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故事

名噪人物终局

历史大观园 历史故事 2020-06-07 21:17:40 0


忠臣

袁崇焕(1584—1630)——字元素,广东省东莞人,死时47岁。乾隆四十七年皇帝亲为其平反。公元1952年,时任国家主席毛泽东亲笔批示保存袁崇焕墓。佘义士的后人始终遵循先祖遗嘱,为袁崇焕守墓,直至公元2004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政府市政规划拆迁守墓平房,共计374年,佘家后人依旧在祠堂内守墓。墓在文革中被毁,2002年重建,2006年被确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在北京广渠门内,庙在龙潭公园内。

郑森(1624—1662)——即后来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字明俨,福建泉州人。南明隆武元年(1645年),郑成功得封忠孝伯、御营中军都督,赐国姓、改名成功。清军入闽,其父郑芝龙迎降,郑成功哭谏不听,遂与其父决裂,与叔父郑鸿逵(郑芝豹)、郑芝莞起兵抗清,先后攻取金门、厦门,取得海上控制权,留叔父郑芝莞守厦门,被清军偷袭得手,郑成功将怯战以逃的叔父郑芝莞斩首。顺治十年二月,清廷遣郑成功亲弟郑渡、郑荫往议和,郑成功拒绝,又联师北伐,一度以大军包围金陵,震动东南,后功败垂成。率军渡台湾海峡,击败荷兰人,占领台湾。康熙元年五月急病而亡,死前大喊“我无面目见先帝于地下”,抓破脸面而死,年仅39岁。

秦良玉(1574—1648)——字贞素,四川忠州(今重庆忠县)人。秦良玉独子马祥麟被征调到湖广御农民军,战死襄阳。死前给母亲写信:“儿誓与襄阳共存亡,愿大人勿以儿安危为念!”见儿绝笔,秦良玉泪下如雨,心如刀割,提笔在信纸上写道:“好!好!真吾儿!”崇祯自杀,秦良玉服孝痛哭。清军南侵,秦良玉已73岁,毅然接受南明隆武政权赐封太子太保、忠贞侯封号以及总镇关防官印,继续高举扶明抗清旗帜。南明永历二年,永历帝加久卧病床的秦良玉太子太傅,良玉瞿然而起,拜伏受诏,感泣道:“老妇朽骨余生,实先皇帝恩赐,定当负弩前驱,以报皇恩!”但几日之后,秦良玉病重抱恨而终,葬于石柱县东龙河北岸的回龙山(今石柱县大河乡鸭桩村),享年75岁。

左良玉(1599—1645)——字昆山,山东临清人。北京城破,崇祯自缢,左良玉尽出私财二三万,散给诸将,稳住军心。福王立,封晋宁南侯,拥兵80万,成为南明重要屏蔽。弘光元年以“奉太子传国密诏清君侧”为名,传檄讨马士英,被黄得功击败。四月至九江,已是久病之躯,江督袁继咸责以大义,左良玉大哭曰“予负袁公!”呕血数升而死,时年47岁。其子左梦庚拘袁继咸,降清。袁继咸为清兵所执,不屈身死。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浙江余姚人。为父黄尊素申冤归乡后发愤读书,终成一代大家。著作宏富,在经学、史学、思想、地理、天文、历算、经济、教育诸多方面都有精研著述,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首倡“民本”、“民主”思想,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清军入关后,召集里中子弟数百人组成“世忠营”参加反清战斗,达数年之久。失败后返乡闭门著述,清廷屡次诏征皆不就。享年86岁。

抗清

李自成(1606—1645)——陕西米脂人。崇祯十七年四月招降吴三桂未果,战败,二十九日在北京称帝,次日出逃。十七年五月在湖北通山被清军击杀,时年40岁。

张献忠(1606—1647)——字秉吾,陕西定边人。崇祯十七年八月破成都,号称六十万大军,蜀王朱至澍及嫔妃全部自杀身亡,再号称秦王,后称帝,以成都为西京。清顺治二年,南明福王弘光政权灭亡,清朝下诏诱降张献忠,置之不理。三年七月,放弃成都北上陕西抗击清军,尽杀其妻妾子,对义子孙可望说:“明朝三百年正统,未必遽绝,亦天意也。我死,尔急归明,毋为不义。”十一月在四川被清军击杀,时年40岁。

