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国史

美国历史上的“波士顿惨案”是怎么回事?究竟死了多少人?

北美地区尤其是波士顿的殖民者,对抗税的行动铁了心,动作也不断升级,英国海关被骚扰得无法正常工作。于是,四个常规军团进驻波士顿,随时预备镇压乱党。

前面说过,英国派驻在北美的军队,是一群身份尴尬的家伙。他们替英政府打工,薪水却要在殖民地领取,还要在殖民地自主解决吃住问题。殖民地人从来不待见他们,军饷也难以保障,生活相当艰苦。大兵们恨“美国人”不拥军,“美国人”恨大兵们百无一用还浪费食物,互相都看不顺眼。而一发现有制造事端的苗头,《波士顿纪事报》之类的媒体就大肆渲染英军的丑陋,让两边的梁子越结越深。

1770年3月的一天,几个可怜的英国士兵想去波士顿一个帆船厂找个工作,领不到军饷也要吃饭吧。帆船厂的工人们驱赶他们,街上那么多失业的“美国人”,有工作机会也不能便宜了英国大兵啊。于是两边发生了口角,也许还有肢体冲突。

3月5日,猜测是工人大哥们咽不下这口气,跑到海关大楼的岗哨去闹事。当地的孩子从懂事就知道英国兵是大坏蛋,看见大人们去吵架,绝对不能落后,有个孩子就往岗楼里丢掷雪球。

驻守在敌意环伺中的英国上尉已经被培养出草木皆兵的反应,一不留神还反应过激,他认为工人们搞不好就是以雪球为武器要攻占海关大楼了,急吼吼地下令英军做出防御动作。

这绝对是一场混乱,其间的细节,一直找不到权威的现场描述,英美两国的史书更是各执一词,自己肯定是占理的,对方是粗鲁的,责任绝对不是己方的。事件的结果看上去是英国人理亏,因为他们用枪支对抗雪球,还向人群开了枪,有5个居民被打死,6人受伤!

公平地说,这个事怎么看都像是群体斗殴失手。但波士顿的造反总部不这么想,《波士顿纪事报》第一时间为事件定性,称之为“波士顿大屠杀”和“波士顿惨案”,专拣惊悚的字眼。波士顿方面找到了言之凿凿的当事人和目击者描述事件经过:这就是一起,英国当局蓄谋已久、精心策划的对手无寸铁的北美居民的屠杀行为!

事件越传越广,越传越远,整个北美很快都风闻了各个版本的“惨案”。借着这个事件,塞缪尔组织了波士顿通信委员会,既然叫“通信委员会”,显然塞缪尔不满足于在波士顿组织打砸抢烧了。因为抗税活动表现积极,“翰塞组合”先后被选为马萨诸塞议会议员,并成为中坚,所以现在他希望殖民地之间能联合行动,向所有13个殖民地宣传大英政府的“暴政”和“暴行”,号召殖民地紧密团结在由塞缪尔领导的马萨诸塞周围,继续而持久地跟政府对抗。

“波士顿大屠杀”之后,英政府非常严肃认真地对肇事军官进行了审判,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在审判中,约翰·亚当斯主动请缨为英军的上尉辩护!约翰·亚当斯当然跟“翰塞组合”是一条藤上的,为什么要为“敌方”辩护呢?

约翰·亚当斯说得好,必须保证审判是公平公正的。虽然在殖民地开审,但也不能让伦敦那边觉得殖民地人治不讲法制,就算我们都不喜欢英军,认为他们是坏蛋,他们也应该受到公平的对待,而不是制造黑幕弄死他。法律是不应该受到任何激情或者个人恩怨干扰的!在约翰·亚当斯精彩的辩论下,英军的上尉还获得了无罪释放。英政府迫于翰塞组合的强大压力,撤出了安置在波士顿的军团,而且几乎是同时,中止了“汤森税法”,仅仅留下了“茶叶税”这一项。

不能不说,英国议会息事宁人的态度非常友善,可事态已经发展到这个程度,翰塞组合是不会罢手了,因为他们已经有非常明确的目标了,那就是,让北美大陆完全彻底脱离英政府的统治和辖制,虽然这个想法,在当时肯定让很多“美国人”震惊和不能接受,甚至塞缪尔都不敢公开地发表这个终极理想。

翰塞组合在等待,在预备,他们知道,英政府的傲慢和财政窘况,一定会导致他们再次犯错。果然,诺斯勋爵不负众望,为北美的革命添上了重要的一把干柴!

