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汉中之战

汉中之战(汉中争夺战)

刘备胜曹操的经典战例

汉中之战简介

汉中之战:汉中争夺战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发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结束,持续了将近两年之久。刘备方阵亡吴兰、雷铜、任夔等,曹操方阵亡夏侯渊、赵颙等,所以从阵亡将领来看,曹操的损失较大。但刘备方前线兵力不足,已经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地步,可见战争过程中,刘备方的局势也不是很乐观。曹操方将领王平投降刘备。曹操撤退时,在汉中可控制的范围内将百姓迁走。刘备占领汉中全境后,派遣刘封、孟达乘胜攻取了东三郡(魏兴、上庸、新城)。

汉中之战过程分析——

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秋,汉中沔阳(今陕西省勉县城东)。一座黄土堆砌的高大的土台上,秋风掠过,鼓荡起刘备身上宽大华丽的王服。刘备今年五十九岁,奋斗三十余年,屡战屡败,却屡败屡战。刘备登临高台,极目远眺,又俯瞰大地,见群臣跪拜,甲士林立,刘备昂然说道:“诸位臣公请起。自此以后,咱们要同心同德,坚固益州,进而出兵北进,讨伐曹贼。”

群臣及台下数万大军齐呼万岁。刘备临风昂首,屹立于苍穹之下。辽远的天际,苍鹰高鸣,搏击长空,他胸中豪气再次升腾,在老家涿郡站在大桑树下的话“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那一刻似乎已经触手可及,他认为登临世间最高宝座的时刻不会远了。这是他一生中最为辉煌的时刻,这是他一生的巅峰时刻。

得陇望蜀

汉献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刘备取蜀及至刘备向西进攻刘璋时,孙权说: "这个滑头,竟敢如此搞阴谋诡计!”刘备得到益州后,孙权派中司马诸葛瑾向刘备索求荆州的各郡。刘备不同意,说:“我正准备夺取凉州,取得凉州以后,才能把荆州全部给你们。”孙权说:“这是有借无还,不过是找借口以拖延时日罢了。”因此任命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的地方长官。关羽则全部加以驱逐。孙权大怒,派吕蒙率兵二万人夺取三郡。刘备听说后,亲率三万大军去荆州与孙权争夺三郡。但就在这时,曹操平定汉中的消息传来,刘备心中恐慌,遂退回,割让三郡给孙权。孙刘关系得以缓和。

刘备回到成都,听说汉中张鲁率部流落到了巴中,于是派人去迎接,打算收编张鲁,但最终张鲁还是选择了投降曹操。

曹操占据汉中,整个益州都暴露在曹军兵锋之下。蜀中百姓每日惊吓数十遍,刘备即便靠杀人也无法控制恐怖情绪的蔓延,此时成都方面可谓“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曹操的丞相主簿司马懿向曹操建议:“刘备靠奸诈劫持了刘璋,蜀人还没有归附他,他却去远行争夺江陵,这是个不能失去的好机会。现在,我们攻克汉中,益州受到震动,此时进兵攻击,势必土崩瓦解。圣人不能违背天时,也不能错过良机。”曹操说:“人都是苦于不知足,既得到陇地,又眼望着蜀地吗!"刘晔说:“刘备,是人中豪杰,做事有章法,但是缓慢,取得蜀地时间不长,还不能依靠蜀人。我们刚刚攻取汉中,蜀地之人受到很大震动,非常恐慌,势将自行崩溃。以主公的英明,趁其崩溃时率兵压境,一定能取胜。如果稍有迟缓,诸葛亮擅长治国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地人民安定以后,据守险要之处,我们就很难进攻了。现在不去攻取,必将成为我们的后患。”曹操没有听从这些建议。七天后,蜀地来降的人说:“ 蜀中一天发生数十次惊扰,守将虽然以斩杀来弹压,仍然安定不下来。”曹操问刘晔: "现在还能进攻吗?"刘晔回答:“现在蜀地已初步安定,不能再进攻。”于是撤军。只留夏侯渊为都护将军,率张邰、徐晃、曹洪、曹真、曹休、郭淮、杜袭、赵颛等人留守汉中。。

曹操任命丞相长史杜袭为驸马都尉,留下掌管汉中的事务。杜袭采取怀柔政策进行开导,汉中的百姓自愿出来迁徙到洛、邺两地的有八万余人。

曹操没有趁机进攻益州的原因大致有四个:

