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故事

战官渡之二:两条战线两头忙

历史大观园 历史故事 2020-06-07 13:32:08 0


131

蔡阳的全军上了高坡,居高临下,将刘备的战阵观察得一清二楚:倒还像模像样,但蔡阳也知道那是个绣花枕头,只是外表好看,里面不过一包草而已,是经不得居高临下的骑兵速度冲击的。

国人对语言及字眼的运用早已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同样一件事,换上个不同的字眼,那感觉立时便不同了。

写史的人用字很高明,一个字就能使一场军事行动味道全变了,比如,《三国志·魏书》中记载的曹操放弃阳武,退守最后一道防线官渡,这时的袁绍大军已经把前三道曹军防线:白马、延津、阳武全部占领了,《武帝纪》是这样用字的:“公还军官渡。绍进保阳武。”

撤退的曹操是“还”军,进攻的袁绍反而是“保”阳武。绝吧?乍一看真难清楚是谁在进攻谁了。

连折两员大将,袁绍伤痛之余也接受了教训,那就是决不再分散兵力,亲提十余万大军全部渡过了黄河,部队稳步推进,步步为营,使得善于机动作战的曹军再无战机可觅。曹操只得率军步步退守,现在退到了许都的门户官渡,已经退无可退了。

而袁绍依仗兵多粮足,实际上是连摧曹军三道防线,虽然从战术角度是失利两阵,但战略部署上无疑获得了成功:曹军取得大胜的两地,现在已成为袁军的后方,大批的军粮以及各种战争物资现在可以畅通无阻地运往前线了,而且以冀、并、青、幽四州之地的粮赋,供应前线十余万人马的军需,那当然是绰绰有余的。

曹军则恰恰相反,不足四万人的步兵,能用于机动的骑兵仅两千六百余骑,而且必须死守一处关隘官渡,兵力无从展开,军粮的运输线路唯有许都至官渡一条,虽然距离近了许多,但关键是许都的存粮并不多。

更要命的是运输也不易了,已经发现有袁绍的骑兵部队不知从哪里渗透了进来,正在骚扰劫袭运粮部队,曹军却无力护路,因为官渡马上就要面临袁绍志在必得的强攻了。

袭扰曹军粮道的骑兵是袁绍派出去的。袁绍的越骑司马韩荀率一千精骑从敖仓以西偷渡了黄河,越过了嵩山,目标就是切断许都与官渡之间的粮道。现在已经开始行动了。

曹操屯田已经五年,怎么粮食反而缺乏了?这里另有原因,曹军的主要屯田地区是豫州的汝南,偏偏原汝南投降的黄巾军刘僻、龚都等部趁曹操与袁绍在北境相拒时重新叛乱,屯户们多数附从,军粮基地现在已经成了敌军的根据地。

这还不算,以前不过是一帮散兵游勇,对后方还形不成什么威胁,现在不同了,据确凿情报,那可恨的刘备竟然带着袁绍的正规军,出现在了刘僻的军中,从进兵势头看,竟然是瞄向了许都!这还了得?

这是袁绍为曹操准备的第二支奇兵,刘备素有仁义之名,在下层农民甚至黄巾余寇中有相当的号召力,让刘备去联络刘僻、龚都等人,的确是人尽其用。只不过刘备自己的部队实在是太少了,原来被曹操打散了的溃兵虽然聚集了一些人,但真能作为主力上战场的仅有赵云从老家带来的几百人。

有多大能耐就去做多大事吧,本来就是发动群众在曹操的后方闹革命的。正是:事情成功了当然是决策者的功劳,袁绍得意;失败了肯定是做具体工作的办事不力,于袁绍也无损。

这袁绍的一正两奇三支部队的确厉害!曹军主力于官渡前线应付袁绍的十万大军尚自吃力,又怎有余力对付韩荀精骑对粮道的骚扰、刘备部队对许都的侵袭?这三招恰如三只饿狼同时扑向一只护羊犬,刘备拖尾,韩荀袭腰,袁绍则是张开了血盆大口猛咬向头部,眼看曹操的厄运就要来临了。

不仅如此,又一个令曹操心烦意乱的消息传到了官渡:刚在白马立了大功的偏将军、汉寿亭侯关羽,趁回许都晋表谢封的机会,留下了曹操所赐予的所有封赏,叛逃向了袁军!并且给曹操留下告别书信,还带走了刘备的家眷妻小。

众将军无不义愤填膺,建议曹操趁关羽与刘备妻小尚未渡过黄河,立即对其进行截杀,以儆效尤。曹操长叹:“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史书记载有时候的确不大公平:关羽叛曹重归刘备,历代文人墨客都对其大书特书,赞其忠义,以致关羽死后被封神封帝,名彪千秋;而此时的曹操何尝不是在仗义放行?但大家对此都略过不提,有些戏剧、评词作家甚至还曲义歪解,说曹操心怀叵测,先欲毒酒送行,后又想骗关公下马擒之,只是由于畏惧关羽勇猛,才无奈作罢。

关羽在曹营开了小差,正在千里走单骑苦寻刘备,而刘备现在汝南却是干得风生水起,颇有起色:固然是在替袁绍当狗咬狼,那袁绍偏又不肯喂食,自己重新召集的旧部数不满千,虽有赵云重归,力量也是单薄得可怜;刘僻、龚都等部均是些散兵游勇,根本无战力可言,但打了几场小仗,许都南方的战局却是豁然开朗,曹军各城闻听刘备军到,无不踊跃献城,看来就是在曹操的阵营中,刘备的口碑也超过了曹操。

曹操现在是前门有虎,后门进狼,局面愈加恶化!

