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君王天下

皇帝全传——真宗赵恒

历史大观园 君王天下 2020-06-27 15:27:08 0


宋真宗,原名德昌,后改名元休、元侃,至道元年(995),立为皇太子,改名恒。是太宗第三子,母为元德皇后李氏。宋乾德六年(968)生,乾兴元年(1022)卒。终年55岁。

皇帝全传——真宗赵恒

赵恒

一、少有大志 三十而立

赵恒聪睿灵敏,从小就得太祖、太宗的喜爱。7岁时,就傅受经,初览即能成诵。好与诸兄弟玩战阵游戏,常自称元帅,高高在上,发号施令,而且言谈不俗。据说有一次随太祖入万岁殿,他顽皮地坐在太祖的御座上玩耍,太祖爱抚地问他:“这是皇帝的宝座,孩儿愿做皇帝吗?”年幼的赵恒竟回答道:“天命有归,孩儿亦不敢辞。”使太祖大为惊奇。稍长,太宗让他练习草书,他却说:“草书之迹,诚然妙秘。但孩儿听说王者事业,功侔日月。临政处事,应毫无隐讳。一照之心,一览无余。若学草书,恐临事有误,谨愿罢习。”此番话亦使太宗大为叹异。

太平兴国八年(983),赵恒16岁时,与兄德崇(改名元佐)、德明(改名元僖)一起受封,授检校太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韩王,改名元休。雍熙三年(986)七月,赐名元侃。端拱元年(988)正月,进为荆南、湖南节度使,改封襄王。淳化六年(995)八月,复立之为皇太子,兼判开封府,赐名恒。

至道三年(997)二月,太宗患病,朝廷中开始了谋立新皇帝的明争暗斗。赵恒立为太子后,因事得罪了身为宣政使的宦官王继恩,为其忌恨。自太宗病重,王继恩便暗中串联了参知政事李昌龄、知诰胡旦等,并与太宗李皇后通谋,图立元佐。

三月二十九日,宰相吕端入宫问疾,见太宗病危旦夕,又见左右奉侍太宗的只有李皇后、王继恩等人,独不见赵恒,怀疑有变,随忙退至中书,密写“大渐”二字,派腹心吏人急趋东宫,促赵恒入禁中。这时,太宗驾崩,在吕端等辅佐下,赵恒即帝位于太宗灵前,时年30岁。

二、内修文治 外睦友邻

赵恒即位后,下诏制说:“先朝庶政,尽有成规,务在遵行,不敢失坠。然而缵图伊始,惧德弗明,所宜拔茂异之才,开谏诤之路,惠复疲羸。庶几延宗社之鸿休,召天地之和气。”表示了他锐意兴革、立志图强的决心。

为了取得大多数人的支持,赵恒首先下令提高京官的政治待遇,规定朝官与未朝官同样叙迁磨勘,同样穿绯、紫色官服。礼遇先朝诸大臣,加宰相吕端右仆射,召拜他的两位老师李至、李沆为参政知事,拜宿将曹彬为枢密使兼侍中,又以富有才略谋议的户部侍郎向敏中、给事中夏侯峤为枢密副使,共典军政。尊太后李皇后为皇太后,仍居西宫嘉庆殿,后徙之万安宫。同时追尊生母李氏为贤妃,进尊号为皇太后,追谥元德,后附葬太宗永熙陵。先参与谋废立的参知政事李昌龄、知制诰胡旦以及宦官王继恩等人,相继贬黜,流放远郡。然后诏御史台谕告内外文武群臣,自今人君有过、时政或亏、军事臧否、民间利害,并许直言极谏,抗疏以闻。次年(998)正月,改元咸平。

咸平元年(998)十月,赵恒进行了一次重大的人事调整。罢吕端、李至相职,擢户部尚书张齐贤与李沆并为相,罢参知政事温仲舒为礼部尚书,擢枢密副使向敏中为参加政事。擢翰林学士杨皇帝全传——真宗赵恒、宋皇帝全传——真宗赵恒为枢密副使,共参国政。接着便着手整顿吏政,解决机构臃肿、贪污腐败、官吏冗滥、选举作弊等突出问题。

赵恒采纳宰相张齐贤的建议,始定外任官职田制度,规定职田数量以差遣为别,作为各级官员的俸给补贴,提倡廉政。然后裁撤合并叠床架屋的官僚机构,罢置盐铁、度支、户部副使,并盐铁、度支、户部为一使,并三司盐铁、度支、户部勾院为一,以提高三司的办事效率。又严格官吏的举荐、任用、迁转、考核制度。咸平二年(999),赵恒诏令各部、台、院举荐升朝官任知州,被举荐者三任而有政绩,才能作为善举而议奖赏。否则被举者若犯贪赃罪等,举荐者亦连坐。赵恒还命宰臣誊录内外官员历任功过,编册进呈,以备委任官员时参考。咸平四年(1001)四月,赵恒在崇政殿亲自考核京官,开创了宋代京朝官磨勘引对的先例。