(1)曹操自从赤壁之战后就将精力从对外征伐转为对内整肃。他清除了大批的拥汉派,并进封魏公、魏王,形成了以邺城为中心的统治,开始为下一步取代汉朝做准备。这些举动也造成了拥汉派的强力反弹。在曹操集团内部,潜伏着相当一部分对汉朝有感情的大臣。他们屡次发难,随时都有可能颠覆曹操的统治,曹操担心后院起火,这才不敢在汉中过多逗留。

(2)东路扬州孙权和中路荆州关羽时刻威胁着统治中心,从汉献帝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开始,孙权在东边的进攻力度逐渐加强,而此时荆州关羽也已经磨刀霍霍,相比起来合肥和襄阳方向的压力,汉中反而不是心腹之患。

(3)益州地形复杂,稍有不慎就会陷入进退失据的不利局面。曹操征汉中历尽艰险,"危而后殆",益州地形比汉中更为艰险,沿途关隘众多。如果刘备据险而守,战争极易成为拉锯战,这对长途跋涉的曹操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4)粮草运输困难。曹操在占领汉中之时就曾出现粮草供应匮乏的问题,采用了多种方式之后才勉强解决。如果再度率部深入益州,势必重蹈汉中覆辙。

因此,曹操最终放弃了继续南下的机会,留下夏侯渊、张郃、曹洪等人率五万精锐,凭险固守汉中,自己转而回师北方。

汉中的地理位置

汉中处于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之间,地处汉江上游,南控巴蜀,北扼关中,西通雍凉、东接荆州,“前控六路之师,后据西蜀之粟,左通荆襄之财,右出秦陇之马",自古以来便是战略要地,汉高祖刘邦就是在此休养生息,积蓄力量,最终北。上出关中夺取天下的。汉中又是益州的北部门户,失去汉中的一方往往无法固守巴蜀,得到汉中的一方则可以进退自如。因此,这里就成了曹刘双方的必争之地。

形成汉中有利地位的地形主要是秦岭和大巴山脉。两列山脉平行耸立,东西横亘。秦岭高峻险拔,足以为关中南面屏障;大巴山浑厚绵长,足以为四川北面屏障。几条谷道穿越山岭,成为南北通行的孔道。秦岭东端有武关,西端有散关,另有三条谷道穿越秦岭中部,作为汉中与关中之间的通道,它们是褒斜道、傥骆道和子午道。秦岭高峻,以致每条谷道都曲折回旋,幽深险峻,不利于人力物力的大规模运动,尤其不利于粮草补给的运输。

而从巴蜀往汉中的通道,北进有三条路可以通往关中地区。米仓道:从南部、巴中、南江、直入南郑地区;阴平道:从绵阳、江油、翻摩天岭到甘肃文县;古蜀道:从绵阳、梓潼、剑阁,进入陕西宁强,经勉县到汉中。这三条路比较起来,米仓道窄,阴平道险,而唯有古蜀道较宽、较近。因此刘备十分重视此道,设置了梓潼郡。四川有句古语,"梓潼失, 成都亡,千里天府,此为屏障"。

这里的梓潼就是古蜀道通往汉中的关键所在。

而从地理形势上来看,自汉中越秦岭北进较难,越大巴山南进却较易。从运输线。上看,从巴蜀往汉中运粮较近,而从关中往汉中运粮较远。因此,就南北双方而言,北方军队占据了地势优势,而南方军队占据了补给优势。

刘备的战前动作

早在张鲁被曹操击败亡命巴中之时,偏将军黄权就对刘备说:“ 如果失去汉中,则三巴将很难挽救,这等于割去了蜀的四肢。"刘备听取了黄权的建议,任命黄权为护军,去迎接张鲁。因张鲁已归降了曹操,便派兵攻破曹操册封的巴郡夷王南竇人首领杜渡和朴胡。又命大将张飞为巴西太守,驱逐深入巴郡的张邰。

