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沙场飞将

三国英雄记——李严的来信

历史大观园 沙场飞将 2020-06-24 15:51:54 0


诸葛亮临行前,还做了两项重要人事调整:一项是侍中费祎改任丞相府高级参谋(参军),随自己北伐;另一项是费祎空出的侍中一职由董允升任,董允同时兼任虎贲中郎将,掌管禁军。

费祎与前益州牧刘璋有亲戚关系,刘璋的母亲是费祎族父的姑母,费祎在益州与许多名士都有交往,与董和的儿子董允齐名。

诸葛亮很看重费祎,这次征南中回师,百官远出数十里相迎,他们年龄和地位大多比费祎高,但诸葛亮专门让费祎与他同乘一辆车,让大家刮目相看(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把费祎从后主身边调来,是为了进一步发挥他的才干,同时有继续培养的意思。

董允也是诸葛亮刻意培养的人才,后主被立为太子时董允便担任了太子舍人、洗马,后主继位后董允担任黄门侍郎,一直都在后主身边任职。侍中是侍奉于皇帝身边的近臣,品秩相当于九卿,再兼任禁军统领,等于事实上的“大内总管”。

哪知,这两项任命一出竟然引起了风波。

董允接替的虎贲中郎一职原由来敏担任,来敏也是刘璋的亲戚,他的妹夫黄琬是刘璋祖母的侄子,同时他还是个学者,精研《春秋》,擅长训诂。刘备在时任命他为典学校尉,从事的是文化方面的工作,刘禅被立为太子时来敏任太子家令,可能因为这个原因,后主继位后来敏被任命为虎贲中郎将,掌管禁军。

来敏此时年龄已经很大了,加上又是个文人,所以诸葛亮让他改任辅汉将军、丞相府首席参谋(军祭酒),把禁军交给董允。辅汉将军地位比虎贲中郎将高,但重要性不如后者。

来敏大概觉得自己被明升暗降了,发起了牢骚:“新提拔的人有什么功德,竟然剥夺我的荣誉和地位?大家都讨厌我,为什么(诸人共憎我,何故如是)?”

来敏认为先主在时对自己一向器重,诸葛亮主政后对他不够重视,怀疑诸葛亮对他有成见。

这些话传到诸葛亮那里,诸葛亮很生气。当初刚入成都时就有人说来敏此人性情有问题,容易制造不和谐,甚至认为他就是蜀汉的孔融(议者以为来敏乱群,过于孔文举)

诸葛亮对来敏一向包容,但不服从人事安排已经不是小事了,诸葛亮果断奏请后主将来敏撤职,让他在家里闭门思过(表退职,使闭门思愆)

来敏从此成为布衣之身。直到诸葛亮去世后,刘禅才把他重新召回,给予了重用。

诸葛亮临行前向后主提到不少人,但似乎缺少最重要的一个:李严,另一位托孤大臣。

论地位,李严理应远在除诸葛亮之外的众人之上,可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一个字都没有提到过他,有人说他被诸葛亮排挤了。

这其实是误解,刘备生前任命李严为朝廷秘书长(尚书令),但李严随后一直以前将军的身份镇守永安,守卫着蜀汉的东大门,无法履行这项职务。

后来,李严由尚书令改任品秩更高的九卿之一的光禄勋,当然也因为他远在永安而只是荣誉性职务。不久前后主已诏命尚书陈震升任朝廷秘书长(尚书令)。陈震早年随刘备来益州,长期担任郡太守,刘备驾崩后进入尚书台任职,他和李严是南阳郡的老乡。

江州都督区成立后李严又以前将军的身份兼任江州都督,之前说过,江州都督区在行政上与益州刺史部相等,江州都督的分量相当于诸葛亮兼任的益州牧。

所以没有提到李严并不是他不重要,相反他在蜀汉的地位仍很重要,关羽、张飞、黄忠、马超等人相继亡故后,他担任的前将军一职目前是蜀汉最高军职,地位在镇北将军魏延之上,也在征南将军、后改任镇东将军的赵云之上。

诸葛亮决定北伐后请李严移驻江州,也就是今重庆市,命护军陈到驻扎在永安,归李严指挥。陈到是追随刘备时间较长的将领,经常与赵云一并被提及。

诸葛亮正准备动身,李严却从江州给他写来一封信,信中提到的事让诸葛亮吃了一惊。

在这封信里李严说的不是军国大事,而是劝诸葛亮接受九锡,晋爵称王。

此议来得相当突兀,从另一位托孤大臣那里说出来更不简单。当前北伐在即,正需要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李严却提出这种不合时宜的建议,动机实在不好猜测。

也许诸葛亮主政以来李严认为自己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实权与托孤大臣的名分不符,多少有些不满,所以故意出此举,他知道诸葛亮不会接受,只是说出来故意刺激一下对方。但也有另一种可能,李严看到诸葛亮主政后外交、内政处理得井井有条,尤其是南征,更让诸葛亮获得了极高的声望,在此情况下为表示和诸葛亮并无二心所以才有此举。

不管是哪种情况,诸葛亮还是有点儿生气,给李严回信道:

“我和你相处的时间也不算短,可你为什么一点儿都不了解我?你劝我不必拘泥礼数,因此我不能沉默了。我本是东方一个普遍人(东方下士),被先帝误用,地位已经很高了,而且赏赐给我的钱财上亿。

“现在,讨伐曹魏还没有成功,你却不明白我的志向,把我比作齐桓公、晋文公,这实在不对。如果能灭掉曹魏、斩杀曹叡,让陛下还归故都,我与诸位一齐升迁,即使十命都可以接受,何况九锡呢?”

所谓“十命”,就是九锡之外再加一物,诸葛亮的意思是说,待到大功告成,赏赐九种也罢、十种也罢,到那时再说吧。

不知道李严接到诸葛亮这封回信时是何心情,但显然不会特别舒服,二人不知不觉间已经生出了心结。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scfj/11843.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