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君王天下

李世民传奇——空城计退突厥

历史大观园 君王天下 2020-07-20 23:22:26 0 李世民


(15)

隐藏在李渊父子身边的炸弹解除了,可他们还面临刘武周、突厥、朝廷这三方敌人,朝廷肯定是要最后一个解决,但刘武周和突厥,这两个阻碍他们计划的敌人,又要先解决哪一个呢?李渊着实有些为难。

先攻打刘武周,可能给了突厥机会,突厥凶悍无比,别到时候自己做了突厥的棋子。可如果先打突厥呢?李渊对他们是否能赢,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即便是幸运地赢了,很可能会是一场持久战,而且经过这样一场大仗,他们的损失一定不会小。何况,说不定在他们攻打突厥的时候,又给了刘武周机会。那自己岂不是又成了刘武周的棋子?

总之,李渊觉得自己处在了被刘武周和突厥两面夹击的境地。

“不能再犹豫下去了,如果我们再不决定,他们猜透了我们的心思,一起上来就麻烦了。现在好在还没合成一股力量。”李世民又急了,见父亲又开始前怕狼后怕虎了,生怕他又放弃起兵。

以李世民的想法,不管先打哪一方,总要行动起来,可以边打边看形势,然后调整策略。

“不!我们绝对不能轻易行动,这太冒险了!一定要想个万全之策!万全之策!”李渊再次显示出他的优柔寡断,他不愿意做没把握的事。话虽这么说,可他也知道这么拖下去不好。他们除掉了王威和高君雅的事,想必很快就会传到京城,然后传到皇上那里,如果朝廷整合力量来攻打他们,他们非死在太原不可。

“冒险?打仗就意味着冒险,没有谁能在打仗前就有十足的赢的把握!”李世民说。

李渊还是摇头,他的心很乱。突厥攻太原虽然给了他除掉王、高二人的机会,但却也给他制造了更大的麻烦。想必突厥首领带兵两万进攻太原,应该是做好准备了的,而且很可能是和刘武周配合,共同对付他们。

“要不唐公,我们先分化他们,安内再攘外?”裴寂上前给李渊出主意说,“毕竟和突厥之间,那仗已经打了有些年头了,双方都打得有些厌倦了,先和他们缓缓也未尝不可!”

刘文静看了裴寂一眼,心想这老儿,这次倒没唯唯诺诺,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有进步。

对于先打刘武周还是突厥,刘文静倒有不同的看法。他觉得,他们的最终目的是推翻杨氏朝廷,攻入长安,改朝换代。所以面对刘武周和突厥,最好谁也不打,最好能让这两个敌人互斗。等到他们斗得差不多的时候再出兵,岂不就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了?

不过,刘文静虽然这么想,却没有说出来,怎么让他们斗?他没有好的策略。他们明明互相勾结,怎么可能那么容易就被他们拆开且让他们对阵?所以这个上上策只有理论上的可能,没有可实施性。

上上策不行,那就只好像李世民说的,想办法摆脱两面夹击的被动局面,将两个敌人变成一个敌人,也就是说,暂时避开两个敌人中较强的一个。

“暂时避开也不错,不过如果能和较强的一方缓和,最好还能和那较强的联合,那么,较弱的一个就完全不在话下了。在快速解决了较弱的那个后,我们就能一门心思攻长安了。”刘文静突然说。

刘文静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其实心里已经有个方案了,可这个方案他也无法说出口,怕李渊不同意。这次,裴寂倒没反对他,只是说,他有些想当然了,别说联合那较强的,就是想联合较弱的也不可能,现在太原成了刘武周和突厥都想吞掉的一块肉,谁会放弃?