为了广泛选择优秀人材和网罗人士,赵恒把改革科举制和发展学校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在《劝学文》中,曾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如此极端的利禄观作为劝学手段,使众多的读书人趋于科场。学校教育自宋初以来,官学甚少,以书院为主要教学形式的私学逐渐兴盛起来。对此类书院,赵恒也给予了扶持。

皇帝全传——真宗赵恒

宋煮茶画像砖

赵恒在实行政治改革的同时,也积极寻求经济富强之道。在他即位的当年五月,下诏说:“国家大事,足食为先。”以国家未有九年之蓄为忧,令两府大臣讲求丰盈之术。他还对侍臣说:“经国之道。必以养民务穑为先。”诏三司每逢岁稔之年,要增广市籴以实仓廪。重申转运使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劝课农桑。咸平二年,命度支郎中裴庄等官员分赴江南、两浙等地,发官廪赈恤受灾饥民,蠲除田赋。诏令有司减罢各种无名力役,暂缓土木营建,以休养民力。又令陕西沿边地区广兴屯田,把士卒戍边和耕种结合起来,还诏令全国,凡民户有能力开荒,准许无田税农户请佃荒田垦种,五年后定纳赋税。为了使民户有能力进行生产,又推广衣部判官马元方创制的“预买绢”法,即在每年春季民力乏绝之时,官府借贷户缗给农户安排生产、生活,俟秋收后以绢输官偿债。

赵恒本人也以勤政为要。他制定的工作日程表是:每天清早在前殿接见中书、枢密院、三司、开封府、审刑院各部门的请对官员,听闻奏事,能决定的立即答复。早饭后处理各司奏事,批阅奏章,直至中午。下午看书学习,安排各项例常活动。晚上则多召儒臣进讲,询访为政得失、探讨经史等。他还以刑狱直接关系到国治民安,首先恢复了废置已久的各路提点刑狱官。后又以京师狱讼繁杂,专门设立了“纠察在京刑狱司”的机构。为防止刑狱伪滥,诏命诸州长官亲决狱讼,疏理冤滞。各地县尉司不得私置狱。又命给事中柴成务等人,编集《新定编敕》856条,镂板颁行,与律令格式、刑统并行。

同时,赵恒也下诏严格约束皇亲国戚以及宦官。他的姑母秦国长公主为其子王世隆求官正刺史,赵恒婉辞拒绝,说:“正刺史系朝廷公议,不可。”他的妹妹鲁国长公主为翰林医官赵自化求升秩,也被他拒绝。驸马都尉石保吉家中发生家仆偷盗一事,石保吉面请赵恒,乞加重罪,又欲在他家中设刑问罪。赵恒以国家自有常法,不允,命交有司处决。

由于赵恒在即位之初的几年中,能广开言路、锐意兴革、勤政治国,所采取的措施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因而全国人口由他即位初年的400多万户增加到近800万户,出现了后世所称的咸平之治的小康局面。

赵恒在加强国内统治的同时,也密切注意同邻邦的关系。当时宋朝的外部威胁主要是北邻的契丹政权和西邻的党项政权。

自太祖以来,契丹政权始终是宋朝北部的主要威胁。太宗曾大举用兵,期望收复宋朝北部的国防重地、在五代石晋时割让给契丹的幽蓟诸州,结果大败而归。此后宋朝对契丹便主要采取守势,用以险设防的策略,开辟边地河道、水塘,种植水田,作消极防御。

就在此时,契丹方面却先发制人。契丹军疾风暴雨般的进攻,使宋朝廷内部惊慌失措。在这紧要关头,宰相寇准主张积极抗战,力请赵恒北上前线,领兵亲征。赵恒虽惧怕赴河北,但觉得南逃之议也不可取,只好硬着头皮勉从寇准之议。这年十二月,赵恒从京城出发,北上澶州。赵恒在澶州北城门楼,接见众将帅。城下诸军见皇上亲征,欢声雷动,倍受鼓舞。这时先后集结到澶州周围的宋军达几十万人,将士们只等朝廷发布号令,便驱逐强敌,复仇雪恨。河北前线各地的军民闻听赵恒亲征,也纷纷发动攻势,出击敌人。

