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故事

布衣天子——大明是我朱家的天下

历史大观园 历史故事 2020-07-05 11:20:17 0


批阅奏章倦了,朱元璋在皇宫庭院中舞剑。三皇子朱?和四皇子朱棣奉命比武。大明是我朱家的天下,那些异姓功臣毕竟不和我们一条根。他把事先准备的小旗一一插在地图上。“你们就藩之后,有你们镇守边庭,藩屏帝室,我大明江山就能坚如磐石。”

江南三月的和煦阳光从乾清宫高高的雕花窗棂中照射进来,斑斑驳驳地洒在御书房的大红地毯上。偌大的宫室里出奇地安静,宫女们一个个低眉敛目垂手肃立,连粗气儿也不敢出一声。宫门外的侍卫们更是神情警惕地紧握刀柄注视着周围的异动,在他们警觉的目光下,恐怕连一只苍蝇也没法溜进宫里去。

前方捷报频传,徐达降服李思齐之后,终于攻下庆阳,斩张良臣;李文忠解大同之围,擒获脱伯列,献孔兴首级于阙下。“关中四将”皆灭,西北的晋、陕、甘诸省尽入版图。元朝派驻各地州府的官吏有的投降,有的死节。唯一还能抵抗明军的就只有盘踞宁夏的扩廓帖木儿了。

对扩廓帖木儿,朱元璋始终抱着爱惜之心。刘伯温曾对他说过:陛下绝对不可轻视王保保。的确,无论是他的忠诚品格(虽然是忠诚于元室),还是作战的勇敢和韬略,扩廓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将才。若能降服他,令其镇守北部边疆,则大明边境无忧矣!

随着元室澌灭无望,朱元璋相信总有一天能说服扩廓帖木儿归降大明。毕竟他只是改了一个蒙古人的姓而已,他的血管里流的还是汉人的血。

在前方军事活动沉寂的时候,朱元璋要集中精力做几件刻不容缓的事。其一是大封功臣和封建藩国,将他的儿子们封为藩王。另一件事就是整顿中书省,解决使他忧心忡忡的相位问题。

不用指挥前方作战,朱元璋坐在御案前批阅奏章的时间就多了。这天他于早朝后回到乾清宫,坐在御案前批阅奏章将近两个时辰。眼瞅着御案上已批阅的奏折渐渐堆高,而没看过的所剩无几时,他下意识地用中指和食指揉揉太阳穴,在御座上舒展了一下身体,伸了个懒腰。

批阅奏章是每一个当皇帝的人的必修课。已经当了三年皇帝的朱元璋,当他二十四岁脱下身上的袈裟投奔郭子兴开始打天下时,当然没有想到自己将来要做这样的功课。一旦登基做了皇帝,一切都不同了。他必须遵循天子礼仪按时上朝,必须天天坐在御案前批阅中书省送呈的六部、大都督府及地方官员上奏的奏章。开始时,自幼少习文字但聪明好学的他很热衷于这门功课,在处理国家大事的同时,他可以借以提高自己的文字素养,甚至慢慢写得一手龙飞凤舞的行草了。他为此暗暗得意,且因自己是一位“宵衣旰食,日勤不怠”的好皇帝而深感自豪。

侍立一旁的大太监刘会见皇上有了倦意,他一招手,一名宫女连忙捧上刚沏好的一盅香茶跪献上来。刘会亲手接过茶盅放在御案上,细声细气地禀奏道:“皇上,您批折子已经坐了两个时辰了,该歇歇啦,保护龙体要紧呀!”

朱元璋端起茶盅喝了一口,说:“好,歇歇。刘会,给朕宽衣。”

“皇上,您要……”

“坐这么久了,活动活动筋骨。”

刘会连忙服侍皇上脱去龙袍冠带,挽好发髻,露出里面杏黄色的素缎软袍。

朱元璋一身素白步出御书房,刘会和宫女们远远地跟在后面。乾清宫外面有一块方砖砌的地坪,长宽各数丈。坪中两侧摆放有香炉宝剑,外面植有郁郁葱葱的松柏。

朱元璋刚从室内出来,还有些不太适应户外的阳光,但是和煦的春风吹在身上感到非常舒适。他伸伸胳膊伸伸腿活动几下后,吩咐道:“刘会,取朕的宝剑来。”