张邰乃曹军名将,与张辽等人齐名。汉献帝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十一月,张颌奉命深入巴中地区。巴东、巴西、巴郡被称为“三巴",是蜀与汉中的交汇处,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张邰的进犯对益州北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刘备唯恐有失,命张飞和黄权前往三巴地区与张邰作战。黄权所部与曹操所任命的三巴地区少数民族首领朴胡交锋,而张飞则在宕渠与张邰对峙。双方相持五十多天,经过多次激战未分胜负。最后,张飞想出妙计,率精兵万人,利用宕渠地区山道狭窄的特点,突然从小路由八蒙山向张邰守军发动袭击。张郃措手不及,惊慌之下只能舍马上山,带着十多个随从落荒而逃。战后,张飞意气风发,在八蒙山立碑纪念此战的胜利,并亲书“汉将张飞大破贼首张邰于八蒙”刻于石碑之上。至此,张飞控制了巴郡。

随后,刘备又分广汉郡设梓潼郡,以霍峻为梓潼太守。梓潼位于汉中郡和武都郡结合部,是攻取汉中的交通枢纽。刘备控制巴郡和梓潼,为下一步进攻汉中扫平了道路。

曹操没有在战胜张鲁后乘机进攻益州,使刘备站稳了脚跟,并一步步向北推进。其实早在刘备入蜀的时候,曹魏集团内部就有过一场争论。丞相掾赵戩曰:

“刘备不中用啊,拙于用兵,每战则败,逃跑还来不及,怎么去进攻别人?蜀虽小区,险固四塞,独守之国,不好打啊。”傅干却认为:“刘备宽仁有度,能让能人为其效死力;诸葛亮善于治国,深有谋略,而为相;张飞、关羽勇猛而忠义,都是万人之敌的人才,而为将;这三个人,都是人杰。以刘备的器略,三杰辅佐,怎么能不成功呢? "

刘备在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之前确实是败多胜少,但从赤壁战后,他的实力得到了迅速发展。如今他兵指汉中,志在必得,一场大战难以避免。

战前部署

曹操平定汉中后,仅留夏侯渊等人镇守汉中,自己回到北方。针对曹操主力撤走这一情况,扬武将军法正及时提出了夺取汉中的主张。法正认为:曹操一举击败张鲁控制汉中,但却没有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进攻益州,而是留下了夏侯渊及张郃等将领驻守汉中,自己则返回了中原地区。这并不能说明曹操没有想到利用汉中作为基地进攻益州,而是各方面的因素导致他无法立即实施这个战略计划。而今镇守汉中的夏侯渊和张邰,其才干和谋略都不足以应付刘备手下的将帅。趁着这个时机兴兵进攻汉中,肯定能够大获全胜。等到夺取汉中之后广开农田,囤积粮草,将其变成前进基地,随时可以根据全国局势的发展和曹魏的内部的情况调整战略,有机可乘之时可以顺势推翻曹魏的统治。再次一步也可以利用汉中夺取雍凉二州,扩大疆域范围。如果这两条暂时无法实现,也可以将汉中地区作为益州的屏障,防止外敌的入侵,与曹操展开长期对峙。目前就是进攻汉中的最佳时机,可谓是天意使然,实在是机不可失!在法正的力荐下,刘备终于下定决心向汉中地区发动战略进攻。

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刘备终于开始主动进攻汉中,拉开了汉中战役的序幕。刘备进攻汉中地区的主要军队分为两路:

(1)张飞、马超、吴兰、雷铜、任夔为左路,负责进攻下辨(今甘肃省成县西北),威胁汉中侧后方,以便切断曹军汉中与关中的运输线。

(2)亲率法正、黄忠、赵云、魏延、刘封、陈式等主力部队为右路,出金牛道,从阳平关方向进攻汉中。

此时,曹操在汉中及附近地区的主要部署为:曹洪、曹真、曹休所部驻守武都(今甘肃省成县以西),夏侯渊、张邰、徐晃所部镇守汉中。

进攻受挫

从关中入汉中的道路被张鲁毁坏,导致曹操平汉中、走陈仓、出散关、入故道。如今汉中曹军的补给线还是靠这条路,武都方向是保障曹军联系关中、粮草运输的主要区域。刘备大举进攻武都,同时派陈式率十余营进攻马鸣阁道,其目的就是切断曹军补给线。

张飞、马超、吴兰、雷铜、任夔等攻武都郡,屯兵下辩(今甘肃省成县西北),氐人雷定等七万多部落响应;而曹军便以夏侯渊守阳平关(今陕西省勉县西走马岭山上),张邰守广石、徐晃负责马鸣阁至阳平一带,主力抵挡刘备军。。

