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国史

为什么说马克·吐温的小说才是正属于美国英语的小说?

战后到19世纪末,是一段风风火火热热闹闹的岁月,东部人骚包西部人浮躁,到处都是喧嚣,神人牛人骗子赌徒各种人物都在很努力地生活。这篇开头,讲一个当时在美国很热门的故事:

有个叫吉姆·斯迈雷的矿山屯子混混儿,酷爱赌博,不,是痴迷赌博。见什么赌什么,狗打架赌、猫打架赌、鸡打架也赌,万一哪天在路上看到屎壳郎在爬,他随手抓一个人就赌这屎壳郎要奔哪去,只要有人接了赌局,哪怕屎壳郎是爬去墨西哥的,他都一步不落地跟着!

这伙计赌马、斗狗,后来他抓了只癞蛤蟆,激发了创意。他闭关修炼三个月,专门在家练癞蛤蟆,终于让癞蛤蟆能飞了—只要从尾部一点它,它就激灵灵地向上跳,有时空翻一周,有时空翻两周,可能偶尔空翻还加转体,然后稳稳落地,四脚纹丝不动,参加跳水或者体操比赛应该都没问题。

癞蛤蟆完成集训后,斯迈雷就重出江湖,回归赌坛。癞蛤蟆,对不起,现在它有个名字叫丹尼尔,在蛤蟆蹦高这个赌博项目上,丹尼尔遇神杀神,遇佛杀佛,果然没有对手。斯迈雷从此就拎着个笼子,带着丹尼尔满大街找对手开赌。

有天,斯迈雷遇上个外乡人,外乡人还以为拎着癞蛤蟆瞎逛悠是独特的本地风光,所以上前搭话,言语间他对丹尼尔的优秀天赋表示了严重质疑。斯迈雷容不得有人叫板,他让外乡人找头蛤蟆来PK。外乡人人生蛤蟆不熟,哪找去啊,斯迈雷服务态度好,他把笼子交给外乡人,说“你帮我拿着,我去帮你抓只蛤蟆来”。

外乡人也是老江湖,不打无准备的赌,他拎着丹尼尔想了一会儿,就用随身携带的猎枪铁砂,灌了丹尼尔一肚子。过了一会儿,斯迈雷满身臭泥跑回来,为了刨一只癞蛤蟆,他可费老劲了。

赌局开始了,不管斯迈雷如何喊叫跳脚拍桌子,丹尼尔定在地上纹丝不动,倒是那只野癞蛤蟆傻兮兮地一蹦一高,动作轻快。外乡人耸耸肩,拿了双方下赌的钱走了,临走他还说:哥们儿,我真没觉得你那只蛤蟆比别的蛤蟆强!

故事很有趣吧,讲这个故事的人更有趣,他叫马克·吐温。故事发表于1865年的纽约《星期六邮报》,短篇小说,标题叫“卡拉维拉斯县著名的跳蛙”,文字鲜活幽默,全纽约的读者都笑翻了,文章的作者马克·吐温此后就算是小有名气了。

1835年,马克·吐温出生于密苏里州的乡村。父亲是个穷律师,要养活7个孩子,马克·吐温是老六。屡遭离丧的人,性格普遍不会太开朗,有幽默感就更难了。马克·吐温是个异类,他遭遇的亲人夭亡可太多了,母亲在他4岁时亡故,兄弟姊妹在他幼年时就死了4个,11岁那年,父亲死于肺炎。

生活贫穷而艰辛,父亲死后,12岁的马克·吐温到印刷厂当小学徒。20多岁时,马克·吐温在密西西比河上跑船,他是领航员。

密西西比河上的木船时代,要防止明火,天黑也不好点灯,夜间行船,考的就是领航员的导航水平,技术含量很高,在当时,是一份高薪的工作。

马克·吐温在英语中是“Mark Twain”,是航船的术语,大约就是指船吃水两英寻(折12英尺),是船只安全的水位。这名字一听就是笔名,会用这个笔名,可见领航员的生活对马克·吐温影响至深。当时他本人的确是看好这个行业,还说服唯一的弟弟一起跑船,不幸后来弟弟死于轮船的锅炉爆炸。战中,密西西比河的运输萎缩,马克·吐温上岸到内华达的银矿去做了矿工。