“是。”刘会连忙屁颠屁颠地跑进去取剑。

朱元璋接过刘会呈上来的宝剑,“唰”地一下从镶有宝石的鲨鱼皮剑鞘中抽出剑锋,随即将剑鞘扔给了刘会。刘会见皇上要舞剑了,忙示意宫女侍卫们统统退到宫墙边远远地侍候。

中午的阳光在剑尖上炫出耀眼的光芒。

朱元璋敛目凝神,以一个徐缓优美的姿势,开始舞动手中的宝剑。作为统帅他早就不用在战场上披坚执锐操戈拼杀了,现在舞剑只是一种健身休息的方式。但他不愧为马上皇帝,剑术非常娴熟,腾挪纵跳,忽疾忽徐,上下翻飞,剑风呼呼,顷刻间只见一片剑光包围着他杏黄色的身影。

大太监刘会和内庭侍卫们毕恭毕敬地看着,他们断不敢出声为皇上喝彩。

这时,宫门外长长的甬道里走来吵吵嚷嚷的一群人。

什么人如此大胆,敢在宫中喧闹?原来是设在宫中的大本堂放学了,十五岁的皇太子朱标带着他的几位皇弟——二皇子朱樉、三皇子朱?、四皇子朱棣和五皇子朱橚,进宫给父皇母后请安。朱标体态丰硕,脑袋也很大,弟弟们背地里常常戏称他为“大头太子”。这会儿他稳重地走在前面,几个少不更事的皇子们却一路嬉笑打闹。

刚满八岁的五皇子朱橚是这群兄弟中最小的,他走路不好好走,蹦蹦跳跳地从这块方砖蹦到那块方砖,接着又趴在四皇子朱棣身上问:“四哥,你猜父皇这会儿在干什么?”

“好好走路。”朱棣把他从肩上扒落下来,“父皇打登基后,每天五更起来上朝,然后回乾清宫处理政事,批阅奏章,一直要干到很晚才能回后宫休息。真正是‘宵衣旰食,戴星而出,夜分而寝’,这会儿他老人家还不是在批阅那些永远也看不完的奏折。”

朱橚顽皮地伸了伸舌头,叫道:“啊哟!做皇帝这么辛苦,父皇怎么受得了啊!”

十四岁的二皇子、长了一脸骚疙瘩的朱樉接过话说道:“老五,你只看见做皇帝的辛苦,可是父皇一回到后宫,就有那么多年轻的嫔妃娘娘服侍他。他愿意宠幸哪一个就到哪一个宫中去过夜,多舒服啊!”

太子听见这话,正色训斥道:“二弟,不许这么议论父皇!”

三皇子朱?也凑过来说:“二哥,你才十四岁就如此好色,将来妃子一定比父皇还多。”

“难怪他读《诗经》别的诗不上劲,一读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眉飞色舞。我看,快叫父皇母后给他娶几房老婆。”朱橚说。

朱樉立刻怒目圆睁,扬起了拳头,说:“小五子,看我不捶你!”

朱樉追过去要揍朱橚,朱橚泥鳅一样跑得远远的,口里还不依不饶地逗他:“三哥说得对,你就是好色的登徒子,好色!好色!”

太子正色道:“五弟,不许乱说。你们这样打打闹闹,宫门口太监侍卫们看见成何体统?”

见太子动怒了,众皇子方才稍有收敛,不再打闹了,说话间已经来到宫门口,值班的侍卫官忙上前向太子行礼。

“卑职给太子殿下和各位皇子请安。”

太子摆摆手,“免礼。父皇在宫中吗?”

“皇上正在舞剑呢,难得有这样的机会,你们快进去看。”

“真的?”朱橚兴奋地说,“我从没见过父皇舞剑,真棒!快去快去。”

他性急地撒丫子直往宫中跑去,众皇子急急地跟在后面。

乾清宫前坪里,朱元璋的剑法渐入佳境,他的动作加快时几乎只见剑光不见人。太监和侍卫们聚精会神地看着不敢出声,可是皇子们一到就情不自禁地为父皇的精彩剑技鼓掌叫好。小朱橚更是又蹦又跳一边学着比画一边叫好不停。

“好!好!父皇剑法无双,真带劲!”