曹操派曹洪率曹真、曹休等人抵挡张飞。曹操叮嘱曹休说:“你以参军身份陪曹洪出征。曹洪轻佻浮躁,难免有所失误。你虽是参军,实际上是帅,你要对整个部队负责!”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张飞与马超改屯于固山(约今甘肃省成县境内),声言要断曹军后路。曹休认为敌人如要断我军后路,应该伏兵以行,如今如此大张旗鼓,必然有诈,不如趁他们未合兵,尽早攻击敌人。曹军随即进击吴兰,斩杀雷铜、任夔等人。吴兰逃至氐族,被当地人强端所杀。至三月,张飞与马超军撤走。

在汉中一线,刘备遭到了夏侯渊、张郃、徐晃顽强的阻击。夏侯渊所率乃曹军精锐的关中军团,兵马是大破马超凉州兵的主力,其中包括曹军的精锐部队虎豹骑。曹军凭险固守,刘备仰攻险关,难度极大。

阳平关北依秦岭,南临汉江和巴山,西隔咸河与走马岭上的张鲁城遥遥相对,雄踞于西通巴蜀的金牛道口和北抵秦陇的陈仓道口。与汉江南北的定军山、天荡山互为掎角之势,是汉中的西门户,同时也是巴蜀通往关中的北端前沿。它的地理位置十分险要,进利于攻,退可以守,被视为“ 蜀之咽喉"、“汉中门户”。

张鲁为抵挡曹操进攻曾在此地"横山筑城十余里”。夏侯渊主力屯驻在此,扼住了刘备进攻汉中的咽喉。

刘备猛攻阳平关防线,曹军依靠险要的形势固守。刘备见进攻不利,亲临前线,矢石如雨,十分危险。众人劝其退下,刘备心中大怒,坚决不肯撤出战斗,并亲自来到战场前沿,打算和曹操硬碰硬的较量下去。当时,刘备的固执让手下的众文武无,人敢上前劝阻刘备撤军,而敌军攻势这时候也更加猛烈,曹军箭如雨下。法正看到如此情形,毅然挡在了刘备身前,做出替刘备挡住箭雨的架势。此时刘备提醒法正注意曹军的来箭,而法正则神态自若地说道:“既然主公能够不顾危险亲自,上阵,何况我这样的小人物呢?就让我们君臣一起去面对曹军的弓箭吧!"刘备终于明白了法正的良苦用心,立即撤军另觅取胜途径。

随后,刘备率精兵十部轮番进攻屯兵广石(今陕西省勉县一带)的张邰。广石位于阳平关南,是对抗刘备大军的最前沿。一天夜里,刘备亲自率精兵一万多人,分成十部向张邰发动进攻。在实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张郃临危不惧,迅速组织防御力量,并亲自率领亲兵上阵杀敌。在张邰的感召下,曹军将士以一当十,奋力抵御,将刘备的一万多精兵逼退。从此,刘备对于张邰所表现出来的出色防御能力非常忌惮,认为就算是汉中曹军的主帅夏侯渊也不具备张邰的能力和水平。

刘备看阳平关正面防御十分坚固,便派陈式率十余营攻击马鸣阁( 今四川省昭化县西北)道,企图断绝汉中曹军与关中的联系。徐晃则率部发动强攻,将陈式所部打得落荒而逃。在徐晃的打击下,不少敌军士兵逃生不得,纷纷掉下山谷,伤亡惨重。曹操闻讯后非常高兴,授予徐晃假节,并颁布嘉奖令。该令中说道:“马鸣阁道是汉中的咽喉,地势险要。刘备准备占据该地,切断汉中与中原之间的联系,以便夺取汉中地区。徐晃将军此战一举打乱了刘备的战略部署,粉碎了敌人的阴谋,真是善之善者也!”

