不假年,仁宗在位仅仅10个月,忽然大病不起,溘然离世,终年48岁。皇储朱瞻基依次嗣位,是为宣宗,尊母后张氏为皇太后。

皇后全传——仁宗朱高炽皇后张氏

张太后十分体恤民情,曾写成《织妇词》赐给朝臣

摆在皇太后面前的是铁一般的事实:一年之间,成祖、仁宗先后去世,宣宗毕竟年轻,皇叔们时刻不忘争夺帝位。连成祖也不会料到,他的儿子又重演了“靖难之役”。亲骨肉眼看又要兵刃相见。悲痛之余,皇太后深为新上任皇位的儿子担忧。可她深知:祖制家法最忌后妃干预政事,如有敢犯者将废退问罪,特立严格戒谕,用铁牌铸字,挂在每一宫门之内。可是她想到太祖皇帝之马皇后,辅佐太祖打下天下,治理天下,还赢得了一代贤后之美誉。与其坐视祖业毁于己手,不如效马皇后之样,恪守妇道,参政而不乱政,有权而不弄权。于是她毅然挑起了重担。所以宣宗初年“朝中政事”多禀报皇太后裁决。明王朝统治机器主要依靠内阁进行,皇太后深明大义,以内阁作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之机构。因此,内阁选定贤臣,至关重要。杨士奇刚直敢言,在成祖时就受命辅助太子高炽监国;杨荣多谋善断,有军事才能,曾多次随从成祖出征漠北;杨溥是仁宗当太子时的老师,为人恭谨,有“雅操”。皇太后在重用他们的同时,晋授他们内阁大学士。3人德高望重才多资深,同时辅政,被人并称“三杨”。在他们同心辅佐下,宣宗先于即位之初,亲自出征,戡平皇叔高煦之叛,其后又果断从交趾撤兵,结束了这场牵连数年、徒耗国力的战争,使民众得以休生养息。

作为皇帝,宣宗在位时距开国未远,太祖、成祖勤政恤民之风对他还有影响,特别是皇太后,居安思危,经常教导宣宗勿忘祖宗创业之艰难,体恤民情。每当四方水旱,必赈济万民,蠲免灾粮。宣宗理解母后用心良苦,更加孝顺仰重皇太后。无论是入奉起居,还是外出游宴皆先奏请皇太后;四方贡奉的礼品,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物品,也必先给皇太后送上,一时慈孝美名闻天下。

皇后全传——仁宗朱高炽皇后张氏

《春庭行乐图》

宣德三年(1428)皇太后游西苑,宣宗皇帝亲自扶持着皇太后所乘轿子,一块登上万寿山。又一年,皇太后率儿孙们参拜成祖和仁宗的长、献二陵,宣宗皇帝身穿戎装衣甲,骑马亲自在前为皇太后导路,遇到河桥之处,又下马扶辇过之。沿途百姓夹道欢迎,献上蔬食、美酒,山呼“万岁”。皇太后端坐辇中,甚为感动,带宣宗亲到农家了解民情,召集老媪老叟,问寒问暖,并询问年景收成,赏给银两。百姓感恩不尽,奉献上蔬食酒浆,让皇帝及太后尝食。皇太后一边吃一边赞叹道:“这才是真正的田家风味!”又语重心长地对皇帝说:“做一个受百姓拥戴的仁君,首先要让百姓安居乐业,希望皇上以此为重念。”接着,在行殿皇太后令宣宗召见随从大臣“三杨”、张辅等,对他们辅佐皇帝有功予以慰劳。在称赞他们之后,又十分诚挚亲切地说:“你们都是先朝旧臣了,以后还要互相勉励,辅助嗣君。”张太后身教言教,对宣宗的影响是有益的,在返回宫城的路途中,凡过农家,宣宗皆赐银两。以后又亲自写成《织妇词》赐给朝臣,并叫人画成图张挂于宫中,目的是要官员和众妃嫔都知道百姓的艰辛。

皇后全传——仁宗朱高炽皇后张氏

《四季仕女图》

宣德十年(1435),宣宗因遭疾病袭击,不幸英年早逝,总共当了10年皇帝。朝臣们悲憾之中,一边料理他的后事,一边关注着新君临位。五六天过去了,仍不见太子登基,朝廷内外纷纷攘攘,谣言四起。甚至有人说:“太子年幼,张太后将召立远在长沙的襄王进京为新皇帝。”皇太后不愿看到历史上惊心动魄的骨肉相残之事再发生,按照传统宣宗有子即应是法定的继承者,她果断召请大臣到乾清宫,指着太子,坚定地说:“这就是当今的新天子!”众朝臣慌忙叩头高呼:“万岁!”人心安定下来,谣言随之平息。

新皇帝朱祁镇即英宗,嗣位一个月后,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鉴于皇帝只有9岁,宣宗弥留之际,遗诏国家,重务必须禀报皇太后。朝臣们也因为张氏自仁宗、宣宗两朝参政以来的政治威望及高尚的美德,联合奏请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张太皇太后斩钉截铁地拒绝说:“我不能坏了祖宗的法规”。朝臣更加敬重太皇太后的人品,太皇太后也不让众臣失望,下令将奏疏悉交内阁,由“三杨”议决,然后施行。

