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沙场飞将

曹操刚开始参军,担任什么职位?

历史大观园 沙场飞将 2021-09-02 22:27:23 0 曹操

沿着古长城徒步,仿佛行走于历史与现实之间。一边欣赏雄浑壮观的边塞景象,一边不断去怀想曾经发生在这片历史大地的过往。今天来讨论“曹操刚开始参军,担任什么职位?”的话题,一起感受历史的魅力。

18岁前后,曹操进入洛阳的太学学习。

太学是国家的最高学府,汉代太学是个出人才的地方,西汉末年这里培养出一个刘秀,东汉末年这里培养出一个曹操。

20岁时曹操从太学毕业,朝廷分配工作,他想走走后门当洛阳县令,但后门没走成,只当了洛阳县令属下的洛阳北部地区公安局局长(洛阳北部尉)

当时政治黑暗得一塌糊涂,宦官掌握着大权,皇帝只听宦官的,曹操虽然有靠山,但干起来也很泄气,公安局局长这个职务不符合他的志向。

不过,曹操还是在这个不起眼的岗位上干了一件大事,他曾以违禁夜行的罪名棒杀了大宦官蹇硕的叔父,这件事在当年绝对制造出了轰动效应,让自己的知名度大增。

这是曹操的第一次政治冒险,尽管宦官得势,浊流附行,但社会舆论仍以清流为标榜,身负宦官后人的枷锁,曹操渴望打破它,公然向宦官发起挑战,制造轰动效应,在曹操看来没有比这更便捷的方式了。

但也有人认为曹操是耍二,这种冒险行为并不可取,弄不好自己丢命不说,还会连累家人,事后他没有受到报复,纯粹是一种侥幸。如果是这样,曹操就太不成熟了。

但其实不然,因为曹操在做这件事之前心里肯定进行过盘算,他有充足的把握。宦官表面强大凶残,但骨子里也有虚弱的一面,尤其当遇到民意的强力反弹时,宦官反而会退缩。当时有一股所谓的婞直之风,就是明知不是对手也要站出来与权贵单挑,因为他们知道背后有强大的舆论支持,尽管会面临受迫害的危险,但同时也会获得巨大的社会声望,知名度一夜蹿升。

宦官们在貌似强大的外表下其实都有一颗脆弱不堪的心。

对曹操来说,不怕耍一回二,怕的是二得不够大,没有造成声势。如果打几板子放人,那就坏了,只有往死里打,才安全。

还真让曹操算准了,吃了大亏的蹇硕选择了沉默。

曹操以一个惊人举动向世人宣示了他与宦官势不两立的政治态度,赢得了党人的信任,在今后的政治活动中,没有人再怀疑他的立场问题,这笔政治财富让他享受了一生。

当了两年县公安局局长,曹操改任顿丘县令。

从职务上说是升了一级,但是不是宦官背后做的手脚把他调离洛阳,之后再慢慢收拾他,不太好说。在顿丘县令的位子上曹操没有遇到宦官来找麻烦,但是不久汉灵帝废黜了他的宋皇后,曹操跟宋皇后有一点拐弯的亲戚关系,因此受牵连被免官,回到家乡豫州刺史部治下沛国谯县专心读书。

就在曹操对仕途一片茫然之际,突然接到朝廷的任命,让他担任参事室参事(议郎)。这个职务的品秩是600石,与县令相同,但这个职务侍奉在皇帝身边,可以了解高层政治动态,并随时向皇帝提出建议,从影响力和重要性来说远远超过了一个县令。

接到新任命的时候曹操肯定疑惑不解,没跑官、没活动,也没有到西园花钱去买,是谁给自己办的好事呢?

这个谜团,直到后来曹操才知道了答案。

曹操在这个岗位上又干了五年,其间与同为议郎的大学者蔡邕结为忘年交。

这时已经到了汉灵帝光和年间,曹操眼看快30岁了。

30岁在仕途上年龄不算大,能在机关里混个科长就不错了,在下面想当个乡长都难。那时曹操已经是朝廷里的“县处级”干部,有了近10年的从政履历,随时可以见到天子,是个风光又有前途的青年。

但曹操不这么看,他一直在寻找人生的定位,他有更大的人生抱负。议郎是个闲职,适合学究来当,也适合老同志养老,却不适合自己。

曹操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什么?多年后他写过一篇文章,里面谈到了这个问题,他说自己年轻时不是一个避世清高的人,最怕别人把他看成凡愚之人,所以最想当一名地方官员,干出一些政绩(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

没想到的是,到了光和七年(184年),参事室参事(议郎)曹操突然接到了朝廷的任命,免去他的现职,改任他为骑都尉。

按照汉朝的军制,骑都尉介于中郎将和司马之间,手下一般统辖数千人,相当于现在的旅长。骑都尉,就是骑兵旅旅长。

这时天下的局势已经很紧张了,各地变民不断起事,让朝廷捉襟见肘、顾头顾不了尾。为了应对,朝廷不断征调人马,又临时组建了不少新军,这支骑兵部队就是刚刚组建的。

一个文职干部,一个小个子青年,没有任何从军经历,被任命为高级将领,让大家都感到有些吃惊。

其实,熟悉曹操的人并不吃惊,因为曹操除了想当一名郡太守,他还喜欢军事,并且有了点名声。曹操不好读死书,但好读杂书,尤其是法家、兵家的著作,他酷爱一本叫《孙子兵法》的书,而且学有所得。在曹操之前,《孙子兵法》这部书影响力并不太大,很多人不知道这部兵书,曹操对《孙子兵法》极为推崇,亲自进行注解。想必曹操经常跟朋友讨论兵法,所以被上边知道了。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朝廷也实在找不到更合适的人。

这个理由看似荒谬,但确实存在。东汉帝国的教育体系虽然发达,培养的却都是文人,武将基本靠自学成才,或者文人弃文从武。教育结构的失衡,造成军事人才的匮乏,到了需要的时候,还真找不到合适的人。

而且打仗并不好玩,现在面对的又是来势凶猛的变民,免不了冲锋陷阵、马革裹尸,长期生活在和平环境里的人还没做好流血牺牲的思想准备。带兵打仗看着威风,但危险系数极大,前途并不被看好,世家大族即使有符合条件的子弟,也大多不愿意出这个头。

无论是什么原因,前提都得曹操本人自愿。曹操是个不安分的人,喜欢军事,不怕冒险,又渴求建立功业,机会来了自然也会主动请缨。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scfj/12109.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