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沙场飞将

三国英雄记——再次徒劳无功

历史大观园 沙场飞将 2020-06-24 15:09:31 0


寿陵的事只是一个插曲,曹丕真正要办的大事还是统一天下,完成不了这项任务,把陵墓修得再阔气也白搭。

上一次南征失败,曹丕有点想不通,他召集刘晔、司马懿、陈群、陈矫、辛毗等几位尚书、侍中进行研讨,分析失败的原因,为下一次南征找到方法。

上次南征之前,曹丕曾专门问计于已故太尉贾诩,让这位智多星说说要统一天下,吴国和蜀国应该先攻取哪个(欲取天下,吴、蜀何先)

贾诩拖着病体,答道:“攻取者先兵权,建本者尚德化。陛下应期受禅,抚临率土,若绥之以文德而俟其变,则平之不难矣。吴、蜀虽蕞尔小国,依山阻水,但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治国;孙权识虚实,陆逊见兵势,据险守要,泛舟江湖,皆难卒谋也。用兵之道,先胜后战,量敌论将;故举无遗策。臣窃料群臣无备、权对,虽以天威临之,未见万全之势也。昔舜舞干戚而有苗服,臣以为当今宜先文后武。”

贾诩提出“先文后武”说,对于一心想大展宏图的曹丕来说,这剂药也太性温了,他要的是猛药,能立竿见影。

不幸的是,似乎被贾诩又一次言中了。但曹丕是个不认输也不信邪的人,他决定再次动员全国力量伐吴。

侍中辛毗反对,他认为:“现在上上下下稍稍安定,此时用兵,毫无裨益。先帝调集精兵南征,每次到达长江都停下脚步。如今人马还是那么多,没有任何增加,让他们再次伐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今之计,应该让人民休养生息,开垦田亩,十年之后,可以一举平定,不需要再出兵。”

养民屯田都没错,做好充分准备也是对的,但准备工作做十年?曹丕心想你要急死我了!

曹丕问辛毗:“按卿的意思,应当把孙刘这些匪虏留给子孙吗?”

哪知辛毗听不出来曹丕的语气不对,继续说:“昔日周文王把殷纣王留给了周武王,也不知道得用多少时间呀!”

周文王是太祖武皇帝最敬重也刻意效法的君王,曹丕自己也知道,要是能做个周武王那样的革故鼎新、拨乱反正的君王,自然会名留青史,万世影从,所以暗暗里把周武王作为自己的榜样。辛毗说话虽直,但也知道一点说话的艺术,他知道曹丕是个“武王控”,就专拿文王、武王说事,只图说服文帝。

但曹丕不买账,认为辛毗此言大谬。

司马懿想了想,说道:“此次南征未获全功,但也谈不上败绩,顶多说双方交了个平手。不是我军部署有问题,更不是我军将士不用命,而是人算没有胜过天算。谁也没有料到今年长江春水来得这么早,也没料到建安十三年的荆州大疫今年又卷土重来。如果没有这两件事的影响,我军此时已打过长江,荡平孙吴,将那孙权擒来洛阳了!”

兴师动众,劳而无功,明明是个败仗,却说是平手。明明战略部署有问题,却推给了不以意志为转移的天气、疾病,作为此次征南战役的总指挥,曹丕打心里喜欢司马懿这些话。

侍中刘晔这时插话道:“此战也给我们一些启示,在选择主攻方向上,此次虽然三面同时出击,南郡却是重点,此地处于孙、刘夹击之中,极易形成敌人的联手,加之江陵地理险要,荆州一段江水左曲右弯,水急礁险,变幻莫测,不易取胜。如果再伐孙吴,可以把主攻方向放在最东边,只打孙权,不管刘禅,先破一敌再说。”

曹丕听了挺高兴,命令重新制订征南战役计划。

魏文帝黄初五年(224年)八月,距上一次南征仅一年多一点,曹丕下令由东线攻吴,水军自蔡河、颍河入淮河,由淮河到达寿春,即今安徽省寿县。

曹丕意气风发,誓雪前耻,亲御龙舟,一路浩浩荡荡。

当月,大军即抵达广陵,即今江苏省扬州市。

孙吴安东将军徐盛建议沿长江南岸搭建木架,外裹芦草,像拍电影搭的布景一样,弄出许多假城墙、假城楼,孙权认为此计甚好,于是全国动员,沿长江南岸搭起了布景,从今天的南京一直到仪征,几百里竟日而成。

同时,孙吴调集各地船舰前来支援,长江之上孙吴的船舰一时蔚为大观。

曹丕亲自登船察看,看得有点傻眼了,孙吴的水军和城防也太强大了吧,怎么跟情报显示的不太一样呢?

曹丕不禁叹道:“大魏虽有武骑千群,无所用啊!”

恰在此时,一阵大风吹断了文帝御舟上的锚链,御舟失去控制,几乎倾覆,吓了曹丕和群臣一大跳。

此兆看来不好,曹丕尚在犹豫之中,上游的曹休派人来报,说从孙吴降卒那里了解到,孙权已到濡须口。

听到这个情报,曹丕更加迟疑起来,也许这是敌人的疑兵之计,故意放出来的风声,孙权就在他的对面。

但是,孙权此人一向老奸巨猾,突然出现在濡须口也许并非不可能。孙权这个人连太祖武皇帝都拿他没办法,他不会老老实实等着跟自己过招。

如果孙权已在距此几百里的上游濡须口,说明孙权的主攻方向不在这里,这里一旦发起攻击,孙权可以弃东线不顾,从濡须口猛攻,抄了魏军后路不说,直捣许昌、洛阳也很难说。

想到这些,曹丕于是下令撤退。

这一次南征还不如上一回,还没过上一招就回来了。

魏军撤了,孙权松了口气,不过他还不放心。

孙权让赵达算一算此事,赵达占卜一番对孙权说:“曹丕真撤了,即使如此,孙吴到庚子年也会衰败(吴衰庚子岁)。”

孙权听了挺高兴,对赵达说:“具体说,还有多少年?”

赵达又“算了算”,对孙权说:“还有58年。”

孙权听了大为舒畅:“我只担心眼前的危险,考虑不了那么长远,那都是子孙的事(今日之忧,不暇及远,此子孙事也)。”

58年后孙吴的确灭亡了,不是赵达有这么神,而多半是因为史书经常在这种事情上搞一些附会之说,以故弄玄虚。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scfj/11822.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