张氏在参决国家大事时,始终不忘“治天下者,治家为先”的古训,她把入宫以来所遵从的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等一系列告诫妇女的谕条,用以治理好皇家诸事上。

英宗继位初期,张氏对外戚放心不下。她明白,一旦外戚中有人兴风作浪、干预朝政,就会产生严重的动乱。为了防止意外的事变,她从自身做起,在英宗即位后不久,就写信告诫她的长兄彭城伯张皇后全传——仁宗朱高炽皇后张氏、三兄左都督张升:“咱家出身寒微,蒙受国恩,荣及祖宗。3位兄长虽无汗马功劳,也都得有官爵,满门富贵,与国家功臣无异。这些都是累朝圣上赐给的。”接着很诚挚地说:“我仁宗皇帝不幸早逝,长子宣宗皇帝继之又去世,而今长孙瞻基幼冲嗣位,保护辅助的担子,实乃落在我的肩上,望两位兄长能够体谅我的苦衷。恳请二兄恪守法度,恭行节俭,约束子孙,不要做违背法度的事。”信中最后明确告诫二位兄长说:“自即日起,你们每月朔(初一日)、望(十五日)两次上朝参拜,凡遇议论政事,不要干预。”这就为二位兄长及时敲了警钟。

三、扶助幼主 慧眼洞察秋毫

宣德十年(1435)正月初十,明代第六位皇帝英宗继位,改年号为正统元年。

英宗是明代第一个少年天子,当务之急是培养教育问题。太皇太后张氏为使小皇帝不忘祖辈立业之艰辛,请出祖训,让英宗每天五更时,就披衣起身,由司礼监顶着祖训来宫门前跪诵,英宗在床上跪听,完毕再离床梳洗,然后乘辇临朝。实际上这个规例在宣宗时已经废除,但英宗年小嗣位,让他自幼培养勤政之良风是大有必要的。

正统元年,“三杨”上疏,请求太皇太后早开“经筵”这一皇帝接受正式教育的形式,择老成重厚、识大体之人供侍讲之职。太皇太后欣然赞同,令礼部尚书胡濙议定经筵注仪。二月,在英国公张辅和三杨的主持下,经筵正式开始。按照注仪,每隔十天以月之初二、十二、二十二这三日为讲期,皇帝要在早朝之后前往文华殿,听翰林讲官授四书、五经及历史,一些重要朝臣也前去参加。经筵之外,还有日讲,日讲不像经筵那样礼仪繁琐,但要求皇帝反复诵读规定的功课十数遍之多,故英宗登基后的最初几年里,他的主要任务就是接受教育,履行皇帝必须躬行的各项礼仪。至于朝廷大事,乃由太皇太后辅帝听政。为保证政治秩序的安定,她作出了一系列决策:下令销毁宫中所设置的各种玩物,禁止办理与国计民生无关的一切不急之务,重申不许宦官参政、议政,不许外戚干预朝政。这些决策,再次显示出了她的魄力和能力。

皇后全传——仁宗朱高炽皇后张氏

明《杏园雅集图卷》。内阁大臣正统元年(1437) 三月初一休假,大学士杨荣、杨士奇、杨溥及阁员们雅集杨荣家杏园中

为了协调她与皇帝、廷臣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廷臣在治国理民中的作用,她决定委政于内阁。内阁设立于成祖即位之初,是皇帝的秘书处和办事机构。当时内阁的权力掌握在三杨手中。她把国家重大事务交三杨议处,既发挥了内阁的作用,又可减少她在决策中的失误,从而继承仁、宣之业,尚保海内之富庶,朝野之清明。

正统七年(1442)十月,这位为国操劳、心力交瘁的太皇太后,终于病倒在床上。她在病重时,曾召内阁大臣到榻前,询问朝中还有什么难办的事。杨士奇伏榻前奏道:“有三件事。”皇太后点点头。他接着说:“第一件,建文帝虽然败亡,但他君临天下四年,应命史官编修建文实录,仍用建文年号。”张太后说:“建文年号已经革除,编入洪武朝中,是否可以?”士奇回答说:“年历行于一时,实录乃是万世信史。岂可将建文年号之事编入洪武年中,以假乱真!”太后颔之以应。士奇接着又道:“第二件是方孝孺已经被诛,成祖余怒未息,又命凡是收藏方孝孺片纸只字者,一律论死。乞请太皇太后降恩,取消这一禁令。”此时张太后已无力回答。只是点头,表示应允。士奇将要说第三件,话未出口,张太后就气断身亡了。遗诏:勉励大臣辅佐英宗皇帝要惇行仁政。其语甚淳笃。合葬仁宗献陵,袝太庙,谥号:“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

皇后全传——仁宗朱高炽皇后张氏

智化寺

太皇太后张氏病故不久,“三杨”中,杨士奇、杨荣先后病故,仅杨溥在朝,年老多病,少闻朝事。致使宦官当政,形成明代历史上第一次宦官专权局面,使明朝继仁宣开明盛世之后,陡然转向衰败。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hyly/14342.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