不过,刘文静的话倒给李世民提供了一种思路,他说:“肇仁兄所说并非完全不可能。突厥和刘武周,刘武周显然不适合联合。相比刘武周,突厥的力量更强大,战胜突厥的可能性比战胜刘武周要低,因此,若联合的话,应该联合突厥。其次,在我们将刘武周打败后,还可以得降兵以充实自己的力量。”

刘文静和李世民说的时候,李渊一边听一边在心里想这种做法的可行性。显然,这是最好的策略了。

“刘晋令和二郎的主意不错,二郎分析得也好。根据我们现在的实际情况,打那弱者胜算会更大一些。不过……”李渊又皱起了眉头,“和突厥联合,颇为为难,这不就是告诉大家,我们冤枉王威和高君雅了吗?甚至不正好验证了王威、高君雅的话,我们才是那和突厥互相勾结吗?这对我们获得民心和支持有影响。何况……二郎在雁门救了皇上,突厥始毕汗一直耿耿于怀,嚷嚷着要报仇,岂会与我们化干戈为玉帛?”

“不联合,先和他们缓和关系!”裴寂连连说,生怕计划里缺了他的声音。

李世民好像已经胸有成竹了,他说:“父亲不必过分担忧,和突厥缓和关系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虽然之前我们与他们屡屡交战,也打败过他们,也从他们手里救过皇上。可那时是身不由己,各为其主!现在呢?现在我们可不是为了朝廷……既然他们能和刘武周联合,就说明有机可乘,我们可以给他们下饵,比刘武周许诺给他们的好处更多的饵,且不要他们和我们联合,只需互签互不攻打条约就行了。”

“这……说出去怕不好吧!”李渊又为他的形象担忧了。

“这只是我们的缓兵之计!假合作!”李世民说完又说,“悄悄和议,只有小部分人知道。”

李渊还在犹豫,裴寂一听假合作,又觉得行不通了。

“假合作?突厥可不傻,会不知我们是要假合作?”

李世民只是瞟了裴寂一眼,没说话,转而尔又对李渊说:“父亲,咱们李家和突厥可是有渊源的,这层冰,并不是完全不能破啊!”

李渊想了想,在当下情况下,“北和突厥”,似乎是个最好的办法了,可以给他们争取时间,也可以给他们减轻压力,且理论上有可操作性。

(16)

唐国公李家和突厥还真能扯上点关系。想当初,突厥公主阿史那是北周武帝的皇后,也是李渊的夫人——窦氏的舅妈。而北周灭亡后,阿史那从高高在上的皇后变成阶下囚,最后抑郁而死,全是因为隋炀帝杨广的父亲隋文帝杨坚。

隋文帝杨坚灭了北周,建立隋朝,从这个角度来看,隋朝是突厥的仇人。虽然李渊是隋文帝的外甥,隋炀帝的表哥,有着皇家血统,可他又不能选择他的血统;虽然做隋朝臣子时,他也带兵打过突厥,可正如李世民所说,各为其主,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何况,如今他要反隋,按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句话,他们完全有可能站在同一阵营,一致对付隋朝。

其实,找突厥谈判,搁下他们之间的恩怨纠纷,暂时休战,李渊并不是没想过,甚至在李世民提出这个建议前,他都想过,之所以没说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如果自己和突厥谈了,那自己就成了勾结突厥的叛贼了,刚刚把勾结突厥的王威、高君雅杀了,自己怎么又能去做这件事呢?他无法承受“通敌”“逆贼”这样的罪名,即使他现在要做的是谋反,他也要戴着为朝廷效忠的假面具;第二个原因就是,即使他愿意去谈判,突厥就愿意和他谈了吗?还有,谁去做这个和谈的使者呢?突厥始可汗可是带着两万兵马,有备而来的,目的很明确,拿下太原。这时候自己去找他们谈判,不就是告诉对方,自己害怕了吗?突厥始毕汗还不更加没有顾虑地进攻?

李渊的顾虑重重,李世民看在眼里,父亲的心思他也明白。他劝父亲说:“如今,我们已经不能再考虑背负什么罪名了。一旦起兵,谁都知道我们是冲着什么去的,即使我们打着别的名义,也只是个幌子。我们现在要搁下一切,认准目标,就是为了反隋,既然反隋,还怕别人说什么‘通敌’吗?何况,当我们起义顺利,天下都是我们的了,到了那时候,和突厥是敌还是友,还不是由我们决定?我们和突厥和解,只是权宜之计!权宜之计而已!”