祸起于“汤森税法”没清理干净的“茶叶税”,主要肇事者,是曾经风光无限的东印度公司。

英属东印度公司受女王特许,几乎代表英王君临印度,既是商业机关,又有行政职能,机构越来越大,内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到18世纪中晚期,东印度公司遭遇了严重的经营困难,几乎不能再为帝国制造效益。印度是英王王冠上的明珠,东印度公司就是明珠的守护者,印度有多重要,东印度公司就有多重要,为了保护大英的头号国企度过难关,1773年,国会通过了《救济东印度公司条例》,而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认可东印度公司的茶叶在北美贸易的垄断权,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库存的1700万磅茶叶沽清变现。

以前北美殖民地人想喝口茶叶流程是很复杂:东印度公司从印度一带收茶叶—运到英国—英国的茶商从东印度公司买入茶叶,算是一级批发商—美洲的进口商跟一级批发商购入,这是二级批发商—二级批发商将茶叶进口到殖民地—殖民地的零售商到进口商手上进货卖给殖民地居民,总算是喝上了。大家算算,上面四层买家都要赚钱,美洲的主妇买茶叶掏钱时,手难免会哆嗦。

好在东印度公司不光英国有哇,荷兰的东印度公司也风生水起的,他们也贩茶叶,美洲商人不都是走私高手嘛,他们联手荷兰,绕开英国霸道的《航海法》,为北美殖民地提供便宜好茶。

英政府想出来扶植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方法简单有效,以后东印度公司的茶叶,经过英国转运的,英政府给退一半的关税,然后直接拉到美国的港口去,找北美自己喜欢的代理商,想怎么卖就怎么卖!

东印度公司直接对消费者,没有中间商,关税可以减免,所以,这些库存茶叶进入北美,价格是非常低的,甚至还低于荷兰走私茶。

便宜茶叶发往北美,这应该算是巨大的利民举措吧,在伦敦方面看来,殖民地人民应该欢欣鼓舞才是。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北美人反应这么大,拒绝得如此强硬。

“美国人”为什么拒绝便宜茶叶?首先,它肯定是直接伤害了殖民地茶叶商的利益,本来卖茶叶卖得好好的,突然你政府帮着一个公司玩恶意垄断,让美洲茶叶商集体倒闭!今天政府可以用立法权整死茶叶商,那以后所有的产业都有被整死的风险,为了英国的利益,整个北美殖民地都可以被牺牲。这不算反应过激,是合理联想,政府背景的垄断,是对产业和消费者最大的荼毒!

东印度公司的茶叶船陆续来了,北美各个主要港口都采取了抵制措施:在费城、纽约、查尔斯顿,有的港口不许船只卸货,有的直接封存了茶叶。1773年12月16日,当地人阻挠无效,三艘茶叶船驶进了波士顿港。

“自由之子”可不是吃素的,塞缪尔马上组织了一伙人,化装成印第安的莫霍克人,吱哇乱叫张牙舞爪就上了船,在船工惊愕的围观下,价值18000镑的茶叶被倒进了大海!18000英镑啊,在当时可是巨大的一笔款项,而这么多茶叶倒进海里,以后沿岸居民随便抓条鱼上来煮煮,鱼汤就能当下午茶喝了。

波士顿港的运动给其他港口开辟了思路,他们纷纷开发出了适合自己地区情况的,修理东印度公司茶叶船的玩法。消息传到伦敦,再多的茶水也平息不了议会老爷们的怒火,假发都差点烧着!

在向波士顿索赔无果后,议会以绝对多数通过了《强制法案》,共四条:一、波士顿港立即关闭;二、大量削减殖民地自治权利;三、派往殖民地的皇家官员,如果在当地犯法即使是杀人放火强奸妇女被指控,也可以回英格兰受审;四、殖民者有空闲房屋或者货仓,必须提供给驻军使用!

以上这四条不算震动?那看看第五条,著名的《魁北克法案》,规定:魁北克殖民地边界扩充到俄亥俄和密西西比河之间,那里的法国居民全部被划入其中,授予这些天主教徒以信仰自由,并给予天主教徒政治权利。

清教徒因为宗教迫害来到北美,这么长时间了,也许他们跟天主教之间的对立隔阂已经有所缓解,但是记住,宗教永远是问题,也许授予天主教徒以平等地位算不得大事,本来殖民地的宗教气氛已经非常缓和,可在英美开始对立,矛盾一触即发时,英政府对天主教这种暧昧的开放态度,无疑会让事情更糟!

既然是强制法案,当然要有强制保障,原来统率着所有殖民地英国军队的盖奇将军被任命为马萨诸塞总督,乔治三世已经宣布“美国人”为叛逆,盖奇将军领兵入主马萨诸塞,就是预备从这个叛逆的中心点开始镇压。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mgs/31929.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