刘宗敏(?—1645)——陕西蓝田人。农民军入京后刘宗敏强占吴三桂爱妾陈圆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清顺治二年,李自成败死后刘宗敏占领武昌,旋被清军包围,突围不成被俘杀。

李定国(1621年—1662年)——字宁宇,陕西榆林人。张献忠死后归顺南明政权,顺治九年初,出兵八万攻湖南,取沅州(今黔阳)、靖州(今邵阳),继攻广西桂林,大败清军,清军主帅定南王孔有德自杀。随后下柳州、衡州,直指长沙。清廷增派十万大军驰援。为避清军锐气,李定国暂时撤离长沙外围,退守衡州。清军主帅、亲王尼堪率军尾追,李定国阵斩尼堪,尼堪所率清军全军覆没。康熙元年,南明灭亡。李定国悲愤成疾,在勐腊(澜沧江以西)病逝,时年42岁。晚清革命党人起义,蔡锷等以李定国为榜样,章炳麟说:“愿吾滇人,毋忘李定国!”

高杰(?—1645年)——字英吾,陕西米脂人。崇祯十七年正月初,李自成出潼关,高杰兵败,南下徐州,投靠凤阳总督马士英。弘光帝政权成立时,高杰在南明江北四镇中兵力最强,最受史可法器重,但抢掠焚杀,为江南士绅恶。清兵下河南,高杰拒清肃亲王豪格诱降,联络睢周总兵许定国抗清。顺治二年,许定国宴请高杰,把高杰灌醉,一刀砍下头颅,持首级降清。史可法闻讯大哭:“中原不可复为矣!”李信(?—1644年)——字岩,河南博爱人。李自成在北京登基,随后被迫撤出。经过山西时,闻河南农民军向明军投降,李岩自荐亲去领军镇压。牛金星怨恨李信名望,早欲除之,入告李自成,言李信自信“十八子主神器”者指自己。李自成大疑,杀李信、李牟兄弟。

宋献策(?—约1645)——字康年,河南永城人。李自成撤离北京向西安进发,一败于定州,再败于真定,败死于湖北通山后,刘宗敏占领武昌,后被清军包围,宋献策突围中被俘,后生死不明。

牛金星(约1595—1652)——字聚明,河南宝丰人。清顺治二年夏,李自成从西安退至湖北,死于通山县九宫山,农民军败散。牛金星匿于降清后任湖广黄州知府的儿子牛佺家中。顺治九年,牛金星病危,嘱佺曰:“赖弥缝之巧,得不膏荆棘,可幸。要,不可恃也,吾死,必葬香山之阳,闭门教子勿再出。”牛佺遵嘱,葬牛金星于香山之阳,即致仕旋里。

贰臣

范文程(1597—1666)——字宪斗,辽宁沈阳人。天聪十年任内秘书院大学士,顺治十年加少保兼太子太保,遂以病乞休,后加太傅兼太子太师,十四年加秩一级,顺治遣画工至范文程府画其像,藏之内府,不时观览。康熙五年因病去世,康熙亲撰祭文,谥“文肃”。其子承谟、承勋等分任总督、尚书等要职。

祖大寿(?—1656)——字复宇,辽宁宁远(今兴城)人。降后为满清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写信劝他的外甥吴三桂投降,吴三桂拒绝。顺治十三年病死。

洪承畴(1593—1665年)——字彦演,福建泉州人。清兵入京后,被顺治任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授秘书院大学士,成为清朝首位汉人宰相。洪承畴采取以抚为主、以剿为辅的策略及一系列减轻百姓负担、刺激经济发展的措施,尽量避免武装冲突和流血,为促使国家迅速统一和安定社会秩序起了积极作用,同时也斩杀了拥护明王室的左佥都御史金声、大学士黄道周、长乐王朱谊石、瑞安王朱谊防、金华王朱由产、高安王朱常淇、瑞昌王朱谊贵等人领导的抗清武装,他的母亲和弟弟洪承畯面责他不忠。康熙四年死,享年73岁。