战争是一种成人的高级游戏,与人们虚拟的游戏不同,虚拟游戏的开局一般都是绝对公平的,战争这种游戏则正好相反,从来都不会公平,一旦大家感觉实力相当,这场架一般就打不起来了,现在地球上的大国们追求的所谓军事平衡就是这个意思。

这种游戏具有极强的不确定性,越是所谓专家越预测不准它的结局,至于利弊得失,就是在事后,人们往往也评估不准确,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看法会越来越接近准确。现在我们评估东汉时代的战争,应该说人人都是专家级别的高手。

一场战役的胜负往往决定于一个极意外的因素,现在我们看到的必然结局其实在当时有许多偶然因素,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便是如此。

应该说,到现在为止,袁绍对战役的指挥还是正确的,布阵堂堂正正,大损两阵并未失势,进攻的势头丝毫未减,战役的主动权还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不但正面战场令曹操再也无隙可乘,派往曹军背后的两支奇兵也逐步显示出了威力。

越骑司马韩荀率领的一千精骑已经将许都至官渡的粮道变成了恐怖的旅途,运粮的士兵只要上了路,劳累便成了次要的事情,最大的问题是:随时会被飞来的骑弩夺走生命。夜晚的宿营再也不能解除疲劳了,要随时准备对付不知啥时候突然临头的袭击。

没办法,本来就兵力紧张的曹军只有把宝贵的野战部队派往运粮的路途,掩护辎重也不轻松,随时都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敌人就像一阵风,不知何时会突然刮过来,又忽地消失得无影无踪,军粮在路途中的损失越来越大,前线的粮食供应逐感紧张。

更令曹操忧心的是汝南的刘备,那里是许都的南大门,现在刘备已经把门户打破了,素有仁义之名的刘备到了汝南简直如鱼得水,兵虽不多,号召力却大,现在已经攻占了许都东南仅六十余里的濦强,致使周围各县接连叛乱对其响应,许都已经感到了实实在在的威胁。

尤其是原来刘僻、龚都的那帮散兵游勇,现在经刘备的整顿训练,已经逐渐像一支部队样了,一旦形成战力,许都就彻底完了!最要命的是曹操竟然对此致命威胁无可奈何:官渡前线的军事态势对曹军愈见不利,正面战场的部队已经自顾不暇,实在无法抽出兵力去大后方应付危局。

132

曹操将防守阳翟的厉锋校尉领广阳太守曹仁召到了官渡前线,向曹仁谈明了自己的忧虑与无奈,当然是想打挖肉补疮的主意,但阳翟是自己的左后屏障,能抽出兵力来吗?

曹仁对整个战争的局势极为清楚:曹操的注意力只能集中于官渡,官渡若败,全盘皆输!但对刘备在后方的威胁,也决不能等闲视之,如不能及时解除,兴许与袁绍还在僵持,后方的老窝就给人掏了!还有粮道的安全,如果不能清除骚扰,那就连僵持的资格也没有了。

曹仁回答得很干脆:“解决南方刘备的威胁比现在官渡的战局还要急迫,一旦刘备大军兵临京师,连救都不可能。刘备兵强马壮之后,背叛附从刘备的各城就会变得稳固了。现在刘备新指挥袁绍的部队,还不会那么得心应手,马上对其打击刻不容缓,击破刘备应该是有把握的。”

曹操等的就是曹仁的表态,深从其言,马上决定由曹仁出动阳翟所部,对尚未成大气候的刘备军实施突袭打击。

但阳翟关乎许都、官渡、河内三地安全,也极为重要,曹仁的主力还是要守在阳翟不能动用的,只能出动两千轻骑,不但要对付刘备、刘僻所部的万余大军,还要负责清剿韩荀的流动骑兵,曹仁肩上的担子格外沉重!

而现在已经占领濦强的刘备因为曾在许都的朝廷中任过职,时间虽短,人缘却好,曹仁的部队还未出动,刘备便已得到消息:曹仁的骑兵马上就要对许都东北的韩荀开始围剿了,现在进军许都,正是时机!

袁绍在派刘备来汝南时交代给刘备的任务不是袭击许都,袁绍不认为刘备有这个能力,将自己的大部队交给刘备指挥也难以放心,只是让刘备带着他自己的部去援助刘僻,能对曹军起到牵制骚扰的作用就算完成任务了。

而刘备的能量显然超过了袁绍的估计,自到达刘僻部之后,不仅极大地鼓舞了刘僻、龚都所部的士气,而且率这帮以前只会种田、抢掠的农民军竟兵不血刃地收服了数城,令刘僻、龚都等不得不服气了。

现在刘将军要带他们进军京师了,大家都极为兴奋,与刘备所想的不一样,大家关注的是许都的金银财宝肯定比汝南要多;刘备的目的是袭破许都,接出天子,自己便成了拯救汉室的第一功臣,那曹操自然也就大势去也。

但刘备也知道进军许都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自己能恶战的部队有限,刘僻、龚都的部队真上了战场能起多大作用谁也说不准,这是一帮毫无军纪可言的乌合之众,真破了许都,谁能约束他们都是个大问题。

首先要教给他们什么是纪律,改掉抢掠百姓的恶习,要让他们知道违犯军纪是要掉脑袋的;再就是要让他们学会几套基本阵法,不然遇到敌军的步兵还好说,拼不过还能逃命,要是逢上敌军的骑兵,那就只有待宰的份儿了。

只是不知道韩荀的精骑面对曹仁能支持多久,曹军能否给自己充足的时间来整训刘僻的部队?只能尽力而为了,吩咐赵云率自己的千余老兵对许都方向实施警戒,刘备自己亲自训练刘僻部简单的作战阵法,估计三五天便能勉强向许都开拔了。

刘备盘算得挺美,其实曹仁连三五个时辰也不会给他了。那曹仁对奇袭作战相当内行,对外宣称要进剿韩荀,实际上根本没理睬运输路上的事情,两千轻骑昼夜不停,绕过许都,直扑濦强!不,没有直接扑向濦强,而是绕过濦强,先堵住了刘备南逃荆州的去路,回师扑向了刘备!

