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疑问

“八蒙山铭”与“刁斗铭”

历史大观园 历史疑问 2020-05-28 20:45:21 0


那双舞惯了丈八蛇矛的铁腕,居然写出了令人叹服的大字书法,说起来似乎令人难以置信。但不少的记载和传说却不断在证明这是史实。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猛张飞”性格的另一个侧面。

说起燕人张翼德,人们首先联想到的就是他豹眼圆睁,虎须倒竖,在马桩边怒鞭督邮,或是挺矛立马,吼声如雷,在当阳桥头喝退千军万马。其实,这只是张飞性格的一个侧面。历史上的张飞,不但是一位威猛无敌的“世之虎臣”,同时又是一位精通翰墨的书法家。像这种文韬武略俱备的将军,古人称之为“儒将”。

提起张飞的书法作品,人们首先会说到“八蒙山铭”。这是一件摩崖石刻。它是同张飞一生最重要、最辉煌的“八蒙之战”联系在一起的。

所谓“八蒙之战”,就是《演义)第六十九、七十两回描述的张飞“智欺张郃”那场大战。据《三国志·张飞传》记载,建安二十年(215),曹操命大将张郃督诸军攻略巴西(治所在今四川阆中)。担任巴西太守的张飞在宕渠、蒙头、荡石(在今四川渠县境内)与张郃相拒五十余天。后张飞率精卒万人绕道迂回,大破曹军,张郃仅率十余名部下从小路逃脱,领残兵退回汉中。这场保卫战的胜利,遏止了曹操试图进取益州的势头,稳定了益州的形势,对于蜀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据说,张飞当年大败张郃,就是在八蒙山。八蒙山,在今四川渠县县城东北七里。张飞大获全胜之后,意气风发,立马八蒙山头,用他那支丈八蛇矛在八蒙山石壁上刺凿出两行隶书大字:

汉将军飞大破贼首张郃于八蒙,立马勒铭。

这就是历代所传的“八蒙山铭”,又叫做“张飞立马铭”。张飞死后谥为桓侯,因而人们又把这段摩崖铭文称为“桓侯戈书”。

经历了千余年的风云剥蚀,“八蒙山铭”逐斯漫漶不清了。到了清朝末年,石壁崩裂,铭文不复存在。清光绪七年,名士胡升猷根据家藏拓本,将铭文重新钩勒上石,使“八蒙山铭”重放光彩。遗憾的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修梯田的隆隆炮声之中,“八蒙山铭”又一次销声匿迹,不复存在了。

关于“八蒙山铭”的问世,今日渠县民间有一则充满浪漫色彩的传说:张飞在八蒙山与张郃打了一场恶仗,把同样骁勇的张郃打得大败而逃。张飞得意之余,在山头摆下庆功酒宴,酒量如海的张飞在酩酊大醉之后,乘着酒兴,用他的丈八蛇矛在石壁上凿下了这段为后世传诵不绝的铭文。

这则传说的真伪不必进行考证。有趣的是,这里又一次谈到了酒与书法的不解之缘。在中国的书法艺术史上,美酒往往成为绝妙佳作的催产婆。

张飞的好酒世所闻名,那么,喜爱他的人们又怎么不把他那雄浑有力的书法同美酒、同他的丈八蛇矛、同他的那匹闭月乌战马联系在一起呢?历史上也有人对“八蒙山铭”是否为张飞所书提出异议,但人们是愿意相信考据家的“严谨”呢?还是更愿意相信传说的浪漫?更多的人大概更倾向于后者吧。

关于张飞的书法作品,文字记载的还有“刀铭”和“刁斗铭”。

南朝梁时陶弘景的《刀剑录》记道:张飞初拜新亭侯,命铁匠炼赤朱山铁,铸成一刀。刀上铭文曰:“新亭侯,蜀大将也。”这条“刀铭”据说是张飞自己所书。后来,张飞被范强、张达杀害,此刀也流入东吴,不知所在。

明代的《丹铅总录》也说,在四川涪陵曾发现蜀汉刁斗,上有铭文,其文字甚工,乃张飞所书,是为“刁斗铭”。所谓“刁斗”,是古代军中的炊具,铜质,容量一斗,夜间军营中又用来敲击巡更。

遗憾的是,无论“八蒙山铭”、“刀铭”,还是“刁斗铭”,今天人们都已无法目睹它们的神采风韵了。但人们还是由衷地相信那位性如烈火、势如奔马的燕人张翼德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20世纪60年代北京出版的《标准习字帖》编后语就写道:“我国的书法家并不限于文人。武将中亦不少,如张飞、岳飞等。”

《演义》的作者没有写张飞善于书法,特别是没有把他酒醉八蒙,立马勒铭的故事写入小说,在笔者看来,可算是一次小小的疏漏和遗憾。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yw/2780.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