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历史典故

四季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历史大观园 历史典故 2020-07-19 22:23:39 0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为词牌名,又名“元会曲”“水调歌”等。题序中点明该词写于丙辰年,即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距今942年。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任太守。中秋那夜,苏轼欢饮达旦,大醉之际,望见那美好的月亮,不禁思念起弟弟子由来,就写下了这阕词。

这是苏轼的名篇,可讲之处很多,前人也有许多评说。这里讲一点,就是苏轼作为“谪仙人”对人间的留恋。

在古代诗人中,李白是“谪仙人”,这是他封的;苏轼也可说是“谪仙人”,这是他“自封”的。苏轼自封,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念奴娇·凭高眺远》这两阕词中都可以看到。《水调歌头》写于1076年,《念奴娇》写于1082年。两阕词的说法差不多:《水调歌头》说“我欲乘风归去”,《念奴娇》说“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

不过苏轼尽管自封为下凡的仙人,在这两阕词中也都说想回到仙界,但他对人间却充满留恋。

我们看看《水调歌头》,上阕说得非常明白:“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苏轼说,他留恋人间的温暖,留恋人间的热闹。

下阕有没有说他留恋?有。他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尽管人间有悲欢离合,但它与月有阴晴圆缺一样,都是自然现象,都是必然。而人间悲欢离合是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无论悲情,还是欢愉;无论离情,还是合乐,都是令人心动的情谊。只要人们能长在,不管身在何处,就能“共婵娟”。婵娟,本指(女性)形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我想也指为有情人所共享的所有美好时光。很清楚,苏轼留恋的是人间的情谊,是人们能够长久地共享的美好时光。这就更具体地呼应了上阕“何似在人间”的疑问,落实了“温暖”与“热闹”的内容。我想,这或许就是苏轼无论遭遇何种境地,最终都能回到温暖怀抱,以及最终都能成为人与人之间一个热闹点的原因吧。这或许也就是人们特别喜欢苏轼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人在世间,本来就是孤寒的孤独体,倘若在生活中还去筑就一些大大小小的人与人的隔障与壁垒,那就更加孤独了。更大的问题是,只有极少数人耐得住孤独、享受得了孤独,绝大多数人都极其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得到他人的接纳。从这个角度看,与其说苏轼是惧怕天上的清冷,还不如说他是后怕人间的孤寒。“有恨无人省”“寂寞沙洲冷”,那毕竟不是苏轼的愿望。因此,他这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人生态度对读者就有了更大意义上的“人间启示”了——孤独的人并肩前行。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lsdg/26517.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