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君王天下

李世民传奇——杨玄感起义

历史大观园 君王天下 2020-07-20 23:22:46 0 李世民


(11)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李商隐的这首《隋宫》,写的正是隋炀帝不顾百姓疾苦,只顾自己寻欢作乐,无休止巡游,建行宫,征兵出征……隋炀帝的昏庸,预示着隋朝的即将灭亡。为隋朝敲响丧钟的,是曾助隋炀帝登上皇位,隋炀帝一直想除掉的杨素的儿子,杨玄感。

公元605年,没等隋炀帝杨广找借口杀杨素,杨素就病死了,临死前,他留给几个儿子的唯一一句话就是,防着当今皇上。

“只怪当年,走错了一步啊!”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杨素意识到,当年帮助杨广害死隋文帝、杨勇,其实是将自己和整个家族推上了死路。一直以来,他都活得胆战心惊,他知道隋炀帝想杀他,所以处处小心,不让杨广抓住把柄,找到机会要了他及家人的命。

“他不会放过我们的!即使我死了,他也不会放过你们!之所以没下手,是怕杀了我寒了其他人的心,所以一直找借口,找机会,没找到……切记!切记啊!”杨素老泪纵横,闭眼前,留下了悔恨的泪水。

杨素死后,隋炀帝杨广高兴得设酒宴庆祝,还和身旁的人说:“杨素即使不死,有朝一日全家也会被诛灭。”

隋炀帝的话传到了杨玄感耳朵里,他顿时想起父亲临死前的遗言,感到非常恐慌。杨玄感清楚,父亲的死让他少了一把保护伞。想要活命,必须加倍小心。

“与其这样,倒不如反了算了!”有时候,他也这么想。于是便将自己分裂成两个人,明着不在隋炀帝面前露一丝锋芒,唯唯诺诺。暗地里呢,他在找机会,找推翻隋朝,夺得天下的机会。这不是他有没有野心的问题,是他怎么保全家族的问题。

“与其这么担惊受怕地活着,倒不如痛痛快快地起义!”起义军风起云涌时,杨玄感内心起义的火苗被点燃了。公元613年,在杨素去世七年后,杨玄感觉得自己找到了机会。

隋炀帝的上位虽然下作,可他也像很多皇帝一样,想在在位时有所作为。隋炀帝做梦都想超过父亲隋文帝,父亲带给大隋了一个盛世,那么他呢,不仅要让这个盛世延续下去,还要做父亲从未做过的,想做而未做到的。

父亲未做而他想做的是,修运河;父亲想做而未做到的是,进攻突厥,让突厥彻底称臣。修运河是隋炀帝的梦想,是他留给后人的最大政绩,而那突厥则是父亲和他身上的顽疾。

隋文帝时期,隋文帝就想彻底,完全地击败突厥,让他们束手称臣。可他小看了突厥,任他屡屡进攻,都未能如愿地让其真正归顺。自此,突厥成了他身上的顽疾,这顽疾也被遗传到了儿子隋炀帝身上。

既然是顽疾,当然不是那么容易被根除的。

隋炀帝不信这个邪,也想通过打败突厥,证明他比父亲强,可惜,他连父亲都不如。父亲当年因那长孙晟还分化了突厥,让突厥分裂成了东西突厥,进而实力大减。可隋炀帝呢?让这块顽疾变成了身上的牛皮癣,不仅除不掉,而且很难看。

不甘心的隋炀帝,将制服突厥看成了头等大事,似乎突厥不除,他就不配做一个皇帝一样。于是,他不仅亲自出征,更是连年派兵征战,可一场场仗打下来,牺牲无数,仍然未能如愿。

杨玄感觉得时机到了,就是在隋炀帝二次亲自御驾出征突厥时。那时候,杨玄感正领兵河北,负责给皇帝远征做后勤保证。

看到隋炀帝的暴政让天下骚动,民不聊生,百姓怨声载道,杨玄感觉得正好可以在隋炀帝离宫时谋反。为此,他还派亲信专门去了趟长安,接来了李密,让他和自己共同策划谋反事宜。

李密有文才,有谋略,更有抱负。在他还只是皇上卫队的普通士兵时,便在人群中脱颖而出,被隋炀帝一眼看中。那时候,站在卫队里的他又黑又瘦又小,可他那双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眼神还是让隋炀帝一振。