战役进展到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冬,刘备几路兵马尽皆失败。

面对曹军稳固的防守,刘备损兵折将,亟须补充兵员的刘备急送书信到成都要求增派援兵。

从事杨洪对诸葛亮说:“汉中是益州的咽喉,存亡的关键。如失去汉中,就没有蜀地了,这是家门前的祸患,对发兵有什么疑问! "坐镇成都的诸葛亮于是立即发兵援救。诸葛亮在成都居中调度,有力地保证了前线的兵源和军需物资,史书称“足兵足食"。

有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刘备得以继续进攻汉中。但是刘备大军长期征战,巴蜀的承受能力快到极限,“男子当战,女好当运”,全民参战的战役长期持续下去,对刘备来说绝非福音。

更为糟糕的消息是,曹操于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七月亲率大军向西,来救汉中。一旦曹操主力到来,战局将更为不利。

刘备必须想办法速战速决。

血战定军山

面对曹军的顽强防御,刘备开始主动变招。

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正月,刘备将部队调往阳平关东南方的定军山集结。看到刘备大军调动,夏侯渊亲率主力出阳平关与刘备争夺山势,在山下扎营,并调张郃守备大营东围,正面迎战刘备。

阳平关防线是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汉献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征伐张鲁。张鲁命其弟张卫在阳平关抵挡曹操,张卫筑造了十余里关城。夏侯渊依托的正是当年张鲁军留下的这些营垒城关。而汉水以南定军山以北有一片开阔地,刘备将部队沿山调集到这里,直接威胁阳平关防线的东翼。

虽然阳平关实际控制着金牛道和陈仓道要冲,但阳平关、天荡山、定军山是从巴蜀通汉中的枢纽,三个地方呈“品字形”对立。定军山位于阳平关东、汉中以西,隔汉水对岸就是军事重地天荡山。其山东侧为重要的川陕通道米仓道,有谚称“得定军山者得汉中,得汉中者得天下"。刘备移军于此,实际上是变被动为主动,巧妙地调动敌人,力求改变战局,寻求战机。。

夏侯渊不能坐视刘备占据定军山,遂率阳平关主力前往定军山与刘备争夺地利。

法正对刘备说:“ 是时候出击了。"

征西将军夏侯渊,曹操族弟,也是曹操汉中军团的主将。他擅长急袭、运动战,常常出敌不意。曹军中流传着关于他的谚语,说他是“ 典军校尉夏侯渊,三日五百,六日一千"。汉献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夏侯渊率领曹军关中军团在西部大破马超、韩遂,所向无前,被称为“ 虎步关右"。曹操接见诸羌首领都让夏侯渊陪同,诸羌畏之如虎。曹操拜其为征西将军,假节。

夏侯渊固然骁勇,但作为一方主将,他也有致命的缺陷。此人恃其武勇,轻而无备,曹操就曾告诫他说:“作为主将应该有所畏惧,不能只知道依靠武勇。武将应该以尚武为本,作战却要用智慧计谋。如果只知道武勇,那就是匹夫之勇。”

夏侯渊不是“国之将帅”。刘备恰恰抓住夏侯渊这个弱点,果断出击,创造战机。

当时,刘备连夜向夏侯渊驻扎的定军山发动攻击。其军队一部在走 马谷曹军营寨外围的十五里处成功烧毁了曹军的防御设施一鹿角。 夏侯渊眼见防御出现漏洞,立即命令大将张郃防守东围,自己则防御南围。在双方激战过程中,刘备军对张邰防守的东围地区发动猛攻。张邰战事不利,向夏侯渊求援,夏侯渊则从南围自己的阵地上挑出一半兵力增援张邰。破绽就在此时暴露出来了。

刘备手下的两大谋士法正和黄权立刻发现了夏侯渊这一致命的失误,刘备大军的进攻重点随即转向夏侯渊的南围。此时早已蓄势待发的黄忠开始出击了。黄忠所部金鼓齐鸣、杀声震天,立即从走马谷中冲出,向夏侯渊发动突然袭击。夏侯渊猝不及防,被黄忠杀死。不仅如此,黄忠手持一把名为“赤如血”的宝刀冲杀在前,一日之内就手刃曹军士兵百余人。在黄忠的带领下,此战大获全胜,曹操任命的益州刺史赵颛也在这场战斗中被杀。黄忠因此被刘备拜为征西将军,一战成名。

定军山斩杀曹军在汉中主帅夏侯渊,意义非常重大。它沉重打击了曹军的士气,打破了刘备集团与曹操集团在汉中地区长达三年的僵持,也彻底改变了汉中之战的走势。从此,战争的主动权被牢牢地掌握在刘备集团的手中。