写稿投稿有了点小名气,马克·吐温从蓝领转行为白领,开始记者生涯,文学作品也就一部部面世了。

要介绍马克·吐温的重要作品太难了,因为部部经典,《竞选州长》依然在中国的中学语文课本上,出于对学校教育的尊重,决定照搬教案对本文的评价:“揭露了美国‘民主政治’的虚伪,也暴露了美国‘言论自由’的虚伪,撕开了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的画皮。资产阶级政党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不能反映广大人民的意志。这篇小说的思想意义远远超出了它所产生的那个时代,今天,它依然是我们认识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和欺骗性的好教材。”

到马克·吐温这一辈,美国的作家真的是开始揭露和批判了,也就是在这个时代,浪漫主义逐渐向现实主义进化,这个时代,马克·吐温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镀金时代”。

19世纪70年代初,马克·吐温带着一家人迁居到了康涅狄格州的首府—哈特福德,这里被马克·吐温称为美国最美丽的城市。此时的马克·吐温除了是个知名的写手,还是个很受欢迎的演讲家。在那个时代的美国,演讲绝对是个正儿八经且易受瞩目的行业,包个大厅卖门票,除了财务收益,也能让人快速成名。马克·吐温言语幽默,偶尔还带点儿愤青的毒舌,估计看马克·吐温的演讲能有现在看德云社演出的效果。

1873年的一个晚上,马克·吐温拜访他的邻居查尔斯·华纳。马克·吐温和华纳都是《哈特福德新闻报》的编辑,工作上私底下关系都不错,华纳也是个作家。两个作家凑在一起,一定是大骂文学界各种不公,为什么那些小三小四的无聊滥情故事就那么受欢迎呢?纯文学还能不能写了?两个太太在旁边听不下去了,说,你们嫌别人写得不好,你们就自己写一部呗!

虽然之前写过随笔、游记、短篇小说,但真要独立完成一部长篇,马克·吐温心里有点没底,他觉得拉着华纳一起,有个帮手能壮胆,于是他俩就合作创作了《镀金时代》,马克·吐温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一般作家第一次创作长篇,都脱不了自己熟悉的生活。马克·吐温按自己的生活经历塑造了一户西部穷人—郝金斯老爷一家。

郝金斯家原本住在田纳西州,跟其他西部居民一样,郝金斯会盲目地买下一片土地,反正不贵,然后梦想在这片土地能发现什么矿藏因而暴富。郝金斯守着七万五千亩贫瘠的土地,家里还是衣食难续,于是他听从一位朋友塞勒斯上校的建议,举家迁到密苏里州去寻找新的机会。

塞勒斯上校是个乐观热心的人,只是他的热心和乐观都透着不靠谱。在密苏里州,他一样带着一屋子孩子过着贫瘠潦倒的生活,可在他嘴里,他自己的生活如同王室,每天业务繁忙,“分分钟几千万上下”,结交的不是高官就是显贵。

郝金斯在塞勒斯的“忽悠”下,举家辛苦搬到了密苏里州,途中还收养了一个男孩克莱和一个女孩萝拉。郝金斯将全部的钱投入了塞勒斯的骡子生意,起起落落没个保险,跟着不靠谱的塞勒斯,生活状况改变不大。生活艰苦时,有人愿意出价一万购买郝金斯在田纳西的土地,被他拒绝了,他坚信这块土地可以彻底改变他孩子们的生活和未来,这个念头,一直维持到他贫困而终。

这时华纳的故事开始加入小说,华纳是个理想主义者,他愿意为马克·吐温的小说带来一点正能量,他塑造了一个东部的有为青年斯特林。虽然是耶鲁毕业学的法律,斯特林还是揣着去西部的发财探险梦。

斯特林和朋友到了西部,碰上了“无所不能”的塞勒斯上校。塞勒斯“忽悠”两个东部的年轻人,修一条铁路到他们的社区,就能让他居住的社区繁荣起来,他们可以在工程中大赚一笔。

这种铁路建设,最好是有国会的拨款,他们涉法搭上了一个叫迪尔华绥的国会参议员,参议员从私利考虑,答应跟这几个西部人联合起来玩票大的。迪尔华绥的能量很大,他真的搞到了20万美元的国会拨款。

可等塞勒斯他们拿到这笔钱,一算账,都哭了,因为这20万美元打点了议员、中间人、各种拉关系走后门的关联人物后,连工人工资都付不出了!