“宿卫就不要让他来了,有些浪费了!”隋炀帝对卫队队长说,自此,李密便不再被排夜班。

那是一个相信天命的年代,李密的自信心,就是从那时暴增的。李密不再甘心只做一个皇上的卫士,他觉得自己应该做更大的事,应该有更大目标。那时候他还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样的大事,可他知道,想做大事,就要向古人学习,向英雄学习,他开始看书,一有时间就看书。

而正是他痴迷于书,才和杨素结缘。

一次,杨素外出,看到一个年轻人坐在一头黄牛上,一手拉缰绳,一手翻挂在牛角上的书,很是好奇,便拦住那头牛,问年轻人看的什么书,年轻人告诉他看的是《汉书》,还说他很佩服项羽,要做项羽那样的英雄。

杨素对他有些刮目相看,问他叫什么名字,他说他叫李密,再问一些问题,李密的真知灼见和言辞不凡让杨素记住了他。

或许,那时候的杨素已经在为儿子之后的谋反聚人气了,回到家后,他特意叫来儿子,说起了那个叫李密的黑瘦年轻人。

“这个人绝非等闲之辈!”杨素说,“不管是见识还是气度,均在你之上!”

杨玄感没有因为父亲说自己不如李密而不高兴,而是过了几日后便去专门拜访李密,并和他一见如故,成了朋友。杨玄感决定谋反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李密。

杨玄感找李密没错,如果他当时真听从了李密的建议,那么杨玄感的那次谋反很可能就成功了,可惜,固执和自负害了他,起义失败。

有人说,杨玄感体貌雄伟,但却空有英雄形象,没有英雄胆识和谋略,只落得惨死这个下场。没错,那个曾经手提一杆长矛,在战场上威风凛凛,被人赞为项羽再生的杨玄感,在战场上被流箭射死了。

杨玄感死后,他的军师——李密也被俘,惊险逃出后,李密隐姓埋名了一段时间,做了教书先生,还曾留下了一首壮志难酬的诗句:

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

此夕穷途士,郁陶伤寸心。

野平葭苇合,村荒藜藿深。

眺听良多感,徒倚独沾襟。

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

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

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

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

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

这么有雄心壮志的人,怎么可能就此收手?杨玄感的失败不仅没让李密一蹶不振,反而让他下定决心走反隋道路,于是投奔瓦岗寨,在瓦岗寨过了一段轰轰烈烈的生活,之后被李世民打败,又投降大唐。

杨玄感的起义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却好像打开了反隋的“潘多拉魔盒”,自此,隋朝统治阶级出现了大分裂,为隋朝的灭亡埋下了种子。

杨玄感起义唤醒了很多蠢蠢欲动之人,李渊就是其中的一个。不过,为人处世小心谨慎的他,并没有借杨玄感起义而起义,即使当时窦抗劝他起义,他也只是摇摇头。狡猾的他,要在杨玄感起义失败中寻找经验和教训。

杨玄感募得了很多兵,而之所以有那么多的人愿意跟随他,除了隋炀帝的昏庸外,还因为他的那番话:“我身为上柱国,家累钜万金,至于富贵,无所求也,今者不顾破家灭族者,但为天下解倒悬之急,救黎元之命耳。”

当时,杨玄感的这些话一出,很多人为之感动,投军者络绎不绝,就连达官贵族的子弟也纷纷投奔他。

李渊觉得,这点他可以复制。他和杨玄感的父亲杨素身份相当,募兵时杨玄感说的那些话,他也可以说。教训就是,杨玄感没有听李密直驱长安的建议,反而将李密给的下策当成了上策来实施,导致失败。

当时,李密给杨玄感的三个计策是:上策:拥兵进入河北北部,扼住皇上归路,让那进攻突厥的皇帝因粮草供给不够而自我崩溃;中策:长驱直入关中,控制长安,那样即使皇上归来,也已经被雀占鸠巢;下策:就近攻洛阳,在洛阳定都。