李世民的眼神很坚定,似乎志在必得。

“唐公,二郎说得没错!当年韩信还甘受胯下之辱呢,为一时的妥协,换得天下,又有什么不可?”刘文静也说。

是呀,就像李世民说的,不管打哪方,打完他们还是要反隋,还在乎什么“通敌”?自己从内心已经不算朝廷臣子了。李渊虽然心里已经接受,可还是将脸转向裴寂问:“裴监怎么看?”

裴寂看看李渊,又看看李世民,从李渊的语气和表情中,他看出李渊的内心已经接受这种方案了,且这方案对他们起事来说,确实是个好主意,也就点头说:“当下,好像也只能如此了!”

“唉!那……就这样吧!”李渊长叹一声,一拍案几,像是心不甘情不愿,无奈之下只能这么做,随后又问,“只是,这求和又要由谁去合适呢?”

李渊的眼神在李世民、裴寂和刘文静身上转来转去。

“让在下去吧!在下愿意做这个求和者!”刘文静自告奋勇道。

李渊点了点头。他也觉得刘文静去最合适,他不能去,李世民是他儿子,也不能去。裴寂呢,圆滑是圆滑,可未必能豁得出去。也只有刘文静了,机灵,脑子够用,最重要的是够大胆,与裴寂相比,刘文静这种“愚”最适合做这种事情,如果和谈失败,自己完全可以翻脸不认账,因为此事传出去毕竟不好听。失去一个刘文静,保住一个名声,值得。

李世民也觉得刘文静合适,可靠又有智慧,当然他没有把刘文静当炮灰的想法。为了给这件事再上个保险,他沉思片刻说:“父亲,我觉得让肇仁兄去和谈前,我们还可以做点事,制造出一点动静来,以加大求和成功的砝码。”

“哦?”李渊看着儿子,“说来听听!”

李世民又是如此这般地一番说明,几个人再次做了一番商议,就在他们拍板定方案时,有人来报说,刘武周带着士兵正往太原而来。突如其来的变化让他们有些手足无措。看来,突厥打头阵,刘武周支援,是他们商量好的。

原定的方案又要推翻重来,最后,他们决定兵分两路:李世民带着精兵去阻拦刘武周;李渊则用计逼迫突厥退兵,然后再由刘文静带着财宝和突厥谈判。虽然李渊的这个逼退突厥的想法有些冒险,也有很大运气成分在,但又有几场仗不是胜在险中求呢?何况,李世民阻拦刘武周若成功的话,李渊这边的压力会小很多。

用什么计逼退突厥?李渊陷入沉思中。

(17)

李世民领兵迎战刘武周,他要将刘武周堵在路上;李渊带着余下的士兵镇守城池,等待突厥兵的到来。这是父子俩第一次各分一支兵马,互相配合。

“二郎,由你建立一支晋阳军,讨伐刘武周!”李渊大声说,在说到“晋阳军”三个字时,他加重了语气。也许是太过激动,也或许是太过紧张,李渊的声音有些颤抖。

李世民的激动多过紧张,这场仗可以说是他们起兵的前仗,是借隋军之名讨伐刘武周,但又和隋军不同,因为他们打的旗号是“晋阳军”,“晋阳军”三个字将他们和隋军区别开来。

这支晋阳军之后将是反隋的中坚力量。李渊不说出来,李世民也明白,裴寂和刘文静也明白。

在制定好作战计划后,李世民令人叫来长孙顺德和刘弘基,让他们从新征募来的兵里挑选一批身手好的精兵强将。

“这么说,终于要开始了!”长孙顺德高兴地一拳打在刘弘基肩上,打了刘弘基一个趔趄。

“听到了吗?听到了吗?建晋阳军!晋阳军!我们这是要打长安了吗?”长孙顺德还在嚷嚷着。李世民不让他声张,他只能尽量压制声音,听起来很怪异。

“打长安前,也许还有场前仗要打!”李世民说,“迎战刘武周!”

一听不是打长安,而是迎战刘武周,长孙顺德有些失望。李世民告诉他,想要攻打长安,必须把刘武周和突厥这些障碍除掉。

“不然他们会成为我们实现计划的绊脚石!”李世民又说。

刘弘基正要问李世民,为什么迎战刘武周要说“也许有场仗要打”,也许就是不确定要打?却被长孙顺德问不完的话搞得没有了问的机会。

“这么说,打刘武周只是场前仗?只是给我们疏通筋骨的?”长孙顺德一高兴就喜欢手舞足蹈。对他来说,没有什么比让他上战场更让他兴奋的了。

“之后肯定还有一场又一场的硬仗要打!”刘弘基虽然比长孙顺德年轻,但却比他冷静得多,又说,“现在还不是高兴的时候!”