朱元璋收住剑势,微微气喘,额上也沁出了汗珠。众皇子忙跪地叩头。

“儿臣等给父皇请安。”

朱元璋将宝剑插入鞘中,交给刘会,说道:“大本堂放学了?都起来吧。”

“谢父皇。”

太子不胜钦羡地说:“父皇,您久未征战,还有如此精湛的剑术,真令儿臣羡慕。”

朱元璋待喘气稍平了些,教诲太子说:“标儿,现在虽然四海太平,万方归顺,朕的心里还是常悬着一把剑啊!国家的武备万万不能稍有懈怠,所以朕叫你们在大本堂不仅要读经史,明礼义,还要勤学兵法和骑射。文武不能偏废,将来方能成为安邦定国之才。”

众皇子连忙点头,毕恭毕敬地说:“儿臣等谨记父皇教诲。”

大太监命宫女捧来面盆毛巾,给皇上净手。朱元璋一面擦着额头上的汗,一边关心地询问皇子们。

“你们兄弟几个大本堂功课学得怎么样?哪一个的文章写得好?哪一个的武功强些?”

皇子们一个个挤眉弄眼不敢作声,太子只得出面如实奏报:“启禀父皇:要论经史文章,儿臣与五弟略有长进,经常得到师父们的褒奖;要论骑射武功,莫过于四弟和三弟,大本堂比试角力拳术,就是与大好几岁的勋臣子弟过招,他俩都不落下风。”

“噢,真的?”朱元璋兴趣大发,“?儿、棣儿,你们兄弟俩今儿就在朕面前比试比试,朕给你们当裁判,谁若得胜,朕就将这把宝剑赏给谁。”

小朱橚立即跳起来鼓掌,“好!好!父皇这主意妙!我早就想看三哥四哥正式比一回武了。”

“你净瞎起哄!”太子横他一眼,担心地说,“父皇,若是三弟四弟谁失手伤着谁了,怎么好?”

朱元璋不满地说:“你担心什么?他俩又不是动刀动枪,拳头是肉做的,点到为止,若这样的比武还害怕受伤,将来怎么能统兵打仗?”

太子朱标受到申斥不敢再作声,早已跃跃欲试的朱?、朱棣连忙上前道:“儿臣遵旨。”

朱元璋嘱咐道:“朕令你俩比试武艺,自家兄弟,千万不要出黑拳下毒手,点到为止。武功的高下朕自会判断,听见没有?”

“听见了。”两人自然齐声答应,然后各自脱去外衣冠带,互相抱拳施礼。

朱棣:“三哥请。”

朱?:“四弟请。”

话音未落,朱?猛然施行突袭,一记“黑虎掏心”直取朱棣胸前,站在旁边观战的小朱橚惊叫“四哥小心”!话犹未了,朱棣早已侧身避过来拳,然后进行反击。兄弟俩你来我往各施绝招,打得拳风呼呼,一招一式颇见功力。

这时,二皇子朱樉和小五子朱橚不停地为双方叫好鼓励。朱樉自然偏向一母所生的朱?,而小朱橚也是因为同样的理由站在四哥朱棣一边,朱棣每打出一记好拳他就兴奋地跳起来。朱元璋冷静地观察几个儿子的举动,心中若有所思。唯有太子朱标却把心提到嗓子眼,浑身颤抖着,生怕两个兄弟谁失手伤着了谁。

朱?大朱棣两岁,个头却高不了多少。他见久攻不下,心里愈益烦躁起来。他取胜心切,以一个饿虎扑食之势朝朱棣猛扑过去,谁知朱棣机灵地接过来拳顺势一带,朱?收势不住,重重地摔倒在一丈开外的方砖地上,差点儿撞倒摆放在那儿的铜香炉。

太子朱标掩面惊呼:“啊!”

朱棣忙上前扶起朱?,朱?的前额隐约有些青肿,朱棣略含歉意地安慰道:“三哥,你没事吧?”

朱?又羞又恼地摔开他的手,气呼呼地站了起来。

朱棣连忙施礼道歉:“小弟失手,请三哥海涵。”

朱元璋说:“没什么,一点点擦伤,让太医给上点药,过两天就好了。?儿,你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落败吗?本来你年长两岁,论力气应占上风,可是你心浮气躁,只顾向前攻击,不顾后路防御。棣儿就是抓住了你的弱点,方能取胜于你。两个人比武是这样,将来你们领军打仗也是这个道理。千万别顾头不顾腚,有勇无谋地蛮干,听到没有?”