皇帝全传——真宗赵恒

使臣石像

契丹军这时深入宋境,数战受挫,给养困难,士气低落。耶律隆绪和萧太后采纳宋朝前降将王继忠(咸平六年望都之战被擒降敌)的建议,派人传信给赵恒,提出罢战议和。这正合赵恒的夙愿,他当即回书表示,宋朝也并非喜欢穷兵黩武,愿双方息战安民,派殿直曹利用为使议和。契丹复派使韩杞面见赵恒,得出以索还后周世宗时收复的关南故地为罢战条件。赵恒深怕割地议和为后人唾骂,嘱曹利用只要不割地,可不惜重金与之言和。曹利用问到底可允许给契丹多少,赵恒不加思索地说道:“若必不得已,虽百万亦可。”后在寇准的坚持下,双方以宋每年给契丹银绢30万两匹达成协议,罢战言好。这就是史书所谓“澶渊之盟”。

党项政权见契丹与宋罢战言和,也遣使入宋,奉表称臣。赵恒对德明厚加赏赐。为确保宋朝西部边安全和防止德明反复,赵恒向党项提出归还灵州、派子弟入宋为人质等7项条件,不料遭德明坚决拒绝。赵恒只好再作让步,放弃这些要求,于景德三年(1006)十月,授德明为定难节军节度使,封西平王。又先后开放设置保安军(今陕西志丹县)、延州(今陕西延安市)等榷场,与之开展贸易。此后,每逢岁旦圣节,德明都遣使宋朝,贡献不绝。赵恒对德明,也不断封官加爵,厚与赏赐。

赵恒以巨大的代价,换取了与契丹、党项的和好关系,使宋朝的西部和北部边防暂时平安无事。

三、抑直任佞 迷信昏聩

澶渊之盟后,赵恒所担忧的外部威胁暂时缓解,但朝廷内部矛盾却日益激化。

战后不久,赵恒把主和派王钦若召回京城,给以资政殿学士的宠遇。王钦若伺机进谗赵恒,说前日澶渊之盟是城下之盟,城下之盟古来为耻。寇准主张皇上亲征,是拿皇上作“孤注”,而“孤注一掷”也是皇帝的奇耻大辱云云。这些话,给赵恒的心头罩上了一层阴影,竟使他接连几天闷闷不乐,寝食不安。

皇帝全传——真宗赵恒

寇准

赵恒本不喜欢寇准的耿直,起用寇准,主要是让他帮自己渡过难关。听了王钦若的话后,赵恒便在景德三年(1006)二月,以寇准“过求虚誉,无大臣礼”为借口,罢其相,出知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擢参知政事王旦为相,王钦若知枢密院事。并加王钦若资政殿大学士之号,位诸臣之首。

景德五年(1008)正月初三,宰相王旦率群臣入宫早朝,当诸臣奏事完毕,皇城司来人报说,在宫城左承天门南角,发现像书卷一样的黄帛两丈多,黄帛上面隐约有字。赵恒于是对众臣说:“去年十一月,我曾梦见神人,说今年正月当降《大中祥符》三篇,想必正是天书下降了。”宰相王旦等即跪拜称贺,说是“天书”降临,应去奉迎。赵恒君臣一行便步至承天门,焚香望拜,取回“天书”,由知枢密院陈尧叟启读。大意是说,赵恒能以至孝至德诏承先业,治理天下,今后更应清静简俭,善始善终,永保宋祚。读毕,赵恒再拜,接过“天书”,藏于金匮。然后大宴文武群臣,京朝官并加恩升爵,令改元大中祥符,改左承天门为左承天祥符门。其后,“天书”不断出现,太宗也忙忙碌碌东封西祀。

赵恒崇奉祥瑞,沉湎于封祀,朝内一班大臣也极意屈奉迎合,希求加官进爵,以固权位。首倡祥瑞封祀之说的王钦若竭尽精思,挟符瑞以邀恩宠,大中祥符五年(1012)被拜为相,兼枢密使,因其状貌短小,项有附疣,被人讥讽为“瘿相”。

不过,这么多的“祥瑞”并未给赵恒和他的帝国带来多少好处,反倒天灾人祸不断。

大中祥符九年(1016)的夏季起,从京畿、河北、陕西、京西、京东以至江淮、两浙、荆湖的大片地区发生旱蝗,各地关于蝗情的奏报不断送进皇宫。为此赵恒忧心忡忡,几次或亲自或遣官分赴各道观,建道场祈祷上天,乞求保佑。又几次下诏灭蝗,灾情不仅没有减轻,反继续扩大。这年七月的一天,赵恒方坐便殿,左右报告有飞蝗经过京城。他出门临轩观望,但见飞蝗遮天掩日,不见首尾。赵恒忧形于色,意甚不怿,命撤膳应灾。自此,忧郁成疾。

久任相位的王旦,自“天书”、封祀之事起,对赵恒即多加迎合,少有谏诤,凡事若少忤赵恒之意,便怵惕不安,处事决政“务遵法守度,重改作”,洁身自好。这时,以朝政衰败、灾异严重,于天禧元年(101)七月以疾为辞,辞去相位。赵恒即擢王钦若为相。