阴差阳错,曹仁此举竟无意中绕过了赵云的警戒部队,致使刘备毫无防备地遭到来自背后的袭击。当时刘僻的步兵还在刘备的指挥下演练着克制骑兵的阵法,突然间就从演习进入了实战!

哪知现学的曲唱不得,刚学的战阵毫无用处,士兵们一发现曹军的骑兵,全都慌了神,转身就跑,就没有一个人想到:自己这两条腿,如何能跑得过四条腿?

曹仁曾随曹操经历过荥阳惨败,自己当时带的兵也是初经战阵的农民军,遇到徐荣西凉铁骑突击时的恐怖,曹仁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现在曹仁就是在原样克隆当年西凉铁骑的战法:一阵战鼓,猛扑上去,见人就砍,先摧毁敌人抵抗的意志再说。

效果极佳!没遇到像样的抵抗,曹仁的骑兵如同几只猛虎进了羊群,战士们简直就是在享受杀戮的快感了。而曹仁本人却不理睬刘僻的乱兵,马不停蹄地直扑向刘备,逮不住刘备,这胜利也就大打了折扣。

战场经验丰富的刘备岂是这么容易逮到的?刘备早已把逃命战术锻炼得炉火纯青,一见曹军从正南出现,便醒悟到事情不妙,几乎是本能地策马就溜。

等到曹仁驱开乱兵扑到刘备的指挥位置时,刘备连同他那几名亲兵早就不见了踪影,曹仁只有把气撒在刘僻部身上,趁胜势提军摧毁了刘僻的大营,那刘僻的万余大军竟然如鸟兽散,瞬间不复存在。

刘备直接逃到了赵云的部队中,自己这千余老兵没遭到损失,应该是刘备的极大幸运。现在投向何处呢?袁绍的心胸狭窄、事无决断,刘备已经亲自领教了,跟着他继续把这个客卿做下去?看来前途不大光明。但现在投奔荆州刘表却不是时候,刘备极清楚那曹仁就在去荆州的必经之路上等着自己,再说,对袁绍总要有个交代,不告而别不是刘备的行事作风。

之前投降自己的那几个县现在肯定指望不得,善于观风变向的人一般都能坚持这种老传统,再变回去那是可以预料到的必然现象,别自己送上门去找不舒服了,说不定一下成就了人家,让人家在曹操那儿立上一个抓住刘备的大功。

无奈之下,刘备还是选择了重新回到袁绍的大军中去。当机立断,偃旗息鼓,部队连夜西行,迂回向孟津渡口,一路之上,刘备不禁暗怨:袁绍如果稍微加强一下自己的兵力,何至落得如此功败垂成?

获胜的曹仁行动更为迅速,表面上部队正在忙于收复叛乱的各县,实际上那不过是他一半的部队,曹仁自己精选了一千轻骑,连夜插向了许都与官渡之间的鸡洛山区,那里是袁绍的部将韩荀活动频繁的地区,曹仁要乘其不备,实施长途奔袭,打他个猝不及防!

运气这次又站到了曹军一边。

韩荀现在已经不能像刚来到鸡洛山中那样,对曹军的运粮部队肆意劫掠了。曹操的护粮部队现在一般都在几千人以上,韩荀只能集中他的一千精骑,实行突然袭击,冲上去放把火就走的作战方式,就这样还要事先选好既利于突击又利于撤退的地形,这种两面兼顾的地形不是太多,以至于运粮的曹军对将会在哪里遭劫都基本有数了。

长途奔袭到鸡洛山的曹仁也发现了这种位置。他立即命令全部骑兵隐蔽在利于骑兵逃跑的方向,抓紧休息马力,以火光为号,待命出击,作战命令极为简单:不准放走袁军的一人一骑!

不幸的韩荀恰巧也看准了这个地方,确凿情报:今天将有千辆曹军的辎重车队经过鸡洛山,韩荀还是准备冲上去,烧掉就溜号。

车队来了,韩荀的骑兵全部出动,轻易地突破了曹军护粮部队的防线,火也点起来了,略有损伤的部队也顺利地撤下来了,谁知正好一头扎进了曹仁刚刚布好的埋伏圈!

长途奔袭的曹仁部队以逸待劳,韩荀在惊慌之中被好像从天而降的曹仁砍走了脑袋,部队群龙无首,外围又被赶上来的曹军护粮部队包了个严严实实,一战竟至全军覆没,未能逃走一骑!

自此,官渡的曹军后方威胁已全部解除,曹仁立下了不世之功!但此时的曹操却连表奏奖赏都无心思了:曹操这边的形势恰与后方相反,战局逐渐恶化,官渡的外围战已经失败,现在已经谈不上什么相持了,已处于被围攻的状态。

133

史书上记载的东西最容易使人糊涂了,即使不同的史书能相互印证的也不例外。

例如,在《三国志》与《后汉书》中都有一段记载,曹、袁两军在建安五年四月进行完白马、延津之战后,被剥夺了军权的袁绍谋士沮授这样向袁绍建议:“北兵虽众,而劲果不及南军;南军谷少,而资储不如此。南幸于急战,北利在缓师。宜徐持久,旷以日月。”绍不从。

这意思就是说:我军虽然人多,但不如曹军精锐,曹军虽精悍,但粮草储备不如我军,所以敌军利在速决,我军宜在持久,给他把战事拖下去,硬熬就会把曹军熬垮。大家注意后面的三个字:绍不从。

这就是说,袁绍不听从沮授的高明建议,一意孤行地进行了速战。

是这样吗?让我们看一下战役进程:袁绍四月便占领了曹军的第三道防线阳武,这里其实就是曹军的最后一道防线——官渡的外围阵地,相距百里之遥,但直到八月,袁绍的十万大军才逐步逼近了官渡,平均一天前进不到一华里,还要怎样再缓?

