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沙场飞将

刘备为什么把汉中太守的人选给了魏延?而不是张飞、黄忠或赵云?

历史大观园 沙场飞将 2021-11-24 23:35:26 0 魏延

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文章,在这美好的一天中,遇见您是我的福气,遇见您是我的幸运,希望这篇文章“刘备为什么把汉中太守的人选给了魏延?而不是张飞、黄忠或赵云?”能够给您带来一点生活中的趣味!

刘备为什么把汉中太守的人选给了魏延?而不是张飞、黄忠或赵云?

办完这些事,刘备在汉中对群下的职务进行了一次调整。

刘备现在的身份已经是诸侯王,可以立王后和太子。刘备下诏,立穆夫人为王后,立刘禅为王太子。

穆夫人即吴氏,刘焉的前儿媳、吴壹的妹妹。穆夫人与刘备成婚时间虽不长,却很快为刘备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刘永。刘备深知立嗣问题异常重大,稍有不慎就有灭国之灾,前车之鉴已多不可数,所以直接明确了长子刘禅的接班人地位。

刘禅这时12岁,他的母亲甘氏已去世多年。刘备任命董允为太子舍人,负责辅导和辅佐刘禅,这个官职虽然品秩不高,但地位重要。

刘备还可以任命“汉中国”的文武百官,包括三公九卿以及侍中、尚书令等。曹操称魏王后没设三公,只设了一个相国,相当于王国的丞相。刘备既没有恢复三公,也没有设置丞相或相国,而是设立了一个太傅,这是一个荣誉性职务,刘备任命的是许靖,论名望和资历也只有他能胜任此职了。

下面的九卿,能考证的只有太常卿赖恭、光禄勋卿黄柱和少府卿王谋,除王谋外他们的事迹都很少,应该跟许靖类似,都是一些有名望却不掌实权的人。

侍中与九卿品秩相同,都属于“部长级”,担任此职务能考证的只有廖立。尚书令品秩虽低于九卿和侍中,但权力很大,相当于“汉中国”的秘书长,刘备任命了法正

刘备为什么把汉中太守的人选给了魏延?而不是张飞、黄忠或赵云?

上面是文官,有制度可以参考,也有曹操的先例可借鉴,倒好办,而武官方面就麻烦一些。

这是因为天下的军队都掌握在朝廷手中,如果按照诸侯王国的体例就不应该设立武官。曹操称魏王,也没有用这个名义任命手下的将军,那些将军仍然是朝廷任命的。

这给刘备出了道难题,左将军的印绶已经送还,如何理顺他的武官体系,看来需要创新。好在权力在手,这也不是问题。

刘备以汉中王的身份任命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前、后、左、右所谓四方将军在军中地位很高,仅次于大将军、车骑将军、骠骑将军和卫将军,高于四征、四镇将军,相当于大军区司令。

在酝酿这项人事安排时诸葛亮曾有不同意见,他对刘备说:“黄忠的名望一向不如关羽、马超,现在和他们同列,马超、张飞在跟前还好办,目睹了黄忠的功绩,尚可以理解(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而关羽不在跟前,他听说了,恐怕不会高兴(羽遥闻之,恐必不悦),是不是再慎重考虑一下?”

刘备为什么把汉中太守的人选给了魏延?而不是张飞、黄忠或赵云?

上次关羽不服马超已经给诸葛亮提了醒,所以他建议刘备考虑得更周全些,要照顾关羽的感受。还有一种可能,在诸葛亮的心目中或许黄忠之外还有更合适的后将军人选,这个人最有可能是赵云,由于四方将军里没有赵云,诸葛亮认为不妥。

刘备一向尊重诸葛亮的建议,但这次他坚持自己的看法。

刘备对诸葛亮说:“关羽那边,我自会去做他的工作(吾自当解之)。”

除以上四个人外,其他武将的官职是否有提升或变动,没有记载,推测一下应该没有,原因不是刘备没考虑到,而是后面的事情发展得太快,没有来得及。

这样,刘备的武官体系中既有极少数经朝廷合法任命过的将领,也有自己以左将军的身份表奏的,还有现在以汉中王的身份直接任命的。乱是乱了点,但只要官职的等级、品秩保持一致,倒也不会有问题。

不过也有不顺的地方,诸葛亮作为刘备抓军队建设的主要助手(署左将军府事),现在这个左将军已经变成了马超,诸葛亮怎么可能到马超府里去办公?

这个问题需要解决,只是需要一个过程,毕竟汉中刚刚称王,先发布一些重要的人事任命,把汉中王府的框架搭起来,其他的事情慢慢去理顺,这些都是为了政治形势的需要。

此轮人事任命没有涉及诸葛亮,他现在的主要职务仍然是军师将军、益州郡太守。而他实际负担的职责比这两个职务大得多,他要负责益州全境的行政事务,还继续协助刘备抓军队建设。

至于刘备是否在诸葛亮和法正之间有意无意地进行制衡和牵制,以不让诸葛亮过于大权在握,这种可能不一定有,但如果有也是可以理解的。

刘备是老资格的政治家,他明白所谓帝业也罢、王业也罢,首要的是抓队伍,没有一支绝对忠于自己的队伍就什么都不是。抓队伍就是抓住人,首先是拢心,让大家愿意跟自己走,这一点刘备做得很好;其次是治人,要有一套手腕,有方法,让大家在自己设定的规范内自觉有秩序地跟着自己走,这是领导艺术。

刘备为什么把汉中太守的人选给了魏延?而不是张飞、黄忠或赵云?

