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简介

陈友谅简介

历史大观园 人物简介 2021-07-04 23:15:28 0 陈友谅

乱世枭雄 投身起义

陈友谅

▲彭莹玉(?~1353),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南派红巾军开山始祖

陈友谅本姓谢,后来其祖父入赘陈姓,故而他也就随之姓陈了。其父陈普才,本是渔夫,有五个儿子,友谅行三。陈友谅幼时曾去私塾读书,不到三年便跟随父亲打鱼,并练就了一身武艺,后来又当了县衙里的小吏。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布贩出身的白莲教徒徐寿辉与邹普胜、倪文俊、彭莹玉等人在蕲州(今湖北蕲春)起义,攻占蕲水(今湖北浠水县)后被拥立为帝,国号“天完”。天完军以“摧富益贫”为口号,先后攻占了今湖北、江西、安徽、福建、浙江、江苏、湖南等大片地区,声势浩大。至正十五年,陈友谅投奔倪文俊麾下,加入天完军。起初文书之类的小官,后来逐渐立功升至元帅。至正十七年,倪文俊谋害徐寿辉未遂,跑到黄州投奔陈友谅。陈友谅除掉了他,向徐寿辉表明自己的忠心;随后吞并了倪文俊的军队,自称宣慰使,不久自称平章政事,逐步掌握了天完政权的军政大权。

当时元朝的精力在红巾军身上,故给陈友谅创造了机会。至正十七年十月,陈友谅发兵吕江而下,与巢湖水师赵普胜部合兵进攻安庆(今安徽安庆),大败元军统帅胡伯颜。祝宗攻打南门,赵普胜攻打东门,陈友谅亲自率军攻打西门。至正十八年正月城破。安庆一下,自四川至池州(今安徽池州)长江上中游打通。此后陈友谅为扩大战果,分兵进攻安徽、浙江、福建各地,自己则率军扫荡江西省。其攻势犹如风卷残云,仅四五个月便几乎占领了今江西全境,其他各路诸将也连下襄阳(今湖北襄阳)、信州(今江西上饶)等地,天完军威雄壮。有利的形势令陈友谅的威望大增,同时其篡夺最高权力的欲望也愈来愈强烈。

宣慰使

官名。唐宪宗平定淄青节度留后李师道,分其地为三镇,曾置淄青十二州宣慰使。元朝设立宣慰使司,或称“宣慰司都元帅府”,“宣慰司兼管军万户府”,掌军民事务,分道管郡县,转达郡县请求于行省,传达行省政令于郡县,为行省与郡县间承转机关。如沿边地区有军情大事,则兼都元帅府或元帅府,或兼管军万户府。

陈友谅

▲陈友谅发行的大义铜钱

扫除障碍 登基称帝

陈友谅取得天完政权的最大障碍是赵普胜。他在池州、安庆一带与元军及朱元璋的军队连续激战,堪称东线的支柱。陈友谅对他十分忌惮,也怕他投靠朱元璋,于是处心积虑想要除掉他。而朱元璋因为屡次与赵普胜作战都无法获胜,索性使用反间计,买通赵普胜的手下,令其前往陈友谅处散布谣言。至正十九年(1359),陈友谅前往安庆,赵普胜不知其计,登船迎接,被杀身亡,其军队部属也被陈友谅吞并。陈友谅杀赵普胜是天完红巾军的第一次大分裂,对当时的战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朱元璋得知后立即派徐达、常遇春出征,在池州大败陈友谅,士兵被杀万余人,被俘3 000人,许多赵普胜的部将也投靠了朱元璋。

陈友谅的野心日益增大。至元十九年底,他在江州屠杀了徐寿辉的部属,自立为汉王,大权独揽。次年,陈友谅在攻下太平(今安徽当涂)之后,志得意满,遂残忍地杀死了徐寿辉。随后不顾天降大雨,陈友谅急急忙忙地登基为帝,改国号“大汉”,改元“大义”,以邹普胜为太师,张必先为丞相,张定边为太尉。此时,元朝在南方的军事实力已经十分虚弱,陈友谅遂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与朱元璋的争斗中。他在称帝后立即率水师南下,锋芒直指朱元璋的都城应天(今江苏南京)。陈友谅的水军十分浩大,所造战船名为混江龙、塞断江、撞倒山、江海鳌,数量十倍于朱元璋,又是从上游进攻下游,占了地利,朱元璋处境危急。他采取了手下谋士刘基的意见,决定诱敌深入,在应天城外的龙湾伏击陈友谅。朱元璋的部下康茂才原是陈友谅的老朋友,朱元璋让其写信给陈友谅,声称愿做内应。陈友谅不知是计,应约至江东桥,连声呼喊“老康”,却没有人答应。这时陈友谅才知中计,与其弟陈友仁率战船千余向龙湾,朱元璋军伏兵四起,内外合击,陈友谅军大败溃。此刻又赶上退潮,大船搁浅不能动,完全失去了作用,陈军被杀淹死者不计其数,被俘者达2万余人,数百艘巨型战船也基本被朱元璋获得。与此同时,朱元璋遣胡大海克信州(今江西上饶),以牵制陈友谅。陈友谅兵败后逃奔江州(今江西九江),朱元璋大军乘胜取太平、安庆。

