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古代文化

古代货币——贝币

历史大观园 古代文化 2020-06-17 16:57:28 0


货币是在长期商品交换中自发产生的。在商品交换中,必须选出一种商品充当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尺度,人们把这种能充当一般等价物作用的特殊商品,称之为货币。远古时代,生产水平低,自食其力,毋需交换。距今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出现了以物易物的直接交换。约在5000年前的原始公社晚期,生产与交换均有所发展,这就需要有公认的充当交换媒介的一般等价物,进行间接交换。初以粮食、牲畜、皮毛、农具、渔猎工具等充当交换媒介。但这些物品在充当交换媒介时有许多不便,交换中逐渐用一种海贝来充当一般等价物。因为海贝的形状大小比较稳定,色彩美观,计数、携带、储存均较方便,颇受欢迎。后又发展用珠玉、龟甲、蚌壳、金银和铜铁块作中介物,随后又出现金属铸币。铜贝中华货币的起源和发展也不例外。在我国古文献中,有许多关于货币起源的传说。例如:《汉书·食货志》说:“神农之世”就有“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利通有无者也”。《史记·平准书》说:高辛氏以前(约前24世纪)就有“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初学记》说黄帝时(约公元前26世纪)“采首山之铜,始铸为刀”。《古今治平略》载:“伏羲氏聚天下之铜……以为棘币……而钱币自此始矣……神农氏列于国以聚货帛……黄帝氏作立货币安藏环钱以制国用……陶唐氏谓之泉……禹于是采历山之金铸币……汤发庄山之金铸币通有无于四方……”,还有《通志》、《通典》、《竹书纪年》、《管子》等众多古史典籍中都有使用货币的记述。正如太史公所说,这些传说年代久远,有待考证。近年来汉灵帝的四出五铢钱,通过大量的考古发掘,出土不少公元前2l世纪的海贝,还有许多石贝、蚌贝等仿制贝。出土文物与史料相互印证,就揭示出中华货币起源的历史面貌。公元前16至11世纪的商代,商品交换发展迅速,大量使用轻巧锋利的金属工具,生产水平提高,社会分工日趋专业化,交换突破地域限制,对货币的需要随之更为扩大。殷商时代的青铜器冶炼颇负盛名,例如1946年安阳出土的司母戊鼎,重1370斤,极为精美,表现出高超的制作技术。殷墟以及河南、山西各地的大量出土文物,都有力地说明殷商的工商业十分发达,需要更多地使用货币。当时贝的货币单位是“朋”,一朋十贝。当作货币的贝叫齿贝、货贝,它是用大贝、紫贝等为原料,背面磨平钻孔而成。还有许多仿制贝,已发现的有洮贝、陶贝、石贝、骨贝、铜贝和包金铜贝,到殷商后期逐渐产生金属货币。周元通宝西周初期,太公姜尚为周朝制定的货币管理办法——“九府圜法”,明文规定三种货币的规格要求:“黄金方寸而重一斤;钱圆函方,轻重以铢;布帛广二尺二寸为幅,长四丈为匹。”《管子》书中提到周代“以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布为下币”。又说禹汤均开山取金铸币。周之泉布,即今之钱也。“自其出之有源言之曰泉,自其布散不滞言之则曰布”,“源于泉,布于布,化于货,制于刀。……刀者言其制而用之以为利。货者以其化而通之以为利”。史籍中还载有单穆公谏周景王勿铸大钱,说了一番铸大钱的弊病,提出一整套“子母相权”的货币理论,对后世影响很大,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货币理论。由以上这些史料可以看出当时货币发展的情况。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gdwh/8749.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