王钦若拜相后,却首以排除异己为能事。参知政事王曾因为与他有前隙,便首先被排挤出朝。参知政事张知白因与他议事多不合,复被排挤,罢知天雄军(今河北大名)。连三司使李士衡前任河北转运使时,因屡献金帛助祀而一直得赵恒青睐,他也视为眼中钉,暗进谗言,阻其进用。王钦若的专横引起朝野的不满,遭谏官连章弹劾。复有人上书揭露他卖官鬻爵,王钦若面见赵恒自辩,求让御史台为他辩诬。赵恒以“国家置御史台,非为人辩虚实”为辞,不允。接着,又有人揭露他家藏禁书,被赵恒召问,始不自安,遂罢相,出判杭州。

王钦若罢相后,赵恒想起王旦的举荐,召拜久在朝外的寇准为相,以丁谓为参知政事。丁谓善于揣摩人意,靠对赵恒的逢迎,青云直上。寇准素恶其人。他也对寇准衔恨在心。丁谓、曹利用等由此串联一起,合谋伺机排挤寇准。

赵恒自患病后,则日益迷信。他曾经虽说过:“古人多言祷神可以延福,恐未必如此。”这时却不断幸遏宫观,拜神求佛,乞求神祇保佑。天禧二年(1019)三月,永兴军巡检使朱能奏报“天书”降于乾祐(今山西柞水)山中,赴京城恭献。赵恒仍崇信不疑,备列仪仗,亲到琼林苑,奉接“天书”入宫,大赦天下,普度道释童行,广建道场祭天祀地。复在天安殿召见来自京城及各地庙观寺院的道尼僧徒1.3万余人,赐以药银大钱,让他们为自己祈福延寿。这年八月,再立皇子赵祯为皇太子。从此援引每三五单日监轩听政的旧制,对诸臣所奏军国大政敷衍应付,余则避居深宫,沉溺丹鼎。皇后刘氏渐渐专权于政。

寇准于是奏请赵恒:“皇太子渐已成人,人望所属,愿陛下思社稷之重,付以神器,以固万世根本。丁谓为人奸佞,不可以辅佐少主,请择方正大臣以为羽翼。”赵恒点头答应。不料此事为丁谓侦知,丁谓急找钱惟演等,通谋刘皇后,谗言赵恒,说寇准专权,图谋不轨。赵恒患病后,事多健忘,这时竟不记得与寇准的前番谈话,轻信丁谓等所言,将寇准罢相,擢参知政事李迪为相。

继之,丁谓又与赵恒的亲信宦官、入内副都知周怀政发生矛盾。周怀政与客省使(掌契丹、高丽国信使见辞宴赐及四方进奉、四夷朝觐之事)杨崇勋等人合谋,欲杀掉丁谓,复相寇准,奉赵恒为太上皇,传位太子,废刘皇后。并商定于天禧四年(1020)七月二十五日起事。就在政变发生的前一天晚上,杨崇勋临战畏惧,向丁谓作了告发。丁谓闻变,身穿便服,乘座妇人轿车急找枢密使曹利用商量对策。次日天亮,曹利用即进宫入奏赵恒。周怀政正欲布署起事,突然闯进一队卫士,将他逮捕,与此同时,周怀政的同谋者也一一被抓。刘皇后亲自审问了周怀政等人,奏告赵恒,将他们斩杀于城西普安寺。丁谓借此大兴冤狱,排除异己。与周怀政有过联系并献“天书”的永兴军巡检使朱能闻丁谓派兵抓他,自缢而死。寇准也被贬为道州(今湖南道县)司马。

皇帝全传——真宗赵恒

宋代岱庙天贶殿巨型壁画

此后,丁谓更加专权,凡不阿附自己的人,即被指斥为“寇党”,轻者贬官,重者流放。赵恒的病也日渐危重,不仅喜怒无常,且更健忘、语言错乱。寇准被贬后,他则问左右说:“我为什么久不见寇准?”左右慑于丁谓权势,都不敢应答。李迪罢相后,赵恒欲相王钦若。丁谓却矫旨除王钦若使相、西京留守,出判河南府。赵恒只听说了王钦若已除授新官,但任的什么官,他却没有再问。天禧四年十一月,赵恒的病更加严重,不得不命皇太子监国,刘皇后与太子同莅国政。又命在京城景灵宫中建万寿殿,让道尼、僧徒日夜为自己祈祷。

次年(1022)正月,改元乾兴。赵恒力疾在东华门看灯,回去后即卧床不起,到二月十九日便在延庆殿去世。十月,葬于定陵(在今河南巩县),谥曰“文明章圣元孝皇帝”,庙号“真宗”。改元五次,在位前后共计26年。庆历七年(1047),加谥号“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jwtx/14706.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