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沙场飞将

孙皓要去洛阳做皇帝,如此荒唐举动为什么没有大臣阻拦?

历史大观园 沙场飞将 2021-11-28 23:02:11 0 孙皓

历史不是传说,也不是戏说,而是活生生的现实,比故事更精彩……一起来讨论“孙皓要去洛阳做皇帝,如此荒唐举动为什么没有大臣阻拦?”的相关话题,感受下您所了解的历史是否和我的一样呢?

孙皓要去洛阳做皇帝,如此荒唐举动为什么没有大臣阻拦?

孙皓如此折腾,孙吴朝野上下一时间黑白颠倒、忠奸不分,一些人为博取孙皓的信任,就在他面前巴结奉承,编织谎言以示讨好,有的不惜卖友求荣,通过告密博取孙皓的好感。

有个叫刁玄的人出使蜀国,回来给孙皓编了一个谎话:“黄旗紫盖将出现在东南方向,最终能统一天下的是荆州、扬州一带的君主吗(终有天下者,荆、扬之君乎)?”

也就是说,“真命天子”将现身孙吴,言下之意其他人都不是正统,这本是奉承孙皓的话,是说了让他高兴的,但孙皓深信不疑。

恰在这时从北方的曹魏有归降江东的人,说寿春一带流传童谣,其中有“吴天子当上”的话,也就是孙吴的天子要成为全天下的皇帝。

这更是无稽之谈,估计这个童谣也不可靠,故意传这个话的人也是在讨孙皓的欢心,但孙皓大喜过望,认为这些都是“天命”。

一高兴,再加上一冲动,孙皓做出了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决定:组织一支庞大的队伍,中间有他的母亲和宠信的妃嫔、孩子,一行人从孙吴出发,准备一路直奔洛阳“以顺天命”。

洛阳当时是曹魏的首都,孙吴的实力比曹魏差了很多,如果真去,那肯定是自投罗网。

然而更加不可思议的一幕出现了:面对如此危险、如此荒唐的事,竟然没有一个大臣上前阻拦!

这是因为孙吴的所有大臣都被孙皓整怕了,都害怕一句话没说好会丢脑袋。皇上愿意玩就让他玩吧,最好玩死算了,所以大家都默不作声。

孙皓要去洛阳做皇帝,如此荒唐举动为什么没有大臣阻拦?

队伍是冬天出发的,走了一阵就遇到大雪,道路难行,士兵们穿着盔甲、拿着武器,行动很困难,经常需要上百人才能勉强拉动一辆车。

士卒们气愤地说:“如果遇到敌人,咱们就倒戈!”

话传到孙皓的耳朵里,他还算没有真的疯掉,一下子清醒了,下令撤回。

孙吴的国力本来就不如曹魏,经过孙皓的折腾,双方的差距越来越大。

孙吴天纪三年(279年)冬天,已取代曹魏的晋朝派出六路大军进攻江东,孙吴各地的守军节节败退,很多地方不战而降。

天纪四年(280年)三月,晋朝大将王濬率舟船率先抵达孙吴的都城建业,孙皓无力反抗,让人绑上自己的双手,又抬上一口棺材到晋军营门前投降。

王濬接受了孙皓的投降,派人把孙皓一家送到晋朝的都城洛阳,由孙权一手创建的孙吴政权就此灭亡了。

孙皓到洛阳后被赐号为归命侯,其后的命运跟另一位“难兄难弟”蜀汉后主刘禅差不多,都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一次,晋武帝司马炎跟人下棋,孙皓在一旁观战。

孙皓要去洛阳做皇帝,如此荒唐举动为什么没有大臣阻拦?

有个叫王济的大臣故意问孙皓:“听说你在吴国时干过剥人脸、砍人足的事,有这回事吗?”

孙皓听了不知如何回答,只得支支吾吾把话岔开。

还有一次,司马炎在宴会上问孙皓熟悉不熟悉江南一带的流行小曲《尔汝歌》,孙皓立即举起酒杯,献上了自己即席作的一首“尔汝歌”:

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

上汝一杯酒,令汝寿万春!

孙皓使劲地表现出巴结奉承之意,完全是一副谄媚之态。

晋武帝太康五年(284年)孙皓死在洛阳,时年42岁,距离投降只不过4年,想必在洛阳的那些日子并不怎么好过吧!

从孙权建国到孙皓投降,一共经历了51年。

据史料记载,孙吴灭国时共有53万户、230万人,官吏32000人、军队23万人、后宫5000余人。

如果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算起,到晋武帝咸宁六年(280年)三国归晋,历史走过了将近100年。

孙皓要去洛阳做皇帝,如此荒唐举动为什么没有大臣阻拦?

一个特殊的“百年中国”,其间国家一直处在分裂割据的状态,几乎每天都在打仗,人民遭受痛苦,国家遭受磨难,统一的格局遭受挑战,这是一个黑暗的时代。

但是,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没有因为割据、战乱、天灾等各种不幸而消沉,他们身处分裂的现实,却不承认分裂的结果。曹操刘备一生征战30年以上,诸葛亮5次北伐,姜维主持的北伐更多达11次,孙权也一次次北上用兵,他们的目标都是统一天下。

在人们思想深处,天下本来就是统一的,这种观念已牢不可破,不会因为暂时的分裂而产生动摇。

重温汉末三国这段百年史,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不是那些斗智斗勇,不是那一场场战争场面,而是在战乱中人们的心中仍怀着那种坚定不移的家国情怀。

在最容易产生分裂的年代,渴望统一反而成为时代的最强音,这种“分久必合”的坚定信念,不仅是当时许多人奋斗牺牲的精神支柱,也是激励后世人们可贵的精神品格。

浪花淘尽了尘沙,却淘不尽英雄们的情怀。

历史随风而逝,留下的余温却仍能被感知。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scfj/12032.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