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国史

“意识流”是怎么来的?意识流文学有哪些优秀作品?

历史大观园 美国史 2021-09-17 14:37:25 0 米切尔

文化产业发达不光是唱歌跳舞看电影就够了,没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时,出门在车上、睡前在床上、厕所蹲马桶上,还是要看书的。这是海明威的时代,其他的大家也不少,虽然他们的作品你不一定想看。

20世纪初,美国有个心理学家叫威廉·詹姆士,一般认为,这个伙计算得上是第一位美国本土的哲学家了。詹姆士研究的那些东西,怎么讲都不好懂,他创造了美国心理学会,他的心理学著作是现在美国大学里的标准课本,前面说到的先锋派女王斯泰因,就是詹姆士的学生,从这个学生的做派看,老师自然也不是省油的灯。

《论内省心理学所忽略的几个问题》是詹姆士的著作之一,看书名我们就没勇气研究它的内容了。在本书中,他写了这么一段话:“意识……并不是片段的连接,而是不断流动着的。用一条‘河’或者一股‘流水’的比喻来表达它是最自然的了。此后,我们再说起它的时候,就把它叫作思想流、意识流或者主观生活之流吧。”

这就是“意识流”的来历,以意识流受推崇的程度来看,詹姆士教出来的牛叉学生,肯定不止斯泰因大妈一位了。

从意识流这个说法诞生到40年代,是欧美意识流文学的一个巅峰,出自法国作家普鲁斯特之手的7部15卷煌煌大作《追忆似水年华》几乎是这个流派的代名词。在意识流的发源地美国,当然也少不了跟普鲁斯特一样,会用“断片儿”的方法写小说的人。

威廉·福克纳扛起了美国意识流文学的大旗。因为出身于南方豪门,祖上曾是种植园主,福克纳的作品带着深刻的南方痕迹,也就有了美国南方文学的说法。

南北战争前,南方是传统地主老财的天下,他们奉行欧洲的贵族骑士传统,在娱乐方面也假惺惺的,对于文字的偏好,首选也是来自欧洲抑扬顿挫的诗歌。随着战后南方传统被击溃,也出现了一些作家开始写小说。

南方有种植庄园里大宅门的故事,有黑白人之间的种族故事,还有战败后不少世家贵族没落的故事,带有天然的悲剧美,题材吸引,素材繁多,很适合写小说。

福克纳的作品既然被冠以南方文学,他写的,也大概就是这些内容了。1929年福克纳最成功的作品《喧哗与骚动》出版,就是讲述一个没落南方家庭的故事。

关于一个大家族中许多人物的故事,我们读过不少,作者功力稍微差点,读者就会因复杂的故事和交织的人物头晕,而要读一部用意识流的手法写成的这种小说,挑战更大。《喧哗与骚动》还不算是福克纳最复杂的作品,公认最深奥的作品是《押沙龙,押沙龙》。这两部神作,都没有读过,作为一个偏头痛患者,对意识流的作品敬而远之,本书也就无法详细介绍了。

1949年,福克纳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也就是说,不管你能不能读懂他的作品,人家的江湖地位已经摆在这里了。

福克纳最轰动的作品《喧哗和骚动》出版时也就印了1000余册,证明当时美国的读者,像这样的偏头痛很多。南方文学那么多好题材,怎么就不能写点通俗易懂随大流的作品呢?

《飘》来了!福克纳一辈子写了20部长篇小说和近百部短篇小说,玛格丽特·米切尔一辈子就写了这一部。

米切尔新世纪之初的1900年生于南方名城亚特兰大的一个律师家庭。1864年11月15日,谢尔曼将军放的那场大火,成了所有亚特兰大人最铭心刻骨的历史。幼时的米切尔就喜欢听有关那段日子的各种传说,她很好奇,她专门找老兵一起骑马散步,就为打听那个战争岁月的细节,她率真而野性,假小子性情。

世纪之交时,美国的女性们开始为自己的权益争取,米切尔的外婆曾是亚特兰大最激进的女性组织的负责人,经常在公共场合站在凳子上演讲,伸张女性权益,公开批评男人的不作为。米切尔的妈妈也遗传了好抛头露面的性格,有机会就喜欢公开演讲,还时常带着女儿一起去。

18岁时,米切尔出落成一个娇小玲珑的南方美女,情窦初开,爱上了英俊儒雅的年轻军官亨利少尉。不幸的是,残酷的“一战”夺去了亨利的生命,从此米切尔的生命里就永远有一位她深爱却又得不到的男人。

第二年,一场流感夺去了母亲的生命,家里似乎失去了支柱。米切尔不得不从大学退学,回到家里主持家务,她成了几个男人的主心骨,她必须坚强。

米切尔坚强的方式是变得不羁和放纵,藐视规矩,特立独行,为所欲为,对一个大家闺秀来说,难免不遭人非议。

在南方的社交场上,“坏女孩”米切尔很快跟“坏男人”互相吸引,厄普肖是个名声不佳的私酒贩子。所有人都反对米切尔的选择,可米切尔就是坚持嫁给厄普肖。不被长辈看好的婚姻一般都不长久,没多久,厄普肖就抛弃米切尔而去,失败的婚姻再次让米切尔饱受创伤。