长孙顺德瞪着刘弘基。

“你这个人,什么都好,就是经常做让人扫兴的事!现在高兴是因为我们马上有仗要打了。我都快憋坏了。等到打到长安,打进皇宫,那高兴是另一回事!”长孙顺德说完,又冲李世民说,“怎么样?二郎,今晚我们好好喝几杯?”

“还是不要喝了吧!喝酒误事!”李世民说着,拍拍他们的肩,“刘武周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打,我们不能轻敌,全靠你们了!”

“放心吧!二郎!”长孙顺德大声说,“我们等这一天很久了。”

仅仅一天,长孙顺德和刘弘基便为李世民挑选了一批曾有过作战经验的兵士,李世民又从老兵中挑选出了一批,组成了战斗力很强的“晋阳兵”。带着这些晋阳兵,李世民在夜色中悄悄出了城,之所以悄悄出城,是为了不让他们出城的事传到突厥耳朵里。

从人数和战斗力上来看,李世民带走的都多过、强过留下的守城者。不过,虽然守城的士兵人数有限,李渊还是反复叮嘱裴寂和刘文静要坚守城门。

“这个城门一定要守住,千万不能有一点差错!万万不可让他们进城。”李渊说,“对了,城墙上不要树任何旗帜。”

裴寂不解,有些茫然地看着刘文静,他想听刘文静解释,刘文静却假装没看到,其实他也不明白为什么,不过他知道,李渊这么做一定有他的打算。裴寂想问李渊,这点人守城能守住吗?为什么二郎要带那么多兵打刘武周,且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可一直没找到机会。

“关闭城门!严守城池!”

裴寂刚要吩咐下去,只听李渊又说:“城门不要关闭!需要关闭时,听我指挥!”

裴寂大吃一惊,眨巴着眼睛,“这……既要严守,为何又不让关城门?”

“这还不清楚吗?唐公是想唱空唱计!”刘文静看出了李渊的心思,有些鄙夷地看了看裴寂,裴寂将头扭向一边,装作故意没看到。

“刘晋令说得没错!我要和突厥人玩一场心理战!”李渊说。

李渊这么做也是迫不得已,李世民有可能和刘武周正面进攻,且只能赢不能输,所以必须带足够多的人,这样一来,留着守城的就人数有限了,以突厥的战斗力,他们没有赢的把握,既然如此,那就尽可能地避免打仗,想避免打仗就只能智守城门。

空城计是李世民带兵出发前几个小时和父亲商定的,裴寂和刘文静并不知道。虽然李渊在裴寂和刘文静面前极力表现得胸有成竹,实则根本没有十足把握。

这样做明显太冒失了,可又能怎么办?如果突厥不上当,他们只能硬拼,然后等李世民击败或击退刘武周后,回来支援他们。虽然李渊竭力掩饰着紧张和担心,还是被裴寂看出来了。

“唐公,这……这心理战搞不好会失败的,我们要是不关城门,这突厥人直接攻进来了怎么办?”

裴寂的话让李渊更紧张了,突厥要是什么都不想,看到城门开着,直戳戳地进来了呢?他这空城计可是使给心眼多的人看的,只有心眼多的人才会想得多,可突厥是不可能有那么多心眼的。李渊在心里暗叫不好,怪自己没考虑周全,更怪的是李世民的话给自己了不好的暗示。

如果突厥人真攻进来,那他的空城计就彻底失败了,他们能抵挡得住来势汹汹的突厥吗?如果抵挡不了,李世民也没回来支援,那太原就失守了。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啊。就在他想要不要改变计划,不施“空城计”,关闭城门时,突然又想起李世民和他说的话。

“和突厥战,最好智取,和他们硬碰硬很吃亏,但和他们斗心眼,他们斗不过我们!”