很明显,袁绍是听从了沮授的建议,并没有急于与曹军决战,而是步步为营,日日缓逼,稳操战役的主动权,直到压迫得曹军终于受不住了,以至于不得不在极不利的态势下出来作战。

这时的袁绍其实是极为沉得住气的,很明白怎样才能万无一失地战胜曹军,要说不足之处,那就是在两支派往曹操后方之奇兵的兵力配备上有点失策。假如狠狠心交给刘备一万精兵,那将会如何?要知道,刘备以自己千余弱旅便已攻占了许都的南大门,离曹操的老巢许都还有不足六十里,步兵也一日可达,那样的话,曹操还能在官渡坚持下去吗?

趁其回军救京师,出动大军掩杀其后,大胜当在情理之中,这样一来,中国的历史也将改变轨迹了。

再就是对派出骚扰曹军粮道的韩荀军也应该给予策应,胜曹军的关键在于切断曹军的后勤供应,千余的韩荀轻骑是官渡曹操大军咽喉上的利刃,不应该就这么让他给轻易地折断。

袁绍手边除十万步兵外,还掌握着万余铁骑,即使全部派往曹军粮道也不会影响与曹军的相持,按照“好钢用在刀刃上”的理论,把韩荀这把杀鸡刀加强成牛刀也不为过!总胜过让韩荀部队孤单无援、全军覆没得好。

即便如此,袁绍用兵的方略也逐渐显露出了巨大的优势,曹操的主力在与袁军的对峙中陷入了困境。《三国志》载:“太祖与绍相持日久,百姓疲乏,多叛应绍,军食乏。”这应该是袁绍听从沮授建议的明证。

曹操实在忍不住了,这袁绍欺人太甚,十余万大军,东西连营数十里,隐隐已对官渡形成半包围态势。曹操也只得分兵与其对抗,但这样一来兵力更显单薄了。

将士们心中也渐感恐慌,从前线的将军到后方许都的文武官员,不少聪明人士已开始暗暗地准备后路,竞相秘密地与将来可能的主人通信联系。还是国人那句老话:识时务者为俊杰!俊杰——谁不愿意争当?

必须打一仗了!要给后方的官员们一个安慰,要给前线的将士们一个振奋,要给袁绍的部队一个打击,趁还没有开始那决定生死的攻守战,把部队拉出去,在机动作战中灭掉袁军的威风!

曹操还是老战斗作风,身先士卒!亲率手边不足万人的部队开出了官渡的防守工事,只可惜这是以步兵为主力组成的部队,只能结阵前进,在灵活机动方面当然有所不足了。

袁绍见曹操率军前来野战,不禁大喜,能将你的有生力量消灭在营寨外,当然对将来的攻坚大为有利。立即命令前部稍微后移,给曹军腾出厮杀战场,强弓劲弩封锁住曹军两侧的去路,又听从郭图的建议,从数里外的两翼军营中,各出动一军,迂回向曹军的背后,切断曹操的归路,力求全歼出动的曹军。

曹操见袁绍的部队未经厮杀便主动后撤,感觉正是突击的良机,才欲下令结束布阵,立即冲锋,忽见两侧箭弩如飞蝗般飞来,当即醒悟:这是袁绍在给自己让出厮杀战场,这场仗是硬碰硬,没有什么大便宜可占。那就拼一场吧,只要摸清了袁绍的指挥位置,还是要冒险突击一下的。

改令刀牌兵前移,防住敌人的弓弩,宝贵的骑兵居中待命突击,长枪军做好应付敌骑突击的准备,全军原地结阵,等待敌军出动应战,曹操本人则极力分辨袁军的传令骑来往于何处,只要弄清你袁绍的中枢之所在,那就对不起了!

只见对面袁军队列不断变幻,已经开始缓缓逼近,却不见敌军的主力骑兵出现,敌人在等待什么?

曹操不禁狐疑,丰富的战场经验使他本能地命令瞭望哨注意两侧远方,尤其是远处的侧后,瞭望哨惊报:“左右后方均有尘土扬起!”

曹操立刻明白:袁绍欲包自己的饺子!一时来不及细想,立即传令全军速退,今天这仗不跟你打了!

等到全军开始向后移动,已经迟了,对面袁绍的骑兵突然发起了冲锋,两侧的大批步兵也同时包抄过来,已经接到撤退命令的曹军阵形开始乱了。

向后方的官渡方向望去,眼见得袁军迂回的部队已经合拢,曹操大惊!所幸的是位于中军自己的骑兵尚未移动,曹操立即传令:张辽、徐晃率骑兵断后,许褚、乐进带自己的虎士卫队全力开道,杀回官渡。

两侧的步兵已经交上了手,现在的曹军处于三面被攻的不利态势,处于有利地位的袁军得势不饶人,杀声连天,箭弩如雨,曹军的伤亡眼见大增。

所幸且战且退的曹军并未溃乱,舍命开路的许褚、乐进极其骁勇,许褚手下的“虎士”们又个个是豁得上性命的主儿,终于在抄后路的袁军中间撕开了一道裂缝,总算无比狼狈地退回了官渡大营。

曹操计点士卒,一战损失了三成有余,从此再也不敢出营。现在双方的战局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不再是相持了,是庞大的袁军开始了围攻战,而曹军自然处于没有退路的苦守状态中了。

没有退路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事情是看不到希望!