杨玄感偏偏选了下策,就近攻洛阳,在洛阳定都最终应了李密的“洛阳城非常难攻,胜负难料”的话。

有意思的是,李密给杨玄感出主意时,让其避开洛阳,因为洛阳太难攻,可在李渊起兵长安的路上,李密写信给李渊,希望他们能合作,共同夺取天下时,李渊为了稳住李密,也为了让他拖住东都洛阳的隋朝势力,用他一贯擅长的谦卑给李密写了回信,不仅称他愿意和李密联合,还说他们可以各攻一边,他攻长安,李密打洛阳,这样成功后,他推李密为天下共主。李密不知是计,竟然真就这么做了。结果当然是李密被李渊利用了,而李密也成了李渊进攻长安时,挡住东方隋军的一道防线。当然,这也是后话。

<meta charset="UTF-8"> <link href="../styles/0002.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link href="../styles/0001.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第三章 李渊步步为营夺长安

 

“文皇传嗣后主,假权杨素,亡国丧家,其来渐矣。民怨神怒,降兹祸乱。致天之罚,理应其宜。世袭唐公,领河东讨捕使、太原留守李渊寝寐不安,欲匡复正义、扶助神器,因兴义兵行勤王故事,废旧帝立新帝。即日起建太原大将军府,置三军,所属郡县悉随襄助。”

这是李渊为起兵所写的檄书。

历史的章法有迹可循,每个朝代都有每个朝代的野心家,他们对于时局,都有着精准的判断。不管是起义失败的杨玄感、李密,抑或是刘文静、裴寂、甚至于刘武周他们,都意识到了隋朝大势已去,因此,他们果敢出手。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这些英雄,无不想在这个乱世里得到他们想要的,或为摆脱困境,或为逆转命运,或为荣华富贵……当然,更有想取代隋朝,成就自己的霸业的。

取代隋朝,李渊父子从晋阳开始。既然晋阳被隋炀帝称为“龙兴之地”,那么,他们就要打破所有带有隋炀帝特征的东西,然后赋予他们李唐特征。

晋阳的一切,都在悄悄地发生着改变,润物细无声地。

隋炀帝在太原的“后宫”——晋阳宫,成了李渊的指挥中心。那曾经高高挂起的,带着脂粉气的“晋阳宫”三个字,也被“大将军府”四个字替代了。那弥漫着脂粉香的温柔之乡,渐渐散发出了野性的味道……

晋阳宫里,妖娆妩媚的女人们,除了几个被李渊、裴寂挑走做了他们的妾外,其余的全部放了。看着倾巢而出,四散而去的美人,看着那些或双眼含泪,带着留恋,或憎恨离去的美人,李渊内心虽也心猿意马,却也只好看着她们的背影在心里“怜香惜玉”。

裴寂曾建议李渊留下这些女人,等以后坐稳江山后,充实后宫。李渊拒绝了,他清醒地认识到,此时需要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和当今皇上完全不一样的人,只有这样,他才会获得那些反对皇上的人的支持。

他,需要一个好名声为他的谋反正名。

隋炀帝重修晋阳宫,劳民伤财,百姓哀怨痛骂,李渊呢,把晋阳宫的妃嫔宫女解散,正好迎合了百姓的心理,对他们之后的发动兵变大有好处。其实,建议这么做的,不是李渊,而是李世民。

李渊当时虽有不舍,却觉得儿子说得很有道理。和天下相比,这些女人又都算得上什么呢?一旦他坐上皇位,天下都是他的了,天下的女人,能不是他的吗?

李渊打着“废昏立明兴义兵”的旗号,在太原的兴国寺前设坛誓师,发表演讲,那是他第一次在公开场合,在众人面前承认他要起兵。虽然,起兵准备早已进行,可对“起兵”二字,李渊一直躲躲闪闪。

誓师大会非常成功。李渊做得煞有介事,那私底下曾做了无数次彩排的演讲,被李渊的声情并茂,搞得像即兴演讲。他爱天下苍生,对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很是同情,为因连绵战争在战场上死去的将士惋惜,对当今皇上的昏庸无道很是愤怒……

没有反对的声音,有的只是群情激昂。

在这场数万人的誓师大会上,李渊列举了隋炀帝的很多罪状,那种种罪状,仿佛告诉众人,再不推翻他,天理不容;那种种罪状,是百姓们深恶痛绝的,恨之入骨的。就这样,以人民的名义,李渊开始了他坐上皇位的伟大征程:举义兵、入长安、立隋室、篡位建国……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jwtx/26858.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