吴三桂(1612—1678)——字长伯,辽东人,祖籍江苏高邮。李自成进京,掠其家虏其妾杀其父,遂降清,受清廷封平西王。为清军先锋,追击李自成,平灭陕西等地的农民军余部,并灭张献忠。顺治十四年攻占南明云贵等地。十六年奉命镇守云南,引兵入缅,迫缅王交出南明永历帝。康熙元年晋封平西亲王,兼辖贵州省,永镇云贵。十二年康熙下令撤藩,吴三桂叛清,自称周王,联合平南王世子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及广西将军孙延龄、陕西提督王辅臣等以反清复明为号召起兵反清,挥军入桂、川、湘、闽、粤诸省,战乱波及赣、陕、甘等省,史称三藩之乱。十七年在衡州称帝,国号大周,建元昭武,改穿明朝皇帝冠袍,同年秋病死,年67岁。孙吴世璠继位,二十年昆明被围,吴世璠自杀,余众出降,吴三桂的子孙后代几乎被彻底杀光。

孔有德(约1602—1652)——字瑞图,辽宁铁岭人。清崇德元年出征朝鲜、锦州、松山等地。入关后随多铎追剿农民起义军,镇压江南各地的抗清斗争。顺治三年授平南大将军,进攻南明永历政权。五年改封定南王,出征广西。九年,被张献忠义子李定国围困在桂林,兵败自杀,时年41岁,被李定国焚骨扬灰,朝廷破格予以厚葬,为孔有德建衣冠冢。唯一幸存的女儿孔四贞被孝庄皇后收为养女,封和硕公主。

耿仲明(1604—1649)——字云台,辽宁盖州(今盖县)人。顺治初从睿亲王多尔衮入关,复从豫亲王多铎西讨李自成,移师江南。三年,大破明将杨国栋,克衡州、祁阳、武冈诸郡县,获明将郭肇基。六年改封靖南王,赐金册金印,与尚可喜征广东。师既行,刑部奏论耿仲明部下梅勒章京、陈绍宗等纵部卒匿逃人,罪当死。朝廷谕耿仲明,察随征将士携逃人以往者,械归毋隐。耿仲明察得三百余人械归,上疏请罪,吏议当夺爵,上命宽之。耿仲明未闻命,十一月抵吉安,自经死,年46岁。其孙耿精忠为靖南王时,随吴三桂叛清起兵。康熙二十一年三藩之乱彻底平息,耿精忠被凌迟处死。

尚可喜(1604—1676)——字元吉,辽宁海州(今海城)人,祖籍山西洪洞。顺治六年封平南王,二月攻陷广州,40万平民死难约五分之一。驻粤26年,维持社会秩序,重建封建礼教,安抚明末遗民,大力发展学馆,促进农业发展。康熙十二年第十一次疏请归老辽东,获准。吴三桂起兵反清,尚可喜不从,康熙令留镇广东,独撑局面,牵制十余万叛军无法全心北上。广东十郡已失其四,广州城危如累卵,尚可喜在后院堆柴,欲城破时举火自焚,康熙晋其为平南亲王。十五年二月,其子尚之信响应吴三桂,发兵围困其父府邸。十月二十九日尚可喜病逝,享年73岁。

郑芝龙(1604—1662)——顺治三年降清,妻田川氏恐受辱,自缢而死。南明隆武帝被执,绝食死于福京。十一年清廷劝降郑成功遭拒,郑成功上书郑芝龙曰:“吾父往见贝勒之时,已入谷中,其得全至今者,亦大幸也。万一吾父不幸,天也,命也,儿只有缟素复仇,以结忠孝两全之局耳。”清廷怒囚郑芝龙。十八年郑成功进军台湾,荷兰人战败降。十月初三日郑芝龙及其子孙家眷十一人被清廷杀于北京柴市,郑氏在京老少无遗。