134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孙子兵法·谋攻》)

不少古代军事发烧友对官渡之战中袁绍的用兵表示了不屑,三倍于曹操的兵力,为什么不把缩成一团的曹军给包围起来?那样的话光是饿也能把曹军饿垮呀。

这就是上面《孙子兵法》上所说,根据双方兵力应该采取何种战术的问题了。按《孙子兵法》所说,没有十倍于敌军的兵力,是不可能八面包围敌军的,这账好算得很:包围敌军,属平均分配兵力,而被围的军队却有随时集中一点的主动权,一旦敌军突围或突出作战,全局上不十倍于敌,在局部上就极难组织起强于敌军的兵力。

按史载,“绍既并四州之地,众数十万……于是简精兵十万,骑万匹,欲出攻许”。几场外围战下来,袁绍兵损不过万,也就是说,现在袁军还应有精兵十万出头;而曹军呢?总数史未详载,但从曹操孤注一掷地抽调二线兵力集中于官渡前线来看,总数应该三万出头,所以袁绍不可能进行包围全歼的战法,处于守势的曹军阵势密集,也无法进行分割逐步围歼,现在采取的半包围态势的进攻战术应该是正确的。

从官渡发生战事以来,曹操在关羽出走后便抽调了几乎所有能抽调的部将来到了官渡,守宛城的曹洪、守阳翟的曹仁、扬武将军张绣,还有撤出阳武的徐晃,现在也已经集中起了所有能集中的兵力固守官渡。

只是因为这官渡实在丢不起,官渡地处鸿沟上游,在东汉末年是许都北面的门户,为汴水的起点。当时的鸿沟运河西连巩洛,东下淮泗,而官渡实为邺城进军许都的陆上交通要道加水路枢纽。官渡若失,许都便将直接面对袁军的攻击。

官渡无城,曹操是据要道结营寨固守,袁绍则针锋相对,沿官渡外围依托沙堆扎下十余处营寨,立足于慢打硬耗;逼得曹操只得分营十余处相拒,这样一来,曹军能用来机动作战的兵力已经不足万人。

但是要想轻易地攻破一个营寨却不是那么容易的,即使攻方人再多,能实际接触作战的肯定还是少于防守的人,因为守军可以密集排列,进攻方却绝对不能,贴近营寨后,守军的檑木、巨石便使士兵的盾牌失去了护身的作用。

这里有一个关键处:就是守军处于居高临下的位置,高大的寨墙既是进攻者难以逾越的障碍,又能掩护守军不受攻击,所以,进攻方即便是付出数倍于守方的伤亡,能否接近至寨墙也是难说的事。

对官渡曹操营寨的进攻,袁绍接受了谋士们的意见,从一开始就把它演化成了争夺高度的战斗,袁军没有直接进攻营寨,而是在离寨墙一定距离的地方聚起了无数的土山,等到快要堆到与曹军营寨等高的时候又用树木在上面搭起了高高的木架,由步兵掩护着弓弩兵上到木架的阁楼之上,这下攻守双方的地利交换了。

居高临下的袁军弓弩兵得意了,曹军寨墙内被一览无余,守军的檑石等防守重器不能及远,用不上,所有的防守士兵都成了袁军弓弩的靶子。士兵们人人自危,几乎所有的人蹲在工事内还要头顶着盾牌,这日子怎么过得下去?

随着高架之上袁军得意的嘲笑声,传来的还有时刻不绝于耳的“战前消息”:讨伐曹操的战前檄文、诱惑士兵们放下武器的优惠条件、青兖二州的家乡小调、巨额悬赏曹操首级的战地公告,连爷爷割下身、亲爹买太尉、曹操本人小时偷媳妇、大了玩寡妇的韵事都编成了段子,长篇连载了出来。

精神原子弹的威力更是非同小可,曹军的士气日益低下,而将军与谋士们却是无可奈何。有人建议不计伤亡也要出击拆了那些武攻文骂的高架平台,被曹操阻止了,那正中袁绍的下怀,他就等着曹军出来送死呢。

冷兵器时代的对空作战的确有难度,以弓弩兵对射了一天曹操便发觉不妥,箭矢这东西造难耗易,对有阁楼严密防护的敌人很难造成有效的杀伤力,却要把大量的宝贵利器白送予敌军。也许这就是袁绍的最根本目的之一,箭矢耗用完了,那曹营也就到了被攻破的时候。

怎样摧毁那些高架上的阁楼呢?人到急处自生智,曹操也当了一回发明家,琢磨出了一种能抛掷石块的车子,具体是什么原理史未详载,也没有实物给后人留下来,大体判断与近代西方的掷石机原理可能不大相同,应该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下使用的一种能拖拽或推着前进的车子。

这种车子应该有一根或两根长杆,在顺置的杆子顶端设一个能放石块的装置,利用车子的惯性,在高速使车子前进时强制车子突停,使长杆高速变向竖起,借其力把石块抛甩向前方,估计准头肯定不会那么尽如人意,但如果多了呢?漫天乱飞的石块那威势肯定是相当惊人的。

咱是凭空想象,没做过实验,人家曹操却是没经过实验也完成了这项用于实战的发明。效果极好,袁军土山上的高橹射楼全被摧毁,恐惧的袁军给曹操的发明起了个威风的名字:霹雳车!

