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国史

美国第一部宪法是怎么制定出来的?

历史大观园 美国史 2021-09-12 10:35:47 0 麦迪逊

1783年,马里兰和弗吉尼亚因为波托马克河的航运问题发生了争执,后来宾夕法尼亚也加入了这场纷争。最后,在和事佬华盛顿的安排下,大家愿意坐下来和解谈判或者尝试建立一种对所有人都有利的公共商业规则。

1786年,马里兰州的安纳波利斯,5个州派代表开了三天会,这个会议说了什么不重要,最重要的成果是,让美国建国时的两位天才相遇并联手了,他们一位叫詹姆斯·麦迪逊,另一位大名是亚历山大·汉密尔顿。

这两个人性格经历都各有不同,但对现状的想法一致,就是必须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修改《邦联条例》。

安纳波利斯会议谈不上成果,但与会者基本同意,第二年到费城去集中开个特别会议,讨论麦迪逊和汉密尔顿的提案。与会的才5个州,其他还有8个州根本没兴趣到费城去。好在,美利坚再一盘散沙,还有一个主心骨,面子很大,也就是华盛顿将军,只要他振臂一呼,大家都不太好意思拒绝。

1787年5月~9月,除了死硬分子罗得岛州之外12州的51名代表齐聚费城,美国历史上最为重要重大的制宪会议,在炎热的天气中偷偷摸摸地开幕了。这次会议网罗了美国开国史上几乎所有的名人,为后来强大的美利坚奠下厚实的基础,而当时,他们的平均年龄不过44岁,如果将其中唯一的老人家、81岁的老富兰克林抛开计算,这个平均年龄还会更低。

为什么会议要偷偷摸摸地召开呢?因为会议要审议汉密尔顿和麦迪逊抛出来的计划,计划的核心要点就是建立一个强大的集权政府,这个会议,不是要修改《邦联条例》,它是要将其推翻重建一套美国宪法!与会代表都认为这个决议会引发不可估计的状况,为安全计,决定在讨论时,闭门磋商,严格保密。还真是闭门,在没有空调的费城盛夏,美国国父们衣冠楚楚地被关在门窗紧闭的房间里挥汗如雨地进行了4个月的头脑风暴。

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神圣的4个月,可惜会议却规定不能留下任何现场记录,感谢麦迪逊超强的记忆力,后来他将4个月的所有辩论写成日记留存下来,50年后才被公开。根据麦迪逊的记录,会议中争执非常激烈,天气炎热,空气还不新鲜,代表有时真会拍桌子撂挑子。能够艰难地维持4个月并取得成果,除了大家给会议主席华盛顿将军面子,还要感谢老人家富兰克林,代表们说话过头导致吵架时,老富兰克林的智慧和慈蔼都能让局面缓和下来。

美国宪法是美国精神的代表,是美利坚的柱石,研究美国历史,美国宪法是不可回避的重中之重。那4个月美国国父们吵得热闹,我们局外人看着会觉得枯燥,不管最后产生的文件有多么伟大。

制宪会议经过了几个主要方案的讨论,第一个是麦迪逊提交的《弗吉尼亚方案》:国会建立两院,众议院由人民直选,参议员由州议会提名;议会可以否决州议会的法律;立法机关选举国家首脑,并指派最高法院。这项方案几乎就奠定了美国宪法的主框架,麦迪逊当之无愧地成为美国宪法之父。

《弗吉尼亚方案》没让所有人满意,如果众议院直选,那人数少的州、规模小的州,就明显吃亏,于是他们的代表就抛出了《新泽西法案》,一顿争吵后,被否决了。

大州小州,大户小户,大资本家小工商户,南方北方,吵吵嚷嚷,唇枪舌剑,天气热的好处就在于,吵得再激烈,大家也不会上手干仗,因为都懒得动。

1787年7月,三项最后的妥协案被妥协出来了,第一项《康涅狄格妥协案》:众议院每州代表数目由自由民加一定比例的奴隶数量决定;参议员则由每个州议会选两位代表,每州在参议会都有平等的一票权;第二项《五分之三妥协案》:起因是南北方的争执,因为南方蓄奴州有大量黑奴,那么,黑奴算不算州人口?南北方吵架的结果是:黑奴的五分之三算进州人口,也就是说,一个黑人相当于0.6个白人。这种搞法相当侮辱黑人兄弟,制定宪法的国父们可能也是觉得不妥,所以虽然这个方案通过实行了,在宪法文本上,还是没有留下黑奴之类的字样;第三项妥协则是最重要的《总统选案》:汉密尔顿这一派的目标是建立一个集权政府,但美利坚大多数人都不愿见到一个权力过大的政府,于是,最后的政府还是要建立在孟德斯鸠所说的三权分立的基础上。汉密尔顿不算完败,因为在总统这个职务上,他几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总统被授予了对国会立法的否决权和广泛的行政权力,虽然总统是被人民选举出来的,但他的权限几乎是可以独裁的,美国总统真有点野心,他可以拥有比英王甚至法王大得多的权力,神奇的美国制宪会议,领先法国人开创了民主选举君王的新政体。

9月17日,与会代表中的39位在新的宪法上签字。但宪法还不算成立。早先的《邦联宪法》是在全部13州通过后才成立的,立法委员们非常清楚,有那么几个州,油盐不进,孤僻不合群,政府说什么,它们都不买账,跟它们较劲,非常伤不起。于是,本着务实的态度,新的宪法规定,只要13州中有9个州通过,新宪法就正式成为联邦的基本法。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mgs/31938.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