曹军主将意外阵亡,整个军团瞬间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境地,各营军心大乱,人心惶惶。危急时刻,夏侯渊的司马郭淮抱病出营,推举张邰为军中主将,他说:“张将军是国家名将,也是刘备最为忌惮的人。今日事情已经到了万分危急的时刻,除了张将军无人能安稳局势。”于是推举张郃做曹军临时主将。

张邰出面统率军队,巡视阵地,将领们都接受张邰的指挥,军心才安定下来。第二天,刘备打算渡汉水发动攻击。曹军将领认为寡不敌众,准备依凭汉水列阵抵抗。郭淮说:“这是向敌人示弱,而不能挫败敌人,不是好计策。不如远离汉水列阵,把敌人吸引过来,等他们渡过一半后,我们再出击,就可以打败刘备。”曹军列好阵,刘备产生怀疑,命令不要渡河。郭淮于是坚守阵地,表明曹军没有撤退之心。曹军撤回汉水北岸,刘备果然不敢穷追,曹军得以安然退回阳平关据守,避免了被刘备军歼灭。曹操听说后,嘉奖郭淮、张郃等人,授张邰假节,仍任命郭淮为司马。

刘备夺取汉中

刘备一战斩杀夏侯渊,迫使曹军龟缩阳平关中不敢出战。他则趁机派遣各营占据有利地形,围困曹军。

张郃等人火速派人往北方求救,此时曹操已经到关中足足半年时间。而曹操之所以没有迅速进入汉中增援,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此时荆州关羽强盛,又有侯音叛乱,威胁宛城、洛阳。曹操在关中,向东可以出武关增援宛城,即便汉中有所失利,他那时再增援也还不晚。但是,曹操没有料到夏侯渊这个军中主将会被临阵斩杀,夏侯渊的突然战死使汉中局面岌岌可危,曹操不得不动身亲自前往汉中抵挡刘备。

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三月,曹操再次来到汉中,这与他上次平张鲁,仅仅隔了三年半。

听闻曹操亲临,刘备毫无畏惧,他自信满满地指着北方说道:“尽管这回是曹操亲自来了,但也必将无所作为,汉中之地一定是属于我的! "刘备的自信并非没有根据,他此时已经控制了阳平关外所有的战略要地,阳平关就如同一个孤子悬在汉中之外。

曹操大军经过长途跋涉,翻山越岭,抵达汉中。面对刘备已经稳固的营垒,曹操没有更好的办法,两军便形成了对峙局面。

曹操进入汉中之后,北山成为曹军粮食运输的重要通道,经过北山的粮食有五千袋之多。曹操的这条粮食通道引起了黄忠的高度关注,黄忠决意袭击曹军粮道,并让赵云负责断后,而且事前约定好了回程的时间。不过结果却事与愿违,过了约定时间之后,黄忠不但未能返回,反倒是曹军的人马突然大批出现,向赵云所率的这支小股队伍发动进攻。赵云带着身边的数十骑兵刚刚打退了曹军前锋的冲击,大股曹军又蜂拥而至,将赵云等人包围。经过一番苦战,赵云等人终于冲出了曹军的包围圈,退回了营寨,但是部将张著身负重伤,陷入重围无法脱身。赵云再次冲入包围圈将张著救出。

赵云带着负伤的张著回到营寨不久,大批曹军士兵也趁机追到了赵云的营寨前。由于双方的力量对比悬殊,赵云部将张翼准备关闭寨门进行坚守。面对危局,赵云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打开寨门,偃旗息鼓,摆出了坐等曹军进攻的架势。曹军士兵见状,认为赵云一定设有伏兵,便停止了进攻,准备退兵。赵云抓住曹军疑惑时机,突然命人鸣响战鼓,一时间战鼓声惊天动地,曹军心理压力剧增,队伍出现混乱。赵云当机立断命令手下的弓箭手万箭齐发射向敌军。曹军惊骇不已,自相践踏,掉在汉水中淹死的士兵不计其数。

第二天,听说赵云大破曹军的消息后,刘备亲自来到赵云的营寨视察。在观看了营寨的地形、地势之后,刘备赞叹不已,称赞赵云一身是胆, 并设宴为赵云庆功。从此,赵云便有了虎威将军的雅号。