施琅(1621—1696)——字尊候,号琢公,福建晋江人,祖籍河南固始。顺治三年随郑芝龙降清,不久又被郑成功招揽,入海抗清。后与郑成功发生战略分歧,被削兵权,并连遭打压。施琅的一名亲兵犯法逃至郑成功处,被提拔为亲随。施琅将其抓回,郑成功急派人传令不得杀。施琅不听,遂杀亲兵。郑成功捕施琅父子三人。施琅用计得脱,郑成功大怒,杀施父大瑄及琅弟施显。施琅遂降清,任副将,继任总兵,再任福建水师提督,加太子少保。康熙二十二年率军平台,招抚郑氏集团,台岛不战而下,封靖海候,世袭罔替,令永镇福建水师。康熙三十六年卒于住所,追赠太子少傅,谥襄壮,葬惠安黄塘虎窟。康熙命官三次谕祭,于泉州府学前建祠祀之。

孙可望(?—1660)——陕西延长人。崇祯十七年,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孙可望位列群将之首,以平东将军加监军,节制文武。张献忠死后,孙可望与李定国等率大西军余部南下攻占云贵一带,坚持抗清。后改投永历政权。孙可望为谋封秦王,击杀南明大学士三十人,李定国怒,导致内讧。顺治十四年,孙可望从贵州引兵入云南攻打李定国,败后投降清军,引清兵入四川、贵州,隶属汉军正白旗。顺治十七年病死。

孙之獬(1591—1647)——字龙拂,山东淄川县(今淄博市)人,因力争禁毁《三朝要典》被削籍返乡,教授子孙族人读书,并积极倡议修建石城、复行一条鞭法。农民军袭城,孙之獬率众守城,淄城免受破坏。清军入关后多尔衮下令沿途州县官员按满人风俗剃头留辫,汉人以剃发为奇耻大辱,抵触强烈,降清汉官剃发者亦寥寥无几。多尔衮见满清统治尚未稳固,便下旨收回成命,许诺“天下臣民照旧束发,悉从其便”。孙之獬受招抚降清,主动剃发,官至礼部左侍郎、翰林院侍讲学士。汉臣因他从满俗而不容,孙之獬于是羞愤上疏:“陛下平定中国,万里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从陛下也。”顺治二年南明弘光政权被灭,多尔衮重新下达剃发令。三年,受弹劾被革。四年,在家乡遭抗清民军俘,令其投降,骂不绝口,双唇被缝,肢解而死。

钱谦益(1582—1664)、柳如是(生卒不详)——钱谦益字受之,江苏常熟人。柳如是本姓杨,浙江嘉兴人。崇祯十七年,福王朱由菘在南京建弘光政权,钱谦益谋就礼部尚书。清顺治二年,清兵近逼南京,柳如是劝钱谦益殉节,钱不能。柳如是奋身投入荷花池,被救起。弘光亡,钱降清,为礼部侍郎,充修明史副总裁。顺治三年称疾乞归。四年受谢陛案牵累被逮,柳如是扶病随行,上书陈情,誓愿代死或从死,得免。顺治五年又因黄毓祺案受株连囚狱。经柳如是全力奔走营救,请托斡旋,才得以免祸。出狱后,暗中与西南和东南海上反清复明势力联络。康熙三年病死,享年83岁。钱氏家族逼索柳如是,遂投缳自尽,得年46岁。钱谦益文章名扬四海,号称“当代文章伯”,开创了有清一代诗风,领袖群伦。

佞臣

温体仁(1573—1639)——字长卿,浙江乌程(今湖州)人。回到老家后不到一年病故,追赠为太傅,谥文忠。朱由崧即位南京后,削其谥号。后又恢复。明史将温体仁列入奸臣传。陈演(?—1644)——被刘宗敏囚禁,交出四万两白银“助饷”,释放。四天后,李自成出京攻打吴三桂,害怕明朝旧臣趁机在京作乱,决定杀掉一批明朝旧臣,陈演被杀。

魏藻德(1605—1644)——字师令,顺天通州(今北京通县)人。魏藻德被刘宗敏威逼交出白银数万两,刘宗敏不信一个首辅仅有几万两白银,继续用刑,魏藻德大呼:“之前没有为主尽忠报效,有今日,悔之晚矣!”五天五夜的酷刑,魏藻德脑裂死于狱中,其子随即被处死。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gs/5351.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