朱?比武落败,又挨这顿教训,心里实在不舒服,但在威严的父皇面前断断不敢发作,只能低着头答应:“儿臣谨聆父皇教诲。”

小朱橚见四哥比武赢了,自然分外高兴,乐滋滋昂起小脑袋拍父皇的马屁:“父皇,您不愧为我朝第一军事家,连打架都能讲出个策略来。难怪连百万军中能取上将首级的徐达、常遇春都服了您。”

朱元璋怜爱地摩挲着他的脑袋,说:“所以,五儿你不仅要熟读经史,会写文章,还要勤习武功,听说你连骑马都怕,还要人扶着,羞不羞?”

朱橚撒娇地为自己辩护:“父皇,儿臣还小嘛!”

朱元璋叫大太监:“刘会。”

刘会连忙跑过来,答:“奴才在。”

朱元璋宣谕:“君无戏言,将朕的宝剑赏给朱棣。”

刘会取来宝剑,朱棣连忙跪地叩头:“儿臣叩谢父皇恩赐。”

朱元璋庄重地说:“棣儿,这把剑随朕征战多年,累立殊功,朕赏赐给你,你要好好珍惜它。”

朱棣将宝剑举过头顶,道:“儿臣见此剑如见父皇,将来誓以此剑保卫大明江山!”

朱元璋捋捋胡须,含笑说道:“好儿子,有志气!你们都随朕进来吧,朕有话跟你们说。”

众皇子齐声说道:“儿臣等遵旨。”

朱元璋将众皇子带到乾清宫的一所偏殿里,他挥挥手令宫女侍从退出,只留下刘会一个人服侍,然后将皇子们带到一幅巨大的布绘地图前。

“皇儿们,你们知道我大明江山有多大吗?你们看,这是大明疆域全图,东起高丽,北抵蒙古大沙漠,西至嘉峪关与吐蕃诸国相邻,南至安南交趾。东西一万一千七百里,南北一万零九百里,这偌大的疆土,四周强敌环伺,海上还有倭寇侵扰。你们说,大明江山将来靠谁来镇守保卫?”

二皇子朱樉抢着回答父皇的提问:“父皇殿前有那么多身经百战的大将,像大将军徐达,都督府大都督李文忠,左都御史邓愈,都督汤和、冯胜、沐英等,父皇派他们各领兵马镇守四方,哪怕敌国侵犯?”

朱元璋听他这样说,立刻皱起了眉头,“唉!真是鼠目寸光,小儿之见。告诉你们,这些帮父皇打天下的功臣,他们戎马一生都累了,朕要论功行赏,给他们封官晋爵,营建府邸,让他们在京城享清福,万一边疆有事,临时派一两位挂帅领兵,仗打完了立即交回兵权。这样方能避免大将拥兵自重,危及社稷。”

小朱橚仰起头来问:“那父皇靠谁来镇守四方呢?”

朱元璋摸摸小儿子的脑袋,故意问他:“那你想想看,谁与父皇最亲?最靠得住的人是谁?”

小朱橚答道:“那还用说,自然是儿臣们。”

朱元璋点头道:“对啰。大明江山是我朱家的天下,那些异姓功臣毕竟不和我们一条根,历史上就有许多功臣居功自傲,反叛朝廷。最近,朝廷在议论封藩之事,朕要封你们弟兄为藩王,在京城为你们建王府,等你们满了二十岁,各自就藩去镇守一方,管理自己封国的臣民,藩屏帝室,永保我大明江山不落入外人之手。”

小朱橚拍手叫道:“那我们都要当王爷啰!父皇,什么时候封我们呀?”

朱元璋捋须一笑。

“快了。不过,你们要当藩王了,还不知道自己封国在哪里行吗?今天朕给你们上上地理课,你们看地图的西边,这里是西北重镇西安,也就是古代的长安,强秦盛唐都建都于此。樉儿!”