实施空中打击的袁军受挫后并没有气馁,立即由空中转向了地下,与曹操玩开了地道战。

135

在地下挖洞作为运兵路线,既不是袁绍首创也非最后一人,去年曹操偷渡安众突破刘表截击,摆脱张绣穷追时就是用的这一手,后世的人们更是把这种战术发挥到了极致。

袁绍的地下作业有相当的隐蔽性,原因是之前在曹军的寨外聚起了连绵的土山,开挖地道的最大的难点就是挖出的土堆放在哪里。对于袁绍来说不存在这一点,加高土山就是了。

一旦所有施工的地道都挖进了寨墙,而且曹军又没发觉的话,那就算是大功告成了,夜半三更,大家突然破开出口,那还不如同天兵突降?不对,从地下钻出来的,比喻不大准确,应该是如同鬼魅般出现在曹军面前!

这里有个前提,那就是绝不能被曹操发觉,如果发觉了那就另当别论了。有寨前的土山作为掩护,曹操能发觉吗?还就是从土山上出了漏子,致使袁军暴露了作战意图。

一日,曹操在巡寨时突然觉得寨外的废土山哪儿有点不大对劲,左右告诉曹操:这是袁军在加高土山,何时再发石打击请曹操指示。

曹操细察那被加高的土山之泥土颜色,心中已经有数:黄河流域的地层,由于是被决口的黄水带来的泥沙,数年一层地淤积而成,地下的泥土几乎是尺余一个颜色,细心的人很容易就能断定这些泥土来自于多深的地下,恰巧曹操就是那个比细心人还心细的人。

马上传令下去,在自己寨墙的内侧开挖一条深两人、宽一人的长壕,将士们有些不解:怎么护寨壕还要开挖在自己的寨墙里面?这是什么防守工事?

凡是当官的人都喜欢故弄玄虚,以显示自己的大智大慧,简单的事情也要让它复杂化,像那锦囊妙计到时再拆之类的把戏,都是人为地增加神秘感。

曹操当然也不会例外,不会提前向将士们解释什么,当然也不会有人傻到去怀疑领袖英明的地步,长壕工程当即开始动工。

曹营的内外敌我双方现在都在积极地施工,地下地上同时干得热火朝天。曹操又给士兵们加了一样活路:准备充足的水源,看来是要往完工的长壕里灌水作为障碍了。

还是不会有人提出异议的,虽然怎么看也觉得这是在障碍自己;已猜出曹操真实目的的谋士们更不会多嘴,只会在事后显得恍然大悟的样子,这是一个优秀部下的基本素质。

露天作业毕竟速度快得多,曹操的寨内长壕先竣工了。曹操现在对将士们不再保密,命令他们全天候监视长壕的外壁,发现有人掏洞进来也不要声张,只要来客爬不出长壕,就坚决耐心地等下去,出现另一种情况便要开始往长壕里灌足水:来客想从洞里往回开溜的时候。

一切如袁绍所料,数不清的地道已经在土山的掩护下顺利地挖进了曹营;一切也如曹操所料,曹营内现在也能感觉到地下的动静了。袁绍总攻突袭的时刻到了;曹操引水入壕的时刻也要到了。

袁军在地下施工的士兵突然一捅了个空,万幸时间是在晚上,看来没有惊动曹军。伸头出去听了听,没有动静,看了看,是在一个壕沟的底部。袁军陆续钻出了地道,大家都很自觉地轻手轻脚不发一语,几乎所有的地道都挖到了长壕内的出口,长壕里的突击队员们越来越多,曹军还没有任何动静,形势看来大好,不是小好!

只是有一点麻烦,进来的袁军怎么也没预料到有这么一道讨厌的深壕,没有携带任何登高器具,两人搭人梯看来也难攀上去,被困在壕中的袁军有点沉不住气了,出了洞的士兵想退回去,可是后面的还在继续往前挤,怎么可能像逛大街一般都走右边,进退自如?

随着袁军弄出的动静越来越大,长壕上面的曹军再也无法装着听不见了,突然一阵锣响,营寨内火把一齐燃起,将长壕里外照得亮如白昼,挤在深壕内的袁军士兵几乎给吓晕了过去,没有任何反抗与还击的能力,这大概就是猪羊等家畜在待宰前的感觉!

连请求投降的资格也没有了,上面劈头盖脸地浇下了冷水。长壕里倒是存不下能淹死人的水,但是还在地洞里的士兵就真正有口难言了,随着冷水与泥浆的涌入,进也不得,退也不能,只有被活活闷死一条路了。人临死前的挣扎是有超常气力的,但是没有用,狭窄的地洞里施展不开任何力气,现在人人脑海里只剩下了一种感觉:恐怖与绝望混合的感觉!

随着水量的加大,几乎所有的地洞都塌方了,当然也有士兵们在里面挣扎的原因,这下更惨了,源源不断的大水开始积存,后退之路彻底断绝了,没有退出地洞的士兵的尸体成了地洞的填充物!长壕内的士兵更是经历了死亡前的恐怖,连淹死的都不是,是被活活埋葬的,因为后来曹军储备的水不足了,便把刚挖出的泥土重新填回了深壕!

天亮时分,一切如常,长壕不见了,连一具尸体也没有,几乎没有夜里发生了战斗的痕迹。曹操心中一动:还是坑杀活路做得干净!