而迪尔华绥更是看上了郝金斯老爷留下的那片地,他决定继续上下活动,争取拿到更多的钱,在那片土地上盖一座给解放的黑人的大学。当然,他的出发点绝对不是为黑人谋划未来。在贿赂的过程中,迪尔华绥被他的政敌揭露,计划破产。只是他的能量足够他自保,虽然被揭破,不但自己没受损失,他还把他的政敌整翻了。

在华盛顿上下活动时,迪尔华绥发现郝金斯收养的女儿萝拉颇有姿色,就将其带入首都,让她成为一个“国会说客”,谁会拒绝一个美女的意见呢?可是萝拉自己的感情生活不如意,被骗被抛弃,后来她终于一怒之下射杀了负心男人,自己也陷入官司。好在以她的背景和后台,此时的她完全可以通过各种关系保护自己顺利逃过杀人刑责。虽然逃过了官司,萝拉还是抑郁而死。

郝金斯老爷的长子终于发现,那片田纳西的土地是万恶之源,他下决心卖掉了地。倒是正能量斯特林在西部吃了很多苦头后,终于挖出了煤矿,又娶得了美人归,算结局完美,不过,塞勒斯上校肯定还是认为自己是最成功的,他现在计划着要学习法律,预备当大法官了。

《镀金时代》维持着马克·吐温幽默讽刺的文风,全书的亮点就是对塞勒斯上校的塑造,像个漫画人物,夸张而生动。可惜这是两个人的作品,是两个文风和思路都不太一样的人的作品,强行合在一起,结构情节语气上都有漏洞,所以仅从小说的技术角度看,它的地位并不高。

技术上地位不高,但在整个历史上的地位是非常高的。《镀金时代》发表后,引起了轰动,小说里讽刺的各种人都表示了自己的意见。传说,有记者问马克·吐温,你把国会议员写得太离谱了吧?马克·吐温答了一句:美国有些国会议员就是狗娘养的(Son of a bitch)。记者们赶紧把这句劲爆的语录发表出来,引发国会极为不满,他们要求马克·吐温赶紧道歉。马克·吐温态度很好,第二天就登报道歉:我错了,应该说,美国有些国会议员不是狗娘养的。

为什么小说叫《镀金时代》因为所有人都认为,从战后到20世纪初,美国处于发展的黄金时代,到处欣欣向荣,而在马克·吐温看来,这种繁华都是虚表,其社会内部,堕落、腐败、邪恶一样欣欣向荣地滋生着,这个时代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它是个镀金的假货。从此,美国历史上的这个发展时期,就被各种媒介甚至官方称之为“镀金时代”了。

马克·吐温是多面手,写批判小说,写游记,写儿童文学都是高手,《汤姆·索亚历险记》、《王子与贫儿》是小时候很喜欢的小人书。在美国的文学界,老马牢牢占据着武林盟主的地位,数一数二,原来说过,同样是作家,批判现实的似乎地位要尊崇些,不过,马克·吐温的江湖地位应该有其他的构成条件。

一说到马克·吐温,就会说到他文字幽默,可真正读下来,马克·吐温的幽默能让人笑不能让人快乐,他的幽默是带着悲情色彩的,有许多的无奈和无助。能让人笑着流泪,才是煽情的最高境界。在《镀金时代》中,冷得要命的日子里,塞勒斯一家围住一个壁炉,炉子里居然只点了一支蜡烛。塞勒斯解释说,根据他对法国最新资料的研究,冬天室内温度太高,容易风湿,所以点根蜡烛,造成烤火的假象,而温度又不会让家里人生病。塞勒斯的孩子们,冻得鼻青脸肿,都认为老爸说得对,一家人还很快乐!

马克·吐温的文字极其口语化,带有浓郁的美国乡土气息,它是真正属于美国英语的小说,是彻底美国化的作品。马克·吐温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充分说明,就算是严肃文学,也不用措辞太严肃,文学作品说到底,还是给人阅读的,把文字写得艰深晦涩一点不深入群众,算不得能耐。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mgs/31991.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