刘备占据有利地形,时常命刘封挑衅曹操出战,曹操怒道:“一个卖鞋的小子,动不动就拿义子对付我!等我的‘黄须'来了,要你好看。”黄须,是指曹操的儿子曹彰,他因为胡须发黄,故被曹操戏称为“黄须”。 曹操这样动怒,其实是他对汉中战局的焦虑所致。

曹操大军在汉中拖了两个月,进退维谷,骑虎难下,进攻刘备已无可能。

夏侯渊阵亡,军队士气受挫,刘备军控制险要,难以争锋。曹操平张鲁就曾出现缺粮情况,是征用当地居民的粮草才勉强过关的。而这一次曹操已将汉中居民迁徙至北方,汉中本地已无粮可调,而从关中到汉中的运输道路崎岖难行,补给线过长,曹操数十万大军难以长期维持。反倒是刘备的补给线较短,又有诸葛亮坐镇后方,可源源不断地将兵源和粮草运到前线。另外,孙权在合肥方向,关羽在荆州方向都蠢蠢欲动,在许县和邺城也有许多拥汉派时刻都有可能爆发叛乱。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曹操不愿也不能在汉中久留,他开始打算撤兵了。

曹操当日传令军中号令为"鸡肋”,众人皆不知何意,唯有主簿杨修开始收拾行装,准备要返程。有人问他:“你怎么知道要走了?”杨修答道:“鸡肋的意思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魏王以鸡肋为军令,就是指汉中就像是鸡肋,故此我知道要走了。”众人大惊。

而事实证明,杨修的判断是正确的,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 公元219年)五月,曹操率领兵马主动放弃汉中和武都等地,退回关中。

后话

刘备趁势进军,经过数年血战,他终于击败宿敌,如愿以偿地拥有了汉中。

随后,刘备又将发展方向放在了东三郡地区。所谓东三郡,其实就是指西城(今陕西省安康市西北)、上庸(今湖北省竹山县西南)、房陵(今湖北省房县)三郡。

这个地区原本是汉中郡的属县,在汉献帝时期才被升格为郡。该地区虽然道路崎岖,环境恶劣,但由于地处襄阳以西,是连接汉中至襄阳的重要通道,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控制了东三郡,就等于是打通了从汉中到襄阳这段的汉水。为了尽快攻占东三郡,刘备派出刘封及宜都太守孟达率军向东三郡发动进攻,后又将刘封派往东三郡地区协助作战,力求一战成功。战事的进展异常顺利,短短几个月时间,刘封和孟达就占领了东三郡中剩余的两郡。当地官员纷纷投降,申耽被刘备任命为上庸太守,申仪则为西城太守,东三郡也落入了刘备之手。

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秋七月,如日中天的刘备自称“汉中王",在汉中的沔阳设祭台,向天下告知。立儿子刘禅为王太子,任命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其余诸人按照等级都有升迁。

此时的刘备拥有了益州、南荆州一部和上庸等地,名臣猛将颇多,曹操面对他和孙权的左右出击,已经开始显得力不从心。这时,刘备按照“ 隆中对”的战略,应该命上将进宛、洛。他亲率主力出秦川,双线夹击,消灭曹操,复兴汉室。但是,益州经过数年超负荷的征战,已经筋疲力尽,亟须休养,因此,刘备决定暂时返回成都。

汉中地区既是蜀汉拱卫益州的战略屏障,又是北进中原、实现隆中对这一战略构想的前进基地,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因此,镇守汉中的将领人选就显得非常关键。当时蜀汉主要将领中,关羽已经驻扎在荆州地区,无法调任。众人纷纷把目光集中在另一员名将张飞的身上,认为只有张飞才能担此重任,而张”飞也认为汉中主将一职非自己莫属。不过,令所有人意外的是,刘备并没有选择张飞这样的宿将,而是任命了此时在蜀汉崭露头角的魏延担任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这个消息一经公布,全军震惊。

为了消除众人的疑虑,刘备特意利用大宴群臣的机会来展示这位新任命的汉中主将的风采。刘备问魏延: "现在我委派你到汉中去,你打算怎么做呢?”魏延说出了一番掷地有声的话语:“如果曹操率领魏国的全部主力进犯汉中,我坚决为大王挡住他,不让他进犯益州;如果曹操派遣一个将军率领十万之众进犯,我就替大王把他们全部干掉! "刘备大为高兴,众臣也感到非常鼓舞,原本对魏延的怀疑也烟消云散。