袁绍的地道战彻底失败了,接受的经验教训是异常深刻的,袁绍再次改变了战术:放弃强攻,把“困”字坚持到底。

这下如同巨石压在了曹操的软肋上,军粮渐乏的曹军开始坚持不住了!不仅如此,后方又传来紧急军报:从曹仁手里逃脱的刘备,现在又回到了汝南,与龚都的黄巾余部合兵在了一起,声势重振,许都危急!

136

曹操与袁绍的主力全黏在了官渡,但二位主帅的目光却并没有只盯在这里,曹操盯的是双方的粮道,既担心自己的,又准备破坏敌人的;袁绍关注的是曹操的大后方,既盼着刘表能助自己一把,抄了曹操的后路,又渴望着许都南方曹操的将领中有几个窝里反的,重赏之下,岂无勇夫?

袁绍盯上的是现在占据着汝南郡两个县的阳安都尉李通,李通在曹操征讨张绣的战争中曾立大功,但战后论功行赏时仅被委任一个管理两个县的都尉,而且辖地处于对抗刘表的前沿,相对许都来说,是地处僻壤。

袁绍分析李通肯定不会那么满意曹操的吝啬,于是便遣使拜李通为征南将军,也就是说可以统领荆、豫二州,成为国家的四镇将军之一,如此高官,谁能不动心?

首先李通的部属、亲戚们心动眼热了,甚至鼻涕一把泪两行地劝说李通弃曹附袁:“现孤危独守,大援无望,灾祸随时天降,不如且从袁绍。”

李通大怒,按剑训斥:“曹公明哲,必定天下。绍虽强盛,而任使无方,终为之虏耳。吾以死不贰!”《三国志·李通传》

李通不但把袁绍所送征南将军印绶送到官渡前线的曹操手中,而且干脆把袁绍的使者砍掉了脑袋,也送到了官渡前线,只不过是送到了袁绍大营。

这下袁绍对李通算是断了念想,正好刘备带本部残兵回到了官渡前线,对于刘备的功败垂成,袁绍自己心中也明白该怨谁,怎样继续发挥刘备的余热呢?

刘备建议:自己带本部官兵,出使荆州刘表处,凭五百年前是一家的面子,说动刘表进军许都,许都若危,曹操又怎会坚持在官渡?一旦撤军,袁军从背后掩杀,当可必胜。

袁绍这次没糊涂,清楚刘备这皇帝本家的面子有多大,刘表一直是干打雷不下雨,刘备去了也未必就是行雨的龙王爷,还是少说空话办点实事吧。现在汝南还有龚都的数千黄巾余部在活动,能把他们组织起来对许都骚扰一番,比等待刘表出兵现实得多。

其实刘备的根本目的也不过就是想让袁绍给自己补充一下粮食军备,对于在袁绍的英明指挥下战胜曹操?刘备看不到希望,自荐出使荆州不过是借机逃离沉船,虽然在所有人的眼里,袁军的形势一片大好,但刘备太了解曹操了,自问在军事指挥上要强于袁绍,但也不是曹操的对手,时间拖下去,究竟对谁有利?刘备看好曹操。

补充粮食军备的目的达到了,再让袁绍给自己增加兵员是不可能的。袁绍还是坚信自己在官渡必然能战胜曹操,一切还是要以官渡前线为重,刘备只得率自己的原班人马顺着原路绕回汝南。

刘备确实像一颗火种,点在哪里哪里就是通红一片,与龚都挂上钩之后,刘备接受了上次先闹动静后练兵的教训,先是帮助龚都整顿部队纪律,同时演练基本阵法,尤其是步兵克制骑兵的基本战具、器材,更是尽力添置。时不过月,龚都的部队面貌竟焕然一新,至于实战水平?还没有机会试过,不大好看外表断战力。

机会来了,刘备在许都南部大练兵的信息传到了曹操耳中,曹操虽然被官渡的战局纠缠得焦头烂额,还是掂量出了此消息的分量,刘备做强,许都必不保,到那时官渡的苦战也就失去了任何意义!

但目前曹操自己已是朝不保夕的状态,焉有余力对付刘备?

飞骑传令现驻叶城的守将蔡阳,出动其本部军马,打击刘备、龚都部。蔡阳接令大喜!为什么?这蔡阳是曹营中少数几个不服关羽的将领之一,自关羽无功居高位,蔡阳心中便极不忿,及至后来关羽在白马前线于万军之中取颜良之首,蔡阳更是不屑,认为那只不过是众人追星心理作怪,演义加神话罢了。关羽的故主刘备是颜良的战友,谁知关羽怎么骗得颜良对自己不备暗下毒手?不然万军阵中,怎么接近敌军主帅?

他认定关羽是个先背叛刘备,苟且偷生;后暗杀故主同僚,卖主求荣;直至辜负曹公信任,逃离曹营,反复无常的小人!这等龌龊之徒,一旦俺蔡阳遇上,没说的,一刀两断便是!

现在曹操令自己去讨伐关羽正欲投奔的主人刘备,怎不让蔡阳兴奋异常?先宰了关羽的主人,俺蔡阳威扬天下、青史留名当在今日也!

蔡阳连步兵也不屑出动,点起本部轻骑两千,杀向了刘备的乌合之众!前些时曹仁将军不也是以两千轻骑杀得刘备、刘僻万余军马丢盔卸甲吗?现在据确报,刘备、龚都不过五六千人,骑兵不过数百,蔡将军一到,那还不如同摧枯拉朽!