他说以他对突厥的了解,通常情况下,突厥首领在看不清楚状况时,是不敢轻举妄动的。李世民还说从他两年前在雁门智救隋炀帝就能看出。

李渊的心又慢慢平静下来,李渊愿意相信李世民,李世民那早已去世的岳丈长孙晟,被突厥称为克星,屡战屡胜,不就是靠“智”取吗?这么一想,李渊紧张的心情又放松了一些,对裴寂说:“这计确实有些冒险!不过,我们从决定起义开始,已经是在冒险了!”

“除非突厥将生死置之度外!”刘文静再次鄙夷地看了裴寂一眼说,“不然,他们绝对不敢进来的,最多会停留在城门之外,观察里面的动静!”

刘文静的话,像是给李渊吃了一颗定心丸,刘文静和突厥打交道也不少,想必也是了解他们想法的。李渊当即吩咐下去,告诉守城门的士兵,任何人不得从城内朝外探头探脑,违者斩!

(18)

或许,隋朝的气数已尽,自李渊和李世民决定在太原起兵,好运似乎都在伴随着他们。每件事的出现,都在朝着他们想要的方向发展,这再次验证了那句“时也,运也!”

事情没有出乎李渊的意料,他的冒险是值得的。那突厥首领在带领他的两万兵马,浩浩荡荡来到城门外不远处时,愣住了。

天虽然已经暗下来了,但城门却还是能看清的。他们想象的城门紧闭,城门顶上士兵林立的画面没有出现,映入他们眼帘的是四处的空寂冷清,城门大开,城门口,城门顶上空无一人,似乎连城内的老百姓都不曾见到。

一切迹象都显示,这是一座空城,一座死城。突厥一时之间都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地方了。

“莫非……他们跑了?”这是突厥首领的第二反应,接着的第三反应是,“不可能!”

突厥首领愣了会儿神,突然大声道:“小心有诈!全体停止行进!”

疾步的兵马突然来了个急刹车,都有些慌慌的。

“你看到什么了?”首领问身边的副将。那时候的他,觉得自己碰到鬼了,或者觉得自己是在做梦。

副将像是也魔怔了,没有回答首领,自顾自地说:“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没人守城吗?还是城里根本就没人?怎么到处都是静悄悄的?”

首领突然双腿一夹,坐骑飞奔起来,他要去看城门上是不是写着“太原”两个字。没错,是太原城门。

“太原城怎么会没人?太诡异了,太可怕了!”突厥首领直感一阵阵头皮发麻。依他对李渊父子的了解,怎么可能会是这样?应该是李世民穿着盔甲,提刀背箭来叫阵才对。

“难道……难道这是他们布下的陷阱?就等我们进去,然后一收口,将我们烧死在城里……”副将不敢说下去了,他也感到了害怕。如果真是那样,那他们这两万人,岂不要葬身在这太原城?

首领也想到了这种情况,在他眼里,汉人太狡猾了,打仗从没有不使诈的,不过虽然他也害怕,可看到副将那惊恐的样子,又强装镇定说:“也有可能他们是在虚张声势,或许,这真是一座空城!”

可能,有可能,这就是说,两种可能性都有。

“那……现在我们怎么办?攻还是不攻?”副将又问。

其实他的“攻”还是“不攻”就是一句废话,那么一座空城,空无一人的空城,需要去攻吗?直接闯进去就行了,可李渊父子怎么可能让他们长驱直入,这么轻松就占领太原城?

“谁愿意去叫阵!”首领突然大喊一声。

那两万将士竟然没有一人出来,他们也被这怪异的场景吓住了,没有什么比“不清楚状况”更令人惊惧的了。

“没有人去叫阵吗?”