战事总结

曹操在汉中之战期间的战略部署值得商榷:

(1)曹操没有在平定张鲁后趁势南下,给予立足未稳的刘备打击,虽然这是曹操衡量各方利害做出的抉择,这实际上却是造成日后被动的根源。

(2)用人不当。汉中军团主将夏侯渊虽然骁勇善战,但他擅长的是在平原旷野进行长途奔袭的运动战。而汉中防线皆为山地,地形复杂多变,曹军一方又是防守方,这就让夏侯渊的特点难以发挥,倒是让他“但知任勇”的缺陷被放大了。

曹操任命曹洪为武都方向主将,但实际上他也知道曹洪不堪重任。再联系曹操委任的合肥三将就会发现,曹操有识人之能,但出于忠诚和派系等问题的考量,他最终选择了不善防守、不善山地作战的夏侯渊担任汉中主将,导致了悲惨结局。

反观刘备能够取得汉中之战的最后胜利原因是多方面的:

(1)对于战争的态度非常坚决。失去汉中,则无巴蜀,在这种认识之下,刘备毅然放弃荆州三郡,回师与曹操争夺汉中。“男子当运, 女子当战”,刘备集团统一了思想,一切以汉中战役为中心,从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全方位投入战役之中,有力地保障了战役进行,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2)幕僚和谋士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刘备在得诸葛亮之前一直缺少能为其策划方略的谋臣,自从得诸葛亮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刘备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尤其是幕僚谋士的重要性。他开始大力发掘招揽谋臣,庞统、法正、黄权、杨洪等人都是他在荆州、益州起用的幕僚谋士。而这些人从战略、战术上给予了刘备极大的支持,为汉中战役做出了巨大贡献。就连曹操也发现了这一点,他曾说:“我就知道这不是刘玄德能想起来的,肯定是有人告诉他的。'

(3) 所采用的战略战术机动灵活。刘备在战役初期局面十分不利的情况下,巧妙将部队调往定军山,迫使夏侯渊出阳平关与其争夺地势,调动了敌人,达成了“反客为主”的目的。同时,在定军战斗中,他又充分发挥灵活机动的特点,先攻张邰,导致夏侯渊轻兵守备南围,而刘备则趁机派出突击队,成功将敌军主将斩杀,最终扭转了战役局面。

(4)参战将领骁勇善战。刘备从汉灵帝末年起兵到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整整三十年,无年不征无岁不战,常年的征战不但锻炼出了他的军事能力,也为他培养了一批忠勇的将士。黄忠、魏延、赵云等人就是其中的代表。定军山之战,夏侯渊亲兵精锐无比,但黄忠硬是短兵相接,将其击杀,令整个曹军为之胆寒,就连张飞、马超这样的猛将也不得不佩服黄忠取得的战绩。赵云更是匹马单枪对抗曹操大军,用计将其击败。战役的胜利是由多个战斗的胜利组成的,刘备将士勇敢善战,是汉中战役最终胜利的基础。

(5)诸葛亮的后勤保障得力。汉中战役既是地利的争夺,也是运输补给的较量。双方占据地理优势和补给优势的一方,就是最后的胜利者。夏侯渊军团凭险固守,刘备数次强攻皆不能克,曹军占尽了地利优势。刘备拥有的则是补给优势,从巴蜀源源不断地运到前线的兵卒和粮草,是刘备敢于长期攻坚的基础,而刘备的这一优势功劳最大的无疑是在成都指挥调度的诸葛亮。

诸葛亮自从赤壁之战后,就一直主持经济工作。正是由于他在荆州和成都的调度筹划,刘备才能没有后顾之忧的出征。诸葛亮之于刘备,就如同荀或之于曹操。

尾声

曹操汉中之战的失利是他一生 中唯一次 败给刘备的战役。军队主将夏侯渊战死,整个西线防御面临极大压力,面对越加错综复杂的局面,曹操的兵力显得捉襟见肘。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 公元219年)将是曹操起兵三十余年来最危险的时刻。

而汉中战役则使刘备取得了汉中,实现了控制益州的战略意图,稳固了根据地,并为下一步战略活动奠定了基础。

不久,刘备称汉中王,与曹操分庭抗礼,其实力达到巅峰。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秋,刘备封关羽为前将军,授假节钺。关羽出兵北进襄樊,襄樊战役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