137

轻骑行进神速,前方探骑来报:三里之遥有刘备结成的步兵方阵。蔡阳暗叹刘备自不量力,竟敢以野战结阵对抗轻骑,这不是自寻死路么?熟悉骑兵战法的蔡阳当即命令控制行进速度,恢复马力,准备冲锋,誓一举摧垮敌阵,力争生擒刘备于阵中。

等到能遥看刘备战阵之地,蔡阳不禁大乐:那刘备原来根本不懂得如何防御骑兵,在地形选择上竟然布阵于一个高坡的下方半里之远,正好适应骑兵速度的发挥,连居高临下的基本战场知识都不懂,怎么能活到现在?也算是奇事一桩。

蔡阳的全军上了高坡,居高临下,将刘备的战阵观察得一清二楚:倒还像模像样,但蔡阳也知道那是个绣花枕头,只是外表好看,里面不过一包草而已,是经不得居高临下的骑兵速度冲击的。

只是为将之道,用兵理当谨慎,先试攻侦察敌军战力,做到知己知彼,方算万全。还是来次火力侦察吧。

吩咐六百骑突击敌阵,主要的目的在于探踏一下进攻路线是否安全,那一溜下坡的杂树林不能让蔡阳放心,莫要被敌军设置些绊马索之类的玩意儿。

高坡上的蔡阳对整个战况看得十分清楚,随着自己的手势,战鼓响起,六百轻骑扑下了高坡,一路顺利,树丛中没有什么障碍;下面的方阵中也响起了战鼓,敌人的步兵方阵缓缓后移,不好!蔡阳分明看见了闪出来的木马、绊栏,蔡阳知道,这下坡冲起来的速度成了自己部队的克星,谁能在高速运动中拦住冲起来的群马?

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轻骑人仰马翻,一片混乱,敌阵中忽然鼓点一变,铺天盖地的箭矢飞向了自己混乱的骑兵,敌阵中两翼忽然突出两支长枪军,包抄向了继续前冲的轻骑,不能看着自己的前锋全部被围歼吧?蔡阳现在才知道刘备并非等闲之辈,沉不住气了,尤其是那两翼领军的将领骁勇无比,简直是在肆意杀戮自己的士兵,左右告诉蔡阳,那就是刘备的部下赵云与黄巾军的首领龚都。

蔡阳率全军冲了下去!获胜只有一条路:直捣敌军方阵,救出自己残存的战士。

谁知下冲到高坡一半时,突然迎面冲上来了敌人的骑兵,蔡阳大骇!迎面微笑着的领军敌将不是别人,正是自己挖空心思欲捕捉的刘备!蔡阳知道完了,敌人是在等着自己送上门去挨宰的!

肯定会有朋友不解:居高临下,正好持地利厮杀,那蔡阳不会武艺么?《三国演义》中黄忠居高临下冲斩夏侯渊,不就是这种形势吗?这是大家上了罗贯中老先生的大当,也可能是罗老先生没亲自骑过战马的缘故:实际上骑马从高处冲下的过程中,骑手是没有任何攻击与防守能力的!全身必须后仰,速度快或坡度大时骑手几乎是躺在战马上,怎能厮杀?

上行的骑手就不同了,身体前伏,马速虽慢却不影响施展招数,所以,骑兵冲锋厮杀,最有利的地形是平原地带,一旦被人在下冲的时候施以兵刃,其实与躺在马上等着挨一刀没有什么区别,再高的武艺也是无法施展的。

冲下高坡的群马是无法停蹄的,更不可能滚下战马,那样肯定会被后面的铁蹄踏成肉泥。只有一种缥缈的机会,那就是撞向敌骑,同归于尽,但在杂树丛生的地带,这种机会几乎等于零,敌人尽可以提前避在诸多的树障后面,只用兵器招呼就行了。

不仅如此,那树上竟还隐藏着无数的弓弩手,对躺在马上的敌人,连瞄准都不需要,乱箭射去就是了。数人落马,全军即乱,刘备轻松地将送到跟前的蔡阳砍下了脑袋,蔡阳两千轻骑全军覆没,无一骑漏网。

久违了胜利滋味的刘备部队士气大振,龚都的部队当然也趾高气扬起来,把刘备简直看成了神仙下凡,尤其是还捉住了近千名俘虏,刘备一番战地教育,俘虏便摇身一变成了刘备的部队。

有蔡阳的部队带路,那叶县还不容易攻克?谁还防备自己出征的将士?刘备这时露出了一个高明战术家的绝活:并没有占领唾手可得的叶县,反而率全军退守汝南,且下严令禁止任何招惹曹军的攻城战。

为什么?刘备深知树大招风的道理,守城的官吏只要城不失,没有愿意主动多事向上级汇报不利消息的,这样就能给自己留下尽可能多一点的扩练部队的时间,以利于将来对更大作战目标动手。那个目标就是突袭并占领许都。

刘备知道自己离进军许都的实力还早呢,数千士兵,能控制汝南全境也是不可能的,现在总算有个落脚之地,眼下最紧迫的是招兵买马,扩充队伍,筹措军粮,安抚汝南一隅的百姓,然后徐图进取。进军许都还要取决于袁曹官渡的战况。

刘备的喜事接二连三,阵斩蔡阳的消息传播得极快,给刘备带来了一个意外的惊喜:辗转千里寻找刘备的关羽终于得到了刘备的确切驻地,带着刘备全家赶到了汝南,刘备夫妻们得以团聚,对关羽之情更是难以用语言表达!夫妻重聚、知己重逢,更催英雄泪沾巾!

张飞也带着数百老兵从芒砀山中赶到了汝南,喜上加喜的是还带回了一个如花似玉、尚带稚气的小娘子,几令众人慕煞!刘、关、张、赵重聚汝南,四方零散旧部也陆续云集,刘备的人马又过万了。

现在能打许都的主意吗?应该是时候了,官渡前线的曹操现在又到了屋漏偏遇连阴雨的时候。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gs/5319.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