朱樉:“儿臣在。”

朱元璋郑重地说:“太子之外,你在诸兄弟中最为年长,朕准备将你封于秦国,作为秦王镇守西安。强秦为诸侯之首,你应知自己责任重大。”

朱元璋说着将一面写有“秦”字的小旗插在地图上。

朱樉立即眉飞色舞地给父皇行礼,道:“谢父皇!儿臣将来一定要像秦始皇嬴政那样,要不,就像唐太宗李世民那样!”

朱元璋一听这话立刻剑眉倒竖,叱喝道:“混账东西!那你不是要篡位当皇帝?你眼里还有朕吗?还有太子吗?”

朱樉吓得连连退缩,结结巴巴地辩解:“儿……儿臣不敢。我……我是说,我要以他们为榜样,励精图治,创造他们那样的功绩。”

“这还差不多。”朱元璋继续说,“你们再看这里——山西行省,古晋国所在之地。这里盛产煤炭,非常富饶。?儿,朕准备封你为晋王,永镇太原。”

他又把一面写有“晋”字的小旗插上。

朱?道:“儿臣谢父皇封赏。古时候有个赫赫有名的晋桓公,儿臣要学他那样把晋国治理好。”

“嗯。你们的本分就是当好诸侯王,藩屏中央,千万不能有非分之想。”朱元璋深知他们对朱标太子有些不服,因此谆谆告诫他们。

朱?道:“儿臣谨记父皇教诲。”

朱元璋指着地图的北面,说:“你们再看这里是燕山脚下的北平,元朝建大都于此。这里背靠长城,长城以外就是塞北荒漠,元朝余孽盘踞在那里与我为敌。北平是抗元前哨,无疑是最重要的边关重镇。棣儿,朕准备封你为燕王,永镇北平。只有你才能当此重任。”

他又把一面写有“燕”字的小旗插在地图上。

朱棣虽然少年老成,此时也显得特别激动,说道:“儿臣谢父皇封赏。儿臣将来就藩之后,一定守好北方大门,拱卫中原,让朝廷永无忧患。”

“好儿子,有志气!”朱元璋对他这番话赞赏有加。

小朱橚见几个哥哥都有了自己的封国,发急地拉着父皇的袍角道:“父皇,他们都封了,还有我呢。”

太子朱标见他猴急的样子,笑道:“嘿嘿,小五子急了!”

“你还小嘛,急什么?”朱棣故意逗他,“再说,你手无缚鸡之力,骑马都要人扶着,将来怎么能领兵打仗?”

“哼,你们不用骗我。”朱橚小嘴噘起老高,“我听人家说,这次封藩,只要是父皇的亲儿子,连还抱在怀里的老九老十都要封王。我已经八岁了,难道不如他们?父皇,我不嘛!”

小朱橚竟然抱着父皇的大腿撒起娇来。

朱元璋让小儿子的憨态逗笑了,说道:“好好好,乖儿子。你呢,读书还可以,就是不爱习武。朕就不让你去镇守边关,把你留在不需打仗的地方。朕封你为吴王,驻在风景优美的杭州,这总行了吧!”

小朱橚破涕为笑,自己抢着把那面写有“吴”字的小旗插在地图上注有杭州的地方。

朱元璋把一面写有“大明”字样的大红旗插在地图上的应天府。

“皇儿们,朕和太子坐镇京都。除了你们几个封藩在北方各地,将来几个小的,朕都有安排。老六封楚王,驻武昌;老七封齐王,驻山东青州;老八封潭王,驻湖广长沙;老九封赵王,驻河北邯郸;老十封鲁王,驻兖州。还有皇侄孙守谦封靖江王,驻广西桂林。”

他把事先准备的小旗一一插好,十几面小旗在地图上星罗棋布煞是好看,他歪着头得意地欣赏着,对众皇子说:“这样,你们就从四面八方与朝廷成掎角之势。你们就藩之后,把各自的属国治理好了,全国就都安定了。有你们镇守边庭,拱卫中原,藩屏帝室,我大明江山就能坚如磐石,千秋万代地传下去。”

太子朱标:“父皇的宏图大略,儿臣们深为感奋。父皇圣明!”

“好了,众位王爷,退朝!”朱元璋兴高采烈地把手一挥,“你们给母后请安去吧,朕的奏折还没看完呢。”

众皇子调皮地学大臣们一样一字排开跪下三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元璋开心地笑了:“哈哈哈哈!去吧去吧。”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gs/18834.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