米切尔是幸运的,她虽然“作”,爱她的男人却还在等她。这个叫约翰·马什的男人是米切尔前夫的朋友,在米切尔嫁给厄普肖之前,他就暗恋她。马什虽然是个广告人,但他独具慧眼发现了米切尔的文学才华,在他的支持鼓励下,米切尔进入《亚特兰大通讯》,成为一个报纸专栏作家,而且在不久之后,成为该报的著名作者,亚特兰大著名女报人、大牌记者。

上帝的安排总是奇妙的,1926年,米切尔驾车外出遭遇车祸,弄伤了脚踝。她不能去报社打字,这个好强的女人只能赋闲在家,日渐消沉。马什一边养家糊口,一边还要照顾妻子的情绪,他发现最开始妻子还靠阅读打发时间,最后渐渐读书少了。有一天马什对米切尔说,图书馆没有你喜欢的书了,干脆你自己写一本来读吧。

就这样,马什为米切尔打开了一扇大门,敞开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从1927年到1936年,马什白天上班,晚上审核米切尔的书稿,他从不会因为经济上的拮据让米切尔分心,虽然压力挺大,他自己的事业也并没有耽误,马什在当时的亚特兰大算是成功的广告人。10年的辛苦,互相扶持、不断鼓励,这份爱情的结晶就是《飘》的隆重问世。米切尔引用美国诗人欧内斯特·道森的一句诗,将小说的题目改为《Gone with the Wind》(“随风而逝”汉译名为“飘”)。

这样一部流行到世人皆知的作品,本书就不赘述它的内容了。读者们已经发现,斯嘉丽的经历似乎就是米切尔本人经历的翻版。一个有点儿傲娇有点儿虚荣的南方小姐,经过离丧、战乱、失恋、失婚、创业、重建各种磨难,一步步激发出她内心的强大和坚韧,战胜自己野蛮生长,最后终于摆脱所有的束缚和枷锁,让女性的自我价值充分实现。这个结局,也许正是米切尔的外婆和妈妈最想看到的,也因为这个,斯嘉丽成为古今中外文学史上最令人着迷的女性形象。

《飘》出版后,米切尔面对的,是巨大的成功。到1936年末,《飘》已经销售了100万册;最疯狂的时候,日销量达到5万册,一年达到200万册。根据1990年的数据,《飘》的总发行量超过2800万册,这中间的盗版还不知道有多少。它应该是美国史上前无古人的爆热畅销书。好莱坞第一时间高价买下了版权,并开始策划投拍电影。

跟其他所有的畅销书投拍一样,选角是最大的难题。斯嘉丽和白瑞德,在读者心目中如同天上嫡仙,哪个凡人自不量力敢接演呢?

在两年的时间,好莱坞有点姿色的女演员都参加了试镜,最后,“斯嘉丽”落在一位来自英国、名不见经传的小演员费雯丽头上。电影公司对这个选择心里没底,但又找不到更合适的人选。

根据原著小说,斯嘉丽有一双绿色的眼睛,费雯丽的瞳孔不算严格意义上的绿色,但在最华彩的亚特兰大大火那场戏中,在冲天火光映衬下,费雯丽的双眸宛如一对绿宝石般熠熠生辉。据说就是这个,让费雯丽最终成为了斯嘉丽。

至于克拉克·盖博,他出演的过程没那么复杂,从最开始,很多人就看好,盖博那种带点邪气的性感不羁正是白瑞德。

距1939年圣诞节还有10天的时候,终于拍摄完成的《乱世佳人》公映,华纳公司特地将首映地选在亚特兰大的洛伊大剧院。当天的亚特兰大洋溢着节日的氛围,从主演们下榻的酒店到剧院,沿途飘洒着彩纸屑,内战时的南方的歌曲响彻全城。

费雯丽和克拉克·盖博的出现,已经让现场观众尖叫疯狂,可更大的轰动还出现在作者米切尔出现的时段,也许在大多数读者心目中,米切尔才是真正灵魂意义上的斯嘉丽。

对一般人来说,《飘》的出版是梦想都不可企及的巅峰,但如果你当时告诉米切尔,这就是她一生的最高处,她肯定不愿意接受。事实是,《飘》如此地成功,透支了米切尔所有的才华和精神,她后来的人生都为《飘》所累,她无法再写出其他的作品。

1949年,还不到50岁的米切尔去看电影的路上,被汽车撞倒在地,流血过多而死。马什和米切尔只留下《飘》这一个孩子,他们没有精力再培育抚养另一个孩子。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mgs/32024.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