陈友谅

▲刘基(1311~1375),元末明初战略家、政治家、文学家

陈友谅

▲康茂才(1313~1370),明朝开国大将

陈友谅

▲胡大海(?~1362),明代大将

鄱阳大战 枭雄身亡

龙湾大战后,陈友谅不甘心失败,一直谋划着卷土重来。为了与朱元璋决战,他制造了一种新的战船,高达数丈,全身涂成黑色,上下有三层,甲板上可以跑马,战斗力惊人。至元二十三年(1363),陈友谅乘朱元璋北上安丰(今安徽寿县)救援小明王韩林儿尚未回师的机会,大举进攻南昌。其军队号称60万,气势汹汹,不可一世。负责守卫南昌城的是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他率军死守,与陈友谅军相持达85天之久。七月,朱元璋亲率舟师20万,大将徐达、常遇春、廖永忠、俞通海等皆随师出发。陈友谅闻朱军来援,即解南昌之围,东出鄱阳湖迎战,于是双方爆发了规模空前的鄱阳湖水战。

陈、朱双方虽然实力悬殊,但陈友谅害主篡权,大失人心,他本人则一味迷信巨型战船的威力,早就失去了人心。而朱元璋的部队上下一心,士气高涨,准备决一死战。而且,双方在战术指挥上也有差距:陈友谅战舰虽大,但用铁索连在一起,转动不便;朱元璋战船虽小,但机动灵活,故战争一开始,朱元璋就决定用火攻破敌。七月二十日,双方舟师相会于鄱阳湖中康郎山。陈友谅舰高船坚,占有优势。朱元璋见势,下令把舟师分为十一队,用火器、弓弩攻击敌舰。二十一日,朱元璋命俞通海乘风发火炮,烧毁陈友谅战船20余艘,杀敌甚多。战斗中陈友谅麾下骁将张定边攻击朱元璋所乘之船,而朱元璋船又搁浅,形势危急。常遇春、俞通海前来救援,朱元璋这才脱险,战斗十分激烈。二十二日,朱元璋命敢死勇士驾满载火药等易燃物的小舟,冲向敌舰,使陈友谅水寨中数百艘船被焚,“烟焰涨天,湖水尽赤,死者大半”。陈友谅弟陈友仁、陈友贵、平章陈普略等皆被烧死。此后,连战数日,形势对陈友谅越来越不利,手下将领也有很多投降了朱元璋。

八月,陈友谅粮绝势困,进退失据,准备突围前往武昌。二十七日,陈友谅率楼船百余艘突围南湖嘴不成,转向湖口突破,被流箭射中而死。张定边及杨丞相、韩副枢等乘夜用小舟载陈友谅尸体及其子陈理逃回武昌。到武昌后,张定边立陈理为帝,改元德寿。1364年朱元璋水陆大军征战武昌,陈理投降归附,大汉政权灭亡。

陈友谅

▲俞通海(1329~1366),明开国大将

陈友谅

▲湖北武昌陈友谅墓

历史评价

陈友谅是元末明初的起义军领袖,对于推翻元朝腐朽腐败的统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元末各支义军的领袖中,很多人都有过不坚定或动摇的表现,朱元璋曾与王保保有过互不侵犯的协议,张士诚甚至接受了元朝的官职,只有陈友谅一直坚定地从事反元的事业,从未妥协。他的大汉政权也一度是诸势力中实力最强大、疆域最广阔的。但是陈友谅猜忌心重,手段残忍,致使很多曾经一同奋战过的战友最后都背弃了他;加之其在军事指挥中缺乏宏观的战略眼光,无法较好地统筹全局,在实力壮大后又盲目自大,轻敌冒进,导致了在客观条件占优的情况下连续被朱元璋抓住了弱点,最终一败涂地。综合来看,陈友谅只能成为一个割据一方的枭雄,而无法承担起统一天下的大任。

陈友谅大事记

1320年 出生。

1355年 参加天完起义军。

1360年 杀徐寿辉,自立为大汉皇帝。

1363年 与朱元璋大战于鄱阳湖,中流箭身亡。

人物关系

陈友谅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wlz/30736.html

上一篇:李密
下一篇:李自成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