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国史

萨拉托加大捷的过程是怎么样的?双方战损多少人?

《独立宣言》颁布,北美大陆13个英属殖民地正式宣告反叛,从此他们就以“州”自称。北美大西洋沿岸群情激昂,一片欢腾。虽然历史上就把这个日子当作美利坚合众国的建国日了,但的确有点自说自话,因为高兴也好得意也罢,大部分的美国人都没底,英政府已经组织军队要杀来了,殖民地拿什么抵抗?

第二届大陆会议第一个要解决的议题,就是在波士顿的近2万民兵。这显然是未来抗英的主要力量了,所以必须将他们正规化,组织成大致合格的军队,给个编号叫大陆军吧。

谁能统率大陆军?当然是华盛顿阁下,他看起来最职业。整个会议期间,他坚持穿着旧军装,保持着严整严肃的军人态度,丝毫都不松懈。会不会打仗,能不能打仗,谁也不知道,华盛顿的军人生涯里,貌似也没有傲人的战绩,但所有认识他的人都知道,这位43岁生活富裕的种植园主,有一颗坚定的心,能在此时临危受命,领导大陆军以卵击石,心理素质比军事素质重要多了。

华盛顿说他自己不配,但也知道此事不容拒绝。接受任命后,他就马不停蹄赶往波士顿上任,在路上,他听到了邦克山战役的消息,大陆军虽然因补给不足撤出了高地,但在战损上要比英军少多了,这对华盛顿来说,是个让他振奋的好消息。

好消息没让他兴奋多久,7月3日到达前线,华盛顿见到了大陆军。要不是华大叔性格坚毅,当场他就会哭出来。统一的军装肯定是没有的,这些农民军穿得五花八门,褴褛得风格各异,好在造型“犀利”,士气并不低落。最麻烦的是军备的奇缺,大约15000人的军队,每人配发的弹药还不到30发。

华盛顿打仗也许不行,但他是天生领袖,有个人魅力,一接手大陆军,先整饬了军纪。在大陆会议配合下,武器装备稍有增加,1775年底,大陆军就占据了波士顿的战略制高点,向波士顿的英军发动进攻。

波士顿这个城市本来就难以据守,加上英国人感觉,这地方是个反英中心区,太不适合作为平乱大本营了,所以1776年3月17日,大陆军没费什么劲,就让英国军队撤退了。

英国人撤离大陆,对大陆军来说算不得有价值的胜利,此次英军撤离,表明他们态度上的转变。驻守波士顿,是为了在反叛中心镇压反贼,现在既然撤出去,就不为简单平乱了,英军预备调整战术,组织一场正式的战争。

1776年8月,英国世家名将威廉·豪将军带着3.2万人,其中有不少来自德意志黑森的雇佣军,并几百艘军舰在长岛登陆。

如果说北美哭着喊着要独立,是大英政府的一个接一个糊涂错误造成的,那此次派豪将军领兵出征,不能不说让人怀疑英政府脑子又短路了。不论此时两边如何叫嚣要开打,对战双方的很多人都是同根同种的同胞,从英格兰那个小岛上论,转着弯,都有共同的熟人和朋友,甚至亲戚,这样的兵戎相见,加上英国人的绅士做派,就很难下死手。而这个豪将军,偏偏还是个同情美国革命的英国贵族,他的家族跟殖民地有千丝万缕的暧昧联系。

果然,豪将军登陆,态度很温和,一点不像来打架的。他希望殖民地直接投降,大家就省下这一场劳民伤财兼伤筋动骨的战争。

这是18世纪末,英军已经在欧陆各种战役中证明过自己,英国海陆军加起来的综合实力,可算是天下第一。而北美大陆军,1.9万散兵游勇,军备钱粮捉襟见肘。不管现在美国人玩经济玩得如何驾轻就熟,独立战争期间,殖民地的财政状况基本可以用混乱不堪来形容,所有人都认定,如无外援,大陆军会越打越穷,越打越衰。豪将军出身世家,法印战争就享有盛名,他本人还是伯爵,面对殖民地乡下的种植园主—华盛顿大叔,应该有极大的心理优势。这样天差地别的对阵,豪将军一登陆就劝降,是一种仁慈。

华盛顿拒绝了,一边拒绝,一边在登陆英军的兵锋下,撤离了长岛,放弃曼哈顿,跨过特拉华河,退至宾夕法尼亚。

1776年的战事,如无意外肯定是节节败退的。根据18世纪欧洲人的习惯,进入冬季是不打仗的,军队休整,过圣诞节。华盛顿没心思过节,所以他趁对方放假发动了攻击,夺取了普林斯顿和特伦顿,虽然不久这两个城市又失去了,但这次出击对一直败退的大陆军也是个不小的激励。

1777年,英军心里更有谱了。他们定下策略,控制哈德孙河流域,大陆军和新格兰殖民地的东西两部分就被切割分离,不能相顾。具体方案是,豪将军北上包围奥尔巴尼,英国的北方军司令伯戈因南下在奥尔巴尼和豪会合,同时对奥尔巴尼发动进攻。

计划启动了,但伯戈因被放了鸽子,因为豪将军改主意了。劳师以远跑去奥尔巴尼干吗?眼前不就是费城嘛,大陆会议所在地,相当于叛军心脏啊,直接打过去占领,可以威慑整个殖民地,说不定就全体投降了呢。豪将军是个喜好安逸的军人,消极怠工,总想着让对方直接投降,他好提前下班回家,就算对方不投降,他觉得他只要封锁海岸,不用动手,也能拖垮北美。

豪将军占领费城几乎是手到擒来,大陆会议被迫迁移到宾夕法尼亚的约克敦。进占费城的途中,大陆军也不能不作为,双方有个仓促的交手,这场战事我们勉强称之为“费城保卫战”吧,结果是华盛顿带着残余部队,撤入了一个地形险要的山谷,是美国旅游著名的红色经典—福吉谷,那里现在是个国家公园。

占领费城,豪将军是牛了,可伯戈因不愿意了,他认为死守费城是没有进取心的表现,还是决定按原计划攻击奥尔巴尼。伯戈因大军远离了自己的大本营,又没有接应,相当于孤军深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出发后的军队,一边要打仗,一边还要寻找粮草,难免就成为民兵游击队的活靶,在手下著名将领被北美的狙击手射杀后,不得不撤入萨拉托加,眼看就要弹尽粮穷时,伯戈因非常聪明地选择了放弃。

1777年10月17日,伯戈因及其部属6000人向美利坚投降,世界历史上称这个事件为“萨拉托加大捷”,美国的历史书称之为“弗里曼农庄大捷”。说是大捷,双方战损也就是几百号人,战事也不算激烈,之所以要冠之以“大捷”,实在是这场战役改变了很多事。所有人都说这是独立战争的转折点,不是单纯指军事上的,因为伯戈因和6000人的投降,并没有改变英美军力的对比,华盛顿和大陆军还在福吉谷猫着呢。那这场战役究竟改变了什么事呢?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mgs/31932.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