刘备的领导艺术相当高超,平衡各方面的关系是他的强项,在刘备领导下,部属较少出现大的派系冲突,尽管由于历史原因,刘备到了益州后手下不可避免地有所谓的派系存在,但总体保持着相安无事。

用法正对诸葛亮进行制约或平衡,也许是刘备存在私心的一面,但这也无可指责,对诸葛亮或者法正来讲,这也是领导对他们的一种考验。

办完这些事后,刘备决定返回成都。

谁留下来镇守汉中,大家议论颇多。汉中虽然是一个郡,但在大家的心目中跟荆州不差上下,汉中与荆州如同益州的两个臂膀,按照诸葛亮为刘备设计的方案,它们未来是出击曹魏的两只铁拳,必须挑选一个与关羽旗鼓相当的人镇守这里。

众人议论较多的人选是张飞,就连张飞自己都这么认为(飞亦以心自许)

但是,当刘备把留守汉中的正式人选公布后,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刘备选的人不是张飞,也不是黄忠或赵云,他选的是魏延,这个任命太出人意料,军中上下一片惊讶(一军尽惊)

魏延此时的军职是牙门将军,刘备下令改任他为镇远将军,兼任汉中郡太守,负责汉中一带的军政事务。

刘备也深知,重用魏延有人心里肯定不服。

刘备有意力挺魏延,离开汉中前刘备搞了个群臣聚会,会上专门把魏延叫到跟前。

刘备故意当着大家的面问魏延:“如今委你重任,你有什么打算(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

魏延气壮山河地回答:“如果曹操倾天下之兵而来,我替大王挡住他;如果曹操只派一般将领带十万人马前来,我替大王吞了他(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刘备立即表示赞许,大家也被魏延的豪言壮语所感染(众咸壮其言)

刘备提拔魏延确实让人觉得意外。曹操用人一向讲究程序,越级提拔是孙权常干的事,现在刘备也出人意料地干了一回。

刘备做出这个重要决定的深意,历来也备受猜测。有人认为这表明刘备不仅防范诸葛亮,连关羽、张飞都防范,提拔新人,是在培养和强化绝对听从于自己的势力。

这样理解或许有一定道理,毕竟这一决定完全出自刘备自己的想法,又是那么让人不可思议。

刘备为什么把汉中太守的人选给了魏延?而不是张飞、黄忠或赵云?

作为一位强势领导,一般不允许出现除自己之外的权力集中。最高明的老大不是懂得如何防范和算计老二,而是根本不允许存在老二,从权力平衡的角度看,刘备用魏延,大概是出于此意吧。

当然也许没有这么复杂,汉中确实太重要了,刘备善于识人,他了解每个部下的优点和缺点,张飞虽然资历老、威望高,对自己的忠诚更没有问题,但现在要的不是将而是帅,有的人永远是将才而非帅才,同样都很勇敢,同样能打硬仗,张飞或许显得头脑有些简单,而魏延就灵活得多。有人也许不同意这样的看法,因为张飞不行,还有赵云,还有黄忠。

赵云不合适,不是刘备不信任他,而是刘备暂时离不开他。

赵云追随刘备的时间很长,仅次于关羽和张飞,立下的功劳也很多,不亚于关张二人。此次被黄忠超越,在一部分人看来似乎也不可理解,联系到刚攻入成都后赵云曾对一些做法发表过不同意见,有人认为刘备对赵云其实并不信任。

但这仅是片面之言,汉中之战论首功当属黄忠,尤其是他将夏侯渊斩杀,这是震动天下的大事,刘备重赏黄忠是在情理之中的事。

赵云在刘备身边从担任主骑开始,负责的都相当于刘备中军的角色,长坂坡之战中有人认为赵云已投敌,被刘备当场严厉呵斥,因为刘备深知赵云对自己忠心耿耿。关羽在外,张飞镇守另一处要地三巴,作为相对机动的兵团,赵云所部是益州的总预备队。

至于让黄忠镇守汉中,那倒不太合适,黄忠和魏延虽然都是降将出身,但魏延追随刘备时地位低下,个人事业可以看作是从刘备这里开始的,而黄忠是以曹操所授高级将领(裨将军)的身份投降的,这其中有着微妙的不同。刘备即使不介意,他也得考虑别人是否会多心。

还有一点,黄忠此时年纪有些大,虽然黄忠的年龄不详,但刘备称帝一年后他就因病去世了,推测起来他的年纪已经不小了。

做完这些安排,刘备感到很安心。

现在,他不仅拥有益州这个“天府之国”,还拥有荆州的大部分和汉中,连接荆州与汉中的上庸三郡也在掌握之中。

此时的刘备,不知是否会常常想起故乡那棵像楼一样高的大桑树?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scfj/12082.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