首领又喊了一声,这才有个人拍马上前。在离城门还有几百米处站定,用尽力气吼叫着,可城门以及城门顶上,依然没有一人一影。那勇敢的叫阵者最终还是没再上前,退了回来。所有人都等着首领发令。

突厥首领没说话,他不知道该怎么办。如果攻,很可能会中了圈套;如果不攻,也可能中了他们的计……怎么办?回撤,又不甘心。最后,他决定先看看情况再说。

“后撤进丛林,驻扎下来,摸清楚情况再说吧!”突厥首领只好说。

这是一个最保险的做法,既能避免中圈套,也没有任何损失。

退后一段距离,安营扎寨后,首领又派出几个探子让他们到城门附近隐蔽,观察城门方向,随时向他汇报。

城门外突厥的情况,李渊在城内全都知道,他有好几个秘密观察口。

突厥兵马靠近太原城门时,李渊的心一直悬着,手按在腰间的刀上,随时做着出击的准备。整个“指挥中心”一片寂静,没有一个人说话,甚至紧张得连呼吸都不敢。只有那探子不时轮换跑来向他汇报。

虽然自己能从观察口看到外面的情况,可怕观察不到位,其他观察口也都安排了人,不时有从各个观察口跑来的探子汇报。直到几个观察口都汇报,说突厥兵马后退,退到林子里去了,和李渊看到的一样,他这才长舒一口气,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

他们唬住了突厥兵,但却是暂时唬住了。第一步没有意外,突厥兵像他预料中的那样,踏进了他设置的圈套,接下来要实施第二步了。由于第一步的顺利,李渊在实施第二步计划时,心里有把握了很多,因为事态正向他预计的方向发展。

第二步是演戏。如果说第一步,城门是主角的话,那么第二步的主角就是士兵了。如果说第一步是给突厥首领看的,那么第二步就是给门外的突厥探子看的了。李渊虽然不知道那些探子藏在什么地方,但他知道,突厥首领一定派了探子隐藏在城门附近,所以他让士兵演戏给突厥探子看,然后让探子汇报给突厥首领。

果然,那些探子再次中计,他们向首领汇报说,天蒙蒙亮,有大批士兵涌进城里了。

“人很多,全都全副武装!”探子说。他们看得很清。

首领既庆幸又遗憾,庆幸没有贸然进攻,遗憾的是这次又要无功而返了。

“果然是陷阱,一定是看我们没有上当,就又悄悄来了很多的援军!想等天亮后包抄我们,还是赶快撤退吧!”

突厥首领带着他的两万兵马,灰溜溜地离开了。他怎么可能知道,他们探子看到的大批涌进城门的士兵,根本不是什么援兵,而是城内的那些人,他们深夜悄悄从侧门出去,天蒙蒙亮又从正门大摇大摆地进来,个个精神抖擞,英姿勃勃。

仅用突厥士兵四分之一不到的兵马,李渊用他的计谋,击退了突厥兵,不战而胜。

其实,这次运气成分很大,那突厥首领虽然带有两万兵马,却只是为了配合刘武周,所以就更没有冒险的必要了。如果当时的突厥就是为了攻城,拿下太原,想必也不会那么怕死。总之,不管怎样,李渊赢了。

让突厥退回去了,李渊开始实施他的第三步!给突厥始毕汗写信,信里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很是真诚。他说,一直以来,朝廷和突厥就战争不断,每一场战争都要死很多人,这不仅对朝廷是种损失,对突厥也是种损失。与突厥的战争,他已经打厌了。如果突厥不和他们为敌,不侵略太原百姓,他们在击败刘武周后,所获财物,全都归突厥可汗。

这封信李渊写得很巧妙,他没有把自己打算灭隋的事说出来,目的只有一个,怕走漏风声。

和谈使者刘文静带着数量不少的金银珠宝,以及李渊的亲笔信上路了。

结果是,那突厥始毕汗因无功而返正沮丧呢,刘文静去了。看了李渊的信,他想,这次出兵两万都没能拿下太原,看来这太原并不好打,一旦和李渊为敌,孰赢孰输还真不好说。再说了,刘武周和李渊比,李渊不管哪方面都强过刘武周,与其和刘武周合作,倒不如和李渊合作。何况,那李渊的夫人窦氏还和他们突厥有渊源,如今,李渊亲自写信求和,还带了那么多的珠宝,很有诚意,自己倒不如做个顺水人情……

就这样,李渊稳住了突厥,和突厥暗自达成了和平协议。当然,这也是后话。

李渊的空城计,堪比诸葛孔明的“空城计”,李渊此计也起到了一石二鸟作用,不仅吓退了突厥,也吓退了刘武周……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jwtx/26853.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